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4.1被動運輸 第2課時(學案)—高一上學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4.1被動運輸 第2課時(學案)—高一上學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含解析)

資源簡介

4、1 被動運輸(第2課時) 學案
教學目標 核心素養
1、滲透作用的原理和條件 2、動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 3、探究植物細胞的吸收和失水實驗 4、轉運蛋白的種類和作用 5、被動運輸的原理和特點 生命觀念: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認同生命的自主性 科學思想:滲透裝置和細胞的對。 科學探究:探究水進出植物細胞的原理,提高動手操作能力和實驗設計能力。 社會責任:分析和解決如蔬菜腌制、合理施肥等實踐問題。
基礎知識梳理:(閱讀教材,完成下列填空,在教材相應位置進行標注后,識記相關內容)
一、實驗:探究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1.實驗原理:內因:成熟的植物細胞的原生質層相當于一層_________,原生質層比細胞壁的伸縮性大;外因:____________與外界溶液之間具有一定的濃度差,細胞能滲透吸水和失水。
2.實驗的操作過程及觀察指標
3.分析:當外界溶液的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就通過__________失水,液泡中細胞液濃度逐漸變大、顏色變深、吸水能力變強,植物細胞就發生質壁分離現象;將已發生質壁分離的植物細胞放入清水中,此時細胞液的濃度_______外界清水,植物細胞吸水,液泡中細胞液濃度逐漸變小、顏色變淺、吸水能力變弱,發生質壁分離復原現象。
4.細胞吸水和失水原理的應用舉例
(1)對農作物的合理灌溉,既滿足了農作物對水分的需要,同時也降低了土壤溶液的濃度,有利于水分的吸收。
(2)鹽堿地中的植物不易存活或一次施肥過多造成“燒苗”現象的原因都是土壤溶液濃度____(甚至超過了根細胞細胞液濃度),導致根細胞不易吸水(甚至失水)。
(3)糖漬、鹽漬食品不易變質的原因是高濃度的外界溶液使__________不能在其中生存和繁殖。
二、自由擴散和協助擴散
1.物質以擴散方式進出細胞,不需要消耗細胞內化學反應所釋放的能量,這種物質跨膜運輸方式稱為被動運輸,分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擴散兩類。
2.自由擴散:物質從高濃度到低濃度( 濃度梯度進行),不消耗能量,不需要借助轉運蛋白進出細胞的方式。例如:水,O2、CO2等氣體以及甘油、乙醇、苯等脂溶性的小分子進出細胞。
3.協助擴散:物質從高濃度到低濃度(順濃度梯度進行),不消耗能量,但需要借助_____________進出細胞的方式。例如:葡萄糖進入紅細胞,水分子借助通道蛋白進出細胞
4.轉運蛋白分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種類型。
5.膜內外___________________的大小會直接影響自由擴散和協助擴散物質運輸的速率(即為運輸的動力),協助擴散運輸速率還受到______________數量的限制.
學習目標一:植物細胞發生質壁分離現象的條件
學習目標二:植物細胞發生質壁分離復原現象的條件
學習目標三:自由擴散的定義,影響因素,運輸動力、方向和舉例
學習目標四:協助擴散的定義,影響因素,運輸動力、方向、轉運蛋白的區別、協助擴散的舉例
學習目標五:自學檢測:1到15題為單選題,16到20題為不定項選擇題,選全得4分,選對但不全的2分,每小題4分,共80分
1.植物細胞發生質壁分離復原時,外界環境的水分子依次通過以下何組結構進入細胞液( )
A.細胞質、細胞膜、液泡膜 B.細胞膜、細胞質、液泡膜
