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 周 星期 第 節 年 月 日課題 氣溫的變化 執教教學 目標 1.知道氣溫及測定方法。 2.會初步繪制和判讀氣溫曲線圖。 3.掌握氣溫日均溫、月均溫、年均溫、日較差、年較差的計算方法重點 會初步繪制和判讀氣溫曲線圖。難點 會初步繪制和判讀氣溫曲線圖。教具 演示 PPT、教材學生主 要 教 學 過 程 二次備課教學過程設計 導入:同學們在看完新聞聯播后都會關注中央電視臺的天氣預報內容。天氣預報會播報每個省會城市的最低氣溫和最高氣溫,你知道最低氣溫和最高氣溫是怎樣得出來的嗎 二、新課講授 (一)氣溫的測量 1.定義:指大氣的溫度。 2.單位:攝氏度(℃) 3.測量儀器:溫度計(+百葉箱) 4.測量時間:2時、8時、14時、20時 (二)氣溫的日變化(以一天為周期的氣溫化) 活動一:觀察3.10,讀出四個時刻的氣溫值,并思考怎樣求出日平均氣溫。 1.日平均氣溫=4次氣溫觀測值之和÷4 2.月平均氣溫=一個月日均溫之和÷當月天數 3.年平均氣溫=一年的月均溫之和÷12 4.日較差=日最高溫-日最低溫 5.日最高溫出現在午后2時,日最低溫出現在日出前后。 過渡:氣溫的年較差又是如何計算的? (三)氣溫的年變化(以一年為周期的氣溫變化) 1.氣溫的年較差=最高月平均氣溫—最低月平均氣溫。 活動二:我會比較 (1)比較兩幅圖氣溫日較差的大小 A曲線彎曲程度大,氣溫日較差大;B曲線彎曲程度小,氣溫日較差小 (2)比較兩幅圖氣溫年較差的大小 2.繪制氣溫曲線圖(P54) 活動三:閱讀氣溫曲線圖并進行判讀 (1)讀出最高月平均氣 溫的數值及月份。 最高月均溫22℃,在7月。 (2)讀出最低月平均氣溫 的數值及月份。 最低月均溫2℃,在1月。 (3)計算該地氣溫年較差。 氣溫年較差20℃。 (4)該地位于北半球,還是南半球? 該地位于北半球。 (5)一年中,該地氣溫的特點是什么? 夏季高溫,冬季溫和;氣溫年較差大。 活動四:我會判斷 (1)A、B兩地中,哪個在北半球,哪個在南半球? (2)C、D兩地中,哪個表示陸地,哪個表示海洋? (3)北半球氣溫陸地哪個月達到最高?哪個月達到最低? 海洋哪個月達到最高?哪個月達到最低? (4)南半球氣溫陸地哪個月達到最高?哪個月達到最低? 海洋哪個月達到最高?哪個月達到最低? 3.年變化 (1)一年中,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 (2)一年中,南半球氣溫,大陸上1月最高,7月最低;海洋上2月份最高,8月份最低。 4.氣溫曲線的判讀 (1)找極值; (2)判斷南北半球; (3)求年較差; (4)判斷氣溫特點(以北半球為例)。作業布置板書設計 氣溫的變化 一、氣候=氣溫+降水 二、測量 三、變化 日變化 月變化 日較差、年較差 年變化 四、氣溫曲線的判讀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