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新人教生物一輪復習學案:第15講 遺傳的細胞基礎(含答案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新人教生物一輪復習學案:第15講 遺傳的細胞基礎(含答案解析)

資源簡介

新人教生物一輪復習學案
第15講 遺傳的細胞基礎
課標要求 1.闡明減數分裂產生染色體數量減半的精細胞或卵細胞。 2.說明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其遺傳信息通過配子傳遞給子代。 3.實驗:通過模型、裝片觀察模擬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
考點1 減數分裂與配子的形成
概 念 落 實
1.減數分裂的概念
2.減數分裂相關概念
(1)同源染色體
(2)聯會:              兩兩配對的現象。
(3)四分體:聯會后的每對同源染色體含有       ,叫作四分體。
3.精子的形成過程
4.減數分裂中與數量變化有關的現象
(1)減數分裂Ⅰ前的間期發生      ,使核DNA數由2n→4n,染色單體數由0→4n。
(2)減數分裂Ⅰ末期形成2個子細胞,使核DNA數由      ,染色體數由      ,染色單體數由      。
(3)減數分裂Ⅱ后期著絲粒分裂,使染色體數由      ,染色單體數由2n→0。
(4)減數分裂Ⅱ末期形成2個子細胞,使核DNA數和染色體數都由      。
5.卵細胞的形成過程
(1)場所:人和其他哺乳動物的卵細胞是在    中形成的。
(2)過程:下圖為卵細胞的形成過程,所繪圖像中,    (填字母)是卵原細胞,       是初級卵母細胞,      是次級卵母細胞,       是極體,    是卵細胞。
(3)卵細胞與精子形成過程的主要區別體現在上圖中的    和    (用圖中字母表示)兩次不均等分裂,對應時期分別是       和       。
歸 納 總 結
精子與卵細胞的形成過程比較
比較項目 精子的形成 卵細胞的形成
場所 睪丸 卵巢
細胞質分裂 均等分裂 卵母細胞不均等分裂,第一極體均等分裂
是否變形 變形 不變形
結果 1個精原細胞→4個精細胞→變形成為4個精子(成熟配子) 1個卵原細胞→1個較大的卵細胞(成熟配子)和3個較小的極體(退化消失,不能受精)
相同點 ①都是DNA復制一次,細胞連續分裂兩次; ②染色體的變化行為相同
診斷·加強
1.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
(1)減數分裂包括兩個完整的細胞周期。 (  )
(2)減數分裂中發生均等分裂的細胞一定是次級精母細胞。 (  )
(3)正常情況下,人的次級卵母細胞含有的X染色體條數為1條。 (  )
(4)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和DNA的數目同時加倍。 (  )
(5)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和DNA的數目同時下降。 (  )
(6)減數分裂過程中,DNA數目減半時一定發生基因的自由組合。 (  )
(7)減數分裂Ⅱ過程中DNA不復制,沒有染色體增加的時期。 (  )
2.深刻理解同源染色體的概念。
(1)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黑、白顏色表示不同來源
①圖中有    對同源染色體,分別是      ,1和3是      。
②圖中有    個四分體,每個四分體包含    對同源染色體,    條染色體,    條染色單體,    個DNA分子。
③互換發生在                之間,如圖中    (舉一例);a與c的關系是  
                                              。
(2)根據同源染色體的定義判斷:
①形態、大小相同的一定是同源染色體。 (  )
②形態、大小不同的一定不是同源染色體。 (  )
③來自父方的一條染色體與來自母方的一條染色體一定是同源染色體。 (  )
④在減數分裂中能夠聯會的是同源染色體。 (  )
⑤同源染色體一定會聯會。 (  )
