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新人教生物一輪復習學案第18講 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課標 要求 1.分析孟德爾遺傳實驗的科學方法,體會孟德爾成功的原因,認同敢于質疑、勇于創新、探索求真的科學精神。 2.闡明有性生殖中基因的分離和自由組合使得子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有多種可能,并可由此預測子代的遺傳性狀。考點1 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概 念 落 實1.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觀察現象、提出問題(1)實驗過程和分析①粒色和粒形兩對相對性狀中,顯性性狀分別是 。 ②孟德爾統計發現F2中黃色∶綠色接近3∶1,圓粒∶皺粒接近3∶1,這說明 。 (2)對于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孟德爾提出:①為什么會出現綠色圓粒、黃色皺粒這兩種新的性狀組合?②9∶3∶3∶1與一對相對性狀實驗中F2的3∶1的數量比有聯系嗎?2.對自由組合現象的解釋——分析問題、提出假說(1)假說①兩對相對性狀分別由 控制。 ②F1產生配子時, 彼此分離, 可以自由組合。(假說的核心內容) ③F1產生配子種類及比例: 。 ④受精時,雌雄配子的結合是隨機的。(2)遺傳圖解3.對自由組合現象解釋的驗證——演繹推理、實驗驗證(1)方法:對 F1進行 ,待測個體的性狀是 。 (2)目的:檢測F1產生的 ;驗證孟德爾假設的遺傳因子的傳遞規律。 (3)遺傳圖解及結果 歸 納 總 結 (1)對兩對相對性狀雜交實驗中F2的基因型和表型分析歸類(2)明確重組型的含義:重組類型是指F2中表型與親本不同的個體,而不是基因型與親本不同的個體。①當親本表型為雙顯(YYRR)和雙隱(yyrr)時,F2中重組型所占比例是(3+3)/16。②當親本表型為單顯 (YYrr)和單顯 (yyRR)時,F2中重組型所占比例是(1+9)/16。(3)注意區分下圖中的過程:①②過程僅發生了等位基因分離,自由組合發生在④⑤過程,③⑥過程為配子的隨機結合。基因自由組合形成配子,配子隨機結合形成子代,這兩個過程無論從對象還是結果來看,都是完全不同的,切勿“望文生義”。 診斷·加強 1.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1)F1(基因型為YyRr)產生基因型為YR的卵細胞和基因型為YR的精子數量之比為1∶1。 ( )(2)基因自由組合定律是指F1產生的4種類型的精子和卵細胞可以自由組合。 ( )(3)基因型為AaBb的植株自交,得到的后代中表型與親本不相同的概率為9/16。 ( )(4)基因型相同的生物,表型一定相同;基因型不同的生物,表型也不會相同。 ( )(5)在基因自由組合遺傳中,先進行等位基因的分離,再實現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組合。 ( )(6)基因型為AaBbCc與AaBbCC的個體雜交,雜交后代中,與親本基因型和表型不相同的概率分別為3/4、7/16。 ( )2.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中,F1自交,配子的結合方式有 種,基因型有 種,表型有 種。 3.Yyrr(黃皺)×yyRr(綠圓),后代表型及比例為黃圓∶綠皺∶黃皺∶綠圓=1∶1∶1∶1,能說明控制黃圓綠皺的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嗎?為什么?典 題 固 法(2022·全國甲卷)玉米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玉米通常是雌雄同株異花植物(頂端長雄花序,葉腋長雌花序),但也有的是雌雄異株植物。玉米的性別受兩對獨立遺傳的等位基因控制,雌花花序由顯性基因B控制,雄花花序由顯性基因T控制,基因型為bbtt的個體為雌株。