C.液泡膜、細胞質、細胞膜 D.細胞膜、液泡膜、細胞質
2.將下列細胞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能發生質壁分離的是( )
A.紫色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 B.哺乳動物紅細胞 C.人的皮膚上皮細胞 D.人的骨骼肌細胞
3.用物質的量濃度為2mol·L-1的乙二醇溶液和2mol·L-1的蔗糖溶液分別浸泡某種植物細胞,觀察實驗現象,得到其原生質體體積變化情況如圖所示,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A.120s前,該植物細胞在兩種溶液中均會發生質壁分離現象
B.120s后,該植物細胞液濃度大于外界的乙二醇溶液濃度,出現自動復原現象
C.A、B、C三點中,該植物細胞吸水能力最強的是B點
D.該植物細胞在B點到D點時段,只有水出細胞,而無水進入細胞
4.在下列與教材中的實驗相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
A.雙縮脲試劑A液、B液和蒸餾水的組合既可用來鑒定蛋白質,也可用來鑒定還原糖
B.觀察細胞中的葉綠體時,需要借助染色劑染色才能觀察
C.科學家通過傘藻的嫁接實驗不能證明細胞核控制著傘藻帽的性狀
D.質壁分離及復原實驗中先后用高倍顯微鏡觀察三次,形成自身前后對照
5.黑藻可用作生物學實驗材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黑藻葉片薄、葉綠體較大、便于觀察,分布廣、易取材
B.用黑藻細胞觀察葉綠體時,需要進行染色
C.觀察黑藻的葉綠體時,所用的是死細胞
D.黑藻不適于觀察質壁分離和質壁分離復原實驗
6.如圖是某同學做“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及復原”的實驗中,用紫色洋蔥鱗片葉的外表皮做實驗材料所觀察到的細胞結構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此實驗的實驗材料,可以用葉肉細胞來代替
B.圖中1、2、6組成了細胞的原生質層
C.圖中細胞處于質壁分離狀態,此時6處的溶液濃度一定大于7處的溶液濃度
D.可用不同濃度的蔗糖溶液進行實驗,探究細胞液的濃度大小,若某濃度下細胞失水,則此蔗糖溶液濃度小于細胞液濃度
7.以下滲透作用和物質跨膜運輸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滲透作用中膜兩側溶液的濃度指的是物質的量濃度
B.在滲透作用中當半透膜兩側溶液濃度相等時,水分子不再通過半透膜
C.成熟的哺乳動物紅細胞放入一定濃度的外界溶液中,也能發生滲透作用和質壁分離
D.成熟的植物細胞在發生質壁分離的過程中,細胞吸水能力逐漸減弱
8.在一定氣候條件下,運用植物細胞質壁分離的實驗原理,測試田間作物的細胞液濃度,以此法獲得作物代謝情況的必要數據。在此項測試中,自變量是( )
A.制備的系列濃度梯度的檢測液 B.作物的細胞液濃度
C.作物細胞質壁分離狀態 D.一定的環境溫度或其他氣候數據
9.把成熟的草莓漿果洗凈后灑上很多蔗糖,不考慮草莓細胞失水過多死亡的情況,會發生的現象是
A.細胞中液泡增大 B.細胞中的水分外滲
C.蔗糖分子進入草莓細胞 D.整個細胞壁和原生質層之間充滿了水
10.用食鹽等腌制后熏烘制成的湘西臘肉能較長時間保存,其主要原理是( )
A.食鹽中的氯與鈉離子具有殺菌作用 B.由于滲透作用,細菌細胞脫水死亡
C.由于滲透作用,細菌細胞吸水漲破 D.熏烘時產生的微粒具有殺菌作用
11.自由擴散的特點是( )
A.物質從高濃度一側運輸到低濃度一側 B.需要轉運蛋白的協助
C.需要消耗細胞代謝釋放的能量 D.物質從低濃度一側運輸到高濃度一側
12.下列物質進入細胞的過程中,既不需要載體又不消耗能量的是
A.氨基酸 B.Na+ C.氧氣 D.葡萄糖
13.圖中“●”表示進入細胞的物質,該物質進入細胞的方式是
A.簡單擴散(自由擴散)
B.易化擴散(協助擴散)
C.主動運輸
D.胞吞作用