⑥同源染色體會發生聯會,體細胞不進行減數分裂,沒有同源染色體。 (  )
典 題 固 法
(2022·全國乙卷)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是哺乳動物細胞分裂的兩種形式。某動物的基因型是Aa,若該動物的某細胞在四分體時期一條染色單體上的A和另一條染色單體上的a發生了互換,則通常情況下姐妹染色單體分離導致等位基因A和a進入不同細胞的時期是(  )
A.有絲分裂的后期
B.有絲分裂的末期
C.減數分裂Ⅰ
D.減數分裂Ⅱ
考向1 減數分裂的相關概念、過程
1.(2020·海南卷)某哺乳動物的體細胞染色體數為2n。下列有關該動物精原細胞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既能進行有絲分裂,又能進行減數分裂
B.分裂過程中的染色體數目不會為n
C.在有絲分裂后期會發生基因重組
D.經過染色體復制產生的初級精母細胞中沒有同源染色體
考向2 減數分裂過程中相關數量變化
2.(2022·揭陽一模)某雌果蠅產生一個異常卵細胞的4個不同時期中染色體數、核DNA數如圖所示,下列錯誤的是(  )
A.甲、乙、丙、丁不可能為兩個連續的細胞周期
B.乙有4種不同形態的染色體,可能是第二極體或次級卵母細胞
C.丙形成過程中可能發生了可遺傳的變異
D.該異常卵細胞與一個正常精子受精形成的受精卵將發育成單體
3.二倍體動物某個精原細胞形成精細胞過程中,依次形成四個不同時期的細胞,其染色體組數和同源染色體對數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甲形成乙過程中,DNA復制前需合成rRNA和蛋白質
B.乙形成丙過程中,同源染色體分離,著絲粒不分裂
C.丙細胞中,性染色體只有一條X染色體或Y染色體
D.丙形成丁過程中,同源染色體分離導致染色體組數減半
方 法 規 律
減數分裂過程的曲線圖、柱狀圖分析
注:圖中,甲為性原細胞,乙為初級性母細胞,丙、丁為次級性母細胞,戊為性細胞。
(1)曲線變化原因
對象 曲線上升 曲線下降
時期 原因 時期 原因
染色體 減數分裂Ⅱ后期 著絲粒分裂 減數分裂Ⅰ末期 同源染色體分開平均進入兩個子細胞
減數分裂Ⅱ末期 細胞一分為二
DNA 減數分裂Ⅰ 前的間期 DNA復制 減數分裂Ⅰ末期 同源染色體分開平均進入兩個子細胞
減數分裂Ⅱ末期 細胞一分為二
染色 單體 減數分裂Ⅰ 前的間期 DNA 復制 減數分裂Ⅰ末期 同源染色體分開平均進入兩個子細胞
減數分裂Ⅱ后期 著絲粒分裂
(2)柱狀圖分析
核DNA數∶染色體數=2∶1
核DNA數∶染色體數=1∶1
考向3 精子與卵細胞形成過程的比較
4.下圖表示某二倍體動物(2n=4)體內部分細胞的分裂圖像。據圖回答:
(1)圖中含有同源染色體的細胞是    (填序號)。細胞④的名稱是          。
(2)若該動物產生了一個含有3條染色體的配子,可能的原因是                 。
方 法 規 律
根據細胞質的分裂方式判斷減數分裂中的細胞類型
注:若減數分裂Ⅰ后期細胞質出現均等分裂,則一定為初級精母細胞;若減數分裂Ⅱ后期細胞質出現均等分裂,可能是次級精母細胞,也可能是極體。
實驗10 觀察細胞減數分裂裝片、建立染色體變化模型
實 驗 回 歸
1.觀察蝗蟲精母細胞的減數分裂裝片
(1)實驗原理:蝗蟲的    細胞進行減數分裂形成精細胞,再形成精子。在此過程中,細胞中的染色體          都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可據此識別減數分裂的各個時期。
(2)實驗流程
2.建立減數分裂中染色體變化的模型
診斷·加強
1.鏈接必修2教材 P24“實驗·探究”。
(1)    (選填“能”或“不能”)直接用高倍鏡觀察蝗蟲精母細胞減數分裂裝片,    (選填“能”或“不能”)跟蹤觀察一個細胞從而看到減數分裂的連續變化。
(2)觀察減數分裂實驗時通常選擇      (選填“雌性”或“雄性”)個體,原因是:①雄性個體產生的雄配子數量遠遠     雌性個體產生的雌配子數量;②在動物卵巢內的減數分裂沒有進行徹底,所以無法在卵巢組織中觀察到所有時期的細胞。
2.用橡皮泥、扭扭棒構建的染色體數目和行為變化的模型屬于    模型。
3.如果要制作一個含2對同源染色體的細胞模型,需要用    種顏色的橡皮泥制作染色體,不同顏色代表              。
