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2023-2024學年人文地理(上冊)2.3 世界大家庭 綜合練習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2023-2024學年人文地理(上冊)2.3 世界大家庭 綜合練習

資源簡介

浙江省2023-2024學年人文地理(上冊)2.3 世界大家庭 綜合練習
一、非選擇題
1.讀下圖,回答問題。
(1)甲圖所示為   聚落,乙圖所示為   聚落。
(2)據丙圖中信息分析,ABC三處聚落選址的共同環境因素是   (至少2條)。
(3)ABC三處最可能優先發展為城市的是   。
【答案】(1)城市;鄉村
(2)靠近河流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運交通便利
(3)B
【知識點】鄉村聚落;城市聚落
【解析】【分析】 (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甲圖所示為城市聚落,乙圖所示為鄉村聚落。
(2)、 據丙圖中信息分析,ABC三處聚落選址的共同環境因素是 沿河分布地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3)、 A、B、C三處聚落最有可能優先發展為城市的是B。
【點評】鄉村聚落既成為人們居住、生活、休息和進行政治、文化活動的場所,也是從事生產勞動的場所,主要以從事農業活動為主;城市聚落即城市,指在原有鄉村聚落基礎上,達到了一定的人口數量、經濟水平、規模程度而建立的規模大于鄉村和集鎮的以非農業活動和非農業人口為主的更高級的聚落形式。
2.一般而言,地形平坦,氣候溫暖濕潤的地區,人口密度較   (大、小);印度和加拿大相比較,人口密度較小的是   。
【答案】大;加拿大
【知識點】人口密度
【解析】【分析】一般來說,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區人口稠密,所以地形平坦,氣候溫暖濕潤的地區,人口密度較大。印度河加拿大比較,加拿大地廣人稀,其人口密度較小。
故答案為:大;加拿大。
【點評】人口最為稠密地區的共同特點是:地處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區。
3.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與鄉村,其中鄉村聚落不可能沿下列哪些地方分布(  )
A.河流 B.山麓 C.荒漠 D.公路
【答案】C
【知識點】鄉村聚落
【解析】【分析】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資源豐富、氣候適宜、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經濟發達的地區。荒漠地區由于自然條件惡劣,不適宜人類居住,因此,聚落也沒有分布。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鄉村聚落既成為人們居住、生活、休息和進行政治、文化活動的場所,也是從事生產勞動的場所,主要以從事農業活動為主;城市聚落即城市,指在原有鄉村聚落基礎上,達到了一定的人口數量、經濟水平、規模程度而建立的規模大于鄉村和集鎮的以非農業活動和非農業人口為主的更高級的聚落形式。
4.【共同命運 中非合作】
材料一:2017年5月31日,由中國公司承建的肯尼亞蒙巴薩—內羅畢鐵路建成通車。蒙內鐵路的修建歷時三年,是東非鐵路網的起始段,連接肯尼亞首都內羅畢和東非第一大港蒙巴薩港,全長480公里。
材料二:旅游業是肯尼亞的支柱產業。肯尼亞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全國有65個國家公園和保護區,占國土面積的11%。其中在蒙內鐵路第二標段144公里的施工戰線上,有120公里需要穿越察沃國家公園。
材料三:1963年12月14日中國與肯尼亞共和國建交,并于1978年簽訂貿易協定。此后,雙方關系發展迅速。2017年6月29日至7月1日中國國際商會組織中國企業參加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舉辦的“第三屆肯尼亞中國貿易周”就是最好的證明。
材料四:中肯關系是中非關系的縮影,至今中國已連續5年成為非洲第一大貿易伙伴國,對非投資存量超過250億美元。超過2500家中國在非企業為當地創造了10多萬個就業崗位。中國為非洲近年來的經濟增長所做的貢獻世界有目共睹為,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注入正能量。
(1)圖中A的地形區名稱是   ,蒙內鐵路段的地勢特征是   ,蒙巴薩港位于維多利亞湖的   方向。
(2)根據兩則材料分析蒙內鐵路修建時可能會遇到的困難。
(3)雙方關系發展迅速得益于中國的什么政策?
(4)中非合作共贏體現出當今時代的主題是什么?從政治和經濟兩方面說說中非合作的意義。
【答案】(1)東非高原;西北高東南低;東南
(2)地形:鐵路沿線地勢起伏大,地形復雜;自然環境:沿線野生動植物繁多,注意生態平衡。
(3)改革開放。
(4)和平與發展。政治角度: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有利于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經濟角度:有利于促進經濟發展。
【知識點】地形的種類和特點;可持續發展
【解析】【分析】(1)、 根據圖中信息可知, 圖中A的地形區名稱是東非高原,蒙內鐵路段的地勢特征是西北高東南低,蒙巴薩港位于維多利亞湖的東南方向。
(2)、根據兩則材料分析,蒙內鐵路修建時可能會遇到的困難。地形:鐵路沿線地勢起伏大,地形復雜;自然環境:沿線野生動植物繁多,注意生態平衡。
(3)、雙方關系發展迅速得益于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
(4)、中非合作共贏體現出當今時代的主題是和平與發展。根據題意, 中非合作共贏 政治角度: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有利于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經濟角度:有利于促進經濟發展。
【點評】蒙內鐵路是肯尼亞共和國境內一條連接蒙巴薩與內羅畢的鐵路,由中國按照國鐵Ⅰ級標準幫助肯尼亞建設,是東非鐵路網的組成部分。蒙內鐵路全長約480千米,東起肯尼亞東部港口城市蒙巴薩,途經濱海省、東部省、內羅畢特區三省區境內的瑪利亞卡尼、米亞塞尼、沃伊、察沃國家公園、基布韋茲、埃馬利等地,西至首都內羅畢,線路整體呈東南—西北走向。
5.讀“聚落分布示意圖”,完成下列問題.
(1)聚落可分   和   兩大類.
(2)A、B、C三處聚落都屬于   聚落,三處聚落分布的共同特點是   ,原因是,A、B、C三處聚落最有可能優先發展為城市的是   .
(3)A聚落附近森林資源豐富,在此地建一處造紙廠是否合理?為什么?
【答案】(1)鄉村;城市
(2)鄉村;沿河分布地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B
(3)不合理.A聚落位于河流上游,建造紙廠會給下游河段帶來嚴重污染.
