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新人教生物一輪復習學案第44講 人與環境課標要求 1.探討人口增長會對環境造成壓力,并關注全球生態環境問題。 2.概述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義和措施。 3.舉例說明生態工程的原理及應用。 4.形成“環境保護需要從我做起”的意識。 5.調查當地環境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保護建議或行動計劃(活動)。 6.搜集實例,討論當地生物多樣性下降的趨勢及其對人類的影響(活動)。考點1 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概 念 落 實1.生態足跡(1)概念:生態足跡又叫 ,是指在現有技術條件下,維持某一人口單位(一個人、一個城市、一個國家或全人類)生存所需的生產資源和吸納廢物的土地及水域的 。(2)內容:林地、草地、耕地、漁業用地、建設用地、 。(3)特點①生態足跡的值越大,代表人類所需的資源越 ,對生態和環境的影響就越 。② 不同,生態足跡的大小可能不同。(4)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環境壓力①全球人口持續飛速增長,養活地球人口的環境壓力 。 ②我國人口出生率和增長率明顯 ,目前已進入了 生育水平國家行列。但我國人口基數大,仍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未來 還將加速。 ③處理人口增長和資源、環境的關系尤為重要。2.關注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1)主要類型及原因主要類型 主要原因全球氣候變化 等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 水資源短缺 劇增及人類的活動 臭氧層破壞 氟氯烴、哈龍等化合物的使用 植被的破壞生物多樣性喪失 生物 的環境被破壞 環境污染 石油泄露、傾倒污染物等 特 別 提 醒 (1)富營養化發生在海洋和湖泊中的具體表現不同,發生在海洋中稱為赤潮,發生在湖泊等淡水流域中稱為水華。(2)解決水污染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減少排放。對不可避免產生的污水,要集中到處理廠進行凈化。常用的方法有物理沉降過濾、化學反應分解等,最符合生態學原理的是利用生物分解的辦法降解。(2)特點: 。(地球是人類共同的家園)(3)對策:我們應當正確處理環境保護與 的關系,踐行經濟、社會和生態相互協調的 理念。我國政府倡導生態文明建設,將“ ”作為基本國策。 診斷·加強 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1)綠色出行,多吃植物性食物、少吃肉類等,都可以縮小生態足跡。 ( )(2)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燒及水泥的生產等是臭氧層被破壞的原因。 ( )(3)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植被的破壞。 ( )(4)水體富營養化、藻類植物大量繁殖,主要是由于有毒物質在生物體內的積累和濃縮。 ( )典 題 固 法(2022·江蘇卷)采用原位治理技術治理污染水體, 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應用無土栽培技術,種植的生態浮床植物可吸收水體營養和富集重金屬B.為了增加溶解氧,可以采取曝氣、 投放高效功能性菌劑及其促生劑等措施C.重建食物鏈時放養蚌、 螺等底棲動物作為初級消費者,攝食浮游動、植物D.人為操縱生態系統營養結構有利于調整能量流動方向和提高能量傳遞效率(2020·浙江1月卷)下列關于人類與環境的敘述,錯誤的是( )A.酸雨會破壞水體生態平衡B.人口在地球上可以不斷地增長C.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D.人類活動會影響臭氧層的穩定(2020·海南卷)海洋污染已成為全球重大環境問題之一。海南管轄的海域面積大,保護好海洋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海洋污染主要來自陸源性污染物排入、海上活動和直接向海洋傾倒廢物B.