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新人教生物一輪復習學案第31講 興奮的產生和傳導、神經系統的分級調節課標要求 1.闡明神經細胞膜內外在靜息狀態具有電位差,受到外界刺激后形成動作電位,并沿神經纖維傳導。 2.闡明神經沖動在突觸處的傳遞通常通過化學傳遞方式完成。 3.分析位于脊髓的低級神經中樞和腦中相應的高級神經中樞相互聯系、相互協調,共同調控器官和系統的活動,維持機體的穩態。 4.舉例說明中樞神經系統通過自主神經來調節內臟的活動。 5.簡述語言活動和條件反射是由大腦皮層控制的高級神鯨活動。考點1 興奮的產生和傳導概 念 落 實1.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電傳導(1)圖中可見,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形式為 。 (2)傳導特點是 (選填“單向”或“雙向”)傳導。 (3)在膜外,局部電流的方向與興奮傳導方向 。 (4)在膜內,局部電流的方向與興奮傳導方向 。 2.膜電位的測量和電位變化曲線分析(1)膜電位的測量測量方法 測量圖解 測量結果電表兩極分別置于神經纖維膜的內側和外側 圖1電表兩極均置于神經纖維膜的外側 圖2(2)膜電位變化曲線(圖1)解讀①a~b段: 電位,與 有關。 ②b~c段: 電位,與 有關;峰值c的高低與神經纖維膜內外的 有關。 ③c~d段:靜息電位的恢復,與K+外流有關。補充說明:④d~e段:K+通道繼續打開, 。 ⑤Na+內流和K+外流都是通過離子通道的 ,順濃度梯度進行,不需要消耗能量。 ⑥Na+運出神經細胞和K+泵入神經細胞都是依賴鈉鉀泵的逆濃度梯度的主動運輸,需要消耗ATP。目的是維持膜內外的離子濃度差。3.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1)突觸的結構及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過程圖中 (填標號)構成一個突觸結構。請補充完成下圖:(2)在下圖示箭頭處給予適宜刺激,可檢測到電位變化的有 ,但 處不能檢測到。說明興奮在突觸間 傳遞,在神經纖維上 傳導。 (3)突觸的類型(見下圖)A. 型,B. 型。(4)抑制性突觸后電位的產生機制:突觸前神經元軸突末梢興奮,引起突觸小泡釋放抑制性遞質,抑制性遞質與突觸后膜受體結合后,提高了后膜對Cl-、K+的通透性,Cl-進細胞或K+出細胞(抑制性突觸后電位的產生主要與Cl-內流有關)。結果使膜內外的電位差變得更大,突觸后膜更難以興奮。 方 法 規 律突觸影響神經沖動傳遞情況的判斷與分析(1)正常情況下,神經遞質與突觸后膜上受體結合引起突觸后膜興奮或抑制后,通常立即被相應的酶分解而失活。(2)突觸后膜會持續興奮或抑制的原因:若某種有毒有害物質使分解神經遞質的相應酶變性失活或占據酶的活性位點,則突觸后膜會持續興奮或抑制。(3)藥物或有毒有害物質作用于突觸,從而阻斷神經沖動的傳遞的三大原因:①藥物或有毒有害物質阻斷神經遞質的合成或釋放。②藥物或有毒有害物質使神經遞質失活。③突觸后膜上受體位置被某種有毒有害物質占據,使神經遞質不能和突觸后膜上的受體結合。4.興奮劑與毒品對人體的危害(1)作用位點:大多是通過 起作用。(2)作用機理:促進神經遞質的合成和 ;干擾神經遞質與 的結合;影響分解神經遞質的 的活性。(3)毒品和興奮劑的危害:使人形成癮癖,對人體的健康帶來極大的危害。 診斷·加強 1.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1)靜息狀態下,膜外Na+濃度高于膜內,膜內K+濃度高于膜外,興奮狀態下相反。 ( )(2)膜外Na+通過Na+-K+泵主動運輸內流,導致動作電位的產生。 ( )(3)神經纖維上興奮的傳導方向與膜內的電流方向相同。 ( )(4)興奮傳遞過程中,突觸后膜上的信號轉換是電信號→化學信號。 ( )(5)神經遞質作用于突觸后膜,就會使下一個神經元興奮。 ( )(6)抑制乙酰膽堿酯酶活性,會使乙酰膽堿持續發揮作用。 ( )2.鏈接教材人教選擇性必修1 P28“圖2-7”。(1)圖①中,神經細胞外的 比膜內要高, 比膜內低,靜息時細胞膜主要對K+有通透性造成 ,使膜外陽離子濃度高于膜內,因此靜息電位表現為 。(2)圖②中,當神經纖維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時細胞膜對Na+的通透性增加, ,這個部位的膜兩側出現暫時性的電位變化,表現為 的興奮狀態。此時膜電位稱為動作電位。 (3)圖③中,當神經纖維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時,興奮部位表現為 的興奮狀態,而鄰近的未興奮部位仍然是 。在興奮部位和未興奮部位之間由于電位差的存在而發生電荷移動,這樣就形成了 。 3.神經遞質被釋放并發生效應后, (選填“能”或“不能”)長期存在于突觸后膜,其可能的去向有被 。 4.神經遞質受體的本質是 ,能識別相應的神經遞質并與之發生特異性結合。神經遞質與突觸后膜的受體結合后導致Na+通道打開,則會引起突觸后膜 ;若導致Cl-通道打開,則會引起電位差進一步 ,使得突觸后膜更不容易興奮,從而表現抑制。可見,神經遞質可分為 和 。 典 題 固 法(2022·浙江6月卷)聽到上課鈴聲,同學們立刻走進教室,這一行為與神經調節有關。該過程中,其中一個神經元的結構及其在某時刻的電位如圖所示。下列關于該過程的敘述,錯誤的是( )A.此刻①處Na+內流,②處K+外流,且兩者均不需要消耗能量B.①處產生的動作電位沿神經纖維傳播時,波幅一直穩定不變C.②處產生的神經沖動,只能沿著神經纖維向右側傳播出去D.若將電表的兩個電極分別置于③④處,指針會發生偏轉(2022·廣東卷)研究多巴胺的合成和釋放機制,可為帕金森病(老年人多發性神經系統疾病)的防治提供實驗依據,最近研究發現在小鼠體內多巴胺的釋放可受乙酰膽堿調控,該調控方式通過神經元之間的突觸聯系來實現。據圖分析,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乙釋放的多巴胺可使丙的膜電位發生改變B.多巴胺可在甲與乙、乙與丙之間傳遞信息C.從功能角度看,乙膜既是突觸前膜也是突觸后膜D.乙膜上的乙酰膽堿受體異常可能影響多巴胺的釋放(2021·湖北卷)正常情況下,神經細胞內K+濃度約為150 mmol·L-1,胞外液約為4 mmol·L-1。細胞膜內外K+濃度差與膜靜息電位絕對值呈正相關。當細胞膜電位絕對值降低到一定值(閾值)時,神經細胞興奮。離體培養條件下,改變神經細胞培養液的KCl濃度進行實驗。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當K+濃度為4 mmol·L-1時,K+外流增加,細胞難以興奮B.當K+濃度為150 mmol·L-1時,K+外流增加,細胞容易興奮C.K+濃度增加到一定值(<150 mmol·L-1),K+外流增加,導致細胞興奮D.K+濃度增加到一定值(<150 mmol·L-1),K+外流減少,導致細胞興奮考向1 興奮的產生及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1.(2020·江蘇卷)下圖為部分神經興奮傳導通路示意圖,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 ①②或④處必須受到足夠強度的刺激才能產生興奮B. ①處產生的興奮可傳導到②和④處,且電位大小相等C. 通過結構③,興奮可以從細胞a傳遞到細胞b,也能從細胞b傳遞到細胞aD. 