資源簡介 第_9_周 第_10_課時__4__月__25__日序號__10_____單元課題 造型表現 課時題目 傳統民居的藝術魅力 課題課程標準 知識與技能:知道傳統民居的基本概念和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等特點了解有代表性的民居布局極其典型特征。能夠對傳統建筑進行寫生。過程與方法:欣賞傳統民居并分析結構布局,準確寫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而引發學生情感的共鳴,增強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民族文化的熱情。教學重點 傳統民居的造型特點 教學難點 對傳統民居進行寫生教法 啟發,講授,合作 學法 實踐資源 與手段 目的和手段 通過講授和啟發式提問帶動學生積極性,提高動手能力形式及效果 PPT 圖片 視頻教學過程設計教學內容 教學設計(步驟、環節) 學情分析及方法師:同學們,只要提到蒙古,大家下意識地覺得蒙古人住在哪里呢 生:蒙古包 師:那黃土高坡居民呢? 生:窯洞 師:非常棒,那么今天我們來學習傳統民居的藝術魅力。 1、展示視頻:《大魚海棠》片段 提問:場景中的建筑真實存在嗎? 答:存在,是福建土樓的原型 圖片講解福建土樓的構造特點及原因 師:土樓群有方有圓,土樓是外剛內柔的,從外部看土樓,泥土堆起來的高墻堅不可摧,走進土樓,又全部都是傳統的木質結構,榫卯交錯,環環相扣 師:移居在此的人們,只能住在山賊出沒的山區荒地,為了保護自己,土樓的的發明,就是以居為墻,以墻為居,族人抱團為城,讓防御和居住的需求在有限的資源里,得到最大的滿足 師:那欣賞過福建土樓之后呢,我們繼續來欣賞一下蒙古包他的不同之處 師:由于草場隨四季更替變換位置,牛羊長期啃食導致草場退化,為在寒冷的高原生存,人們不得不逐、水、草而居,四季遷徙,為適應這種生活,人們搭建起了方便移動、御寒保暖的蒙古包 師:蒙古包的大小,主要根據哈納的多少,也是等級的標志,百姓住四扇哈納蒙古包,富人住6---10扇,王爺住12扇,可汗居住的蒙古包等級最高,規模最大,裝飾最豐富。 師:蒙古包搭建,一般門口都會沖南或東南方向,白天太陽會照射進來蒙古包會非常暖和 北京四合院 布局:方形院落,中軸對稱 一進四合院、二進四合院 三進四合院 布局原則:東尊西卑 垂花門作用 影壁作用 藝術造詣 了解了北方的民居代表“北京四合院”,接下來我們總結多元化原因: 文化差異 氣候差異 因地制宜 就地取材 展示傳統民居寫生圖片,學生臨摹 自評、互評、師評 統民居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筆優秀文化遺產。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建筑類型,而這些也傳達著不同的風俗,訴說著不同的百姓故事,品味民居也是品味中國多樣的民族文化和百姓繁衍生息的歷史。 請同學們課下繼續關注身邊的傳統民居。 一、導入 提問導入本課主題。 新授 1、初步感受中國傳統民居樣式 2、深入學習民居福建土樓構造特點 3、深入學習蒙古包構造特點 4、深入學習四合院構造特點 5、總結建筑多元化原因 課堂練習 四、評價 五、總結 傳統民居的建筑樣式體現了當地的風俗習慣,不身臨其境很難深入的理解其中含義。通過動畫片段進行導入,可以讓學生提起興趣的同時更直觀的了解不同建筑物的具體構造。 學生的造型能力不足以準確的描繪建筑外觀的所有細節,通過臨摹范本,學生畫出建筑的大體特點即可。作業 基礎性拓展性板書設計傳統民居的藝術魅力 民居多元化的原因 北京四合院 福建土樓 蒙古包教學反思 本課民居形式非常多樣,單靠老師講解或學生自學很難達到全面了解的。因此課前可分小組,每組選取一種民居形式進行相關資料的搜集、整理工作。這樣分工合作,即節省時間,又能比較全面地了解我國傳統民居的特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