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新人教生物一輪復習學案第29講 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課標要求 1.說明血漿、組織液和淋巴液等細胞外液共同構成高等動物細胞賴以生存的內環境。 2.闡明機體細胞生活在內環境中,通過內環境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同時也參與內環境的形成和維持。 3.簡述機體通過呼吸、消化、循環和泌尿等系統參與內、外環境間的物質交換。 4.以血糖、體溫、pH 和滲透壓等為例,闡明機體通過調節作用保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以保證機體的正常生命活動。 5.舉例說明機體不同器官、系統協調統一地共同完成各項生命活動,是維持內環境穩態的基礎。 6.實驗:比較清水、緩沖液、體液對pH變化的調節作用。考點1 細胞生活的環境概 念 落 實1.體內細胞生活在細胞外液中(1)體液的組成(2)體內細胞生活的環境(連線) 方 法 規 律分清模式圖中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確定組織細胞2.構成內環境各成分間的關系(1)由細胞外液構成的液體環境叫作 ,包括 等。 (2)內環境各成分間的關系 方 法 規 律 (1)判斷內環境的成分突破點在于單向箭頭(2)從關系圖中也可以看出內環境各成分的來源成分 來源組織液 ①透出毛細血管的血漿;②細胞內液外滲血漿 ①消化道吸收或呼吸系統獲得(O2);②組織液回滲;③淋巴液由左右鎖骨下靜脈匯入淋巴液 進入毛細淋巴管的部分組織液3.細胞外液的成分(1)組織液、血漿和淋巴液中都含有 (約90%)、 、蛋白質及血液運輸的少量其他物質,包括各種 、 、各種代謝廢物等。(2)只是,血漿中蛋白質含量 (主要是各種血漿蛋白),而組織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質含量 。4.內環境的理化性質(1)滲透壓①概念:是指溶液中 對水的吸引力。滲透壓的大小取決于單位體積溶液中溶質微粒的數目。②血漿滲透壓:大小主要與 的含量有關。③細胞外液滲透壓:主要來源于 。④在37 ℃時,人的血漿滲透壓約為770kPa。(2)酸堿度血漿的正常pH: ,這與其含有HC、H2CO3等物質有關。 (3)溫度:人體細胞外液的溫度一般維持在 左右。 5.細胞通過內環境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1)內環境的作用:是細胞直接生活的場所,細胞可以 進行物質交換,獲取所需物質,排出代謝廢物,從而維持細胞的正常生命活動。(2)內環境與外界環境的物質交換,需要 的參與。 寫出圖中參與物質交換的各結構或系統名稱:① 、② 、③泌尿系統、④皮膚、⑤ 。(3)細胞不僅依賴于內環境,也參與了內環境的 ,兩者相互影響、相互作用。 特 別 提 醒與內環境相關的三組易混概念(1)血液≠血漿≠血清①血液包括血漿和血細胞。②血漿是血液中的液體部分,屬于體液中的細胞外液。③血清是血液凝固后由血漿經離心、沉淀后得到的上清液,內含抗體等成分。(2)血紅蛋白≠血漿蛋白①血紅蛋白是存在于紅細胞內的重要成分。②血漿蛋白是血漿中200多種蛋白質的總稱。(3)體外液體≠體液≠內環境①體外液體:一切與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膀胱、子宮、外分泌腺等)中的液體(如尿液、淚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在體內,屬于體外液體。②體液包括細胞內液和內環境(細胞外液)。③內環境包括血漿、組織液和淋巴液等。 診斷·加強 1.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1)人體紅細胞放在清水、質量分數為0.9%的NaCl溶液中和濃度較高的液體中都會吸水破裂。 ( )(2)正常情況下,血漿滲透壓=細胞內液滲透壓=770 kPa。 ( )(3)劇烈運動使肌肉細胞產生的大量乳酸進入內環境,從而大大降低了血漿pH。 ( )(4)溫度主要通過影響酶活性來影響代謝。 ( )2.血漿、組織液和淋巴液通過動態的 ,共同構成機體內細胞生活的直接環境。寫出下列轉化關系圖中各成分的名稱:甲 ,乙 ,丙 ,丁 。典 題 固 法(2022·廣東卷)在2022年的北京冬奧會上,我國運動健兒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在運動員的科學訓練和比賽期間需要監測一些相關指標,下列不屬于內環境組成成分的是( )A.血紅蛋白 B.血糖C.腎上腺素 D.睪酮 方 法 規 律 (1)內環境成分的判定①存在的物質②不存在的物質(2)判斷常見生理反應是否發生在內環境中外界環境 內環境 細胞內液①精卵結合; ②大分子物質的消化; ③O2進入肺泡 ①神經遞質與受體結合; ②抗原與抗體結合; ③激素與某些靶細胞受體結合; ④乳酸與碳酸氫鈉作用生成乳酸鈉和碳酸,實現pH的穩定 ①細胞呼吸的各個階段; ②蛋白質(抗體、細胞因子、某些激素、消化酶等)的合成考向1 內環境的組成與成分1.如圖表示淋巴液和另外三種液體之間的相互關系,下列有關判斷錯誤的是( )A.甲、乙、丙分別表示細胞內液、組織液和血漿B.如果淋巴液不能流入丙,則會引起組織水腫C.甲、乙、丙和淋巴液構成了細胞與外界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D.維持丙的滲透壓的物質主要是無機鹽和蛋白質 審 答 指 導題眼 明確思路 指導答案題圖 依據箭頭方向判斷內環境的成分: ①雙向箭頭:血漿 組織液,組織液 細胞內液; ②單向箭頭:組織液→淋巴液,淋巴液→血漿 可判斷甲、乙、丙分別屬于體液的哪種成分B選項 淋巴循環受阻,組織液中大分子蛋白質不能回流至毛細淋巴管而導致組織液濃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腫 可判斷B項考向2 內環境的理化性質2.(2021·河北卷改編)高鹽飲食后一段時間內,雖然通過調節飲水和泌尿可以使細胞外液滲透壓回歸Na+攝入前的水平,但機體依舊處于正鈉平衡(總Na+攝入多于排泄)狀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細胞外液滲透壓主要來源于Na+和Cl-B.細胞外液滲透壓回歸與主動飲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有關C.細胞內液不參與細胞外液滲透壓的調節D.細胞外液滲透壓回歸但機體處于正鈉平衡時,細胞外液總量和體液總量均增多考點2 內環境的穩態概 念 落 實1.對內環境穩態的理解(1)概念:正常機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各個 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 的狀態。(2)實質:內環境的各種 保持 穩定狀態。(3)實例——內環境pH的維持人體的內環境中存在調節pH的緩沖對,其中最重要的是 ,其次還有HP/H2P等。當一定量的酸性或堿性物質進入后,調節過程大致如下:2.實驗:模擬生物體維持pH的穩定(1)實驗思路:采用對比實驗,通過向自來水、緩沖液、生物材料(如肝勻漿)中加入 溶液引起的pH的變化,推測生物體是如何維持pH穩定的。 (2)實驗結果對自來水 的處理對緩沖液 的處理對肝勻漿 的處理(3)實驗結論:在一定范圍內,生物材料的性質類似于 而不同于自來水,說明生物材料內含有 ,能維持pH的相對穩定。3.對穩態調節機制的認識(1)穩態的基礎:各器官、系統 。直接參與的系統有:消化系統、循環系統、泌尿系統和呼吸系統。(2)調節機制: 調節網絡。(3)人體維持穩態的能力是 的。當外界環境的變化過于劇烈,或人體自身的調節功能出現障礙時,會出現穩態失調的情況。舉例可見下圖: 歸 納 總 結內環境穩態調節的機制及相關信號分子調節 方式 信號分子 信號分子來源 靶細胞或作用部位神經 調節 神經遞質 突觸前膜釋放 突觸后膜體液 調節 激素或其他化學物質 內分泌腺細胞或其他組織細胞 靶細胞免疫 調節 抗體 漿細胞 抗原細胞因子 輔助性T細胞 B細胞、細胞毒性T細胞4.內環境穩態的意義:內環境穩態是機體 的必要條件。 診斷·加強 1.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1)肺氣腫患者由于呼吸不暢,血漿的pH與正常人相比會略有降低。 ( )(2)由于血漿中含有Na2CO3,因此血漿的pH能夠保持相對穩定。 ( )(3)細胞不僅依賴于內環境,也參與了內環境的形成和維持。 ( )(4)某人常吃咸魚、咸菜,但他細胞外液的滲透壓仍能保持相對穩定。 ( )(5)內環境保持穩態時,人體不會得病。 ( )(6)內環境穩態遭到破壞時,細胞的代謝速率一定下降。 ( )2.鏈接選擇性必修1 P7“問題探討”中“血液生化檢測化驗單”。(1)分析該化驗單中血漿的生化指標(各種化學成分的含量),為什么它能反應機體的健康狀況?(2)化驗單中每種成分的正常參考值是一個范圍,這說明內環境的理化性質不是恒定不變的,而是 。典 題 固 法(2021·海南卷)腎病綜合征患者會隨尿丟失大量白蛋白,導致血漿白蛋白減少,出現水腫。有的患者血漿中某些免疫球蛋白也會減少。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患者體內的水分在血漿與組織液之間不能相互滲透B.長期丟失大量的蛋白質可導致患者營養不良C.免疫球蛋白減少可導致患者免疫力低下D.臨床上通過靜脈輸注適量的白蛋白可減輕水腫癥狀 方 法 規 律組織水腫的原因考向1 對內環境穩態的理解1.下列關于人體內環境與穩態的敘述,正確的是( )A.穩態就是指內環境的各種化學成分維持相對穩定的狀態B.僅依靠血漿中的緩沖物質就能維持血漿pH的穩定C.機體細胞既依賴于內環境又參與內環境穩態的維持D.機體通過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就能維持內環境穩態考向2 內環境穩態的意義和調節2.(2022·廣州二模)“酸堿體質理論”認為大部分疾病都是由酸性體質造成的,人若要健康,應多攝入堿性食物,但該理論并沒有堅實的科學依據。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測得某人的唾液pH為6.5,則可判斷其內環境呈弱酸性B.喝“堿性水”后,人體內環境的pH將從酸性轉變成堿性C.丙酮酸在組織液中轉化成乳酸會導致人體血漿的pH降低D.內環境pH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之一構核心概念練教材長句鏈接選擇性必修1教材P5。(1)內環境理化性質變化受 的影響。 鏈接選擇性必修1教材P5“圖1-2”。(2)科學家用化學分析的方法測得人體血漿的化學組成中,蛋白質含量7%~9%,無機鹽含量約1%,但無機鹽在維持血漿滲透壓中占重要地位,原因是 。鏈接選擇性必修1教材P6“拓展應用”。(3)劇烈運動后,運動員會感到肌肉酸痛,但其內環境中的酸堿度卻能保持相對穩定,請解釋上述現象出現的原因。鏈接選擇性必修1 P10“與社會的聯系”。(4)人長時間在高溫環境中或在夏季炎熱的日光下,會造成“中暑”。試從穩態失衡的角度分析“中暑”的原因。拎教材“冷”點鏈接選擇性必修1教材P6“概念檢測”。(1)人在進行一定強度的體力勞動后,手掌或腳掌上可能會磨出水皰,這是由于 形成的,一段時間后水皰可自行消失,原因是 。 鏈接選擇性必修1教材P10旁欄思考題。(2)尿毒癥是由于腎臟病變導致代謝廢物和毒素不能 而引起的穩態失調。目前常用的治療方法有 和腎臟移植。 鏈接選擇性必修1教材P10“思考·討論”。大量出汗或嚴重腹瀉后,如果只喝水,不補充鹽,內環境的滲透壓會變 , 中的水將較多地通過 作用進入細胞內,造成細胞吸水膨脹,進一步導致細胞代謝的功能紊亂。因此在大量出汗或嚴重腹瀉后,為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可以在飲水的同時適當補充一些 。第29講 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考點1 細胞生活的環境【概念落實】1.(1)①血漿 ②組織液 ③淋巴液 ④細胞外液 ⑤細胞內液 ⑥體液 (2)①—b ②—a ③—ac ④—ab ⑤—bc2.(1)內環境 組織液、血漿和淋巴液 (2)①組織液 ②血漿 ③淋巴液3.(1)水 無機鹽 營養物質 激素 (2)較高(多) 很少4.(1)①溶質微粒 ②無機鹽、蛋白質 ③Na+和Cl-(2)7.35~7.45 (3)37 ℃5.