14.在清水中不可能漲破的細胞是
A.人的口腔上皮細胞 B.蛙的紅細胞 C.哺乳動物的紅細胞 D.洋蔥的表皮細胞
15.一次施肥過多,作物會變得枯萎發黃,俗稱“燒苗”,其原因是( )
A.土壤溶液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 B.根系細胞呼吸過強,影響根對水分的吸收
C.土壤溶液濃度小于細胞液濃度 D.土壤溶液濃度等于細胞液濃度
學習目標六:16.協助擴散需要細胞膜上載體蛋白或通道蛋白的協助。如圖甲、乙分別表示載體介導和通道介導的兩種協助擴散方式,其中通道介導的擴散速度比載體介導的快得多。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載體蛋白和通道蛋白均具有一定的特異性
B.甲、乙兩種方式均需要消耗能量
C.甲、乙兩種方式運輸速率與轉運蛋白的數量沒有關系
D.甲、乙兩種方式運輸速率與膜兩側物質的濃度梯度無關
17.圖甲和圖乙分別是用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和內表皮觀察質壁分離過程中的視野,圖甲細胞浸潤在0.3g·mL-1的蔗糖溶液中,圖乙細胞浸潤在滴加有伊紅(不能被植物細胞吸收)的0.3g·mL-1的蔗糖溶液中,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為了讓細胞充分浸潤在相應溶液中,需用吸水紙在蓋玻片另一側重復吸引
B.細胞液濃度的差異可導致原生質層收縮程度不同
C.由于細胞壁不具有選擇透過性,因此圖乙細胞中被染成紅色的是原生質層
D.質壁分離復原后,細胞內外滲透壓不一定相等
18.關于轉運蛋白,說法正確的是
A.轉運蛋白就是載體蛋白的一種 B.載體蛋白轉運物質時,自身構象一定改變
C.物質通過通道蛋白就一定是物質的直徑和形狀與通道蛋白相匹配
D.水通過協助擴散進出細胞是不需要和水通道蛋白結合的
19.將紫色洋蔥外表皮細胞置于0.3 g/mL的蔗糖溶液中,光學顯微鏡下不能觀察到的現象是(  )
A.細胞逐漸變小
B.液泡顏色由深變淺
C.原生質層和細胞壁逐漸分離
D.細胞膜的磷脂雙分子層流動
20.下圖甲、乙表示溶質分子a,b進入細胞的運輸方式。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A.溶質分子a、b進入細胞的方式都是協助擴散
B.溶質分子a進入細胞時,蛋白質1的構象會發生變化
C.溶質分子b進入細胞時,溶質分子b需要與蛋白質2結合
D.蛋白質1具有選擇性,蛋白質2不具有選擇性
21.(20分)8.用物質的量濃度為2 mol/L的乙二醇溶液和2 mol/L的蔗糖溶液分別浸泡某種植物細胞,觀察細胞的質壁分離現象,得到其原生質體體積變化情況如下圖所示。回答問題。
(1)原生質體體積A→B段的變化說明:在該段時間內水從原生質體滲出,細胞液的濃度____________。
(2)在1 min后,處于2 mol/L蔗糖溶液中細胞的細胞液濃度將_________________,此時,在細胞壁與原生質層之間充滿了__________________溶液。
(3)在2 min后,處于2 mol/L乙二醇溶液中細胞的原生質體體積的變化是由于______________逐漸進入細胞內,該物質進入細胞的運輸方式是_____________。
22.(附加題)科研小組比較了細胞膜和人工膜(雙層磷脂)對多種物質的通透性,結果如下圖所示。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構成細胞膜的基本支架是__________;與人工膜相比,細胞膜中還含有_________,這也是細胞膜具有選擇透過性的結構基礎。
(2)甘油、二氧化碳和氧氣通過細胞膜的方式是__________。根據人工膜對這三種分子通透性的差異,說明__________________會影響其通過人工膜的擴散速率。
(3)通過對圖示結果分析,有同學認為細胞膜中可能存在協助水分子通過的物質,其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
