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當代中國的外交(上)教學目標教學目標: 1.依托建國初期的外交成就,認識新中國結束近代屈辱外交的偉大意義,并從中培育 學生們的家國情懷。 2.結合不同時期的國內外局勢,分析新中國外交重心的變遷原因,以此培養學生們的 時空觀念和歷史解釋能力。 教學重點:新中國建國到 20 世紀 70 年代初期的外交成就的梳理和落實。 教學難點:分析不同時期外交重心變遷的原因。教學過程時間 教學環節 主要師生活動約 2 分鐘 導入 介紹“紫石英號事件 ”,引出新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約 6 分鐘 第一部分:新中 國成立初期的 外交(1949 年 -50 年代末) 教師介紹這一時期的外交成就,結合資料引導同學們分析 這些外交成就的偉大意義。約 12 分鐘 第二部分:20 世紀 50 年代末 到改革開放前 的外交 1.教師分別介紹新中國在 20 世紀 50 年代末到 60 年代的外 交成就和 70 年代初期的外交成就。 2.針對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展開探究式教學,結合不同時期 的國內外形勢,分析外交重心變遷的原因, 以此培養學生們的 時空觀念和歷史解釋能力。13.列表總結共和國建立到改革開放前的外交成就,完成知 識的落實,引導同學們思考共和國外交的出發點和任務。約 2 分鐘 小結: 以 1971 年聯合國恢復共和國的一切合法權利的投票為切入 點,引導同學們認識共和國多年的外交工作對提升共和國國際 地位的積極作用。2課題 當代中國的外交(下)教學目標教學目標: 1.介紹改革開放后的一系列外交成就,引導同學們全面了解中國當代外交。 2.引導同學們認識外交重心的調整對中國改革開放的推動意義,從中培育家國情懷。 3.幫助同學們理解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的理論內涵,并認識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對推動 中國發展和維護世界和平的意義。 教學重點:中共十八大以來的中國特色大國外交。 教學難點:全面理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內涵和意義。教學過程時間 教學環節 主要師生活動約 3 分鐘 導入 對上節課學習的共和國約前 30 年的外交成就進行另 一角度的分析,引導同學們思考之前的外交成就對改革開 放的推動作用,以此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能力。約 5 分鐘 第一部分:改革開放 到 21 世紀初期的外 交(1978-2012 年) 1.教師介紹改革開放后的外交政策的調整,引導同學 們認識外交政策的調整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服務作 用。 2.逐一介紹 20 世紀 80 年代,90 年代和 20、21 世紀 之交的外交成就。約 13 分鐘 第二部分:中共十八 大以來的中國特色大 國外交(2012 年至今) 1.分析提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背景。 2.分別從國情分析、理論、布局、實踐的角度介紹中 國特色的大國外交。13.結合三個具體的案例,引導學生們認識中國特色大 國外交的實施方式和對中國及世界的貢獻,培育同學們的 家國情懷。約 2 分鐘 小結 將兩課當代中國外交的知識做全面總結,落實知識、 串聯知識邏輯,并引導同學們分析新中國外交的“變 ”與 “不變 ”,引導同學們更全面、深入的認識中國當代外交。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當代中國的外交(上)_教學設計.docx 當代中國的外交(下)_教學設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