現有甲(雌雄同株)、乙(雌株)、丙(雌株)、丁(雄株)4種純合體玉米植株。回答下列問題:(1)若以甲為母本、丁為父本進行雜交育種,需進行人工傳粉,具體做法是 。 (2)乙和丁雜交,F1全部表現為雌雄同株;F1自交,F2中雌株所占比例為 ,F2中雄株的基因型是 ;在F2的雌株中,與丙基因型相同的植株所占比例是 。 (3)已知玉米籽粒的糯和非糯是由1對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對性狀。為了確定這對相對性狀的顯隱性,某研究人員將糯玉米純合體與非糯玉米純合體(兩種玉米均為雌雄同株)間行種植進行實驗,果穗成熟后依據果穗上籽粒的性狀,可判斷糯與非糯的顯隱性。若糯是顯性,則實驗結果是 ;若非糯是顯性,則實驗結果是 。 (2022·全國乙卷)某種植物的花色有白、紅和紫三種,花的顏色由花瓣中色素決定,色素的合成途徑是:白色紅色紫色。其中酶1的合成由基因A控制,酶2的合成由基因B控制,基因A和基因B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回答下列問題:(1)現有紫花植株(基因型為AaBb)與紅花雜合體植株雜交,子代植株表型及其比例為 ;子代中紅花植株的基因型是 ;子代白花植株中純合體占的比例是 。 (2)已知白花純合體的基因型有2種。現有1株白花純合體植株甲,若要通過雜交實驗(要求選用1種純合體親本與植株甲只進行1次雜交)來確定其基因型,請寫出選用的親本基因型、預期實驗結果和結論。 考向 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1.(2022·廣東一模)甜糯玉米是近年來的熱門種植品種。已知玉米的糯質和甜質受兩對同源染色體上的兩對等位基因控制,且隱性基因純合時,只表達隱性基因所控制的性狀。現用糯質玉米(wwSS)和甜質玉米(WWss)雜交得F1,再用F1自交得F2。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甜糯玉米育種的主要原理是基因重組B.F1全為普通玉米(非糯非甜)C.F2出現9∶6∶1的性狀分離比D.F2中甜糯玉米約占1/16 特 別 提 醒基因的自由組合只是基因重組的一種類型。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通過自由組合發生基因重組,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則通過非姐妹染色單體互換對等片段實現基因重組。2.孟德爾在做兩對相對性狀的豌豆雜交實驗時,用純種黃色圓粒豌豆和純種綠色皺粒豌豆作親本進行雜交,得到的F1自交,F2出現4種性狀類型,數量比接近9∶3∶3∶1。產生上述結果的必要條件不包括( )A.兩對相對性狀獨立遺傳B.F1雌雄配子的結合是隨機的C.F1雌雄配子各有4種,各種配子的成活率相同D.F1雌雄配子的數量比為1∶1 方 法 規 律F2表型比例出現9∶3∶3∶1的條件(1)研究的每一對相對性狀只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且為完全顯性。(2)不同類型的雌、雄配子都發育良好,且受精的機會均等。(3)所有后代都處于比較一致的環境中,且存活率相同。(4)供實驗的群體要足夠大,個體數量要足夠多。考點2 自由組合定律及其應用、孟德爾成功的原因概 念 落 實1.自由組合定律的概念(1)內容:控制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的分離和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形成配子時,決定同一性狀的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決定 的遺傳因子自由組合。 (2)適用范圍① (選填“真核”或“原核”)生物 (選填“無性”或“有性”)生殖的 (選填“細胞核”或“細胞質”)遺傳。 ②獨立遺傳的 的等位基因。 (3)細胞學基礎(4)實質:非同源染色體上 的自由組合。 2.自由組合定律的驗證若要驗證自由組合定律,應選至少含有 的個體作為觀察對象。 (1)自交法:自交后代的性狀分離比為 ,則符合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 (2)測交法:若測交后代的性狀分離比為 ,則符合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 (3)花粉鑒定法:取雜合子的花粉,對花粉進行特殊處理后,用顯微鏡觀察并計數,若花粉粒類型比例為 ,則直接驗證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 (4)單倍體育種法:取 離體培養,用秋水仙素處理 ,若植株有四種表型且比例為1∶1∶1∶1,則符合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 3.孟德爾遺傳規律的應用(1)指導 育種。如抗倒伏、抗條銹病純種小麥的選育。 (2)醫學實踐中,推算患病率,為遺傳咨詢提供理論依據。4.孟德爾成功的原因分析 診斷·加強 1.若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測交后代出現四種表型,但比例為42%∶8%∶8%∶42%,試解釋出現這一結果的可能原因。 2.科研人員用某植物進行遺傳學研究,選用高莖白花感病的植株作母本,矮莖白花抗病的植株作父本進行雜交,F1均表現為高莖紅花抗病,F1自交得到F2,F2的表型及比例為高莖∶矮莖=3∶1、紅花∶白花=9∶7、抗病∶感病=3∶1。植物花色的遺傳遵循基因的 定律,依據是 。 典 題 固 法(2021·全國甲卷)果蠅的翅型、眼色和體色3個性狀由3對獨立遺傳的基因控制,且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讓一群基因型相同的果蠅(果蠅M)與另一群基因型相同的果蠅(果蠅N)作為親本進行雜交,分別統計子代果蠅不同性狀的個體數量,結果如圖所示。已知果蠅N表現為顯性性狀灰體紅眼。下列推斷錯誤的是( )A.果蠅M為紅眼雜合體雌蠅B.果蠅M體色表現為黑檀體C.果蠅N為灰體紅眼雜合體D.親本果蠅均為長翅雜合體(2021·湖南卷)油菜是我國重要的油料作物,油菜株高適當地降低對抗倒伏及機械化收割均有重要意義。某研究小組利用純種高稈甘藍型油菜Z,通過誘變培育出一個純種半矮稈突變體S。為了闡明半矮稈突變體S是由幾對基因控制、顯隱性等遺傳機制,研究人員進行了相關試驗,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F2表型及數據分析,油菜半矮稈突變體S的遺傳機制是 ,雜交組合①的F1產生各種類型的配子比例相等,自交時雌雄配子有 種結合方式,且每種結合方式概率相等。F1產生各種類型配子比例相等的細胞遺傳學基礎是 。 (2)將雜交組合①的F2所有高稈植株自交,分別統計單株自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分為三種類型,全為高稈的記為F3-Ⅰ,高稈與半矮稈比例和雜交組合①②的F2基本一致的記為F3-Ⅱ,高稈與半矮稈比例和雜交組合③的F2基本一致的記為F3-Ⅲ。產生F3-Ⅰ、F3-Ⅱ、F3-Ⅲ的高稈植株數量比為 。產生F3-Ⅲ的高稈植株基因型為 (用A、a;B、b;C、c……表示基因)。用產生F3-Ⅲ的高稈植株進行相互雜交試驗, (選填“能”或“不能”)驗證自由組合定律。 考向1 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及驗證1.某動物細胞中位于常染色體上的基因A、B、C分別對a、b、c為顯性。現用兩個純合個體雜交得F1,F1測交的結果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則F1體細胞中三對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是( )A B C D2.某單子葉植物的非糯性(A)對糯性(a)為顯性,抗病(T)對染病(t)為顯性,花粉粒長形(D)對圓形(d)為顯性,三對等位基因位于三對同源染色體上,非糯性花粉遇碘液變藍黑色,糯性花粉遇碘液變橙紅色。