(4)細胞膜對K+的通透性明顯高于Cl-,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章 第1節 被動運輸(第2課時) 學案答案
基礎知識梳理:
半透膜 細胞液 滲透作用 大于 過高 微生物 自由擴散和協助 順 轉運蛋白 載體蛋白和通道蛋白 物質濃度梯度 轉運蛋白
自學檢測:
1.【答案】B 【詳解】質壁分離復原時,細胞由于吸水導致外界環境中的水流進細胞中的液泡,此時水分子需要依次經過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液泡膜。B正確,ACD錯誤。
2.【答案】A 【詳解】A、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屬于成熟的植物細胞,含有大液泡,細胞結構中具有細胞壁和原生質層,因此可以發生質壁分離,A正確;BCD、哺乳動物的成熟紅細胞、人的皮膚上皮細胞、人的骨骼肌細胞沒有細胞壁,因此不能發生質壁分離,BCD錯誤。
3.【答案】D 【詳解】A、由圖可知,兩種溶液浸泡后,原生質體相對體積在120s前均下降,說明細胞均處于失水狀態,會發生質壁分離,A正確;B、120s后,由圖可見在2 mol·L-1乙二醇溶液中,原生質體相對體積又逐漸增大,出現復原現象,原因是乙二醇分子屬于脂溶性物質,可以自由擴散進入細胞,細胞液濃度逐漸變大,細胞開始吸水,發生質壁分離復原現象,B正確;C、因B點時細胞液濃度最大,滲透壓最大,所以該植物的細胞吸水能力最強,C正確;D、由B點到D點時段,水分子在細胞兩側是雙向運動的,只是進細胞和出細胞的量近乎平衡,所以原生質體的相對體積變化不大,D錯誤。
4.【答案】C 【詳解】A、斐林試劑是甲液(質量濃度為0.1g/mL的NaOH溶液)和乙液(質量濃度為0.05g/mL的CuSO4溶液),雙縮脲試劑是A液(質量濃度為0.1g/mL的NaOH溶液)和B液(質量濃度為0.01g/mL的CuSO4溶液),所以如果僅依賴于雙縮脲試劑A液、B液和蒸餾水的組合只能鑒定蛋白質,不能鑒定還原糖,A錯誤。B、葉綠體呈現綠色,不需要染色,B錯誤;C、科學家做了傘藻的嫁接實驗,實驗中將甲的傘柄嫁接到乙的假根上,所以證明了傘藻的傘帽由假根決定,不能驗證明乙的細胞核是控制著傘藻帽的性狀,因為假根內除了細胞核還有其他物質,C正確;D、質壁分離及復原實驗中先后用低倍顯微鏡觀察三次,形成自身前后對照,D錯誤。
5.【答案】A 【詳解】A、黑藻葉片薄、葉綠體較大、便于觀察,分布廣、易取材。A正確;B、用黑藻細胞觀察葉綠體時,葉綠體呈綠色,不需要染色。B錯誤;C、觀察葉綠體的正常形態需要保持細胞活性,所用細胞必須為活細胞。C錯誤;D、由于綠色的葉綠體分布在細胞質基質,使原生質層呈綠色,細胞液呈無色,黑藻可用于觀察質壁分離和質壁分離復原實驗。D錯誤。
6.【答案】A 【詳解由圖可知,該圖是一個植物細胞模式圖,1是細胞壁,2是細胞膜,3是細胞核,4是液泡膜,5是細胞質,6是細胞壁與細胞膜之間,7是細胞液。A、能觀察到質壁分離現象的植物細胞,需具備兩個條件,第一,有大型的中央液泡,第二,能區分液泡體積變化,葉肉細胞中葉綠體的存在,能將原生質層所占區域顯示出來,A正確;B、圖中2、4、5組成了細胞的原生質層,B錯誤;C、圖中細胞的細胞壁與原生質層分離,處于質壁分離狀態,但不知道是處于質壁分離的過程中還是處于質壁分離復原的過程中,因此無法判斷6與7的濃度大小,C錯誤;D、水分子從低濃度溶液的一側向高濃度溶液的一側擴散,若細胞失水,則蔗糖溶液濃度應高于細胞液濃度,D錯誤。
7.【答案】A 【詳解】A、滲透作用中膜兩側溶液的濃度指的是物質的量濃度,A正確;B、當半透膜兩側溶液濃度相等時,細胞處于動態平衡狀態,此時在單位時間內經半透膜出入的水分子數相等,B錯誤;C、質壁分離現象是植物特有的,動物細胞因為沒有細胞壁所以不存在質壁分離現象,C錯誤;D、成熟植物細胞發生質壁分離的過程中,細胞液濃度逐漸增大,吸水能力逐漸增強,D錯誤;
8.【答案】A 【詳解】利用質壁分離實驗估測細胞液的濃度時,需要配置一系列濃度梯度的蔗糖溶液,同時配置和蔗糖溶液種類數相同的臨時裝片,觀察細胞是否分離。細胞處于未分離和開始質壁分離的蔗糖溶液范圍,就是細胞液的濃度范圍,所以本實驗的自變量是制備的系列濃度梯度的檢測液。