【知識點】鄉村聚落;城市聚落
【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聚落可分鄉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兩大類。
(2)、A、B、C三處聚落都屬于1聚落,三處聚落分布的共同特點是鄉村,原因是沿河分布地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A、B、C三處聚落最有可能優先發展為城市的是B。
(3)、A聚落附近森林資源豐富,在此地建一處造紙廠不合理。A聚落位于河流上游,建造紙廠會給下游河段帶來嚴重污染。
【點評】鄉村聚落既成為人們居住、生活、休息和進行政治、文化活動的場所,也是從事生產勞動的場所,主要以從事農業活動為主;城市聚落即城市,指在原有鄉村聚落基礎上,達到了一定的人口數量、經濟水平、規模程度而建立的規模大于鄉村和集鎮的以非農業活動和非農業人口為主的更高級的聚落形式。
6.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英語是世界上使用最廣的語言
【答案】正確
【知識點】世界主要語言及分布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英語是世界上使用最廣的語言 。故答案為:正確。
【點評】英語最初是英國的民族語言,后來由于英國的殖民擴張和國際貿易等活動的擴展,英語的使用就越來越廣,歐洲的西部、北美洲的美國和加拿大、亞洲的印度和大洋洲的澳大利亞等國家都使用英語。英語現在已成為國際政治、經濟、文化等活動中使用最廣泛的語言。
7.分析表格中提供的數據,回答問題。
發達國家 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美元) 發展中國家 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美元)
美國 31 910 印度 440
英國 23 590 尼泊爾 220
德國 25 620 巴西 4 440
法國 24 170 中國 780
瑞士 38 380 埃塞俄比亞 100
(1)表中的發達國家分布在   洲和   洲。他們中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最高的國家是   。
(2)表中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   洲、   洲和南美洲。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最高的國家是   。
(3)目前世界上有很多發達國家,除表中列出的國家外,你能再列舉幾個國家嗎?
(4)從南北半球看,發達國家多分布在   半球,發展中國家多分布在北半球的南部和   半球。
(5)你如何理解當今世界的“南北差距”“南北對話”“南南合作”?
【答案】(1)歐;北美;瑞士
(2)亞;非;巴西
(3)瑞典、芬蘭、丹麥、挪威、比利時、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等。
(4)北;南
(5)針對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分布的南北差異,國際上把這種差別說成是“南北差距”。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交流和合作稱為“南北對話”,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互助合作稱為“南南合作”。
【知識點】世界主要國家的區別(面積、人口、經濟水平)
【解析】【分析】(1)、根據表中提供的信息看,美國分布在北美洲,其他發達國家分布在歐洲。他們中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最高的國家是瑞士。
(2)、表中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亞洲、非洲和南美洲。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最高的國家是巴西。
(3)、目前世界上有很多發達國家,除表中列出的國家外,還有瑞典、芬蘭、丹麥、挪威、比利時、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等。
(4)、從南北半球看,發達國家多分布在北半球,發展中國家多分布在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
(5)、針對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分布的南北差異,國際上把這種差別說成是“南北差距”。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交流和合作稱為“南北對話”,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互助合作稱為“南南合作”。
【點評】發展中國家也稱作開發中國家、欠發達國家,指經濟、技術、人民生活水平程度較低的國家,與發達國家相對。發達國家,又稱已開發國家和先進國家。是指那些經濟和社會發展水準較高,人民生活水準較高的國家。南北對話亦稱“南北談判”,是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為解決全球性的能源、貿易、金融等問題而舉行的國際會談。南南合作,即發展中國家間的經濟技術合作,因發展中國家的地理位置大多位于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分,因而發展中國家間的經濟技術合作被稱為“南南合作”,是促進發展的國際多邊合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8.觀察世界三大宗教的代表建筑物,回答下列問題
(1)有三位老漢分別是英國的湯姆、沙特阿拉伯的穆罕默德和中國的李明,在一次旅游時乘上了同一架飛機.他們分別使用不同的語言,信仰不同的宗教,到下圖所示的宗教場所進行宗教活動.湯姆使用的語言是   ,信仰   教,每個星期天要到   (填字母)去做禮拜.穆罕默德所在的國家位于西亞地區,這里的人種主要是   人種,使用的語言是   ,信仰   教,他的宗教活動在   (填字母)進行.老李使用的語言是   ,信仰佛教,他的宗教活動是在   (填字母)進行.
(2)三位老漢要在一起交流各自的生活情況,他們最有可能使用的語言是   .
【答案】(1)英語;基督;A;白色;阿拉伯語;伊斯蘭;B;漢語;C
(2)英語
【知識點】世界主要語言及分布;世界主要宗教及分布
【解析】【分析】讀圖分析可知:
A是基督教的代表性建筑物﹣﹣基督教教堂,建筑多為尖頂,有鐘樓;B是伊斯蘭教的代表性建筑物﹣﹣清真寺,建筑多為圓頂;C是佛教的代表性建筑物﹣﹣寺廟,特色建筑還有佛塔.(1)英國的湯姆使用英語,信仰基督教,每個星期天要到A基督教堂去做禮拜.穆罕默德所在的國家位于西亞地區,這里的人種主要是白色人種,使用的語言是阿拉伯語,信仰伊斯蘭教,他的宗教活動在B清真寺進行.老李來自中國,使用的語言是漢語,信仰佛教,他的宗教活動是在C寺廟進行.(2)英語是使用最廣泛的語言,所以三位老漢要在一起交流各自的生活情況,他們最有可能使用的語言是英語.
故答案為:(1)英語;基督;A;白色;阿拉伯語;伊斯蘭;B;漢語;C;(2)英語.
【點評】我們有時可以看到一些宗教建筑物,金碧輝煌的佛教廟宇,高高聳立的基督教堂,星月映照的清真寺院等,世界上現有將近半數的人信仰宗教,其中信徒最多和流傳最廣的宗教是基督教,教徒總數超過10億,分布在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主要分布在歐洲、美洲、大洋洲.伊斯蘭教教徒被稱為穆斯林,主要分布在亞洲的西部和東南部,非洲的北部和東部.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教徒以亞洲為最多,在亞洲又集中分布于東亞、東南亞和南亞的斯里蘭卡.