典 題 固 法
1.(2022·浙江1月卷)在“減數分裂模型的制作研究”活動中,先制作4個藍色(2個 5 cm、2個 8 cm)和4個紅色(2個5 cm,2個 8 cm)的橡皮泥條,再結合細鐵絲等材料模擬減數分裂過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將2個5 cm藍色橡皮泥條扎在一起,模擬1個已經復制的染色體
B.將4個8 cm橡皮泥條按同顏色扎在一起再并排,模擬1對同源染色體的配對
C.模擬減數分裂Ⅰ后期時,細胞同極的橡皮泥條顏色要不同
D.模擬減數分裂Ⅱ后期時,細胞一極的橡皮泥條數要與另一極的相同
2. (2022·東莞測試)馬藺是一種常見多年生園林綠化植物,某小組以馬藺為材料,觀察花粉母細胞減數分裂。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為清晰觀察到染色體需用大量醋酸洋紅或甲紫染液
B.氣溫過低對花粉母細胞減數分裂有影響
C.能觀察到減數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并移向細胞兩極
D.在低倍鏡下依據染色體形態、位置等判斷細胞分裂時期
考點2 配子的多樣性與受精作用
概 念 落 實
1.配子中染色體組合的多樣性
(1)非同源染色體的      使得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發生重組,是基因重組的一種類型。
同源染色體 對數 配子種類
一個精原細胞 一個雄性個體 一個卵原細胞 一個雌性個體
只考慮兩對 2種(AB、ab或Ab、aB) 22種(AB、ab、Ab、aB) 1種(AB或ab或Ab或aB) 22種(AB、ab、Ab、aB)
考慮n對    種    種    種    種
(2)同源染色體的         之間    使得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發生重組,是基因重組的另一種類型。
配子類型
一個精原細胞 一個雄性個體
不發生互換 AB∶ab=   AB∶ab=  
發生互換     =1∶1∶1∶1 AB=ab>Ab=aB(比例隨機)
方 法 規 律
  假如,根據信息“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產生的配子種類及比例為AB∶ab∶Ab∶aB=9∶9∶1∶1”,可以推知,A、a與B、b在一對同源染色體上(如上圖),Ab和aB兩種配子為部分精原細胞發生互換形成的。由題中配子種類及比例,也可以進一步推知發生互換的精原細胞所占的比例。
2.受精作用
(1)過程
(2)結果:受精卵中的染色體數目恢復到    中的數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體來自    (父方),另一半來自    (母方)。
(3)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義
①同一雙親的后代呈現多樣性,有利于          。
②保證了每種生物前后代體細胞中        的恒定,對于生物的      都是十分重要的。
歸 納 總 結
  (1)有絲分裂、減數分裂、受精作用在生命歷程中的關系
①生命歷程分析
②相關曲線分析
(2)有性生殖過程中,同一雙親的后代呈現多樣性的原因
①減數分裂過程中的互換和自由組合使配子種類多樣。
②受精作用過程中卵細胞和精子隨機結合。
診斷·加強
1.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
(1)精子和卵細胞相互識別的結構基礎是精子和卵細胞膜上的糖蛋白。 (  )
(2)受精作用實現了基因重組,造成有性生殖后代的多樣性。 (  )
(3)受精作用使子代的遺傳物質一半來自父方、一半來自母方。 (  )
(4)有性生殖的同一雙親后代必然呈現多樣性,有利于生物適應多變的自然環境,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選擇中進化。 (  )
2.減數分裂Ⅰ中有哪些特殊行為?這對于生物的遺傳有什么重要意義?
3.由一個精原細胞產生的4個精子的染色體組成有什么關系?