9.【答案】B 【詳解】A、外界蔗糖濃度很高,細胞失水,液泡變小,A錯誤;B、由于外界溶液濃度大,細胞中的水分外滲,B正確;C、題中不考慮草莓細胞死亡的情況,蔗糖分子不能通過細胞膜進入草莓細胞,C錯誤;D、細胞壁和原生質層之間充滿了蔗糖溶液,D錯誤;
10.【答案】B 【詳解】食鹽水中的氯離子和鈉離子都沒有殺菌的作用,A錯;高濃度食鹽水中溶液濃度過高,能導致細胞失水,所以利用高濃度的鹽水殺菌的原理是通過滲透作用使細菌脫水死亡,B正確;細菌在高濃度的食鹽水中由于大量失水而失去活性,C錯;熏烘時產生的微粒沒有殺菌作用,D錯。
11.【答案】A 【詳解】自由擴散是指物質通過簡單的擴散作用進出細胞,其物質運輸方向是從高濃度一側運輸到低濃度一側,不需要載體蛋白的協助,也不需要消耗細胞代謝釋放的能量,A正確。
12.【答案】C 【詳解】ABD、氨基酸、Na+、葡萄糖等可能以協助擴散的方式進入細胞,也可能以主動運輸的方式進入細胞,但這兩種方式都需要載體,ABD錯誤;C、氧氣等氣體分子以自由擴散的方式進入細胞,既不需要載體也不需要消耗能量,C正確。
13.【答案】B 【詳解】異化擴散(協助擴散)的特點是,順濃度梯度,需要載體蛋白的協助,圖中信息符合此特點,故圖示物質進入細胞的方式是異化擴散(協助擴散),B正確。
14.【答案】D 【詳解】ABC、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蛙的紅細胞、皮膚的角質層細胞都屬于動物細胞,在清水中,由于外界溶液濃度較低,動物細胞會由于吸水過多而漲破,ABC錯誤。D、植物細胞因為有細胞壁的支持和保護作用,故浸潤在清水中,細胞不會漲破,D正確。
15.【答案】A 【詳解】一次施肥過多,會導致外界土壤溶液的濃度大于根細胞液濃度,使根細胞處于失水狀態,不能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從而使作物變得枯萎發黃,A項正確,B、C、D三項均錯誤。
16.【答案】BCD 【詳解】A、載體蛋白只容許與自身結合部位相適應的分子或離子通過,通道蛋白只容許與自身通道的直徑和形狀相匹配、大小和電荷相適宜的分子或離子通過,故載體蛋白和通道蛋白均具有一定的專一性,A正確;B、甲、乙兩種方式為協助擴散,均不需要消耗能量,B錯誤;C、協助擴散的運輸速率受轉運蛋白的數量和濃度差影響,C錯誤;D、甲、乙兩種方式運輸的動力是濃度差,運輸速率與膜兩側物質的濃度梯度在一定范圍內成正比,D錯誤。
17.【答案】C 【詳解】A、從蓋玻片一側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后,在蓋玻片的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這樣重復幾次,細胞就充分浸潤在蔗糖溶液中,A正確;B、細胞發生質壁分離是由于細胞液濃度小于外界溶液濃度,在一定范圍內濃度差越大,細胞的質壁分離程度越大,其原生質層收縮程度越大,故細胞液濃度的差異可導致原生質層收縮程度不同,B正確;C、由于細胞壁是全透性的,因此圖乙細胞中被染成紅色的是原生質層與細胞壁之間的部分,C錯誤;D、質壁分離的細胞復原后,由于細胞壁的存在,水分子進出細胞達到平衡時,細胞液的滲透壓可能大于或等于外界溶液的滲透壓,故質壁分離復原后,細胞內外滲透壓不一定相等,D正確。
18.【答案】BCD 【詳解】A、生物膜上的轉運蛋白可以分為載體蛋白和通道蛋白兩類,A錯誤;B、載體蛋白只容許與自身結合部位相適應的分子或離子通過,而且每次轉運時都會發生自身構象的改變,B正確;C、通道蛋白只容許與自身通道的直徑和形狀相匹配、大小和電荷相適宜的分子或離子通過,C正確;D、水通過水通道蛋白進出細胞屬于協助擴散,不需要和水通道蛋白結合的,D正確。
19.【答案】ABD 【詳解】A、在0.3 g/mL的蔗糖溶液中,細胞會滲透失水,液泡逐漸變小,但由于細胞壁收縮性差,細胞體積并未明顯變化,A項符合題意;B、在0.3 g/mL的蔗糖溶液中,細胞會滲透失水,因此液泡顏色由淺變深,B項符合題意;C、在0.3 g/mL的蔗糖溶液中,細胞會滲透失水而發生質壁分離,即原生質層與細胞壁逐漸分離,C項不符合題意;D、細胞膜的磷脂雙分子層屬于亞顯微結構,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不到,D項符合題意。