9.巴黎圣母院是一個舉世聞名的歷史文化景點,2019年4月15日晚巴黎圣母院塔樓起火,火災持續14小時。巴黎圣母院的宗教建筑風格所體現的是(  )
A.印度教 B.基督教 C.佛教 D.伊斯蘭教
【答案】B
【知識點】各大宗教特色
【解析】【分析】 巴黎圣母院是一個舉世聞名的歷史文化景點,巴黎圣母院的宗教建筑風格所體現的是基督教建筑景觀。 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巴黎圣母院始建于1163年3月24日 ,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蘇利決定興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全部建成,歷時180多年,正面雙塔高約69米,是法蘭西島地區的哥特式教堂群里面,非常具有關鍵代表意義的一座,它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完全意義上的哥特式教堂。
10.某城鎮周圍地區計劃發展:蔬菜和花卉業;林業;水稻種植業;漁業。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C處地形為   ,最適宜發展   ;
(2)B處遠離城區,為平原地形,且靠近河流,適宜發展   ;
(3)D處為湖泊,最適宜發展   ;
(4)A處為城市郊區,適宜發展   ;其理由是   .
【答案】(1)山地;林業
(2)種植業;
(3)漁業
(4)乳畜業;位于城市郊區,發展肉、乳、蛋、禽生產,可以滿足城市居民生活的需要,又增加農民的收入.
【知識點】地形的種類和特點;因地制宜謀發展
【解析】【分析】(1)、根據圖中信息可知,C處地形為山地,最適宜發展林業;
(2)、根據圖中信息可知,B處遠離城區,為平原地形,且靠近河流,適宜發展 種植業;
(3)、根據圖中信息可知,D處為湖泊,最適宜發展 漁業
(4)、根據圖中信息可知,A處為城市郊區,適宜發展乳畜業;其理由是位于城市郊區,發展肉、乳、蛋、禽生產,可以滿足城市居民生活的需要,又增加農民的收入。
【點評】根據因地制宜的原則,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發展林業可以保持水土,叫宜林則林;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豐富,利于耕作的地方發展種植業,叫宜糧則糧;河網密布,河湖眾多,適宜發展漁業,叫宜漁則漁;降水較少,牧草良好的地方發展牧業,叫宜牧則牧。
11.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中南半島第一大河湄公河,源于中國境內的瀾滄江。昌都、景洪、萬象、巴色和金邊都是瀾滄江一湄公河沿岸城市。(如圖《瀾滄江一湄公河流域示意圖》)
(材料二)湄公河流域內各地每年都要經歷一次強度和歷時不同的干旱。2015年底至2016年初,湄公河流域遭遇百年大旱。應湄公河沿岸國家的請求,中國自3月15日至4月10日通過中方境內景洪水電站對下游實施應急補水,幫助緩解旱情。
(材料三)綜合新聞:
★2019年3月1 8日至24日,中國和東南亞湄公河流域國家舉辦了第二屆瀾湄周活動,增友情,促合作。共建“一帶一路”帶來了中國與湄公河流域國家合作的新發展。瀾湄六國“同飲一江水,命運緊相連”。瀾湄合作旨在深化六國睦鄰友好合作,促進區域社會經濟共同發展,建設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
★泰中羅勇工業固執行董事、商級顧問徐根羅說,湄公河流域國家資源豐富,但許多商品仍處于空白狀態,中國許多優勢產業可以和這些國家進行產能合作,填補這一地區的技術、產品空白,推動湄公河流域的工業化進程。
(1)上圖為該流域內三城市的氣候資料圖。其中②表示上圖中哪一城市的氣候資料?請說明判斷理由。(只判斷,不說明理由不得分)
(2)據圖分析,湄公河流域內的干旱主要發生在什么季節?發生干旱的自然原因什么?
(3)結合材料,試從區域經濟發展原則的角度,分析中國與湄公河流域國家合作的合理性。
【答案】(1)昌都 昌都位于青藏高原,地勢高,冬冷夏涼,冬季氣溫低于零攝氏度,其他城市冬季氣溫均在零攝氏度以上(冬季氣溫是判斷的主要依據,一定要寫到)
(2)冬季春季(寫一個)湄公河流域冬季、春季降水明顯減少,且氣溫較高
(3)只有因地制宜地考慮不同地區的特點,采取適應當地條件的發展策略和方式,才能實現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了更好地發揮各地的優勢,不同區域還可以開展合作,實現互利共贏。瀾滄江┅湄公河流域上下游國家互動合作,在水資源問題上互幫互助。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統籌國內外區域開發與國際經濟合作。湄公河流域國家發揮自己資源豐富的優勢,而中國利用自己的優勢產業與這些國家進行產能合作,填補這一地區的技術、產品空白,推動湄公河流域的工業化進程。(觀點和材料)
【知識點】世界氣候類型和特點;湄南河平原
【解析】【分析】根據“瀾滄江┅湄公河流域”的區域合作,進行分析解答。
(1)據圖分析可知,其中②表示的是昌都市的氣候資料。是因為昌都位于青藏高原,地勢高,冬冷夏涼,冬季氣溫低于零攝氏度,其他城市冬季氣溫均在零攝氏度以上。
(2)據圖分析,湄公河流域內的干旱主要發生冬春季節。此時為湄公河流域的旱季,降水較少,蒸發量大。
(3)只有因地制宜地考慮不同地區的特點,采取適應當地條件的發展策略和方式,才能實現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了更好地發揮各地的優勢,實現互利共贏。瀾滄江┅湄公河流域上下游國家互動合作,在水資源問題上互幫互助。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統籌國內外區域開發與國際經濟合作。湄公河流域國家發揮自己資源豐富的優勢,而中國利用自己的優勢產業與這些國家進行產能合作,填補這一地區的技術、產品空白,推動湄公河流域的工業化進程。
【點評】在氣溫和降水量年內變化示意圖中,橫坐標軸表示月份,縱坐標軸左側表示氣溫,右側表示降水量,氣溫年變化用平滑的曲線表示,降水年變化用長方形柱狀表示;觀察氣溫曲線圖,可以知道氣溫最高月和氣溫最低月,氣溫最高值和氣溫最低值,觀察降水柱狀圖,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
12.(2020七上·椒江月考)讀圖,回答問題。
(1)世界最大的半島:①   ,該地主要信仰   教;最高的山脈:②   ;最高的高原:③   ;河流:C   
(2)讀圖:
因為   ,所以圖中亞洲河流流向的特點是   。
(3)請描述C地的氣候類型    ,氣候特征   該氣候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是   
【答案】(1)阿拉伯半島;伊斯蘭教;喜馬拉雅山脈;青藏高原;長江
(2)亞洲地勢中間高四周低;從中間向四周流,呈放射狀分布