細胞外液的變化可以影響①處興奮的產生,但不影響③處興奮的傳遞 審 答 指 導題眼 明確思路 指導答案結構③內神經遞質 神經遞質有興奮性神經遞質和抑制性神經遞質,可判斷下一個神經元的電位大小 興奮性神經遞質使下一個神經元的電位變大;抑制性神經遞質使下一個神經元的電位變小,故②和④處電位大小不相等結構③突觸的特點 興奮在突觸處的傳遞是單向的 由細胞a→細胞b,但不能反向,C錯誤考向2 膜電位的測量與電流表指針偏轉問題2.某興趣小組欲研究神經興奮的傳導情況,以槍烏賊的巨大神經軸突為材料,將電表的甲、乙兩極置于軸突膜外側,進行了如圖所示的相關實驗(M點為軸突a~b段的中點)。下列關于指針偏轉情況的預測(指針偏轉方向與電流方向一致),正確的是( )A.若將神經軸突放在適宜濃度的氯化鈉溶液中,則指針會向左偏轉B.若在軸突a~b段的中點(M)處施加適當強度的電刺激,則指針只發生一次偏轉C.若O~a段大于a~b段的一半,則同時在O點、M點施加相同且適宜強度的電刺激,則指針先左偏后右偏D.若將電表的甲、乙電極都置于軸突膜內側,在甲左側施加適當強度的電刺激,則指針先右偏后左偏 方 法 規 律興奮傳導、傳遞時電表指針偏轉的問題分析(1)在神經纖維上(圖中b和d兩處電極都位于膜外側)①刺激a點,興奮傳導的方向是a→b→c→d,電流計指針發生兩次方向相反的偏轉。②刺激c點(bc=cd),b點和d點同時興奮,電流計指針不發生偏轉。(2)在神經元之間(ab=bd)①刺激b點,由于興奮在突觸間的傳遞速度小于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速度,a點先興奮,d點后興奮,電流計指針發生兩次方向相反的偏轉。②刺激c點,興奮不能傳至a點,a點不興奮,d點可興奮,電流表指針只發生一次偏轉。考向3 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3.(2021·全國乙卷)在神經調節過程中,興奮會在神經纖維上傳導和神經元之間傳遞。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興奮從神經元的細胞體傳導至突觸前膜,會引起Na+外流B.突觸前神經元興奮可引起突觸前膜釋放乙酰膽堿C.乙酰膽堿是一種神經遞質,在突觸間隙中經擴散到達突觸后膜D.乙酰膽堿與突觸后膜受體結合,引起突觸后膜電位變化4.(2022·山東卷)藥物甲、乙、丙均可治療某種疾病,相關作用機制如圖所示,突觸前膜釋放的遞質為去甲腎上腺素(NE)。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藥物甲的作用導致突觸間隙中的NE增多B.藥物乙抑制NE釋放過程中的正反饋C.藥物丙抑制突觸間隙中NE的回收D.NE-β受體復合物可改變突觸后膜的離子通透性考點2 神經系統的分級調節概 念 落 實1.神經系統對軀體運動的分級調節(1)軀體運動受大腦皮層及腦干、脊髓等共同調控。(2)大腦皮層 (第一運動區)控制軀體的運動①倒置關系:皮層代表區的位置與軀體各部分的關系是 的;②交叉控制:中央前回左邊控制右側軀體運動,中央前回右邊控制左側軀體運動;③皮層代表區范圍的大小與軀體的大小無關,而與軀體運動的 程度有關。(3)實例:膝跳反射、 等。2.神經系統對內臟活動的分級調節由圖示可見:(1)最高級中樞—— 。對各級中樞的活動起調整作用,使自主神經系統 。(2)較高級中樞—— :含有調節體溫、水平衡、攝食等生理過程的中樞。(3)基本中樞—— :含有調節呼吸、心血管活動的中樞。(4)低級中樞: 。 診斷·加強 1.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1)皮層代表區的位置與人體各部分的關系是倒置的。 ( )(2)大腦皮層運動代表區范圍的大小與軀體運動的精細程度相關。 ( )(3)高級神經中樞和低級神經中樞對軀體運動都有調控作用。 ( )(4)沒有高級中樞的調控,排尿反射可以進行,但排尿不完全,也不受意識控制。 ( )(5)排尿反射沒有分級調節;有意識地排尿有分級調節。 ( )2.鏈接教材人教選擇性必修1 P34“圖2-10”。(1)因為交通事故,某人的脊髓從胸部折斷。