現有四種純合子植株,其基因型分別為①AATTdd、②AAttDD、③AAttdd、④aattdd,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若采用花粉鑒定法驗證基因的分離定律,應該用①和③雜交所得F1的花粉B.若采用花粉鑒定法驗證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可以觀察①和②雜交所得F1的花粉C.若培育糯性抗病優良品種,應選用①和④作為親本雜交D.將②和④雜交后所得的F1的花粉涂在載玻片上,加碘液染色后,均為藍黑色考向2 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理解和應用3.(2022·湛江一模)蜜蜂的一個蜂群包括一只蜂王、幾只雄蜂和眾多工蜂。蜂王和工蜂都由受精卵發育形成,雄蜂直接由卵細胞發育形成。蜂王專職產卵,雄蜂同蜂王交尾,工蜂負責采集花粉、喂養幼蟲、清理蜂房等。研究人員發現工蜂有兩個類群,“衛生”蜂(會開蜂房蓋、能移走死蛹)和“非衛生”蜂(不會開蜂房蓋、不能移走死蛹),為研究工蜂這種清理蜂房行為的遺傳規律,進行如下雜交實驗。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工蜂清理蜂房的行為中,“非衛生”工蜂的行為是顯性性狀B.清理蜂房的行為受2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自由組合定律C.測交實驗應選擇F1蜂王作母本與“衛生”的雄蜂進行交配D.測交后代中純合體工蜂的表型是不會開蜂房蓋、不能移走死蛹4.(2022·深圳二模)南瓜(2n=40)是雌雄同株異花植物。我國栽培的南瓜品種有中國南瓜、西葫蘆、印度南瓜等。科學家對南瓜的抗病抗逆、強雌性狀和品質性狀等進行了基因定位研究,發現西葫蘆 10 號染色體上有抗白粉病基因(A),中國南瓜有 3 個抗冷基因(B1、B2、B3)分別位于 1、7 和 10 號染色體上;印度南瓜 2 號染色體上有強雌基因(C);中國南瓜果皮淺綠帶斑對深綠無斑為顯性,主要由 3 號染色體上的(D、d)基因控制。請分析材料并回答下列問題:(1)中國南瓜的三個抗冷基因 (選填“屬于”或“不屬于”)等位基因,判斷的理由是 。 (2)以西葫蘆植株甲(AAcc)和印度南瓜植株乙(aaCC)為材料,培育可穩定遺傳的抗白粉病、強雌的四倍體南瓜新品種。請完成下面的實驗步驟:①甲×乙→F1。②通過 ,獲得抗白粉病、強雌的南瓜。 ③將抗白粉病、強雌南瓜萌發的種子或幼苗利用一定濃度的 處理,后期進行篩選。 (3)南瓜短蔓性狀使南瓜的株形緊湊,適合密植栽培。中國南瓜植株丙含有隱性短蔓基因(t),為確定短蔓基因是否在 3 號染色體上,請以中國南瓜植株丙(DdTt)為材料,設計實驗思路,寫出可能的實驗結果(不考慮基因突變、互換及染色體變異)。 構核心概念練教材長句鏈接必修2教材 P9~10正文及旁欄思考題。(1)從數學角度看,(3∶1)2的展開式為9∶3∶3∶1。對于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結果,如果對每一對性狀單獨進行分析,如單純考慮圓和皺或黃和綠一對相對性狀遺傳時,其性狀的數量比是圓粒∶皺粒=(315+108)∶(101+32)≈3∶1;黃色∶綠色=(315+101)∶(108+32)≈3∶1,即 。這說明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結果可以表示為 ,即9∶3∶3∶1來自(3∶1)2。 鏈接必修2教材 P11“表1-2”。(2)孟德爾做正反交的測交實驗,說明F1產生配子的情況是: 。 鏈接必修2教材 P13。(3)雜交育種是人們有目的地 ,使兩個親本的優良性狀組合在一起,再 。 拎教材“冷”點鏈接必修2教材 P10旁欄思考題(1)要得到遺傳因子組成為YyRr的黃色圓粒豌豆,親代除黃色圓粒和綠色皺粒豌豆外,還可以有 。 (2)具有兩對相對性狀的純合親本雜交,產生的F1基因型為AaBb,則兩親本基因型是AABB×aabb或AAbb×aaBB,F2中重組類型所占比例是 或 。 鏈接必修2教材P13旁欄思考題、 P14“拓展應用”T3。單、雙眼皮的形成與人眼瞼中一條提上瞼肌纖維的發育有關。