(1)直接與內環境 (2)體內各個系統 消化系統 呼吸系統 循環系統 (3)形成和維持【診斷·加強】1.(1)× 提示:人體紅細胞放在清水中會吸水過多而破裂,在等滲的質量分數為0.9%的NaCl溶液中形態變化不大,而在濃度較高的液體中會因失水過多而死亡。 (2)√ (3)× 提示:血漿中存在緩沖物質可以中和乳酸等酸性物質,從而維持pH穩定。 (4)√2.有機聯系 細胞內液 組織液 血漿 淋巴液【典題固法】【高考典例】例 A 解析:血紅蛋白位于紅細胞內,不屬于內環境成分,A符合題意;血糖屬于營養物質,可存在于內環境中,屬于內環境的組成成分;腎上腺素屬于激素,作為調節物質(信號分子)可存在于內環境中,屬于內環境的組成成分;睪酮屬于雄激素,可作為調節物質(信號分子)存在于內環境中,屬于內環境的組成成分。【對點演練】1.C 解析:如果淋巴液不能流入丙(血漿),淋巴循環受阻,組織液中大分子蛋白質不能回流至毛細淋巴管而導致乙(組織液)濃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腫,B正確;細胞與外界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是內環境,內環境由血漿、組織液和淋巴液組成,不包括甲(細胞內液),C錯誤。2.C 解析:細胞內液可以與細胞外液相互交換成分,因此,細胞內液參與細胞外液滲透壓的調節,C錯誤;細胞外液滲透壓回歸但機體處于正鈉平衡時,通過調節飲水和泌尿可以使細胞外液滲透壓回歸Na+攝入前的水平,飲水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可以增加細胞外液總量,體液由細胞外液和細胞內液組成,體液的總量也會增多,D正確。考點2 內環境的穩態【概念落實】1.(1)器官、系統 相對穩定 (2)化學成分和理化性質 相對 (3)HC/H2CO32.(1)酸或堿 (3)緩沖液 緩沖物質3.(1)協調一致地正常運行 (2)神經—體液—免疫 (3)有一定限度4.進行正常生命活動【診斷·加強】1.(1)√ (2)× (3)√ (4)√ (5)× (6)×2.(1)提示:健康機體的生化指標一般都處于正常范圍內。當機體某項生理功能出現障礙時,勢必影響其代謝產物的含量,因此血漿的生化指標可以反映機體的健康狀況,并可以作為診斷疾病的依據。 (2)在一定范圍內波動的【典題固法】【高考典例】例 A 解析:患者體內的水分在血漿與組織液之間可以相互滲透,A錯誤。【對點演練】1.C 解析:穩態是指內環境的成分和各種理化性質處于相對穩定狀態,A錯誤;僅依靠血漿中的緩沖物質不能維持血漿pH的穩定,因為血漿、組織液、淋巴液之間物質是可以相互交換的,B錯誤;機體通過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網絡維持內環境的穩態,D錯誤。2.D 解析:唾液不屬于內環境,因此測得某人的唾液pH為6.5,不能說明其內環境呈弱酸性,A錯誤;喝“堿性水”后,一般不會明顯改變人體內環境的酸堿度,因為內環境中存在緩沖物質,能維持內環境的酸堿平衡,B錯誤;丙酮酸轉化成乳酸是無氧呼吸的第二階段,場所是細胞質基質,C錯誤。課堂小結與延伸【構核心概念】①細胞內液 ②組織液 ③血漿 ④淋巴液 ⑤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網絡【練教材長句】(1)細胞代謝活動的進行和外界環境變化(2)血漿中雖然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質,但蛋白質相對分子質量大,單位體積溶液中蛋白質微粒數目少,產生的滲透壓小(3)提示:劇烈運動時,由于供氧不足,肌肉細胞進行無氧呼吸產生乳酸導致肌肉酸痛,但內環境中存在緩沖物質(H2CO3/HC等),pH能保持相對穩定。(4)提示:高溫環境下,人體內產生的熱量不能及時散失,引起體熱過度蓄積和體溫失調,進而導致穩態失調,出現“中暑”。【拎教材“冷”點】(1)血漿中的水滲出到組織液 組織液中的液體可以滲入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 (2)及時排出 血液透析 (3)小 內環境 滲透 無機鹽(或電解質)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