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新人教生物一輪復習高頻考點解析訓練1 光合作用與細胞呼吸的綜合分析強化1 多角度比較光合作用與細胞呼吸的過程解 疑 釋 惑1.光合作用與細胞呼吸過程中的物質能量關系(1)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中各種元素的去向C:CO2有機物丙酮酸CO2。H:H2ONADPH(CH2O)[H] H2O。O:H2OO2H2OCO2(CH2O)。(2)光合作用與有氧呼吸中的能量轉化2.光合作用與有氧呼吸中有關的NADPH、NADH、ATP的來源與去路典 題 固 法題型1 光合作用與細胞呼吸過程中的物質能量關系1.(2022·東莞模擬)下圖表示植物葉肉細胞中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的相關過程,字母代表有關物質,數字代表代謝過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a、e和f中含有相同的物質B.能合成ATP的過程包括①③④⑤C.①中的產物只有ATP能為②中反應提供能量D.①和④過程分別發生在類囊體薄膜和線粒體內膜題型2 光合作用與有氧呼吸中有關的NADPH、NADH、ATP的來源與去路2. (2022·中山測試)下圖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細胞呼吸中氧的轉移過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H2OO2H2OCO2C3(CH2O)A.過程①②都有ATP生成B.過程②③進行的場所相同C.過程②⑤所需還原氫全部來源于過程①D.過程①③⑤都需在生物膜上進行強化2 光合作用與細胞呼吸相關曲線分析解 疑 釋 惑1.通過氣體交換圖示理解三種速率的關系(1)葉肉細胞的兩種細胞器之間氣體交換關系有光時,葉綠體所需CO2首先來自線粒體,只有當線粒體所提供的CO2不能滿足葉綠體的需求時,葉綠體才從外界吸收CO2,此CO2量即“凈光合量”。氣體交換情況具體如下圖:(2)辨析光合作用速率與細胞呼吸速率檢測指標 O2 CO2 有機物總光合速率 O2產生(或制造)速率 CO2固定(或消耗)速率 有機物產生(或制造、生成)速率凈光合速率 O2釋放速率 CO2吸收速率 有機物積累速率呼吸速率 黑暗中O2吸收速率 黑暗中CO2釋放速率 有機物消耗速率2.總光合速率、凈光合速率與呼吸速率的判斷及相關計算圖1 圖2圖3(1)“三率”的表示方法①呼吸速率:綠色組織在黑暗條件下或非綠色組織一定時間內CO2釋放量或O2吸收量,即圖1中A點。②凈光合速率:綠色組織在有光條件下測得的一定時間內O2釋放量、CO2吸收量或有機物積累量,即圖1中的C'C段對應CO2量,也稱為表觀光合速率。③總(實際)光合速率=凈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即圖1中的AD段對應的CO2總量。(2)圖2中曲線Ⅰ表示總光合量,曲線Ⅲ表示呼吸量,曲線Ⅱ表示凈光合量。交點D對應點E,此時凈光合量為0,B點時植物生長最快。(3)圖3中曲線c表示凈光合速率,d表示呼吸速率,c+d表示總光合速率。在G點時,總光合速率是呼吸速率的2倍。3.學會分析曲線圖中的光補償點和光飽和點(1)光補償點的兩種生理狀態①整個植株:光合作用強度=呼吸作用強度。②葉肉細胞:光合作用強度>呼吸作用強度。(2)環境條件改變與光補償點、光飽和點移動方向的關系①光補償點的移動a.呼吸速率增加,其他條件不變時,光補償點應右移,反之左移。b.呼吸速率基本不變,相關條件的改變使光合速率下降時,光補償點應右移,反之左移。②光飽和點的移動:相關條件的改變(如增大CO2濃度)使光合速率增大時,光飽和點C應右移(C'點右上移),反之左移(C'點左下移)。4.分析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的日變化曲線(1)夏季的一天中CO2吸收量和釋放量變化曲線分析(如圖1所示)圖1①a點:凌晨3時到4時,溫度降低,呼吸作用減弱,CO2釋放減少。②b點:上午6時左右,太陽出來,開始進行光合作用。③b~c段:光合作用強度小于呼吸作用強度。④c點:上午7時左右,光合作用強度等于呼吸作用強度。⑤c~e段: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⑥d點:溫度過高,部分氣孔關閉,出現“午休”現象。⑦e點:下午6時左右,光合作用強度等于呼吸作用強度。⑧e~f段:光合作用強度小于呼吸作用強度。⑨f~g段:太陽落山,停止光合作用,只進行呼吸作用。(2)有關有機物情況的曲線分析(如圖2所示)圖2①積累有機物的時間段:c~e段。②制造有機物的時間段:b~f段。③消耗有機物的時間段:O~g段。④一天中有機物積累最多的時間點:e點。⑤一晝夜有機物的積累量:SP-SM-SN。(3)在相對密閉的環境中,一晝夜CO2含量的變化曲線分析(如圖3所示)圖3①如果N點低于M點,說明經過一晝夜,植物體內的有機物總量增加。②如果N點高于M點,說明經過一晝夜,植物體內的有機物總量減少。③如果N點等于M點,說明經過一晝夜,植物體內的有機物總量不變。④CO2含量最高點為c點對應時刻,CO2含量最低點為e點對應時刻。(4)在相對密閉的環境中,一晝夜O2含量的變化曲線分析(如圖4所示)圖4①如果N點低于M點,說明經過一晝夜,植物體內的有機物總量減少。