赤潮和水華的發生與人類活動造成海水富營養化有關C.海洋污染使海洋生物死亡,導致生物多樣性減少D.紅樹林生態修復是保護沿海海洋環境的重要舉措考向1 人口增長與生態足跡1.人類的生活和生產活動都會消耗地球上的資源并產生一定的廢物。下列關于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影響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生態足跡越大,對生態和環境的影響就越大B.開車出行相比步行、食用蔬菜相比吃牛肉,都會增大生態足跡C.化石燃料的開采和使用增加了CO2的排放,加劇了溫室效應D.人類活動并非一定破壞環境,也能改善環境考向2 全球性環境問題2.(2021·浙江6月卷)下列關于大氣層中臭氧的敘述,錯誤的是( )A.臭氧能吸收紫外線和X射線B.臭氧減少會導致人類皮膚癌患者增加C.臭氧減少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燒D.避免臭氧層破壞需要全球各國的共同努力3.(2022·梅州質檢)“碳捕集與封存”是指將大型發電廠所產生的CO2收集起來,并用一定的方法儲存以避免其排放到大氣中的一種技術。這種技術被認為是未來大規模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減緩全球變暖最經濟、可行的方法。我國在碳捕獲與封存(CCS)技術領域已取得突破性進展,有助于國家在清潔利用煤炭資源和溫室氣體減排方面做出更多貢獻。回答下列問題:(1)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主要包括 。(列舉兩個即可)(2)燃燒后捕集(碳捕集技術之一)即在燃燒排放的煙氣中捕集CO2,大氣中的CO2除了來自化石燃料的燃燒還來源于 。目前常用的CO2分離技術主要有化學吸收法或物理吸收法,而在自然生態系統中植物通過 捕獲CO2。 (3)捕集后的CO2還需將其封存起來,如海洋封存(通過管道運輸等方式將CO2運輸到深海海底進行封存)。請分析該方法可能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 (答兩點即可)。考點2 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概 念 落 實1.生物多樣性的三個層次(1) 多樣性:所有生物攜帶的遺傳信息的總和。(2) 多樣性:自然界中每個物種都具有獨特性。 (3)2.[連線]生物多樣性的價值價值 實例①潛在價值 a. 蘆葦是一種重要的造紙原料b. 每個物種都維系著它們所在的生態系統的穩定②直接價值 c. 海洋和森林等生態系統能陶冶情操、激發創作的靈感d. 魯班通過觀察某種葉片的葉緣得到啟示,研制出了木工用的鋸③間接價值 e. 蟬蛻是一種動物性藥物f. 某種不知名的昆蟲3.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原因(1)主要原因是 等。①人類活動對野生物種生存環境的破壞,主要表現為使得某些物種的棲息地 。②掠奪式利用包括 ,這是物種生存受到威脅的重要原因。 (2) 也會造成生物多樣性的喪失。 (3)農業和林業品種的 會導致遺傳多樣性的喪失,以及與之相應的經長期 的物種消失。(4) 的盲目引入也會導致物種的滅絕,使生物多樣性喪失。 4.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1)保護的措施①就地保護(最有效):原地建立 以及國家公園等。 ②易地保護:把保護對象從 遷出,在 進行專門保護。為行將 提供最后的生存機會。③建立精子庫、種子庫、基因庫,利用 對瀕危物種的基因進行保護。 ④利用人工授精、組織培養和胚胎移植等生物技術,加強對珍稀、瀕危物種的保護。⑤加強 。(2)保護的關鍵:處理好 的相互關系。 (3)保護生物多樣性只是反對 ,并不意味著 。要做好生態系統管理,深入開展 。 方 法 規 律生物多樣性三個層次的關系(1)生物多樣性的三個層次分析(2)生物多樣性的形成分析①從分子水平看→生物性狀多樣性②從進化角度看:物種多樣性與生態系統多樣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變異與定向選擇在進化過程中共同作用的結果。 診斷·加強 1.