通常情況下, (選填“能”或“不能”)發生膝跳反射,針刺足部 (選填“有”或“沒有”)感覺。 (2)某人因意外,導致大腦皮層受損。該患者 (選填“能”或“不能”)完成膝跳反射,說出你的理由: 。3.鏈接教材人教選擇性必修1 P35“思考·討論”。(1)課間某同學沒有尿意,為了防止上課時去廁所,就去廁所排了一次尿,參與調節這一過程的中樞神經系統主要有 和 。(2)請用文字和箭頭的形式表示排尿反射過程的分級調節: 。(3)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較長時間的憋尿可能會導致排尿困難的原因: 。典 題 固 法(2021·江蘇卷)在脊髓中央灰質區,神經元a、b、c通過兩個突觸傳遞信息,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a興奮則會引起的b、c興奮B.b興奮使c內Na+快速外流產生動作電位C.a和b釋放的遞質均可改變突觸后膜的離子通透性D.失去腦的調控作用,脊髓反射活動無法完成考向1 神經系統對軀體運動的分級調節1.下圖為針扎刺激后反射過程的示意圖,a、b、c、d、e表示神經元,“+”“-”分別表示促進和抑制,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a、b和c三個神經元組成反射弧,這是完成縮手反射的結構基礎B.針扎刺激手指皮膚后,a神經元膜電位由外正內負變為外負內正C.直接刺激b神經元時,神經沖動可雙向傳導至a和c神經元D.大腦皮層產生痛覺后,e神經元可釋放神經遞質使c膜電位反轉考向2 神經系統對內臟活動的分級調節2.(2019·全國Ⅰ卷)人的排尿是一種反射活動。回答下列問題:(1)膀胱中的感受器受到刺激后會產生興奮。興奮從一個神經元到另一個神經元的傳遞是單向的,其原因是 。(2)排尿過程的調節屬于神經調節,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排尿反射的初級中樞位于 ,成年人可以有意識地控制排尿,說明排尿反射也受高級中樞控制,該高級中樞位于 。(3)排尿過程中,尿液還會刺激尿道上的 ,從而加強排尿中樞的活動,促進排尿。考點3 人腦的高級功能概 念 落 實1.人腦除了能 以及 ,還具有語言、學習和記憶等高級功能。 2.語言功能(1)語言文字:是人類社會信息傳遞的主要形式。(2)大腦皮層言語區及損傷癥(連線) 歸 納 總 結常見生理或病理現象分析生理或病理現象 神經中樞參與(損傷)考試專心答題時 大腦皮層言語區的V區和W區(高級中樞)參與聾啞人表演“千手觀音”舞蹈時 大腦皮層視覺中樞、言語區的V區、軀體運動中樞某同學跑步時 大腦皮層、小腦、下丘腦、腦干和脊髓植物人 大腦皮層損傷、小腦功能退化,但下丘腦、腦干、脊髓功能正常高位截癱 脊髓受傷,其他部位正常3.學習與記憶(1)概念:是指神經系統不斷地接受 ,獲得新的行為、習慣和 的過程。 (2)記憶過程的四個階段。(3)機理:學習和記憶涉及腦內的 作用以及 的合成。 (4)短時記憶與長時記憶。①短時記憶:可能與神經元之間即時的信息交流有關,尤其是與大腦皮層下一個形狀像 的腦區有關。②長時記憶:可能與突觸形態及功能的改變以及 有關。4.情緒(1)情緒也是 的高級功能之一,有積極和消極兩種相反的表現。(2)減少和應對情緒波動的辦法:積極建立和維系良好的 、 和調節壓力。 診斷·加強 1.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1)能夠看懂文字和聽懂別人談話,但不會說話,此人受損傷的部位是言語區的S 區。 ( )(2)聽覺性語言中樞受損,患者聽不見。 ( )(3)大腦皮層視覺中樞受損,患者看不懂文字。 ( )(4)大腦皮層言語區的S區和W區都與運動有關,且位置接近,可能是從運動中樞演化而來的。 ( )(5)感覺性記憶是轉瞬即逝的,所記的信息并不構成真正的記憶。 ( )(6)長時記憶主要與神經元的活動及神經元之間的聯系有關。 ( )(7)抗抑郁藥一般都通過作用于突觸處來影響神經系統的功能。 ( )2.同學說“我記單詞很快記住了,但是忘記的也很快”,那么該同學記單詞形成的記憶屬于什么記憶?如何能記住較長時間?典 題 固 法(2022·山東卷)缺血性腦卒中是因腦部血管阻塞而引起的腦部損傷,可發生在腦的不同區域。若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無其他疾病或損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損傷發生在大腦皮層S區時,患者不能發出聲音B.損傷發生在下丘腦時,患者可能出現生物節律失調C.損傷導致上肢不能運動時,患者的縮手反射仍可發生D.損傷發生在大腦時,患者可能會出現排尿不完全(2022·湖南卷)情緒活動受中樞神經系統釋放神經遞質調控,常伴隨內分泌活動的變化。此外,學習和記憶也與某些神經遞質的釋放有關。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劇痛、恐懼時,人表現為警覺性下降,反應遲鈍B.邊聽課邊做筆記依賴神經元的活動及神經元之間的聯系C.突觸后膜上受體數量的減少常影響神經遞質發揮作用D.情緒激動、焦慮時,腎上腺素水平升高,心率加速考向1 人腦的語言功能1.下列有關人腦高級功能的敘述,錯誤的是( )A.學習和記憶涉及腦內神經遞質的作用以及某些種類蛋白質的合成B.聾啞人用手語與人交流的過程,依靠的是大腦皮層的視覺性語言中樞C.短期記憶和神經元的活動有關,長期記憶可能與新突觸的建立有關D.與呼吸有關的神經中樞位于腦干,與排尿有關的神經中樞位于下丘腦考向2 學習和記憶2.阿爾茨海默病是癡呆癥的一種,病理顯示患者的大腦細胞受損,海馬區會出現神經炎性斑塊,且會出現突觸丟失、神經遞質減少等異常現象。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A.如果海馬區受損,則主要會影響長期記憶B.如果新突觸不能正常建立,則主要會影響短期記憶C.如果言語區的W區受損,則患者會出現閱讀文字障礙D.如果大腦某一區域受損,則患者可能會出現大小便失禁構核心概念練教材長句鏈接選擇性必修1教材 P28“圖2-7”。(1)興奮在神經纖維上不斷地以電信號形式由興奮部位傳導到未興奮部位,這是因為 ,如此進行下去,將興奮向前傳導,后方又恢復為靜息電位。 鏈接選擇性必修1教材 P29。(2)興奮在神經元之間單向傳遞的原因是 。(3)神經遞質不是生物大分子,卻通過胞吐運輸的意義是 ;與神經調節快速、靈敏的特點相關聯。 (4)研究發現,與突觸前膜相對的突觸后膜有許多突起,這種結構特點的生理意義是 。鏈接選擇性必修1教材P35“思考·討論”。(5)如何解釋某些成年人受到外傷或老年人患腦梗塞后,出現意識喪失,出現像嬰兒一樣的“尿床”現象?拎教材“冷”點鏈接選擇性必修1 教材P30“思考·討論”。(1)吸食可卡因后,可卡因會使 失去回收多巴胺的功能,于是多巴胺就留在突觸間隙持續發揮作用,導致突觸后膜上的多巴胺 減少。 鏈接選擇性必修1 P28“圖2-7”(2)在電傳導方面,雖然都表現為電位差,但與電流以自由電子的形式沿導線的傳導不同,神經沖動的傳導主要是靠細胞膜兩側帶電粒子的 形成的。 鏈接選擇性必修1教材 P29“相關信息”“圖2-8”。(3)乙酰膽堿是常見的興奮性遞質,除此之外,神經遞質還有氨基酸類、5-羥色胺、多巴胺,以及可作為激素類的去甲腎上腺素、 等。 鏈接選擇性必修1教材P39“相關信息”。(4)抗抑郁藥一般通過 結構來影響神經系統的功能,如有的藥物可選擇性地抑制 對5-羥色胺的回收,以維持 中5-羥色胺的濃度。 鏈接教材人教選擇性必修1 P40“拓展應用”T1。安靜的環境有利于學習,因為安靜的環境有利于集中注意力,使 記憶轉入 記憶。而嘈雜的環境會影響人的 ,不利于集中注意力,不利于學習。第31講 興奮的產生和傳導、神經系統的分級調節考點1 興奮的產生和傳導【概念落實】1.K+外流 外正內負 Na+通透性 Na+內流 外負內正 (1)電信號 (2)雙向 (3)相反 (4)相同2.