②如果N點高于M點,說明經過一晝夜,植物體內的有機物總量增加。③如果N點等于M點,說明經過一晝夜,植物體內的有機物總量不變。④O2含量最高點為e點對應時刻,O2含量最低點為c點對應時刻。典 題 固 法題型1 光合速率與呼吸速率變化曲線1.(2022·揭陽一模)下圖是在適宜條件下,使用不同濃度的異丙草胺培養24 h后,測定的玉米氧氣釋放速率和氧氣消耗速率。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圖中氧氣釋放速率曲線可在光照條件下通過實驗直接獲得B.當異丙草胺質量濃度為50 mg·L-1時,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C.異丙草胺對玉米光合作用的影響比呼吸作用大D.與異丙草胺質量濃度為50 mg·L-1相比,處于30 mg·L-1的玉米長勢更好題型2 曲線圖中的光補償點和光飽和點2.(2022·普寧華僑中學)光合作用是自然界最重要的化學反應之一,影響光合作用的外因主要包括溫度、CO2濃度和光照強度,如圖是實驗人員測得的光吸收對單個葉片的光合速率的影響。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大田作物群體對光能的利用與單個葉片不同,對應的光極限范圍應該更大B.CO2極限時,限制光合作用增加的因素可能是CO2濃度或溫度C.在光合作用最適溫度條件下適當升溫,呼吸速率可能增大,補償點可能左移D.實際生產中施肥過多或過少都可能影響到光合作用速率考向3 光合速率與呼吸速率日變化曲線3.(2022·汕頭模擬)如圖是夏季晴朗的白天,某地甲、乙兩種綠色植物葉片光合作用強度的曲線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若甲、乙兩植物中有一種為水生植物,則應該是甲B.11時,乙植物葉片不再向外界釋放氧氣C.乙植物b~c段與d~e段光合作用強度下降的原因不同D.16時,甲植物葉肉細胞能合成ATP的細胞器有線粒體、葉綠體強化3 光合速率與呼吸速率的測定解 疑 釋 惑1.液滴移動法——測光合作用O2產生的體積或CO2消耗的體積甲 乙實驗原理:(1)甲裝置在黑暗條件下植物只進行細胞呼吸,由于NaOH溶液吸收了細胞呼吸產生的CO2,所以單位時間內紅色液滴左移的距離表示植物的O2吸收速率,可代表呼吸速率。(2)乙裝置在光照條件下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由于NaHCO3溶液保證了容器內CO2濃度的恒定,所以單位時間內紅色液滴右移的距離表示植物的O2釋放速率,可代表凈光合速率。2.半葉法——測定光合作用有機物的產生量實驗原理:將植物對稱葉片的一部分(A)遮光或取下置于暗處,另一部分(B)則留在光下進行光合作用(即不做處理),并采用適當的方法阻止兩部分的物質和能量轉移。一定時間后,在這兩部分葉片的對應部位截取同等面積的葉片,分別烘干稱重,記為MA、MB,開始時二者相應的有機物含量應視為相等,光照后的葉片重量大于暗處的葉片重量,超過部分即為光合作用產物的量,再通過計算可得出光合速率。3.黑白瓶法——測溶氧量的變化實驗原理:將裝有水和光合植物的黑、白瓶置于不同水層中,測定單位時間內瓶中溶解氧含量的變化,借此測定水生植物的光合速率。黑瓶不透光,瓶中生物僅能進行細胞呼吸;白瓶透光,瓶中生物可進行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因此,真光合作用量(光合作用總量)=白瓶中氧氣增加量+黑瓶中氧氣減少量。4.葉圓片稱重法——測有機物的變化量實驗原理:本方法通過測定單位時間、單位葉面積葉片中淀粉的生成量來測定光合速率,如圖所示以有機物的變化量測定光合速率(S為葉圓片面積)。凈光合速率=(z-y)/(2S);呼吸速率=(x-y)/(2S);總光合速率=凈光合速率+呼吸速率=(x+z-2y)/(2S)。典 題 固 法考向 光合速率與呼吸速率的常用測定方法1.(2022·湛江檢測)取某種植物生長狀態一致的新鮮葉片,用打孔器將葉片打出若干圓片,圓片平均分成甲、乙、丙三組。甲組立即烘干處理并測得圓片干重為A,乙組保持濕潤且置于一個黑暗密閉裝置內,丙組保持濕潤且置于一個密閉裝置內并給予適宜強度的光照,乙組和丙組其他條件一致,一小時后,測得乙裝置內圓片干重為B,丙裝置內圓片干重為C。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C減A的干重差為圓片葉肉細胞一小時內的真光合速率B.C減B的干重差為圓片葉肉細胞一小時內的凈光合速率C.A減B的干重差為圓片葉肉細胞一小時內的呼吸速率D.實驗過程中,乙組圓片葉肉細胞呼吸速率保持恒定2.(2022·惠州模擬)某興趣小組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若干組,室溫25 ℃下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對實驗過程中裝置條件及結果的敘述錯誤的是( )注:裝置內氧氣充足,不考慮無氧呼吸。A.若X溶液為CO2緩沖液并給予光照時,液滴移動距離可表示凈光合作用強度大小B.若要測真正光合強度,需另加設一裝置遮光處理,X溶液為NaOH溶液C.若X溶液為清水并給予光照,光合作用大于細胞呼吸時,液滴不移動D.若X溶液為清水并遮光處理,消耗的底物為脂肪時,液滴右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