(3)亞熱帶季風和濕潤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利:雨熱同期,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弊:季風氣候具有不穩定性,易發生旱澇災害。
【知識點】世界氣候類型和特點;世界的氣候的分布;地形和氣候等自然條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世界主要地形的分布
【解析】【分析】(1)、讀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世界最大的半島:①是阿拉伯半島,該地主要信仰伊斯蘭教教;最高的山脈:②喜馬拉雅山脈;最高的高原:③是青藏高原;河流:C是長江。
(2)、讀圖可知,因為亞洲地勢中間高四周低,所以圖中亞洲河流流向的特點是從中間向四周流,呈放射狀分布。
(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C地的氣候類型是亞熱帶季風和濕潤氣候 ,氣候特征是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該氣候對農業生產的有利影響是:雨熱同期,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不利影響是:季風氣候具有不穩定性,易發生旱澇災害。
【點評】 亞洲地域十分遼闊,北部深入北極圈內,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從海陸位置來看,亞洲東、北、南三面分別瀕臨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與歐洲相連,西南與非洲為鄰,東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
13.世界人口分布是不均勻的,但又具有一定的規律性。讀下圖,回答問題。
(1)據甲圖分析,從地形類型看,世界約有56%的人口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   地區。試舉一例世界人口稠密分布區:   。
(2)據乙圖分析,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南、北半球的   半球;按緯度來說,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緯度地區。
(3)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區共同的氣候特點是   。
(4)我國的人口分布以   線為界,東南多,西北少。
【答案】(1)平原;亞洲的東部和南部(歐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東部)
(2)北;中低
(3)溫和濕潤
(4)黑河—騰沖
【知識點】人口密度
【解析】【分析】(1)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勻,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四大人口稠密地帶是:亞洲的東部和南部;歐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東部。(2)從南北半球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從緯度位置看,中低緯度的臨海地帶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區。(3)在氣候溫和、降水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區,人口更為集中。(4)我國的人口分布以黑河騰沖一線為分界線,東南多,西北少。
故答案為:(1)平原;亞洲的東部和南部(歐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東部);(2)北;中低;(3)溫和濕潤;(4)黑河—騰沖。
【點評】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勻,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分布狀況與地理環境有著密切聯系。中低緯度的臨海地帶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區。四大人口稠密地帶:亞洲的東部和南部;歐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東部。四大人口稀疏地帶:干旱的沙漠;寒冷的極地;空氣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熱帶雨林。此題考查的知識點是世界上的人口分布情況,屬于基礎性的內容,多結合教材、地圖熟練記憶即可。
14.讀圖回答:
(1)A是   語分布區,該地居民大多信   教.
(2)B處分布著最廣的是   人種.
(3)C地區說   語,該地區的居民多信仰   教.分布著   人種.
(4)E是   國,該國家人口數量世界第   ,居民所說的是   語.
【答案】(1)英;基督
(2)黑色
(3)阿拉伯;伊斯蘭;白色
(4)中;一;漢
【知識點】世界三大人種的特點及分布;世界主要語言及分布;世界主要宗教及分布
【解析】【分析】(1)A美國是英語分布區,該地居民大多信基督教.(2)B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分布著最廣的是黑色人種,被稱為黑色人種的故鄉.(3)C北非地區以阿拉伯人為主,說阿拉伯語,屬于白色人種,該地區的居民多信仰伊斯蘭教.(4)E是中國,該國家人口數量約13.7億,居世界第一位,居民所說的是漢語.
故答案為:(1)英;基督;(2)黑色;(3)阿拉伯;伊斯蘭;白色;(4)中;一;漢.
【點評】(1)人與人之間進行交流,總少不了語言.目前世界上共有2 000多種語言,其中大約30%有文字,70%沒有文字.(2)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為世界三大宗教,它們不僅傳播范圍很廣,而且對國際政治和社會文化具有深刻影響.猶太教和印度教也是重要的宗教.(3)人種是根據人類體質方面的特征所劃分的人群,這些特征包括膚色、眼色、毛發、頭型、臉型等.世界上的居民可分為黃色人種、白色人種和黑色人種.
15.根據下列材料,思考環境對聚落的影響.
材料一:新疆地區聚落多分布在綠洲上,廣大沙漠地區人煙稀少.
材料二:我國大慶地區原來荒草叢生,自從開采了石油之后,就迅速發展成為人口眾多的城市.
材料三:深圳原來是個小漁村,因緊鄰香港,受政策扶持得以迅速發展為窗口城市.
材料四:山區中的城市一般呈條帶狀分布而且規模較小.
材料一說明   對聚落分布的影響;
材料二說明   對聚落發展的影響;
材料三說明   對聚落發展的影響;
材料四說明   對聚落分布的影響.