在現實生活中,能見到有人一只眼是單眼皮、另一只眼是雙眼皮的現象,這是兩只眼睛的提上瞼肌纖維發育程度不同導致的。由此可見,遺傳規律雖然通常由 決定,但也受到 、個體發育中的其他條件等影響,因而表現得十分復雜。 第18講 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考點1 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概念落實】1.(1)黃色圓粒 9∶3∶3∶1 ①黃色、圓粒 ②無論是豌豆種子的形狀還是顏色,只看一對相對性狀,依然遵循分離定律2.(1)①兩對遺傳因子 ②每對遺傳因子 不同對的遺傳因子 ③YR∶Yr∶yR∶yr=1∶1∶1∶13.(1)測交 黃圓 (2)配子種類和比例【診斷·加強】1.(1)× (2)× (3)× (4)× (5)× (6)√2.16 9 43.提示:不能說明。因為Yyrr(黃皺)×yyRr(綠圓),無論這兩對基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還是兩對同源染色體上,后代的表型及比例都為黃圓∶綠皺∶黃皺∶綠圓=1∶1∶1∶1。【典題固法】【高考典例】例1 (1)對母本甲的雌花花序進行套袋,待雌蕊成熟時,采集丁的成熟花粉,撒在甲的雌蕊柱頭上,再套上紙袋 (2)1/4 bbTT、bbTt 1/4 (3)糯性植株上全為糯性籽粒,非糯植株上既有糯性籽粒又有非糯籽粒 非糯性植株上只有非糯籽粒,糯性植株上既有糯性籽粒又有非糯籽粒解析:雌花花序由顯性基因B控制,雄花花序由顯性基因T控制,基因型bbtt個體為雌株,甲(雌雄同株)、乙(雌株)、丙(雌株)、丁(雄株)均為純合,可推斷出甲的基因型為BBTT,乙、丙基因型可能為BBtt或bbtt,丁的基因型為bbTT。(1)因為甲為雌雄同株異花植物,所以在花粉未成熟時需對甲植株雌花花序套袋隔離,等丁的花粉成熟后再通過人工授粉把丁的花粉傳到甲的雌蕊柱頭后,再套袋隔離。(2)根據“乙和丁雜交,F1全部表現為雌雄同株”,可知乙基因型為BBtt,丁的基因型為bbTT,F1基因型為BbTt,F1自交,F2基因型及比例為9B_T_(雌雄同株)∶3B_tt(雌株)∶3bbT_(雄株)∶1bbtt(雌株),故F2中雌株所占比例為1/4,雄株的基因型為bbTT、bbTt,雌株中與丙基因型相同的比例為1/4。(3)假設糯和非糯這對相對性狀受A/a基因控制,因為兩種玉米均為雌雄同株植物,間行種植時,既有自交又有雜交。若糯性為顯性,基因型為AA,非糯基因型為aa,則糯性植株無論自交還是雜交,糯性植株上全為糯性籽粒,非糯植株雜交子代為糯性籽粒,自交子代為非糯籽粒。同理,非糯為顯性時,非糯性植株上只有非糯籽粒,糯性植株上既有糯性籽粒又有非糯籽粒。例2 (1)白色∶紅色∶紫色=2∶3∶3 AAbb、Aabb 1/2 (2)選用的親本基因型為AAbb。預期實驗結果和結論:若子代花色全為紅花,則待測白花純合體基因型為aabb;若子代花色全為紫花,則待測白花純合體基因型為aaBB。解析:根據題意,A/a和B/b兩對基因遵循自由組合定律,A_B_表現為紫花,A_bb表現為紅花,aa_ _表現為白花。(1)紫花植株(AaBb)與紅花雜合體(Aabb)雜交,子代可產生6種基因型其比例為AABb(紫花)∶AaBb(紫花)∶aaBb(白花)∶AAbb(紅花)∶Aabb(紅花)∶aabb(白花)=1∶2∶1∶1∶2∶1。故子代植株表型及比例為白色∶紅色∶紫色=2∶3∶3;子代中紅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種:AAbb、Aabb;子代白花植株中純合體(aabb)占的比例為1/2。(2)白花純合體的基因型有aaBB和aabb兩種。要檢測白花純合體植株甲的基因型,可選用AAbb植株與之雜交,若基因型為aaBB,則aaBB×AAbb→AaBb(全為紫花);若基因型為aabb,則aabb×AAbb→Aabb(全為紅花)。【對點演練】1.C 解析:根據題意可知F2的表型及比例為非糯非甜W_S_∶糯質wwS_∶甜質W_ss∶甜糯wwss=9∶3∶3∶1。2.D 解析:F1雌配子數量一般要少于雄配子的數量。考點2 自由組合定律及其應用、孟德爾成功的原因【概念落實】1.