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1)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保護物種多樣性。 ( )(2)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的美景常常令人流連忘返,這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 ( )(3)許多野生生物的使用價值目前還不清楚,說明生物多樣性具有間接價值。 ( )(4)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明顯大于它的直接價值。 ( )(5)棲息地總量減少和棲息地多樣性降低是生物多樣性降低的重要原因。 ( )(6)在植物園引種栽培紅豆杉的措施屬于易地保護。 ( )(7)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要禁止一切形式的開發和利用。 ( )2.鏈接選擇性必修2教材P113“復習與提高選擇題T1”。袁隆平培育出高產雜交水稻的關鍵是在野生水稻中發現了雄性不育植株,這是利用了生物多樣性的哪個層次?為什么?典 題 固 法(2022·廣東卷)2022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省考察時指出,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是國寶,是水庫、糧庫、錢庫,更是碳庫,要充分認識其對國家的戰略意義。從生態學的角度看,海南熱帶雨林的直接價值體現在其( )A.具有保持水土、涵養水源和凈化水質功能,被譽為“綠色水庫”B.是海南省主要河流發源地,可提供灌溉水源,保障農業豐產豐收C.形成了獨特、多樣性的雨林景觀,是發展生態旅游的重要資源D.通過光合作用固定大氣中CO2,在植被和土壤中積累形成碳庫(2021·廣東卷)近年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卓有成效,粵港澳大灣區的生態環境也持續改善。研究人員對該地區的水鳥進行研究,記錄到146種水鳥,隸屬9目21科,其中有國家級保護鳥類14種,近海與海岸帶濕地、城市水域都是水鳥的主要棲息地。該調查結果直接體現了生物多樣性中的( )A.基因多樣性和物種多樣性B.種群多樣性和物種多樣性C.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D.基因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2022·湖北卷)生態環境破壞、過度捕撈等導致長江中下游生態退化,漁業資源銳減,長江江豚、中華鱘等長江特有珍稀動物瀕臨滅絕。為了挽救長江生態環境,國家制定了“長江10年禁漁”等保護政策,對長江生態環境及生物多樣性進行保護和修復。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長江魚類資源穩定恢復的關鍵在于長期禁漁B.定期投放本土魚類魚苗是促進長江魚類資源快速恢復的手段之一C.長江保護應在優先保護地方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進行生態修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D.挽救長江江豚等珍稀瀕危動物長期有效的措施是建立人工養殖場,進行易地保護和保種(2022·海南卷)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擁有我國連片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包括霸王嶺、鸚哥嶺、五指山等片區。回答下列問題:(1)海南熱帶雨林具有固碳功能,能夠吸收并固定 ,有助于減緩全球氣候變暖。(2)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物種豐富、景色優美,具有極高的科學研究和旅游觀賞價值,這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 價值。為了保護海南熱帶雨林的生物資源,特別是保護瀕危物種的基因資源,除建立精子庫外,還可建立 (答出2點即可)。(3)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中,森林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具有較高的間接價值,該價值主要體現為調節生態系統的功能,如固碳供氧、 (再答出2點即可)。 (4)生活在霸王嶺片區的中國特有長臂猿——海南長臂猿,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度瀕危物種。研究發現,海南長臂猿棲息地的喪失和碎片化導致其種群數量減少,這是因為 。針對棲息地的喪失,應采取的具體保護措施有 ,以增加海南長臂猿的棲息地面積;針對棲息地的碎片化,應建立 ,使海南長臂猿碎片化的棲息地連成片。考向1 生物多樣性及其價值1.(2022·廣東一模)位于肇慶市的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峰巒疊嶂、泉水叮咚、景色秀麗,被稱為“北回歸沙漠帶上的綠色明珠”,是我國建立的第一個自然保護區(1956年),主要保護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及其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存留有“活化石”之稱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桫欏。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保護桫欏的最好辦法是將其移植到植物園B.可通過標記重捕法調查鼎湖山土壤中小動物類群的豐富度C.鼎湖山具有調節氣候的作用,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D.鼎湖山2008年因冰凍遭到一定程度破壞,能恢復原狀的原因是具有恢復力穩定性2.(2021·河北卷)濕地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豐富,鳥類是其重要組成部分。研究者對某濕地生態系統不同退化階段的生物多樣性進行了調查,結果見下表。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典型濕地 季節性濕地 中度退化濕地 嚴重退化濕地濕地特征 常年積水 季節性積水 無積水 完全干涸,鼠害嚴重生物多樣性指數 2.7 2.4 2.1 1.5鳥類豐富度 25 17 12 9注:生物多樣性指數反映生物多樣性水平。A.嚴重退化濕地中的鼠類吸引部分猛禽使得食物網結構最為復雜B.因濕地退化食物不足,鳥類死亡率增加導致豐富度降低C.濕地生態系統穩定性是其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D.濕地退化對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影響最大考向2 生物多樣性的喪失與保護3.(2020·山東卷)為加大對瀕危物種綠孔雀的保護,我國建立了自然保護區,將割裂的棲息地連接起來,促進了綠孔雀種群數量的增加。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將割裂的棲息地連接,促進了綠孔雀間的基因交流B.提高出生率是增加綠孔雀種群數量的重要途徑C.綠孔雀成年雄鳥在繁殖期里驅趕其他雄鳥發出的鳴叫聲,屬于物理信息D.建立自然保護區屬于易地保護,是保護綠孔雀的有效措施考點3 生態工程概 念 落 實1.關注生態工程建設(1)生態工程建設的目的:遵循 規律,充分發揮資源的生產潛力,防止環境污染,達到 和 的同步發展。(2)生態工程的特點:與傳統工程相比,生態工程是一類 、 、 的工程體系。 2.生態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原理 剖析(1) 自生 原理 ①概念:由 而產生的自組織、自我優化、自我調節、自我更新和維持; ②注意事項:a.需要在生態工程中有效選擇 ;b.需要創造有益于 的生長、發育、繁殖,以及它們形成 關系的條件 (2) 穴環 原理 ①概念:在生態工程中促進系統的物質 ,既保證各個環節的 順暢,也保證主要物質或元素的 較高; ②意義:減少整個生產環節“ ”的產生; ③實例:無廢棄物農業(3) 協調 原理 ①理論基礎:生物與 、生物與 的協調與適應; ②注意事項:a.需考慮生物與環境的 性;b.需考慮環境容納量; ③意義:可避免系統的 (4) 整體 原理 ①注意事項:a.要遵從自然生態系統的規律,各組分之間要有適當的 ,不同組分之間應構成有序的結構,通過 ,達到 的目的;b.