4.精卵結合的過程體現了細胞膜        的功能,也體現了細胞膜的結構特點——      。
典 題 固 法
(2021·廣東卷)人類(2n=46)14號與21號染色體二者的長臂在著絲粒處融合形成 14/21 平衡易位染色體,該染色體攜帶者具有正常的表型,但在產生生殖細胞的過程中,其細胞中形成復雜的聯會復合物(如圖),在進行減數分裂時,若該聯會復合物的染色體遵循正常的染色體行為規律(不考慮互換),下列關于平衡易位染色體攜帶者的敘述,錯誤的是(  )
平衡易位攜帶者的聯會復合物
A.觀察平衡易位染色體也可選擇有絲分裂中期細胞
B.男性攜帶者的初級精母細胞含有45條染色體
C.女性攜帶者的卵子最多含24種形態不同的染色體
D.女性攜帶者的卵子可能有6種類型(只考慮圖中的3種染色體)
考向1 染色體分離和重組與后代多樣性的關系
1.(2022·茂名模擬)真核生物在有性生殖過程中,通過基因重組使產生的配子種類多樣化,進而產生基因組合多樣的子代,增大了自然界生物的多樣性。下圖表示基因重組的兩種類型,據圖分析,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甲 乙
A.圖甲發生的基因重組是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細胞學基礎
B.兩種類型的基因重組都發生于同源染色體之間
C.基因重組可產生新的基因型,是生物變異的重要來源
D.Aa自交會因基因重組導致子代發生性狀分離
考向2 減數分裂分裂異常導致配子異常的分析
2.(2021·河北卷)圖中①②③為三個精原細胞,①和②發生了染色體變異,③為正常細胞。②減數分裂時三條同源染色體中任意兩條正常分離,另一條隨機移向一極。不考慮其他變異,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① ② ③
A.①減數分裂Ⅰ前期兩對同源染色體聯會
B.②經減數分裂形成的配子有一半正常
C.③減數分裂Ⅰ后期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最終產生4種基因型配子
D.①和②的變異類型理論上均可以在減數分裂過程中通過光學顯微鏡觀察到
方 法 規 律
配子或合子異常原因分析
(1)如果減數分裂Ⅰ異常,則配子全部不正常;如果減數分裂Ⅱ中的一個次級精母細胞分裂異常,則配子有的正常,有的不正常。如圖所示:
(2)從基因的角度分析
①若配子中含有等位基因,如AaXB,通常是減數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體未分離,進入同一個細胞的結果。
②若配子中含有相同基因(如AAXB),通常是減數分裂Ⅰ正常,減數分裂Ⅱ后期姐妹染色單體未分開的結果。
(3)性染色體異常分析
項目 不正常卵細胞 不正常精子
減數分裂Ⅰ時同源染色體未分離 XX、O XY、O
減數分裂Ⅱ時姐妹染色單體未分離 XX、O XX、YY、O
注:表中“O”表示不含性染色體。
  (4)異常受精卵成因分析
①XXY成因
②XYY成因:父方減數分裂Ⅱ異常,即減數分裂Ⅱ后期Y染色體著絲粒分裂后兩條Y染色體共同進入同一精細胞。
考向3 受精作用
3.(2022·肇慶二模)研究小組讓DNA雙鏈均被32P標記的公驢(2N=62)精子與不帶放射性標記的母馬(2N=64)卵細胞發生受精作用,隨后將該受精卵轉入無32P標記的培養基中培養分裂一次(不考慮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細胞質DNA的影響)。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精子與卵細胞融合體現了細胞膜的流動性
B.受精作用過程中不能發生基因的自由組合
C.分裂產生的兩個細胞基因組成及放射性含量相同
D.受精卵中存在31對同源染色體和一條單個存在的染色體
構核心概念
練教材長句
鏈接必修2教材P18~20正文及P18“問題探討”。
(1)配子中的染色體與體細胞中的染色體的區別是                       
                                              。
鏈接必修2教材P25“建立減數分裂中染色體變化的模型”。