(1)不同性狀 (2)①真核 有性 細胞核 ②兩對及兩對以上 (4)非等位基因2.兩對等位基因雜合 (1)9∶3∶3∶1 (2)1∶1∶1∶1 (3)1∶1∶1∶1 (4)花藥 單倍體幼苗3.(1)雜交4.豌豆 統計學 假說—演繹【診斷·加強】1.A、a和B、b兩對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對同源染色體上,且部分初級性母細胞發生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片段互換,產生四種類型配子,其比例為42%∶8%∶8%∶42%。2.自由組合 僅就花色而言,由F2花色的分離比為9∶7可推知F1的配子有16種結合方式,而這16種結合方式是F1的 4種雌、雄比例相等的配子隨機結合的結果【典題固法】【高考典例】例1 A 解析:分析柱形圖:果蠅M與果蠅N作為親本進行雜交雜交,子代中長翅∶殘翅=3∶1,說明長翅為顯性性狀,殘翅為隱性性狀,親本關于翅型的基因型均為Aa(假設控制翅型的基因為A/a);子代灰體∶黑檀體=1∶1,同時灰體為顯性性狀,親本關于體色的基因型為Bb×bb(假設控制體色的基因為B/b);子代紅眼∶白眼=1∶1,紅眼為顯性性狀,且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假設控制眼色的基因為W/w),故親本關于眼色的基因型為XWXw×XwY或XwXw×XWY。3對性狀由3對獨立遺傳的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因為N表現為顯性性狀灰體紅眼,故N基因型為AaBbXWXw或AaBbXWY,灰體紅眼表現為長翅灰體紅眼雌蠅,三對基因均為雜合;則M的基因型對應為Aabb XwY或AabbXwXw,表現為長翅黑檀體白眼雄蠅或長翅黑檀體白眼雌蠅。親本果蠅長翅的基因型均為Aa,為雜合子。例2 (1)由兩對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隱性基因控制 16 F1減數分裂產生配子時,位于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分離,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2)7∶4∶4 Aabb、aaBb 不能解析:(1)雜交組合①②中,F2中高稈∶半矮稈≈15∶1,說明遵循自由組合定律,其中半矮稈突變體S是雙隱性純合子,只要含有顯性基因即表現為高稈,雜交組合①的F1為雙雜合子,減數分裂產生配子時,位于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分離,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所以產生4種比例相等的配子,自交時雌雄配子有16種結合方式,且每種結合方式機率相等,導致F2出現高稈∶半矮稈≈15∶1。(2)雜交組合①的F2所有高稈植株基因型包括1AABB、2AABb、2AaBB、4AaBb、1AAbb、2Aabb、1aaBB、2aaBb,所有高稈植株自交,分別統計單株自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含有一對純合顯性基因的高稈植株1AABB、2AABb、2AaBB、1AAbb、1aaBB,占高稈植株的比例為7/15,其后代全為高稈,記為F3-Ⅰ;AaBb占高稈植株的比例為4/15,自交后代高稈與半矮稈比例≈15∶1,和雜交組合①②的F2基本一致,記為F3-Ⅱ;2Aabb、2aaBb占高稈植株的比例為4/15,自交后代高稈與半矮稈比例和雜交組合③的F2基本一致,記為 F3-Ⅲ,產生F3-Ⅰ、F3-Ⅱ、F3-Ⅲ的高稈植株數量比為7∶4∶4。