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山山水水》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本課和《水墨家園》是四、五年級中國水墨畫系列的延續。但是在保持前兩個年級主要注重水墨體驗和感受傳統的前提下,本課開始接觸中國繪畫典型的表現技法。然而。千萬不能把本課視為中國畫的技法學習課,因為中國繪畫的核心是創作者的有感而發。所以在導語中特別介紹了“山水畫”的概念,并選擇了從較為工整到大膽寫意的三位藝術家的作品進行欣賞。接著是非常詳盡的“石的畫法”“皴法”與“水紋”的畫法,他們基本上涵蓋了山水用筆的基本技法。“學生作品”選擇的是大塊墨色渲染與勾染結合方法的兩幅作品,他們和藝術家的作品相映成趣,共同構成了水墨山水畫的不同表現方法,可以供學生創作時參考。二、學情分析從兒童心理學的角度看,六年級學生的自主意識基本形成,邏輯思維和空間意識都逐漸完善。作為第三學段承上啟下的學期,本學期的主要任務就是注重技能技巧的表現。本課相較于四、五年級的水墨畫系列,更加注重技巧技法的表現。學生對中國畫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單對于自主創作山水畫的技巧還需進一步的學習和練習。三、教學目標1. 知識與技能:認識山水畫是中國話的重要組成部分,初步了解中國山水畫的藝術特點。2.過程與方法:學習山水畫的基本用筆、用墨、用色方法,能用生宣人教版小學《美術》六年級上冊第 8課畫出一幅表現近景、中景、遠景的中國山水畫。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藝術的情感。四、教學重難點重點:學習簡單的筆墨繪畫技巧,學生初步掌握山水畫近景中景和遠景的表現方法。難點:墨色的濃淡、虛實變化,水分的控制,空間的表現。五、教學工具準備毛筆、毛氈、墨汁、調色盤、國畫顏料、生宣等。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引導階段 一、導入階段視頻導入,播放《山山水水》。師提問:在剛才的視頻中你都看了什么?生回答:山水、樹、人......那它們究竟是怎樣創作成的?這節課我們將通過《山山水水》這一課來體驗山水畫的創作方法。 學生欣賞視頻,并回答教師問題。 引導學生初步了解山水畫的藝術價值和表現內容。發展階段 二、共學階段活動一:出示同一角度的山水畫作品郭傳章《黃山云海》和攝影作品《黃山圖》,體驗山水畫與實景的區別。師提問,生回答。師總結:山水畫創作的靈感來源于現實生活,它是以描繪自然山川的景色為主要內容的中國畫。它作為一種獨立的畫種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活動二:出示王維的《鳥鳴澗》和《鹿柴》,感受山水畫與語文學科之間的聯系。師總結:蘇軾曾經說過: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王維是古代詩畫結合的典范。我們在學習山水畫的時候可以結合我們學習過的古詩來加深對山水畫意境的理解;當然在學習語文課本上的古詩的時候我們可以借助還是那山水畫來表達詩中情感,詩畫一體讓山水畫具有了浪漫特征。并了解山水畫的分類。活動三:出示黃永玉的《黃山圖》和體驗遠景、近景、中景表現手法的不同?師總結:遠山虛,近山實;近山重墨、遠山淡墨等。 體會山水畫和真實事物之間的區別,理解山水畫的概念。 藝 術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引導學生從對比中體驗差別。引 導學生理解近景、中景、遠景不同的表現方法。實踐創作 三、示范講解講解國畫基本技法。播放《山石和樹的畫法》視頻,教師邊講解邊示范。播放《云和水的畫法》視頻。教師講解作畫步驟。四、創作實踐利用材料包進行創作。循環播放山水畫作品照片。教師巡回指導。 理解山石、樹、木、云和水的基本畫法。利用材料包創作作品。 技法的掌握較難,所以此處采用的視頻和示范結合的方式,邊講邊示范,感受皴擦點染的技巧展示評價 學生將完成的作品粘貼到卷軸上。自評:學生從用筆、用墨、表現手法等方面評價自己的作品。教師點評:指出學會說作品的優缺點。 學 會 多角度欣賞自己及別人的作品,提升美術素養。 了解自己的優點與不足,增強學習美術的信心。課堂小結及拓展剛剛我們學習了山水畫的創作方法,畫家李可染曾經說過“山水”的含義是國家,是國土。他們在創作山水畫時飽含了對祖國的熱愛,而我們可以利用中國畫特殊的意境,致敬英雄,致敬堅守在抗洪一線的工作人員,致敬終將捍衛每一寸國土的你們板書設計山山水水概念 技法山山水水教學反思優點: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初步了解中國山水畫的基本創作方法。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將山水畫做成了能動的視頻,引導學生了解山水畫的概念,并山水畫的學習與語文學科相結合,體現了大單元教學的理念。最后將山水畫的學習延伸到了抗洪救災,讓愛祖國的情感上。缺點:1.本課的教學難點突破的有所欠缺,學生在控水及用筆上,不是很熟練。2.就這節課的效果來看,效果還可以,但是對于學生的控制不能做到收放自如。3.在學生討論欠必須做好講解,提出的問題必須明確,也要注意紀律。4.練習時要做好對創作作品要求,明確創作目標。上色時更應該注意顏料與墨色的配比。5.評價學生作品時,應以鼓勵為主,多肯定學生的亮點。這樣才不會打擊他們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注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鼓勵學生大膽創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