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9.3文化強國與文化自信教學目標:1、理解建設文化強國的要求。2、理解堅定文化自信的意義。3、理解堅定文化自信的要求。核心素養:政治認同:堅定文化自信,認同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國家政策科學精神:通過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文化自信的作用,從而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公共參與:理解了建設文化強國的要求,努力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修養,積極投身文化強國建設。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建設文化強國的要求;文化自信的作用;文化自信與經濟政治的關系。教學難點:理解堅定文化自信的要求。【教學過程】新課導入思考:結合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取得的成就,談談如何建設文化強國。建設文化強國,要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1)原因①我們面對的文化有傳統的和現代的、外來的和本土的、先進的和落后的健康的和腐朽的、積極的和頹廢的等。②各種各樣的文化有吸納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爭,有滲透又有抵御,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織、相互激蕩之勢。(2)要求。a.大力發展先進文化b.支持健康有益文化c.努力改造或剔除落后文化堅決抵制d.依法取締腐朽文化2.建設文化強國,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魂聚力;(2)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和道德滋養。思考:你如何理解管子的上述觀點?談談你的看法。3.建設文化強國,要提高人們的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修養,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1)必要性: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2)措施:a.要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b.要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激勵人們向上向善、孝老愛親,忠于祖國、忠于人民。c.要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弘揚時代新風。 相關鏈接 道德(1)含義:調整人們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2)作用:是依靠社會輿論以及人們的信念、習慣、傳統和教育來起作用的精神力量(3)特點:歷史性、繼承性3.建設文化強國,要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建立健全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文化創作生產體制機制,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加快發展現代文化產業,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提升文化產品的質量。思考:(1)你還知道哪些成功走出國門的文化作品?(2)這些作品深受國外觀眾喜歡的原因是什么?4.建設文化強國,要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要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讓國外民眾深化對中國的認識,加深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思考: 你如何看待這些觀點?堅定文化自信要求(1)夯實基礎a.措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強了我們文化自信的底氣。要繼續大力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斷夯實文化自信的基礎b.依據:文化自信離不開經濟的發展和政治制度的完善。思考: 針對上述觀點,談談你的看法。(2)文化底蘊a.措施:要堅定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自信。b.依據:文化自信不僅僅是對中國歷史發展某一階段優秀文化的自信,也是對全部中華優秀文化的自信。(3)最根本要求當代中國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自信,特別是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自信。【課后練習】1.建設文化強國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發布的《關于做好暑期網絡視聽節目播出工作的通知》指出,對于偶像養成類節目、社會廣泛參與選拔的歌唱才藝競秀類節目,要確保節目導向正確、內容健康向上方可播出。此舉意在( )①弘揚主旋律,引導娛樂節目的健康發展 ②傳播正能量,發展青少年喜聞樂見的大眾文化 ③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④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抵制和取締落后文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作為超級大國,美國時時刻刻都想在全球傳播它的“普世價值”,傳播的手段比起過去的直接“轟炸”,現在變得“溫柔可人”,不論是美國大片中的“英雄人物”還是動漫雜志中的“卡通形象”,意識形態滲透都變得“可親可愛”。這警示我們( )①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牢牢掌握意識形態斗爭的話語權②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思潮,統一人們的價值取向③加強思想陣地建設和管理,抵制非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性質文化的傳播④加強人民理想信念教育,堅定人民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近年來,紀錄片紛紛從小屏幕搬上了大銀幕。《我在故宮修文物》也不例外,在網絡上爆棚之后,又成功登上賀歲檔大銀幕,與諸多大片同場競技。中圓傳媒大學中國紀錄片中心研究員劉刻說:“觀眾不是不喜歡紀錄片,而是一直以來,紀錄片沒有抓住觀眾的心。”《我在故宮修文物》導演蕭寒坦言,很多年輕觀眾被故宮文物修復師們“擇一事,終一生”的工匠精神所打動。這說明( )①順應時代要求和人民真正需要的文化才有生命力②文化創作可以做到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③能抓往觀眾的心的文化才是我們所提倡的大眾文化④文化對人和社會產生積極的影響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4.習近平指出:“我們要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還有一個文化自信。”那么,何謂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以及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并對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堅定信心。做到文化自信①是對傳統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認識,對文化發展規律的正確把握②來自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③必須對時代發展的潮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深刻把握④必須繼承中華傳統文化,挖掘時代價值,增強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學習強國”學習平臺,以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主要內容,于2019年1月1日上線。這是一個立足全、面向全社會的科學理論學習陣地。平臺有“學習新思想”“學習文化”“環球視野”等17個版塊180多個一級欄目極大地滿足了互聯網條件下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多樣化、自主化、便捷化的學習需求。其意義是( )①實現社會主義文化繁榮和文化強國目標的必由之路②實現了文化傳播手段和傳播途徑的新突破③有利于弘揚主旋律,凝心聚力④有利于黨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下面是三個不同時期,三段家國情懷,分別代表了傳統文化、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下列選項說法正確的是( )“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塊”。(諸葛亮)“母親教兒打東洋,妻子送郎上戰場。”(《我們在太行山上》)“先大家后小家、為大家舍小家”(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體現的家國情懷)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文化之“古”,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則為中國文化之“今”,“今”里含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②中國文化之“今”與中國文化之“古”,其風貌、其內容、其主流思想、其時代精神是相同的。③由“古”而“今”為中國文化的發展方向,而不能違背這個歷史的邏輯,去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甚至由“今”返“古”。④傳統文化繼承可以進行“獨善其身”的“自改革”,在自身范圍內的改進、完善和演變,而不是與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進行密切相關聯的文化再創造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參考答案A、B、A、A、D、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