(2)染色體數目減半的原因是                                。
(3)正常情況下,配子中染色體組合具有多樣性的原因是                    、
                                              。
鏈接必修2教材P27。
(4)同種生物精子和卵細胞相互識別的物質基礎是       。相互融合的基礎是      。
(5)受精過程中,子代從雙親各繼承了半數的染色體,雙親對子代的貢獻是    (選填“一樣”或“不一樣”)的,其原因是                                     。
(6)請從受精作用這一方面解釋遺傳多樣性的原因:                      
                                              。
拎教材“冷”點
鏈接必修2教材P19。
(1)人和其他哺乳動物的       是原始的雄性生殖細胞,其染色體數目與       相同,通過     增殖。
鏈接必修2教材P21“相關信息”。
(2)煙草的煙霧含有影響      的物質,會影響精子和卵細胞的形成。
鏈接必修2教材P23“概念檢測”。
(3)在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減半發生在     。
鏈接必修2教材P21旁欄思考題、P23“拓展應用”T3。
在精子的變形過程中,精子的頭部幾乎只保留了    ,保證了    能夠先進入卵細胞。部分細胞質變成了精子的頸部和尾部,使精子具備適于    的能力;大部分細胞質及多數細胞器被丟棄,避免了受精過程中因為不必要的細胞組分而耗費能量;細胞質中只保留了全部    集中在尾的基部,可以更好地在受精過程中提供    。發生這些變化的目的都是為    提供保證。
第15講 遺傳的細胞基礎
考點1 減數分裂與配子的形成
【概念落實】
1.有性生殖 原始生殖細胞 一次 兩次 一半
2.(1)父方 母方 聯會 (2)減數分裂Ⅰ過程中(前期)同源染色體 (3)四條染色單體
3.體積增大,染色體復制 同源染色體 聯會 四分體 非姐妹染色單體 互換 各對同源染色體 著絲粒 同源染色體 非同源染色體 減半 每條染色體的著絲粒 分裂 姐妹染色單體
4.(1)DNA復制 (2)4n→2n 2n→n 4n→2n (3)n→2n (4)2n→n
5.(1)卵巢 (2)a b、c、d f、h、j e、g、i、k、l、m n (3)d j 減數分裂Ⅰ后期 減數分裂Ⅱ后期
【診斷·加強】
1.(1)× (2)× (3)× (4)× (5)√ (6)× (7)×
2.(1)①2 1和2、3和4(或a與b'、a與b、a'與b'等) 非同源染色體 ②2 1 2 4 4 ③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 a'與b 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姐妹染色單體 (2)①× 提示:形態、大小相同的還有可能是有絲分裂后期或減數分裂Ⅱ后期染色體分離形成的子染色體。 ②× 提示:性染色體的形態、大小不一定相同,如X和Y、Z和W,但它們屬于同源染色體。 ③× ④√ ⑤× 提示:體細胞中、有絲分裂細胞中也有同源染色體,但不會發生聯會。 ⑥×
【典題固法】
【高考典例】
例 D 解析:有絲分裂過程中不會發生同源染色體聯會形成四分體的過程,也不會發生互換,不會發生姐妹染色單體分離導致等位基因A和a進入不同細胞的現象;根據題意,某動物基因型是Aa,經過間期復制,初級性母細胞中有AAaa基因,該動物的某細胞在四分體時期發生互換,涉及A和a的交換,交換后兩條同源染色體的姐妹染色單體上均分別具有A和a基因,減數分裂Ⅰ時,同源染色體分開,兩組Aa彼此分開進入次級性母細胞,至此減數分裂Ⅰ完成;而在減數分裂Ⅱ時,姐妹染色單體分離,導致其上的等位基因A和a分開進入兩個子細胞。
【對點演練】
1.A 解析:動物的精原細胞能通過有絲分裂增加精原細胞數量,也能通過減數分裂產生精細胞,A正確;精原細胞若進行減數分裂,在減數分裂Ⅱ前期、中期和末期,以及產生的子細胞中染色體數目均為n,B錯誤;在有絲分裂后期不會發生基因重組,基因重組發生在減數分裂Ⅰ過程中,C錯誤;經過染色體復制產生的初級精母細胞中含有同源染色體,減數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產生的次級精母細胞中不含同源染色體,D錯誤。
