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4夏商周的更替 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本課內容是部編版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第1課時的內容,在單元內容設置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隨著禹建立夏朝,中國早期國家出現并開始發展。為了維護統治,國家的統治者建立了統治人民的機構、軍隊,制定了法律和制度。這些制度與世襲制、分封制一起構成了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也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內容。本課內容包括四個部分:夏朝建立與“家天下”、商湯滅夏、武王伐紂和西周的分封制。彼此之間以時間為線索,反映了夏、商、西周三代更替,構成了本節課的主線。學情分析此階段學生剛步入初中,缺乏系統的歷史學科學習思維與方法,還不具備通過史料初步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和分析歷史問題的基本方法。但學生對歷史學科學習較為感興趣,尤其本節課內容受《封神榜》等一些影視作品的影響,學生對這一段歷史有較為零散的了解,但僅限于不成體系、不準確的道聽途說,知識碎片化,歷史發展線索不清。從歷史學科核心素養而言,要逐步培養學生的歷史時空觀念、理解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歷史價值觀。讓學生不僅僅學到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借助史料等分析問題的方法,慢慢形成學生自己看待歷史問題的價值取向。這節課可以通過寶雞地方歷史資源的應用,從學生身邊相關的歷史故事人物或文物,引導學生學習這一段歷史,這樣由小見大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在學生記住歷史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習歷史學習興趣,進一步教會學生分析問題、理解歷史的能力。同時通過重要人物的歷史故事學習,達到情感價值觀的升華教育。教學目標1.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歷史事實,了解西周分封制的內容和作用,初步梳理歷史發展線索。(時空觀念培養)2.通過結合地圖和歷史資料,了解相關歷史史實,認識西周的等級制度,認識分封制。(唯物史觀教育,史料實證能力培養)3.初步理解朝代興衰更替規律,讓學生認識到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決定因素。(唯物史觀教育,歷史價值觀引導)重難點重點:夏朝建立與“家天下”、西周的分封制難點:分封制的理解教學資源課本、地圖冊、寶雞地方相關歷史資料、多媒體課件資源等相結合教學過程(一) 問題導入 展示筆者學校的辦學目標“培養具有周秦底色和世界胸懷的時代英才”引出寶雞是周秦文明的發祥地,提問學生何為“周秦底色”引發討論,激發興趣,導入新課學習。(二) 學習目標明確及解讀 1.展示學習目標:(1)整理并記憶夏、商、西周三代建立的三要素(建立時間、建立者、都城),以時間為線索對夏、商、西周三代更替過程中的重大歷史事件做以梳理。(時空觀念、基礎知識)(2)簡述“家天下”以及西周的等級制度。(歷史解釋)(3)分析理解分封制實行的目的和產生的影響。(史料實證)(4)認識到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決定因素,認識到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唯物史觀、情感價值觀)2.學生齊讀學習目標,老師針對學習目標做以解析,對重難點內容加以強調,讓學生明確學習重點,并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加以注意。(三)自主學習及學習成果檢測1.學生自主學習:基于學習目標,學生通過閱讀課文,參考地圖冊,結合校本教材自主預習部分問題引導,在預習過程中勾畫重點,同時標記不理解的地方。通過自主學習,培養和鍛煉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理解知識的能力。2.學生自主學習效果檢測:自主學習完成后,完成課后活動題,通過快速提問的方式檢查學生的自主預習掌握情況,根據學生的預習掌握情況確定接下來的教學節奏、講述重點、講述方式。以學定教,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的針對性,保證課堂教學質量。(四)系統擴展講述及綜合探究學習1.夏朝建立與“家天下”這一小節內容從夏朝建立、夏朝都城考古發現、夏朝滅亡三部分展開學(1)夏朝建立這一部分要讓學生明確禹建立夏朝的意義: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同時結合課本《材料研讀》部分和之前所學習的“公天下”對比理解“家天下”。初步讓學生學習史料分析的方法,培養論從史出意識和歷史信息提取能力。(2)夏都考古發現部分,通過引導學生對課本歷史圖片、文物進行分析,解讀其中所反映的歷史信息,了解夏朝文明發展。同時讓學生認識到考古研究是了解歷史的重要途徑。(3)夏朝衰亡這一部分引導學生結合課本《相關史事》,了解夏桀殘暴統治引發民眾反抗推翻統治的史實,初步認識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2.商湯滅夏本節內容主要是讓學生對比夏桀和商湯的治國措施,認識到商朝發展壯大及滅亡夏朝的原因。同時結合課本插圖,進一步解析,認識到商朝經濟社會發展,文明更加進步。3.武王伐紂(1)本小節內容先結合寶雞地方史資源《岐山縣志》記載:“武乙元年(前1145年),古公亶父自豳遷岐,號周太王。三年,王命亶父為周公,賜岐地?!敝v述周的興起。結合寶雞周原遺址考古發掘與出土文物,分析周興起后社會經濟的發展。同時認識到考古發現與文物研究是了解歷史的重要途徑。(2)結合《史記 魯周公世家》記載:“十一年,伐紂,至牧野,周公佐武王,作牧誓。破殷,入商宮?!?;《寶雞市志》記載:“姬昌從磻溪請得呂尚,立為國師?!敝v述武王伐紂滅商的過程。同時分析武王滅商的重要原因即武王重用人才,深得民心。通過寶雞地方歷史資源的應用,增強學生歷史學習興趣,同時培養學生的史料實證、歷史信息分析提取能力。4.西周的分封制(1)引用《寶雞縣志》資料記載:“周公輔政,推行分封制。本縣渭河北有虢國、夨國,渭河南有井國。”同時對“虢鎮”由來做以簡單說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入分封制的學習。(2)結合《周初分封諸侯國示意圖》、西周等級示意圖,以及課本相關事實和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思考分封制的作用,明確諸侯和周王各自的權利和義務,認識到分封制對鞏固統治穩定政權產生的作用。(3)西周滅亡的內容可結合寶雞地區大量窖藏青銅器的出土來講述,說明當時犬戎破國,平王東遷時的倉促。5.問題探究總結夏、商、西周三代滅亡的共同原因,談談自己的認識。學生根據課堂所學,結合自己的認識,總結概括,認識到暴政是導致三代滅亡的共同原因。同時根據自己的理解談認識看法,認識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借此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引導,升華家國情懷。(五)小結依據板書,引導學生回顧所學。對重點和難點內容再做以強調。(六)課后活動設計1.利用周末時間,參觀周公廟、釣魚臺、周原考古博物館。2.書寫參觀感悟,在班內交流分享。【教學評價設計】結合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學情等確定以下教學評價標準:1.在學習 “家天下”時,能通過材料分析,與“公天下”對比理解,能初步掌握知識遷移的能力,認識到“家天下”對后世政治制度的影響。2.在學習過程中,對于圖片資料、文字史料有一定的分析能力,能從中獲取相應的歷史信息,并結合問題加以總結概括,掌握基本的分析問題的方法。在課堂學習中對于難點知識通過老師講解和與同學的討論能有一定程度的理解,能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去思考歷史事件發生的條件以及產生的影響等。3.通過本節課整體的學習,能體會到王朝興衰的規律,認識到民心所向對于王朝興衰的重要性,懂得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板書設計第4課 夏商周的更替一、夏朝建立與“家天下”1.禹建立夏朝——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2. 夏桀的殘暴統治二、商湯滅夏三、武王伐紂四、西周的分封制1. 分封制的實行:內容:周王的權力;諸侯的權利和義務作用:鞏固統治,擴展疆域。2. 西周滅亡,平王東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