用產生F3-Ⅲ的高稈植株進行相互雜交試驗,不論兩對基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還是兩對同源染色體上,親本均產生兩種數量相等的雌雄配子,子代均出現高稈∶半矮稈=3∶1,因此不能驗證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對點演練】1.B 解析:測交結果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說明F1產生的配子為abc、ABC、aBc、AbC,其中a和c、A和C總在一起,說明A和a、C和c兩對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對同源染色體上,且A和C在同一條染色體上,a和c在同一條染色體上,B和b位于另一對同源染色體上。2.C 解析:三對相對性狀中可通過花粉進行鑒定的相對性狀是非糯性(A)和糯性(a)、花粉粒長形(D)和圓形(d),若采用花粉鑒定法驗證基因的分離定律,需得到基因型為Aa或Dd的植株,①×③無法獲得這樣的植株,A錯誤;若采用花粉鑒定法驗證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需得到基因型為AaDd的植株,可以觀察②和④雜交所得F1的花粉,B錯誤;①×④→F1(AaTtdd),F1連續自交即可得到糯性抗病優良品種(aaTT__),C正確;②×④→F1(AattDd),其產生的花粉加碘液染色后,A(藍黑色)∶a(橙紅色)=1∶1,D錯誤。3.D 解析:親代“非衛生”蜂的蜂王與“衛生”蜂的雄蜂雜交,F1均為“非衛生”蜂,可判斷“非衛生”行為是顯性性狀,A正確;在測交后代中,出現4種比例相等的表型個體,說明該行為受2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自由組合定律,B正確;設控制該性狀的基因用A/a和B/b表示,因為測交結果為比例相等的4種類型,測交的親本為AaBb(“非衛生”母本)和ab(“衛生”父本)雜交,測交后代的工蜂分別為AaBb(不會開蜂房蓋、不能移走死蛹)、Aabb(不會開蜂房蓋、能移走死蛹,或會開蜂房蓋、不能移走死蛹)、aaBb(會開蜂房蓋、不能移走死蛹,或不會開蜂房蓋、能移走死蛹)、aabb(會開蜂房蓋、能移走死蛹),純合體是aabb,C正確、D錯誤。4.(1)不屬于 三個抗冷基因分別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不是存在于同源染色體上) (2)將F1多次自交,直到沒有性狀分離 秋水仙素 (3)將植株丙進行同株異花授粉獲得F1,統計F1植株株形和果皮的性狀;若短蔓、果皮深綠無斑約為1/16,則短蔓基因(t)不在3號染色體上;若短蔓、果皮深綠無斑約為1/4,則短蔓基因(t)在3號染色體上;若短蔓、果皮淺綠帶斑約為1/4,則短蔓基因(t)在3號染色體上。解析:(2)以西葫蘆植株甲(AAcc)和印度南瓜植株乙(aaCC)為材料,培育可穩定遺傳的抗白粉病、強雌的四倍體南瓜新品種。為了得到穩定遺傳的四倍體抗白粉病、強雌南瓜,需要首先得到基因型為AACC的二倍體南瓜,而后用秋水仙素處理獲得四倍體,具體如下:①甲×乙→F1,F1的基因型為AaCc,結合題意可知,這兩對等位基因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遵循基因自由組合定律;②通過將F1多次自交,直到沒有性狀分離,獲得抗白粉病、強雌的南瓜,其基因型為AACC。③將抗白粉病、強雌南瓜萌發的種子或幼苗利用一定濃度的秋水仙素處理,可得到四倍體抗白粉病、強雌南瓜。(3)南瓜短蔓性狀使南瓜的株形緊湊,適合密植栽培。中國南瓜植株丙含有隱性短蔓基因(t),為確定短蔓基因是否在3號染色體上,實際是判斷這兩對等位基因是否符合基因自由組合定律,據此以中國南瓜植株丙(DdTt)為材料,可讓其同株異花授粉(自交),然后通過統計后代的性狀表現獲得相應的結論。課堂小結與延伸【構核心概念】黃圓∶黃皺∶綠圓∶綠皺=9∶3∶3∶1 黃圓∶黃皺∶綠圓∶綠皺=1∶1∶1∶1 互不干擾 不同性狀 自由組合 表型【練教材長句】(1)每對性狀的遺傳都遵循分離定律 它們各自遺傳結果的乘積(2)無論F1作母本還是父本,均能產生4種類型的配子,且數量比為1∶1∶1∶1(3)將具有不同優良性狀的兩個親本雜交 篩選出所需的優良品種【拎教材“冷”點】(1)黃色皺粒和綠色圓粒豌豆 (2)3/8 5/8 (3)基因 環境因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