(2)①靜息 K+外流 ②動作 Na+內流 Na+濃度 ④K+外流 ⑤協助擴撒3.(1)⑤⑥⑦ ①線粒體 ②神經遞質 ③突觸小體 ④突觸小泡 ⑤突觸前膜 ⑥突觸間隙 ⑦突觸后膜 ⑧化學信號 (2)b、c、d、e a 單向 雙向 (3)軸突—胞體 軸突—樹突4.(1)突觸 (2)釋放速率 受體 酶【診斷·加強】1.(1)× (2)× (3)√ (4)× (5)× (6)√2.(1)Na+濃度 K+濃度 K+外流 內負外正 (2)Na+內流 內正外負 (3)內正外負 內負外正 局部電流3.不能 降解或回收進細胞4.蛋白質 興奮 加大 興奮性遞質 抑制性遞質【典題固法】【高考典例】例1 A 解析:根據興奮傳遞的方向為③→④,則①處恢復靜息電位,為 K+外流,②處Na+內流,A 錯誤;動作電位沿神經纖維傳播時,大小不變,即波幅穩定,B正確;在反射弧中,神經沖動在神經纖維上的傳播是單向的,C正確。例2 B 解析:分析題圖可知,多巴胺可在乙與丙之間傳遞信息,不能在甲和乙之間傳遞信息,B錯誤;分析題圖可知,乙膜既是乙酰膽堿作用的突觸后膜,又是釋放多巴胺的突觸前膜,C正確;多巴胺的釋放受乙酰膽堿的調控,故乙膜上的乙酰膽堿受體異常可能影響多巴胺的釋放,D正確。例3 D 解析:正常情況下,神經細胞內K+濃度約為150 mmol·L-1,胞外液約為4 mmol·L-1,當神經細胞培養液的K+濃度為4 mmol·L-1時,和正常情況一樣,K+外流不變,細胞的興奮性不變,A錯誤;當K+濃度為150 mmol·L-1時,細胞外K+濃度增加,K+外流減少,細胞容易興奮,B錯誤;K+濃度增加到一定值(<150 mmol·L-1,但>4 mmol·L-1)時,細胞外K+濃度增加,K+外流減少,導致細胞興奮,C錯誤,D正確。【對點演練】1.A 解析:興奮產生的條件是受到閾值以上強度的刺激,A正確;①處產生的興奮可以傳導到②,然后傳導到④,但電位的大小不相等,B錯誤;結構③是突觸,興奮在突觸處的傳遞是單向的,所以興奮可以從a傳到b,但不能從b傳到a,C錯誤;細胞外液的變化會影響細胞的代謝,所以既會影響①處,也會影響③處興奮的產生,D錯誤。2.D 解析:若將此神經軸突放在適宜濃度的氯化鈉溶液中,神經軸突膜外側的甲、乙電極之間沒有電位差,指針不偏轉,A錯誤。若在軸突a~b段的中點(M)處施加適當強度的電刺激,興奮同時傳導到甲、乙電極處,指針不偏轉,B錯誤。若O~a段大于a~b段的一半,則同時在O點、M點施加相同且適宜強度的電刺激,O點的興奮向a點方向傳導,到達a點之前就與M點所產生的興奮相互抵消,指針不偏轉;而M點產生的興奮同時到達a點與b點,指針不偏轉,C錯誤。若將電表的甲、乙電極都置于軸突膜內側,在甲左側施加適當強度的電刺激,當興奮傳到甲電極處時,甲電極處變為正電位,乙電極處為負電位,此時指針向右偏轉;當興奮傳到乙電極處時,甲電極處為負電位,乙電極處變為正電位,此時指針向左偏轉,因此,若將電表的甲、乙電極都置于軸突膜內側,在甲左側施加適當強度的電刺激,指針會先右偏,后左偏,D正確。3.A 解析:神經細胞膜外Na+濃度高于細胞內,興奮從神經元的細胞體傳導至突觸前膜,會引起Na+內流,A錯誤。4.B 解析:藥物甲抑制去甲腎上腺素的滅活,進而導致突觸間隙中的NE增多,A正確;由圖可知,神經遞質可與突觸前膜的α受體結合,進而抑制突觸小泡釋放神經遞質,這屬于負反饋調節,藥物乙抑制NE釋放過程中的負反饋,B錯誤;由圖可知,去甲腎上腺素被突觸前膜攝取回收,藥物丙抑制突觸間隙中NE的回收,C正確;神經遞質NE與突觸后膜的β受體特異性結合后,可改變突觸后膜的離子通透性,引發突觸后膜電位變化,D正確。考點2 神經系統的分級調節【概念落實】1.(1)高級 低級 (2)中央前回 ①倒置 ③精細復雜 (3)縮手反射(其他合理答案也可)2.(1)大腦皮層 并不完全自主 (2)下丘腦 (3)腦干 (4)脊髓【診斷·加強】1.(1)× (2)√ (3)√ (4)√ (5)√2.(1)能 沒有 (2)能 膝跳反射的中樞在脊髓,該患者脊髓未受損傷3.