【答案】水源;礦產資源;地理位置、交通條件;地形因素
【知識點】鄉村聚落;城市聚落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可知,新疆地區有水源的地方有聚落分布,材料一說明水源對聚落分布的影響;
根據材料可知,大慶石油資源的開發形成了城市。材料二說明礦產資源對聚落發展的影響;
根據材料可知,深圳由一個小漁村發展成了大城市。材料三說明地理位置、交通條件對聚落發展的影響;
根據材料可知,山區的城市分布成帶狀分布。材料四說明地形因素對聚落分布的影響。
【點評】 沙漠干旱、綠洲有水,說明水源影響聚落分布;石油豐富帶動聚落發展,說明礦產資源影響聚落發展;緊鄰香港,地理位置優越,便于經濟發展,說明地理位置、交通條件影響聚落發展;山區城市呈條帶狀分布是受地形因素的制約
1 / 1浙江省2023-2024學年人文地理(上冊)2.3 世界大家庭 綜合練習
一、非選擇題
1.讀下圖,回答問題。
(1)甲圖所示為   聚落,乙圖所示為   聚落。
(2)據丙圖中信息分析,ABC三處聚落選址的共同環境因素是   (至少2條)。
(3)ABC三處最可能優先發展為城市的是   。
2.一般而言,地形平坦,氣候溫暖濕潤的地區,人口密度較   (大、小);印度和加拿大相比較,人口密度較小的是   。
3.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與鄉村,其中鄉村聚落不可能沿下列哪些地方分布(  )
A.河流 B.山麓 C.荒漠 D.公路
4.【共同命運 中非合作】
材料一:2017年5月31日,由中國公司承建的肯尼亞蒙巴薩—內羅畢鐵路建成通車。蒙內鐵路的修建歷時三年,是東非鐵路網的起始段,連接肯尼亞首都內羅畢和東非第一大港蒙巴薩港,全長480公里。
材料二:旅游業是肯尼亞的支柱產業。肯尼亞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全國有65個國家公園和保護區,占國土面積的11%。其中在蒙內鐵路第二標段144公里的施工戰線上,有120公里需要穿越察沃國家公園。
材料三:1963年12月14日中國與肯尼亞共和國建交,并于1978年簽訂貿易協定。此后,雙方關系發展迅速。2017年6月29日至7月1日中國國際商會組織中國企業參加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舉辦的“第三屆肯尼亞中國貿易周”就是最好的證明。
材料四:中肯關系是中非關系的縮影,至今中國已連續5年成為非洲第一大貿易伙伴國,對非投資存量超過250億美元。超過2500家中國在非企業為當地創造了10多萬個就業崗位。中國為非洲近年來的經濟增長所做的貢獻世界有目共睹為,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注入正能量。
(1)圖中A的地形區名稱是   ,蒙內鐵路段的地勢特征是   ,蒙巴薩港位于維多利亞湖的   方向。
(2)根據兩則材料分析蒙內鐵路修建時可能會遇到的困難。
(3)雙方關系發展迅速得益于中國的什么政策?
(4)中非合作共贏體現出當今時代的主題是什么?從政治和經濟兩方面說說中非合作的意義。
5.讀“聚落分布示意圖”,完成下列問題.
(1)聚落可分   和   兩大類.
(2)A、B、C三處聚落都屬于   聚落,三處聚落分布的共同特點是   ,原因是,A、B、C三處聚落最有可能優先發展為城市的是   .
(3)A聚落附近森林資源豐富,在此地建一處造紙廠是否合理?為什么?
6.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英語是世界上使用最廣的語言
7.分析表格中提供的數據,回答問題。
發達國家 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美元) 發展中國家 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美元)
美國 31 910 印度 440
英國 23 590 尼泊爾 220
德國 25 620 巴西 4 440
法國 24 170 中國 780
瑞士 38 380 埃塞俄比亞 100
(1)表中的發達國家分布在   洲和   洲。他們中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最高的國家是   。
(2)表中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   洲、   洲和南美洲。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最高的國家是   。
(3)目前世界上有很多發達國家,除表中列出的國家外,你能再列舉幾個國家嗎?
(4)從南北半球看,發達國家多分布在   半球,發展中國家多分布在北半球的南部和   半球。
(5)你如何理解當今世界的“南北差距”“南北對話”“南南合作”?
8.觀察世界三大宗教的代表建筑物,回答下列問題
(1)有三位老漢分別是英國的湯姆、沙特阿拉伯的穆罕默德和中國的李明,在一次旅游時乘上了同一架飛機.他們分別使用不同的語言,信仰不同的宗教,到下圖所示的宗教場所進行宗教活動.湯姆使用的語言是   ,信仰   教,每個星期天要到   (填字母)去做禮拜.穆罕默德所在的國家位于西亞地區,這里的人種主要是   人種,使用的語言是   ,信仰   教,他的宗教活動在   (填字母)進行.老李使用的語言是   ,信仰佛教,他的宗教活動是在   (填字母)進行.
(2)三位老漢要在一起交流各自的生活情況,他們最有可能使用的語言是   .
9.巴黎圣母院是一個舉世聞名的歷史文化景點,2019年4月15日晚巴黎圣母院塔樓起火,火災持續14小時。巴黎圣母院的宗教建筑風格所體現的是(  )
A.印度教 B.基督教 C.佛教 D.伊斯蘭教
10.某城鎮周圍地區計劃發展:蔬菜和花卉業;林業;水稻種植業;漁業。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C處地形為   ,最適宜發展   ;
(2)B處遠離城區,為平原地形,且靠近河流,適宜發展   ;
(3)D處為湖泊,最適宜發展   ;
(4)A處為城市郊區,適宜發展   ;其理由是   .
11.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中南半島第一大河湄公河,源于中國境內的瀾滄江。昌都、景洪、萬象、巴色和金邊都是瀾滄江一湄公河沿岸城市。(如圖《瀾滄江一湄公河流域示意圖》)
(材料二)湄公河流域內各地每年都要經歷一次強度和歷時不同的干旱。2015年底至2016年初,湄公河流域遭遇百年大旱。應湄公河沿岸國家的請求,中國自3月15日至4月10日通過中方境內景洪水電站對下游實施應急補水,幫助緩解旱情。
(材料三)綜合新聞:
★2019年3月1 8日至24日,中國和東南亞湄公河流域國家舉辦了第二屆瀾湄周活動,增友情,促合作。共建“一帶一路”帶來了中國與湄公河流域國家合作的新發展。瀾湄六國“同飲一江水,命運緊相連”。瀾湄合作旨在深化六國睦鄰友好合作,促進區域社會經濟共同發展,建設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
★泰中羅勇工業固執行董事、商級顧問徐根羅說,湄公河流域國家資源豐富,但許多商品仍處于空白狀態,中國許多優勢產業可以和這些國家進行產能合作,填補這一地區的技術、產品空白,推動湄公河流域的工業化進程。
(1)上圖為該流域內三城市的氣候資料圖。其中②表示上圖中哪一城市的氣候資料?請說明判斷理由。(只判斷,不說明理由不得分)
(2)據圖分析,湄公河流域內的干旱主要發生在什么季節?發生干旱的自然原因什么?