2.B 解析:果蠅體細胞中含有8條染色體。依據圖所示數據可以判斷,丁染色體數目為8,DNA數目為16,則丁可能處于有絲分裂前期、有絲分裂中期或減數分裂Ⅰ的前、中、后期;甲、乙、丙染色體數目既不是8也不是4,故為異常分裂細胞,可以判斷甲處于減數分裂Ⅱ末期,乙處于減數分裂Ⅱ前期或中期,丙處于減數分裂Ⅱ后期。乙時期為異常的次級卵母細胞,因其只有3條染色體,故最多只有3種不同形態的染色體,B錯誤。
3.A 解析:DNA復制前需要合成rRNA參與氨基酸的運輸,需要合成一些蛋白質,如DNA復制需要的酶等,A正確;乙形成丙過程中,同源染色體消失則必然伴隨著絲粒的分裂,B錯誤;丙表示減數分裂Ⅱ后期著絲粒斷裂后,同源染色體消失,染色體組數暫時加倍的細胞,所以性染色體應該是兩條X染色體或兩條Y染色體,C錯誤;丙形成丁的過程中,為減數分裂Ⅱ,已經不存在同源染色體,是由于細胞分裂成兩個而導致的染色體組數減半,D錯誤。
4.(1)①②⑤⑥ 次級精母細胞 (2)減數分裂Ⅰ過程中同源染色體未分離,或減數分裂Ⅱ過程中姐妹染色單體分離后移向細胞一極
解析:圖1中細胞①含有同源染色體,染色體的著絲粒均排列在赤道板上,為有絲分裂中期,細胞②同源染色體排列在赤道板兩側,為減數分裂Ⅰ中期,細胞③不含同源染色體,著絲粒排列在赤道板上,為減數分裂Ⅱ中期,細胞④不含同源染色體,著絲粒已經分裂,為減數分裂Ⅱ后期,細胞⑤含有同源染色體,著絲粒已經分裂,為有絲分裂后期,細胞⑥同源染色體正在分離,為減數分裂Ⅰ后期。
實驗10 觀察細胞減數分裂裝片、建立染色體變化模型
【實驗回歸】
1.(1)精母 形態、位置和數目 (2)低倍鏡 初級 次級 低倍鏡 高倍鏡
2.大小不同 兩條染色單體 中心體和紡錘體 赤道板 自由組合 不同顏色
【診斷·加強】
1.(1)不能 不能 (2)雄性 多于
2.物理
3.兩 不同的來源(來自父方或母方)
【典題固法】
1.C 解析:減數分裂Ⅰ后期時,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細胞同極的橡皮泥條顏色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C錯誤。
2.B 解析:不能使用大量染色劑,以免影響觀察效果,A錯誤;不良環境條件會影響原始生殖細胞的減數分裂,例如氣溫過低會影響花粉母細胞的減數分裂,B正確;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細胞是死亡的細胞,不能觀察到同源染色體的分離和移動,C錯誤;在低倍鏡下找到以后換高倍鏡,在高倍鏡下仔細觀察染色體的形態、位置和數目,判斷分裂的時期,D錯誤。
考點2 配子的多樣性與受精作用
【概念落實】
1.(1)自由組合 2 2n 1 2n 非姐妹染色單體 互換 1∶1 1∶1 AB∶ab∶Ab∶aB
2.(1)糖蛋白 頭部 細胞核 受精卵 (2)體細胞 精子 卵細胞 (3)①生物在自然選擇中進化 ②染色體數目 遺傳和變異
【診斷·加強】
1.(1)√ (2)× (3)× (4)√
2.提示:在減數分裂Ⅰ中出現了同源染色體聯會,四分體形成,非姐妹染色單體間發生互換,同源染色體分離,使得細胞兩極各有一整套非同源染色體,從而使形成的次級精母細胞中染色體數目減少為初級精母細胞的一半等行為。上述過程可使配子中染色體數目減半,再通過受精作用,就能維持生物前后代體細胞染色體數目的恒定,從而保證遺傳的穩定性。上述過程還可以使經過減數分裂產生的配子類型多樣,從而增加了生物的變異,增強了生物適應環境的能力,有利于生物的進化。
3.提示:從染色體來源上看,由同一次級精母細胞產生的2個精子染色體組成相同,由不同次級精母細胞產生的2個精子染色體組成互補。
4.進行細胞間信息交流 流動性
【典題固法】
【高考典例】
例 C 解析:14/21平衡易位染色體是通過染色體易位形成,屬于染色體變異,可通過顯微鏡觀察,而有絲分裂中期染色體形態固定,故觀察平衡易位染色體也可選擇有絲分裂中期細胞,A正確;由于發生14/21平衡易位染色體,該女性卵母細胞中含有45條染色體,經過減數分裂該女性攜帶者的卵子最多含23種形態不同的染色體,C錯誤;女性攜帶者的卵子可能有6種類型(只考慮圖中的3種染色體)分別是:①含有14、21號染色體的正常卵細胞,②含有14/21平衡易位染色體的卵細胞,③含有14/21平衡易位染色體和21號染色體的卵細胞,④含有14號染色體的卵細胞,⑤14/21平衡易位染色體和14號染色體的卵細胞,⑥含有21號染色體的卵細胞,D正確。