不僅要考慮自然生態系統的規律,更要考慮 等系統的影響力; ②實例:在進行林業工程建設時,一方面要號召農民 ,另一方面一定要考慮貧困地區農民的 問題 方 法 規 律判斷生態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的方法原理 核心關鍵詞 分析自生 生物多樣性、自我調節能力 從生態系統結構角度考慮,構建的生態工程中動植物及微生物等生物種類越多,群落的結構就越復雜,其自我調節能力越強穴環 物質穴環,無廢棄物 從生態系統功能之一——物質穴環的角度考慮,物質穴環順暢無阻協調 生物之間的協調、生物與環境的協調 若外來物種入侵、大量種植單一樹種,會擠占其他生物的空間,破壞了生物之間的協調;不應引入不適應當地氣候的生物,遵循生物與環境的協調整體 自然、經濟、社會 構建生態工程的最終目的是為人類的生活創造更好的生態環境(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以及生活條件(發展經濟)3.生態工程實例分析類型 農村綜合發展型生態工程 濕地生態恢復工程 礦區廢棄地的生態恢復工程問題 資源有限,人多地少,產出不足 濕地面積的縮小和破壞 礦區生態環境的破壞對策 建立綜合發展型生態工程,實現物質的 ,保證在資源有限的條件下有較多產出 控制污染、動植物物種引進、建立 等 修復土地,恢復植被主要 原理 原理,整體原理 原理, 原理,整體原理 協調原理, 原理實例 北京郊區某村以沼氣工程為中心的生態工程 廈門筼筜湖生態恢復工程 赤峰市元寶山礦區生態恢復工程 方 法 規 律快速判斷常見生態工程實例所遵循的原理(1)無廢棄物農業——遵循穴環原理。(2)在人工林中增加植被層次——遵循自生原理。(3)太湖水體富營養化引起大面積水華——違背自生原理和協調原理。(4)前面造林,后面砍樹——違背整體原理。(5)草原確定合理載畜量,不能過度放牧——遵循協調原理。(6)單一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穩定性低,易爆發蟲害——違背自生原理。(7)濕地的破壞,水體的污染——違背自生原理。(8)引種時考慮是否適應環境——遵循協調原理。(9)在進行林業生態工程建設時,既號召農民種樹又要考慮農民生活問題——遵循整體原理。 診斷·加強 1.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1)與傳統的工程相比,生態工程是一類多消耗、多效益、可持續的工程體系。 ( )(2)“無廢棄物農業”遵循生態工程的自生原理。 ( )(3)生態系統的協調原理需要考慮環境容納量。 ( )(4)建設“社會—經濟—自然復合系統”遵循生態系統的整體原理。 ( )(5)有了生態工程,可以走“先污染、破壞,后治理”的老路。 ( )2.如圖是某生態工程示意圖,據圖分析:(1)從生態學角度分析,人們建立圖示的農業生態系統的主要目的是 。圖中的廢棄物合理利用能體現生態工程的 原理。 (2)從環境保護的角度分析,該生態工程能生產出無公害大米的原因是 。(3)將蘑菇房與蔬菜大棚相通可提高蔬菜產量,請從細胞代謝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典 題 固 法(2022·浙江1月卷)垃圾分類是廢棄物綜合利用的基礎,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有害垃圾填埋處理可消除環境污染B.廚余垃圾加工后可作為魚類養殖的餌料C.生活垃圾發酵能產生清潔可再生能源D.禽畜糞便作為花卉肥料有利于物質的良性穴環(2020·全國Ⅱ卷)植樹造林、“無廢棄物農業”、污水凈化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措施。回答下列有關生態工程的問題:(1)在植樹造林時,一般認為,全部種植一種植物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為與混合種植方式所構建的生態系統相比,種植一種植物所構建的生態系統,其抵抗力穩定性 。抵抗力穩定性的含義是 。(2)“無廢棄物農業”是我國利用生態工程的原理進行農業生產的一種模式,其做法是收集有機物質,包括人畜糞便、枯枝落葉等,采用堆肥和漚肥等多種方式,把它們轉變為有機肥料,再施用到農田中。施用有機肥料的優點是 (答出3點即可)。在有機肥料的形成過程中,微生物起到了重要作用,這些微生物屬于生態系統組分中的 。(3)在污水凈化過程中,除發揮污水處理廠的作用外,若要利用生物來回收污水中的銅、鎘等金屬元素,請提供一個方案: 。