(3)結合材料,試從區域經濟發展原則的角度,分析中國與湄公河流域國家合作的合理性。
12.(2020七上·椒江月考)讀圖,回答問題。
(1)世界最大的半島:①   ,該地主要信仰   教;最高的山脈:②   ;最高的高原:③   ;河流:C   
(2)讀圖:
因為   ,所以圖中亞洲河流流向的特點是   。
(3)請描述C地的氣候類型    ,氣候特征   該氣候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是   
13.世界人口分布是不均勻的,但又具有一定的規律性。讀下圖,回答問題。
(1)據甲圖分析,從地形類型看,世界約有56%的人口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   地區。試舉一例世界人口稠密分布區:   。
(2)據乙圖分析,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南、北半球的   半球;按緯度來說,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緯度地區。
(3)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區共同的氣候特點是   。
(4)我國的人口分布以   線為界,東南多,西北少。
14.讀圖回答:
(1)A是   語分布區,該地居民大多信   教.
(2)B處分布著最廣的是   人種.
(3)C地區說   語,該地區的居民多信仰   教.分布著   人種.
(4)E是   國,該國家人口數量世界第   ,居民所說的是   語.
15.根據下列材料,思考環境對聚落的影響.
材料一:新疆地區聚落多分布在綠洲上,廣大沙漠地區人煙稀少.
材料二:我國大慶地區原來荒草叢生,自從開采了石油之后,就迅速發展成為人口眾多的城市.
材料三:深圳原來是個小漁村,因緊鄰香港,受政策扶持得以迅速發展為窗口城市.
材料四:山區中的城市一般呈條帶狀分布而且規模較小.
材料一說明   對聚落分布的影響;
材料二說明   對聚落發展的影響;
材料三說明   對聚落發展的影響;
材料四說明   對聚落分布的影響.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城市;鄉村
(2)靠近河流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運交通便利
(3)B
【知識點】鄉村聚落;城市聚落
【解析】【分析】 (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甲圖所示為城市聚落,乙圖所示為鄉村聚落。
(2)、 據丙圖中信息分析,ABC三處聚落選址的共同環境因素是 沿河分布地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3)、 A、B、C三處聚落最有可能優先發展為城市的是B。
【點評】鄉村聚落既成為人們居住、生活、休息和進行政治、文化活動的場所,也是從事生產勞動的場所,主要以從事農業活動為主;城市聚落即城市,指在原有鄉村聚落基礎上,達到了一定的人口數量、經濟水平、規模程度而建立的規模大于鄉村和集鎮的以非農業活動和非農業人口為主的更高級的聚落形式。
2.【答案】大;加拿大
【知識點】人口密度
【解析】【分析】一般來說,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區人口稠密,所以地形平坦,氣候溫暖濕潤的地區,人口密度較大。印度河加拿大比較,加拿大地廣人稀,其人口密度較小。
故答案為:大;加拿大。
【點評】人口最為稠密地區的共同特點是:地處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區。
3.【答案】C
【知識點】鄉村聚落
【解析】【分析】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資源豐富、氣候適宜、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經濟發達的地區。荒漠地區由于自然條件惡劣,不適宜人類居住,因此,聚落也沒有分布。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鄉村聚落既成為人們居住、生活、休息和進行政治、文化活動的場所,也是從事生產勞動的場所,主要以從事農業活動為主;城市聚落即城市,指在原有鄉村聚落基礎上,達到了一定的人口數量、經濟水平、規模程度而建立的規模大于鄉村和集鎮的以非農業活動和非農業人口為主的更高級的聚落形式。
4.【答案】(1)東非高原;西北高東南低;東南
(2)地形:鐵路沿線地勢起伏大,地形復雜;自然環境:沿線野生動植物繁多,注意生態平衡。
(3)改革開放。
(4)和平與發展。政治角度: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有利于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經濟角度:有利于促進經濟發展。
【知識點】地形的種類和特點;可持續發展
【解析】【分析】(1)、 根據圖中信息可知, 圖中A的地形區名稱是東非高原,蒙內鐵路段的地勢特征是西北高東南低,蒙巴薩港位于維多利亞湖的東南方向。
(2)、根據兩則材料分析,蒙內鐵路修建時可能會遇到的困難。地形:鐵路沿線地勢起伏大,地形復雜;自然環境:沿線野生動植物繁多,注意生態平衡。
(3)、雙方關系發展迅速得益于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
(4)、中非合作共贏體現出當今時代的主題是和平與發展。根據題意, 中非合作共贏 政治角度: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有利于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經濟角度:有利于促進經濟發展。
【點評】蒙內鐵路是肯尼亞共和國境內一條連接蒙巴薩與內羅畢的鐵路,由中國按照國鐵Ⅰ級標準幫助肯尼亞建設,是東非鐵路網的組成部分。蒙內鐵路全長約480千米,東起肯尼亞東部港口城市蒙巴薩,途經濱海省、東部省、內羅畢特區三省區境內的瑪利亞卡尼、米亞塞尼、沃伊、察沃國家公園、基布韋茲、埃馬利等地,西至首都內羅畢,線路整體呈東南—西北走向。
5.【答案】(1)鄉村;城市
(2)鄉村;沿河分布地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B
(3)不合理.A聚落位于河流上游,建造紙廠會給下游河段帶來嚴重污染.