20.【答案】CD 【詳解】A、通過分析可知,溶質分子a、b進入細胞的方式都是協助擴散,A正確;B、通過圖示可知,溶質分子a進入細胞時,蛋白質1的構象會發生變化,B正確;C、通過圖示可知,溶質分子b進入細胞時,溶質分子b不需要與蛋白質2結合,C錯誤;D、蛋白質1具有選擇性,蛋白質2也具有選擇性,D錯誤。
21.【答案】(1)增大(升高) (2)先增大后保持不變 蔗糖溶液 (3)乙二醇溶液 自由擴散
【分析】1、由圖可知,某種植物細胞處于乙二醇溶液中,外界溶液濃度高于細胞液濃度,發生質壁分離,原生質體體積變小,細胞液濃度增大;隨后乙二醇溶液以自由擴散的方式進入細胞,細胞液濃度增加,細胞吸水,發生質壁分離復原。2、某種植物細胞處于蔗糖溶液中,外界溶液濃度高于細胞液濃度,發生質壁分離,原生質體體積變小;如果蔗糖溶液濃度較大,細胞會失水過多而死亡。
(1)原生質體體積A→B段均下降,說明2mol/L的乙二醇溶液和2mol/L的蔗糖溶液濃度大于植物細胞細胞液濃度,引起細胞失水,即水從原生質體滲出,發生質壁分離,細胞液濃度變大(升高)。
(2)2mol/L的蔗糖溶液的坐標曲線,在1min后,先下降后保持不變,且一直小于初始狀態時的體積,說明細胞液濃度先增大后保持不變。此時由于細胞壁是全透性,則在細胞壁與原生質層之間充滿了蔗糖溶液。
(3)在2mol/L的乙二醇溶液中的坐標曲線,2min以后的變化為:原生質體體積不斷增大,最后恢復原狀,說明由于乙二醇溶液通過自由擴散逐漸進入細胞,2min以后,細胞液濃度變大,細胞開始吸水,發生質壁分離復原。
22.【答案】磷脂雙分子層 蛋白質 “自由擴散”或“簡單擴散” 分子的大小 水分子在細胞膜中的通透性明顯大于在人工膜中的通透性 細胞膜中運輸K+的轉運蛋白數量多于運輸Cl 的轉運蛋白數量
【分析】根據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圖中兩種膜對甘油、二氧化碳、氧氣三種物質的通透性相同;人工膜對三種離子的通透性相同,并且均處于較低值,而生物膜對三種離子的通透性不同;生物膜對水分子的通透性大于人工膜。
【詳解】(1)磷脂雙分子層是構成細胞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在細胞的物質運輸等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與人工膜相比,細胞膜中還含有蛋白質等成分,這是細胞膜具有選擇透過性的基礎。
(2)甘油、CO2、O2通過人工膜和通過生物膜的速率相同,說明通過細胞膜的方式是自由擴散;圖中甘油、CO2、O2通過速率的差異,也反應了物質的分子大小會影響其通過人工膜的擴散速率。
(3)根據表中的數據分析:H2O在生物膜上的運輸速率大約是人工膜上的10倍(水分子在細胞膜中的通透性明顯大于在人工膜中的通透性),說明生物膜上有協助水運輸的物質(或生物膜上有水通道蛋白協助水運輸)。
(4)圖中看出,人工膜對三種離子的通透性相同,并且均處于較低值,而在通過生物膜時速率明顯提高很多,且細胞膜對K+的通透性明顯高于Cl-,原因是細胞膜中運輸K+的轉運蛋白數量多于運輸Cl 的轉運蛋白數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源市| 屯昌县| 广饶县| 梁河县| 岑溪市| 疏附县| 石楼县| 萨迦县| 金门县| 兖州市| 神农架林区| 海林市| 巴青县| 寿光市| 旬阳县| 江北区| 宝清县| 兰考县| 称多县| 和田市| 柯坪县| 武威市| 盐城市| 葫芦岛市| 阳新县| 华容县| 孙吴县| 岐山县| 金阳县| 胶州市| 黄大仙区| 娄底市| 积石山| 梁平县| 尤溪县| 黔西县| 防城港市| 西林县| 荣昌县| 广宁县| 开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