考向1 生態工程的原理1.(2022·珠海一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要運用生態工程對生態環境進行修復和重建,共建文明美好的家園。下列關于生態工程說法錯誤的是( )A.生態工程應用了生態學和系統學等學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B.“無廢棄物農業”遵循的生態工程的基本原理主要是穴環原理C.與傳統工程相比,生態工程是一類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續的工程體系D.“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要考慮樹種的多樣性,體現了生態工程的整體原理考向2 結合具體生態工程考查生態系統2.(2022·東莞調研)下列關于礦區廢棄地生態修復的敘述,合理的是( )A.礦區廢棄地生態修復的關鍵是盡可能依靠自然演替恢復其生態功能B.適用于礦區生態環境恢復的措施是開發農田,增加農民收入C.該生態工程恢復所遵循的主要原理是整體原理、協調原理D.礦石的開采只是破壞生態環境,不會產生其他危害構核心概念練教材長句鏈接選擇性必修2教材 P83。(1)生態足跡的值越大,代表 。鏈接選擇性必修2教材 P94。(2)我國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可以概括為就地保護和 兩大類。就地保護是指 等,這是對生物多樣性最有效的保護。鏈接選擇性必修2教材 P99。(3)生態工程以 為基礎,遵循著 等生態學基本原理。鏈接選擇性必修2教材 P101。(4)處理好生物與環境、生物與生物的協調與平衡,需要考慮 。 拎教材“冷”點鏈接選擇性必修2教材 P83“圖4-1”。(1)碳足跡表示扣除海洋對 的吸收量之后,吸收化石燃料燃燒排放的CO2等所需的 。鏈接選擇性必修2教材 P83旁欄思考題。(2)牛所處的 比蔬菜高,牛生存所需的資源占有一定的草地面積,吸收牛生命活動產生的 也占有一定的森林、草地或農田面積,所以食用牛肉會比食用蔬菜產生的生態足跡要大。 鏈接選擇性必修2教材 P88“拓展應用T4”。(3)亞洲象生態保護走廊可以打破亞洲象種群之間的 ,促進種群間的 、有利于亞洲象的繁行和 的保護。 鏈接選擇性必修2教材 P90~91“思考·討論”。(4)由于人類的圍海造地和人工養殖以及建筑、薪柴之需,其面積日益縮小。潮間帶多種魚類、甲殼類、貝類以及多種水鳥因生態環境改變而無法存活和繁衍,使得生物 漸漸喪失,并且影響附近多種生態系統的 。鏈接選擇性必修2教材 P100“圖4-12”。(5)能量多級利用和物質 使廢物資源化,提高了 的利用效率,減少了環境污染。 鏈接選擇性必修2教材 P101旁欄思考題。(6)發展西北畜牧養殖業,應該注意牲畜數量不能超過草地的 。 鏈接選擇性必修2教材 P110“生物科技進展”。(7)增加生物多樣性,不但能提高生態系統的 ,還可以增加土壤的 。 鏈接選擇性必修2教材 P111“科學·技術·社會”。沼氣工程充分利用了 的原理,對物質和能量能 。沼渣處理后可以作為豬、牛的 和食用菌的培養基;沼液可以通入養魚池來 、增加魚的餌料;沼渣和沼液還可以做作物肥料。沼氣工程還可以減輕 。第44講 人與環境考點1 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概念落實】1.(1)生態占用 面積 (2)碳足跡 (3)①多 大 ②生活方式 (4)①不斷增大 ②下降 低 城市化和人口老齡化2.(1)CO2 人口 土地荒漠化 生存 (2)全球性 (3)經濟發展 可持續發展 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診斷·加強】(1)√ (2)× (3)√ (4)×【典題固法】【高考典例】例1 A 解析:高效功能性菌劑是處理污水氨氮的菌。螺以水生植物的液汁及藻類為主要食物,是初級消費者,但蚌類主要濾食水中微生物,以有機質顆粒、輪蟲、鞭毛蟲、藻類等為食,不只是初級消費者。人為操縱生態系統營養結構有利于調整能量流動方向,但不能提高能量傳遞效率。例2 B例3 B 解析:赤潮發生與人類活動造成海水富營養化有關,而水華屬于淡水富營養化,B錯誤。【對點演練】1.B 解析:吃牛肉消耗的資源相比食用蔬菜多,會增大生態足跡,B錯誤;人類活動也能改善環境,如植樹造林,凈化污水等,D正確。