【對點演練】
1. C 解析:圖乙發生的基因重組是孟德爾自由組合定律的基礎,A錯誤;基因重組包括自由組合和互換,自由組合發生于非同源染色體之間,而互換發生于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B錯誤;Aa自交會因基因分離導致子代發生性狀分離,遵循基因分離定律,D錯誤。
2.C 解析:①有四條染色體,為兩對同源染色體,在減數分裂Ⅰ前期兩對同源染色體聯會,A正確;②減數分裂時三條同源染色體中任意兩條正常分離,另一條隨機移向一極,最終產生的配子為1/12AR、1/12Ar、1/12aar、1/12aaR、1/6AaR、1/6Aar、1/6ar、1/6aR,其中正常配子為1/12AR、1/12Ar、1/6ar、1/6aR,剛好占一半,B正確;③減數分裂Ⅰ后期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最終產生4個配子,2種基因型,為AR、AR、ar、ar或Ar、Ar、aR、aR,C錯誤;①發生了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易位,②發生了染色體數目變異,理論上通過觀察染色體的結構和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就可以觀察到,D正確。
3.D 解析:精子和卵細胞融合首先是細胞膜的融合,體現了細胞膜的流動性,A正確;基因的自由組合發生在減數分裂Ⅰ后期,受精作用過程中不能發生基因的自由組合,B正確;DNA雙鏈均被32P標記的公驢精子含有31條染色體,不帶放射性標記的母馬(2N=64)卵細胞含有32條染色體,兩者發生受精作用,受精卵中含有雙鏈均被32P標記的核DNA數為31個,不含有標記的核DNA數為32個,該受精卵轉入無32P標記的培養基中培養分裂(進行的是有絲分裂)一次,經過間期,這31條有標記的染色體上的染色單體都被標記;后期,染色單體分離形成子染色體,分別移向細胞兩極,有絲分裂產生的兩個細胞的基因組成相同,每個細胞都有31條染色體被標記(31個DNA分子被標記),其余染色體都沒有被標記,且被標記的每個DNA分子都只有1條鏈被32P標記,故放射性含量也相同,C正確;受精作用產生的受精卵中共含有63條染色體,但不存在同源染色體,D錯誤。
課堂小結與延伸
【構核心概念】
①復制 ②分離 ③自由組合 ④互換 ⑤相互識別、融合 ⑥物種染色體數目
【練教材長句】
(1)配子染色體數是體細胞染色體數的一半;配子染色體是由體細胞每對同源染色體中分別取出一條組成的
(2)在減數分裂Ⅰ過程中,同源染色體分離
(3)減數分裂Ⅰ的四分體時期同源染色體中非姐妹染色單體間的互換 減數分裂Ⅰ的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
(4)精子和卵細胞膜上的糖蛋白 細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動性
(5)不一樣 母親除了提供核基因外,還提供了幾乎全部的細胞質基因,如線粒體內含有的基因
(6)卵細胞和精子的隨機結合,進一步增加了受精卵中染色體組合的多樣性,因而增加了遺傳的多樣性
【拎教材“冷”點】
(1)精原細胞 體細胞 有絲分裂 (2)減數分裂 (3)減數分裂Ⅰ (4)細胞核 遺傳物質 游動 線粒體 能量 受精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游县| 兴化市| 环江| 佛教| 井冈山市| 红安县| 泸州市| 石渠县| 渭源县| 商水县| 晋城| 涪陵区| 嘉祥县| 冕宁县| 建德市| 文登市| 阳曲县| 措勤县| 治多县| 安平县| 衢州市| 灯塔市| 樟树市| 兖州市| 潼关县| 沂水县| 仙游县| 朝阳区| 三河市| 留坝县| 炎陵县| 顺平县| 象州县| 英吉沙县| 民乐县| 阿克| 龙井市| 颍上县| 五河县| 额敏县| 岑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