【知識點】鄉村聚落;城市聚落
【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聚落可分鄉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兩大類。
(2)、A、B、C三處聚落都屬于1聚落,三處聚落分布的共同特點是鄉村,原因是沿河分布地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A、B、C三處聚落最有可能優先發展為城市的是B。
(3)、A聚落附近森林資源豐富,在此地建一處造紙廠不合理。A聚落位于河流上游,建造紙廠會給下游河段帶來嚴重污染。
【點評】鄉村聚落既成為人們居住、生活、休息和進行政治、文化活動的場所,也是從事生產勞動的場所,主要以從事農業活動為主;城市聚落即城市,指在原有鄉村聚落基礎上,達到了一定的人口數量、經濟水平、規模程度而建立的規模大于鄉村和集鎮的以非農業活動和非農業人口為主的更高級的聚落形式。
6.【答案】正確
【知識點】世界主要語言及分布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英語是世界上使用最廣的語言 。故答案為:正確。
【點評】英語最初是英國的民族語言,后來由于英國的殖民擴張和國際貿易等活動的擴展,英語的使用就越來越廣,歐洲的西部、北美洲的美國和加拿大、亞洲的印度和大洋洲的澳大利亞等國家都使用英語。英語現在已成為國際政治、經濟、文化等活動中使用最廣泛的語言。
7.【答案】(1)歐;北美;瑞士
(2)亞;非;巴西
(3)瑞典、芬蘭、丹麥、挪威、比利時、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等。
(4)北;南
(5)針對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分布的南北差異,國際上把這種差別說成是“南北差距”。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交流和合作稱為“南北對話”,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互助合作稱為“南南合作”。
【知識點】世界主要國家的區別(面積、人口、經濟水平)
【解析】【分析】(1)、根據表中提供的信息看,美國分布在北美洲,其他發達國家分布在歐洲。他們中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最高的國家是瑞士。
(2)、表中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亞洲、非洲和南美洲。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最高的國家是巴西。
(3)、目前世界上有很多發達國家,除表中列出的國家外,還有瑞典、芬蘭、丹麥、挪威、比利時、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等。
(4)、從南北半球看,發達國家多分布在北半球,發展中國家多分布在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
(5)、針對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分布的南北差異,國際上把這種差別說成是“南北差距”。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交流和合作稱為“南北對話”,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互助合作稱為“南南合作”。
【點評】發展中國家也稱作開發中國家、欠發達國家,指經濟、技術、人民生活水平程度較低的國家,與發達國家相對。發達國家,又稱已開發國家和先進國家。是指那些經濟和社會發展水準較高,人民生活水準較高的國家。南北對話亦稱“南北談判”,是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為解決全球性的能源、貿易、金融等問題而舉行的國際會談。南南合作,即發展中國家間的經濟技術合作,因發展中國家的地理位置大多位于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分,因而發展中國家間的經濟技術合作被稱為“南南合作”,是促進發展的國際多邊合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8.【答案】(1)英語;基督;A;白色;阿拉伯語;伊斯蘭;B;漢語;C
(2)英語
【知識點】世界主要語言及分布;世界主要宗教及分布
【解析】【分析】讀圖分析可知:
A是基督教的代表性建筑物﹣﹣基督教教堂,建筑多為尖頂,有鐘樓;B是伊斯蘭教的代表性建筑物﹣﹣清真寺,建筑多為圓頂;C是佛教的代表性建筑物﹣﹣寺廟,特色建筑還有佛塔.(1)英國的湯姆使用英語,信仰基督教,每個星期天要到A基督教堂去做禮拜.穆罕默德所在的國家位于西亞地區,這里的人種主要是白色人種,使用的語言是阿拉伯語,信仰伊斯蘭教,他的宗教活動在B清真寺進行.老李來自中國,使用的語言是漢語,信仰佛教,他的宗教活動是在C寺廟進行.(2)英語是使用最廣泛的語言,所以三位老漢要在一起交流各自的生活情況,他們最有可能使用的語言是英語.
故答案為:(1)英語;基督;A;白色;阿拉伯語;伊斯蘭;B;漢語;C;(2)英語.
【點評】我們有時可以看到一些宗教建筑物,金碧輝煌的佛教廟宇,高高聳立的基督教堂,星月映照的清真寺院等,世界上現有將近半數的人信仰宗教,其中信徒最多和流傳最廣的宗教是基督教,教徒總數超過10億,分布在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主要分布在歐洲、美洲、大洋洲.伊斯蘭教教徒被稱為穆斯林,主要分布在亞洲的西部和東南部,非洲的北部和東部.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教徒以亞洲為最多,在亞洲又集中分布于東亞、東南亞和南亞的斯里蘭卡.
9.【答案】B
【知識點】各大宗教特色
【解析】【分析】 巴黎圣母院是一個舉世聞名的歷史文化景點,巴黎圣母院的宗教建筑風格所體現的是基督教建筑景觀。 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巴黎圣母院始建于1163年3月24日 ,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蘇利決定興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全部建成,歷時180多年,正面雙塔高約69米,是法蘭西島地區的哥特式教堂群里面,非常具有關鍵代表意義的一座,它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完全意義上的哥特式教堂。
10.【答案】(1)山地;林業
(2)種植業;
(3)漁業
(4)乳畜業;位于城市郊區,發展肉、乳、蛋、禽生產,可以滿足城市居民生活的需要,又增加農民的收入.
【知識點】地形的種類和特點;因地制宜謀發展
【解析】【分析】(1)、根據圖中信息可知,C處地形為山地,最適宜發展林業;
(2)、根據圖中信息可知,B處遠離城區,為平原地形,且靠近河流,適宜發展 種植業;
(3)、根據圖中信息可知,D處為湖泊,最適宜發展 漁業
(4)、根據圖中信息可知,A處為城市郊區,適宜發展乳畜業;其理由是位于城市郊區,發展肉、乳、蛋、禽生產,可以滿足城市居民生活的需要,又增加農民的收入。
【點評】根據因地制宜的原則,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發展林業可以保持水土,叫宜林則林;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豐富,利于耕作的地方發展種植業,叫宜糧則糧;河網密布,河湖眾多,適宜發展漁業,叫宜漁則漁;降水較少,牧草良好的地方發展牧業,叫宜牧則牧。
11.【答案】(1)昌都 昌都位于青藏高原,地勢高,冬冷夏涼,冬季氣溫低于零攝氏度,其他城市冬季氣溫均在零攝氏度以上(冬季氣溫是判斷的主要依據,一定要寫到)
(2)冬季春季(寫一個)湄公河流域冬季、春季降水明顯減少,且氣溫較高
(3)只有因地制宜地考慮不同地區的特點,采取適應當地條件的發展策略和方式,才能實現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了更好地發揮各地的優勢,不同區域還可以開展合作,實現互利共贏。瀾滄江┅湄公河流域上下游國家互動合作,在水資源問題上互幫互助。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統籌國內外區域開發與國際經濟合作。湄公河流域國家發揮自己資源豐富的優勢,而中國利用自己的優勢產業與這些國家進行產能合作,填補這一地區的技術、產品空白,推動湄公河流域的工業化進程。(觀點和材料)