2.C 解析:臭氧能吸收紫外線和X射線,避免人患皮膚癌,A、B正確;臭氧減少的主要原因是人們使用冰箱、空調等制冷系統釋放的氟氯烴化合物,大量消耗臭氧,C錯誤;全球各國都應保護大氣層中的臭氧,D正確。3.(1)全球氣候變化、水資源短缺、臭氧層破壞、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樣性銳減等 (2)動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暗反應) (3)過高濃度的CO2將殺死深海的生物;使海水酸化;封存在海底的二氧化碳也有可能會逃逸到大氣當中,加劇溫室效應考點2 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概念落實】1.(1)遺傳(基因) (2)物種 (3)生態系統2.①—f ②—(a、c、d、e) ③—b3.(1)對野生物種生存環境的破壞和掠奪式利用 ①喪失和碎片化 ②過度采伐、濫捕亂獵 (2)環境污染 (3)單一化 協同進化 (4)外來物種4.(1)①自然保護區 ②原地 異地 滅絕的物種 ③生物技術 ⑤立法、執法、宣傳教育 (2)人與自然 (3)盲目地、掠奪式開發利用大自然 禁止開發和利用 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育研究【診斷·加強】1.(1)× (2)√ (3)× (4)√ (5)√ (6)√ (7)×2.提示:遺傳(基因)多樣性。基因的多樣性是指物種的種內個體或種群間的基因變化,不同物種(兔和小麥)之間基因組成差別很大,同種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之間基因也有差別,每個物種都是一個獨特的基因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高產雜交水稻的關鍵是在野生水稻中發現了雄性不育株,這是利用了生物多樣性中的基因多樣性,表明生物基因多樣性是培育農作物新品種的基因庫。【典題固法】【高考典例】例1 C 解析: 保持水土、涵養水源和凈化水質功能是生態系統調節方面的作用,屬于間接價值,A不符合題意;提供灌溉水,保障農業豐收主要是熱帶雨林生態調節的體現,屬于間接價值,B不符合題意;形成了獨特、多樣性的雨林景觀,是發展生態旅游的重要資源,屬于旅游觀賞價值,是直接價值的體現,C符合題意;通過光合作用固定大氣中CO2,在植被和土壤中積累形成碳庫,是其在碳穴環等環境調節方面的作用,屬于間接價值,D不符合題意。例2 C 解析:生物多樣性包括基因(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題干中描述了146種水鳥,體現了物種多樣性,而近海與海岸帶濕地、城市水域等生態系統,體現了生態系統多樣性。例3 B 解析:長江魚類資源穩定恢復的關鍵在于對長江生態環境及生物多樣性進行保護和修復,并不意味著禁止開發和利用,A錯誤;定期投放本土魚類魚苗是促進長江魚類資源快速恢復的手段之一,B正確;長江保護應在進行生態修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基礎上,進行地方經濟發展,C錯誤;挽救長江江豚等珍稀瀕危動物長期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護區,實行就地保護,D錯誤。例4 (1)CO2 (2)直接 種子庫、基因庫、利用生物技術對瀕危物種進行保護 (3)防風固沙、水土保持 (4)種群的生存環境變的惡劣,食物和棲息空間減少,種群間的基因交流減少,近親繁殖的機會增加,患隱性遺傳病的概率增加,死亡率升高 建立自然保護區 生態廊道解析:(2)科學研究和旅游觀賞價值屬于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為了保護海南熱帶雨林的生物資源,特別是保護瀕危物種的基因資源,除建立精子庫外,還可以建立種子庫、基因庫等。(4)海南長臂猿棲息地的喪失和碎片化導致種群的生存環境惡劣,食物和棲息空間減少,種群間的基因交流減少,近親繁殖的機會增加,患隱性遺傳病的概率增加,死亡率升高。針對棲息地的喪失,可建立自然保護區,以增加海南長臂猿的棲息地面積;針對棲息地的碎片化,應建立生態廊道,使海南長臂猿碎片化的棲息地連成片,增加種群間不同個體的基因交流。【對點演練】1.D 解析:保護桫欏的最好辦法是建立自然保護區,A錯誤;土壤小動物身體微小,不適合用樣方法和標記重捕法,調查其豐富度應采用取樣器取樣法,B錯誤;鼎湖山具有調節氣候的作用,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C錯誤。