(1)大腦皮層 脊髓 (2)大腦皮層→脊髓→交感和副交感神經→膀胱 (3)長時間的憋尿會導致大腦皮層持續抑制脊髓中的排尿中樞的活動,當排尿時脊髓中的排尿中樞興奮需要一段時間,可能會導致排尿困難【典題固法】【高考典例】例 C 解析:a興奮可能會使突出前膜釋放興奮性或者抑制性的神經遞質,則會引起的b、c興奮或者抑制,A錯誤;產生動作電位的原因是Na+內流,B錯誤;神經元b釋放的神經遞質作用于神經元c,神經元a釋放的神經遞質作用于神經元b,改變突觸后膜的離子通透性,即a和b釋放的遞質均可改變突觸后膜的離子通透性,C正確;一些簡單脊髓反射活動,例如膝跳反射不需要大腦皮層的參與,所以失去腦的調控作用,脊髓反射活動依然能完成,D錯誤。【對點演練】1.B 解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5個部分,這是完成縮手反射的結構基礎,A錯誤;由于神經遞質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作用于突觸后膜,直接刺激b神經元時,神經沖動只能傳導至c神經元,不能傳導至a神經元,C錯誤;由圖可知,大腦皮層產生痛覺后,能促進e神經元分泌神經遞質,從而抑制c的興奮,但不一定使c膜電位反轉,D錯誤。2.(1)神經遞質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作用于突觸后膜 (2)脊髓 大腦皮層 (3)感受器解析:排尿反射屬于非條件反射,其初級控制中樞位于脊髓,嬰幼兒由于大腦發育尚未完善,不能控制排尿,經常會尿床,而成年人大腦發育完善,可以通過大腦皮層有意識地控制排尿。考點3 人腦的高級功能【概念落實】1.感知外部世界 控制機體的反射活動2.(2)A—①—c B—③—d C—②—b D—④—a3.(1)刺激 積累經驗 (2)①短時 ②長時 ③感覺性 ④數秒至數分鐘 ⑤可能永久 (3)神經遞質 某些種類蛋白質 (4)①海馬 ②新突觸的建立4.(1)大腦 (2)人際關系 適量運動【診斷·加強】1.(1)√ (2)× 提示:聽覺性語言中樞(H區)≠聽覺中樞,H區受損,患者仍有聽覺,只是“聽不懂”話的含義。 (3)× 提示:視覺性語言中樞(V區)≠視覺中樞,V區受損,患者仍有視覺,只是“看不懂”語言文字的含義。 (4)√ (5)√ (6)× (7)√2.提示:短時記憶。多次重復強化記憶才能形成長期記憶。【典題固法】【高考典例】例1 A 解析:S區為運動性語言中樞,損傷后,患者與講話有關的肌肉和發聲器官完全正常,能發出聲音,但不能用詞語表達思想,A錯誤。例2 A 解析:人在劇痛、恐懼等緊急情況下,腎上腺素分泌增多,人表現為警覺性提高、反應靈敏、呼吸頻率加快、心跳加速等特征,A錯誤。【對點演練】1.D 解析:與排尿有關的低級神經中樞位于脊髓,高級中樞在大腦皮層,D錯誤。2.D 解析:如果海馬區受損,則主要會影響短期記憶,A錯誤;如果新突觸不能正常建立,則主要會影響長期記憶,B錯誤;如果言語區的W區受損,則患者會出現書寫障礙,C錯誤。課堂小結與延伸【構核心概念】單向性 腦 脊髓 語言 學習和記憶【練教材長句】(1)興奮部位與未興奮部位的局部電流能刺激相近的未興奮部位產生相同的電位變化(2)神經遞質只存在于突觸小泡中,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然后作用于突觸后膜上(3)可以短時間大量集中釋放神經遞質,從而引起突觸后膜的電位變化(4)擴大了突觸后膜的面積,有利于神經遞質的作用(5)提示:該狀況的出現表明外傷或腦梗塞已傷及控制排尿的高級中樞,致使喪失對排尿這種低級中樞控制的反射的“控制”作用。【拎教材“冷”點】(1)轉運蛋白 受體 (2)跨膜運輸 (3)乙酰膽堿、腎上腺素 (4)突觸 突觸前膜 突觸間隙 (5)感覺性 第一級 情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