【知識點】世界氣候類型和特點;湄南河平原
【解析】【分析】根據“瀾滄江┅湄公河流域”的區域合作,進行分析解答。
(1)據圖分析可知,其中②表示的是昌都市的氣候資料。是因為昌都位于青藏高原,地勢高,冬冷夏涼,冬季氣溫低于零攝氏度,其他城市冬季氣溫均在零攝氏度以上。
(2)據圖分析,湄公河流域內的干旱主要發生冬春季節。此時為湄公河流域的旱季,降水較少,蒸發量大。
(3)只有因地制宜地考慮不同地區的特點,采取適應當地條件的發展策略和方式,才能實現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了更好地發揮各地的優勢,實現互利共贏。瀾滄江┅湄公河流域上下游國家互動合作,在水資源問題上互幫互助。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統籌國內外區域開發與國際經濟合作。湄公河流域國家發揮自己資源豐富的優勢,而中國利用自己的優勢產業與這些國家進行產能合作,填補這一地區的技術、產品空白,推動湄公河流域的工業化進程。
【點評】在氣溫和降水量年內變化示意圖中,橫坐標軸表示月份,縱坐標軸左側表示氣溫,右側表示降水量,氣溫年變化用平滑的曲線表示,降水年變化用長方形柱狀表示;觀察氣溫曲線圖,可以知道氣溫最高月和氣溫最低月,氣溫最高值和氣溫最低值,觀察降水柱狀圖,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
12.【答案】(1)阿拉伯半島;伊斯蘭教;喜馬拉雅山脈;青藏高原;長江
(2)亞洲地勢中間高四周低;從中間向四周流,呈放射狀分布
(3)亞熱帶季風和濕潤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利:雨熱同期,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弊:季風氣候具有不穩定性,易發生旱澇災害。
【知識點】世界氣候類型和特點;世界的氣候的分布;地形和氣候等自然條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世界主要地形的分布
【解析】【分析】(1)、讀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世界最大的半島:①是阿拉伯半島,該地主要信仰伊斯蘭教教;最高的山脈:②喜馬拉雅山脈;最高的高原:③是青藏高原;河流:C是長江。
(2)、讀圖可知,因為亞洲地勢中間高四周低,所以圖中亞洲河流流向的特點是從中間向四周流,呈放射狀分布。
(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C地的氣候類型是亞熱帶季風和濕潤氣候 ,氣候特征是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該氣候對農業生產的有利影響是:雨熱同期,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不利影響是:季風氣候具有不穩定性,易發生旱澇災害。
【點評】 亞洲地域十分遼闊,北部深入北極圈內,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從海陸位置來看,亞洲東、北、南三面分別瀕臨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與歐洲相連,西南與非洲為鄰,東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
13.【答案】(1)平原;亞洲的東部和南部(歐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東部)
(2)北;中低
(3)溫和濕潤
(4)黑河—騰沖
【知識點】人口密度
【解析】【分析】(1)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勻,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四大人口稠密地帶是:亞洲的東部和南部;歐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東部。(2)從南北半球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從緯度位置看,中低緯度的臨海地帶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區。(3)在氣候溫和、降水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區,人口更為集中。(4)我國的人口分布以黑河騰沖一線為分界線,東南多,西北少。
故答案為:(1)平原;亞洲的東部和南部(歐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東部);(2)北;中低;(3)溫和濕潤;(4)黑河—騰沖。
【點評】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勻,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分布狀況與地理環境有著密切聯系。中低緯度的臨海地帶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區。四大人口稠密地帶:亞洲的東部和南部;歐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東部。四大人口稀疏地帶:干旱的沙漠;寒冷的極地;空氣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熱帶雨林。此題考查的知識點是世界上的人口分布情況,屬于基礎性的內容,多結合教材、地圖熟練記憶即可。
14.【答案】(1)英;基督
(2)黑色
(3)阿拉伯;伊斯蘭;白色
(4)中;一;漢
【知識點】世界三大人種的特點及分布;世界主要語言及分布;世界主要宗教及分布
【解析】【分析】(1)A美國是英語分布區,該地居民大多信基督教.(2)B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分布著最廣的是黑色人種,被稱為黑色人種的故鄉.(3)C北非地區以阿拉伯人為主,說阿拉伯語,屬于白色人種,該地區的居民多信仰伊斯蘭教.(4)E是中國,該國家人口數量約13.7億,居世界第一位,居民所說的是漢語.
故答案為:(1)英;基督;(2)黑色;(3)阿拉伯;伊斯蘭;白色;(4)中;一;漢.
【點評】(1)人與人之間進行交流,總少不了語言.目前世界上共有2 000多種語言,其中大約30%有文字,70%沒有文字.(2)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為世界三大宗教,它們不僅傳播范圍很廣,而且對國際政治和社會文化具有深刻影響.猶太教和印度教也是重要的宗教.(3)人種是根據人類體質方面的特征所劃分的人群,這些特征包括膚色、眼色、毛發、頭型、臉型等.世界上的居民可分為黃色人種、白色人種和黑色人種.
15.【答案】水源;礦產資源;地理位置、交通條件;地形因素
【知識點】鄉村聚落;城市聚落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可知,新疆地區有水源的地方有聚落分布,材料一說明水源對聚落分布的影響;
根據材料可知,大慶石油資源的開發形成了城市。材料二說明礦產資源對聚落發展的影響;
根據材料可知,深圳由一個小漁村發展成了大城市。材料三說明地理位置、交通條件對聚落發展的影響;
根據材料可知,山區的城市分布成帶狀分布。材料四說明地形因素對聚落分布的影響。
【點評】 沙漠干旱、綠洲有水,說明水源影響聚落分布;石油豐富帶動聚落發展,說明礦產資源影響聚落發展;緊鄰香港,地理位置優越,便于經濟發展,說明地理位置、交通條件影響聚落發展;山區城市呈條帶狀分布是受地形因素的制約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鸭山市| 荣昌县| 保山市| 泸定县| 伊川县| 马龙县| 盐源县| 庆云县| 建湖县| 林口县| 琼结县| 江陵县| 兴和县| 长治县| 海林市| 江川县| 彩票| 林甸县| 仪陇县| 泸西县| 太湖县| 德格县| 红河县| 内江市| 临武县| 铜鼓县| 罗源县| 和龙市| 广饶县| 巴彦淖尔市| 德安县| 江华| 娄底市| 偏关县| 阳信县| 江油市| 兴海县| 白河县| 澄江县| 封开县| 保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