2.D 解析:嚴重退化的濕地的生物多樣性指數最低,而且鳥類豐富度也最低,故食物網結構最簡單,A錯誤;豐富度是物種數目的多少,鳥類死亡率增加會使種群密度下降,不會導致物種數目減少,B錯誤;負反饋調節是濕地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C錯誤;濕地具有蓄水調洪、補充地下水的生態功能,因此濕地的退化對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影響最大,D正確。3.D 解析:建立自然保護區屬于就地保護。考點3 生態工程【概念落實】1.(1)生態學 經濟效益 生態效益 (2)少消耗 多效益 可持續2.(1)①生物組分 ②生物組分并合理布設 生物組分 互利共存 (2)①遷移與轉化 物質遷移 轉化率 ②廢物 (3)①環境 生物 ②適應 ③失衡和破壞 (4)①比例 改變和優化結構 改善系統功能 經濟和社會 ②種樹 生活3.多級穴環利用 緩沖帶 穴環 自生 協調 整體【診斷·加強】1.(1)× (2)× (3)√ (4)√ (5)×2.(1)實現物質的穴環和能量的多級利用 穴環 (2)減少了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量,減少了環境污染 (3)蘑菇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可以供蔬菜進行光合作用,使其光合作用增強【典題固法】【高考典例】例1 A 解析:有害垃圾主要包括廢舊電池、過期藥物等,此類垃圾若進入土壤或水體中,其中的重金屬離子等物質會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逐級積累,還會污染環境,A錯誤;廚余垃圾含有大量的有機物,經加工后可作為魚類養殖的餌料,B正確;微生物可通過分解作用將垃圾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或沼氣,此過程可再生能源,C正確;分解者可以將禽畜糞便分解為無機物,作為花卉肥料,而釋放的CO2可向無機環境歸還碳元素,有利于物質的良性穴環,D正確。例2 (1)低 生態系統抵抗外界干擾并使自身的結構與功能保持原狀或不受損害的能力 (2)改善了土壤結構;培育了土壤微生物;實現了土壤養分的穴環利用 分解者 (3)種植能吸收這些金屬元素的水生植物,再從植物中回收金屬【對點演練】1.D 解析:生態工程可應用生態學和系統學等學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對人工生態系統進行分析、設計和調控,或對已破壞的生態環境進行修復重建,A正確;“無廢棄物農業”實現了系統中的物質遷移和轉化,主要體現了穴環原理,B正確;與傳統工程相比,生態工程是一類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續的工程體系,C正確;生態工程的整體原理要求生態系統的各組分要有適當的比例,進行生態工程建設時,要綜合考慮自然、經濟和社會等多方面的因素,“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中考慮樹種的多樣性是對自生原理的應用,D錯誤。2.C 解析:礦區廢棄地生態修復的關鍵是植被恢復及其所需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A錯誤;礦區廢棄地的土地條件極端惡劣,甚至有嚴重重金屬污染,植被難以恢復,而農作物更難生長,大力發展農田,收益難以保證,B錯誤;礦石的開采不僅破壞生態環境,還會產生其他危害,如地表塌陷等,D錯誤。課堂小結與延伸【構核心概念】資源、環境 全球氣候變化 臭氧層破壞 生態、經濟和社會【練教材長句】(1)人類所需的資源越多,對生態和環境的影響就越大(2)易地保護 在原地對被保護的生態系統或物種建立自然保護區以及國家公園(3)生態系統的自組織、自我調節功能 整體、協調、穴環、自生(4)環境容納量【拎教材“冷”點】(1)碳 森林面積 (2)營養級 CO2 (3)隔離 基因交流 生物多樣性 (4)多樣性 穩定性 (5)穴環再生 能量 (6)承載量 (7)生產力 碳儲量 (8)物質穴環再生 多級充分利用 飼料 促進浮游生物生長 環境污染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