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當代中國的民族政策教學目標教學目標: 1. 運用地圖、史料等提煉歷史信息,認識中國各民族呈現的多元一體格局及舊中國時 期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情況。通過對中國共產黨解決民族問題舉措的梳理,了解民族區域自 治制度的建立過程,分析民族區域自治是當代中國解決民族問題道路的原因。 2. 通過法令條例、表格數據等材料認識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 度,并了解其發展與完善的相關舉措。運用唯物史觀理解社會政策需要不斷與時俱進,國家 應伴隨社會的發展提出相應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戰略。 3. 通過學習能夠總結概括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運行特點及其優勢,認識到當代中國民 族區域自治制度對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 化的重要意義,分析如何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同時, 通過與思想政治課程相關內容的整合,增強學生對當今中國制度建設與發展的自信心和責任 感。 教學重點:當代中國的民族政策,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歷史意義。 教學難點:在理解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反作用的基礎上,加深對中國解決民族問題的正 確道路和制度保障的認識。教學過程時間 教學 環節1-2 分 鐘 5-6 分 鐘 導入 講授 一 、 民族 區域 自治 制度 的建 立 【教師活動】 以《愛我中華》歌曲歌詞引入(或背景播放),并展示人民日報“ 民族換 裝 ”報道截圖。引導學生思考當代中國解決民族問題道路是什么。 【學生活動】 欣賞歌詞(聆聽歌曲),思考問題。 【教學設計意圖】 調動學生視聽感官,吸引其注意力,熟悉的曲調和朋友圈的活動能夠拉 進與屏幕前學生的距離。運用直觀感知為主的展示法與發現法相結合導入本 課主題,引發學生對于當代中國民族政策的思考。 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中國民族格局特點 【教師活動】 呈現“ 中國民族分布圖 ”及相關民族交往交融的史實圖片,引導學生概 括總結中國民族格局特點。并帶領學生回顧近代史部分相關內容,介紹舊中 國時期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情況。引發學生對于解決中國民族問題道路的思 考。 【學生活動】 觀察地圖、解讀史實圖片,總結概括中國民族在地理分布、經濟文化等 方面形成的特點。通過圖片和教師引導回顧近代史部分知識,了解少數民族 在反封建、反侵略斗爭中所做的貢獻。同時認識到舊中國時期,少數民族地 區的發展狀況,思考解決民族問題的方法。 2.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建立的過程 【教師活動】 展示時間軸,帶領學生梳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建立過程,并通過圖片 展示制度建立后各族人民參與國家政治、地方建設和社會生產生活的情形。 結合以上引導學生思考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背景原因。 【學生活動】 閱讀教材,結合時間軸梳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建立過程,思考實行民 族區域自治的背景原因。 【教學設計意圖】 通過地圖、圖片的呈現以及對于以往知識的回顧,培養學生運用時空觀 念、歷史解釋的素養,總結分析民族區域自治的背景。時間軸對主要事件的 梳理,便于學生化繁為簡,更直觀地了解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建立的過程。8-9 分 鐘 6-7 分 鐘 二、 民族 區域 自治 制度 的發 展 三、 中共 十八 大以 來民 族區 域自 治制 度的 完善 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發展 【教師活動】 結合教材“史料閱讀 ”部分的文獻資料,解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運行 和優勢。利用時間軸介紹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發展過程,通過圖片、數據材 料的呈現,分析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重要意義。 【學生活動】 閱讀《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 的相關條例,分析民族區域自 治制度的內涵和優勢,通過觀看和解讀數據材料,認識民族區域自治的意義。 【教學設計意圖】 通過對法律條例的解讀,培養學生歷史解釋的素養,認識民族區域自治 制度的優勢。 三、中共十八大以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完善 【教師活動】 出示相關黨和國家十八大以來堅持與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材料,引 導學生分析如何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對于堅 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 要意義。 【學生活動】 了解黨和國家十八大以來堅持與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舉措,總結分 析如何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理解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對于堅持和完 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意義。 【教學設計意圖】 通過呈現相關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實例,直觀引導學生總結堅持和 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舉措。運用唯物史觀理解社會政策需要不斷與時俱 進,國家應伴隨社會的發展提出相應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戰略。同時,通 過與思想政治課程相關內容的整合,增強學生對當今中國制度建設與發展的 自信心和責任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