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新人教生物一輪復習學案:第41講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含答案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新人教生物一輪復習學案:第41講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含答案解析)

資源簡介

新人教生物一輪復習學案
第41講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
課標要求 1.分析生態系統中的能量在生物群落中單向流動并逐級遞減的規律。 2.解釋生態金字塔象征了食物網各營養級之間在個體數量、生物量和能量方面的關系。 3.調查或探討一個校園、公園、農田、森林或濕地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活動)。
考點1 能量流動的過程、模型分析
概 念 落 實
1.能量流動概念剖析
2.每一營養級能量的來源
(1)生產者的能量主要來自      。
(2)消費者的能量來自          的能量。
3.能量去路分析(以初級消費者為例)
(1)攝入量(a)=      +      ,其中糞便量不屬于該營養級的同化量,而屬于上一營養級的同化量。
(2)同化量(b)=           +                 。
(3)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去向,從以下兩個角度分析:
①定量不定時(在足夠長的時間內能量的最終去路)
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e)=遺體殘骸流向      的能量(f)+流向下一營養級的能量,即下一營養級      (i)。
②定量定時(流入某一營養級的一定量的能量在一定時間內的去路)
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e)=遺體殘骸流向分解者的能量(f)+下一營養級攝入量(i)+      的能量(j)。
如果是以年為單位研究,未被利用的能量(j)將保留到下一年,因此“未被利用”是指在有限的時間“還沒來得及被利用的能量”。
(4)合并(2)(3)中等式,總結同化量(b)的去路可用下圖表示,即同化量=      消耗量+流向      的能量+流向      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4.能量流動效率
相鄰兩個營養級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某營養級同化的能量/上一營養級同化的能量)×100%。一般為      。
方 法 規 律
能量流動過程中相關“最值”計算
在食物鏈(網)中,若題干中未做具體說明,則一般認為能量傳遞的最低效率為10%,最高效率為20%。
診斷·加強
1.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
(1)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就是指能量的輸入和散失過程。 (  )
(2)流經生態系統的總能量是照射在生產者上的太陽能。 (  )
(3)流經第三營養級的總能量是指三級消費者攝入體內的能量。 (  )
(4)生產者通過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時,能量就從無機環境輸入到了生物群落。 (  )
(5)某一營養級的總能量由四個部分組成:自身呼吸消耗的能量、流向下一個營養級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 (  )
2.據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過程示意圖回答相關問題:
(1)寫出圖中甲、乙、丙、丁、戊代表的內容:
甲:     ,乙:     ,丙:     ,丁:     ,戊:     。
(2)據圖可知,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渠道是        ,流動過程中能量的轉化形式是:太陽能→有機物中的     →     。
(3)圖中甲營養級能量的去向有:
①通過自身     以熱能的形式散失。
②流入下一     。
③殘枝敗葉等被     分解。
典 題 固 法
(2020·全國Ⅲ卷)假設某種藍細菌(A)是某湖泊中唯一的生產者,其密度極大,使湖水能見度降低。某種動物(B)是該湖泊中唯一的消費者。 回答下列問題:
 (1)該湖泊水體中A種群密度極大的可能原因是              (答出2 點即可)。
規范長難句——從食物和天敵2點考慮,注意答全面。
 (2)畫出該湖泊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示意圖。
 (3)假設該湖泊中引入一種僅以A為食的動物(C)后,C種群能夠迅速壯大,則C和B的種間關系是    。
(2019·全國Ⅱ卷節選)在森林生態系統中,生產者的能量來自    ,生產者的能量可以直接流向
           (答出2點即可)。
(2019·江蘇卷節選)圖1是某生態系統部分生物關系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圖1 圖2
(1)生態系統最基本的生物成分是      。圖1由喬木、草本植物、蝗蟲、蜘蛛和雜食性鳥構成的食物網中,雜食性鳥分別處于第          營養級。
(2)從圖1所示的營養關系分析,屬于分解者的有          。
(3)圖2是圖1生態系統中某兩個營養級(甲、乙)的能量流動示意圖,其中a~e表示能量值。乙糞便中食物殘渣的能量包含在    (填圖2中字母)中,乙用于生長、發育及繁殖的能量值可表示為    (用圖2中字母和計算符號表示)。
考向1 能量流動的過程
1.(2020·海南卷)在生態系統中,植物所固定的太陽能或所制造的有機物質稱為初級生產量,其中一部分用于自身的呼吸消耗,余下部分稱為凈初級生產量。下表為4個生態系統的研究實例。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類別 玉米地 荒地 湖泊Ⅰ 湖泊Ⅱ
太陽能利用率(初級生產量/入射太陽能) 1.6% 1.2% 0.4% 0.1%
呼吸消耗率(呼吸消耗/初級生產量) 23.4% 15.1% 22.3% 21.0%
凈初級生產效率(凈初級生產量/初級生產量) 76.6% 84.9% 77.7% 79.0%
A.與玉米地相比,荒地的太陽能利用率低,凈初級生產效率也低
B.若入射太陽能相同,上述4個生態系統中,制造有機物質最多的是玉米地
C.兩個湖泊中植物的呼吸消耗率與玉米地的大致相等,但明顯高于荒地
D.兩個湖泊的太陽能利用率低,與太陽光穿過水層時損失了部分能量有關
考向2 能量流動的模型分析
2.(2022·廣東韶關期中)如圖是農田生態系統中食草昆蟲類的能量流動情況,此外,該農田生態系統還存在蜣螂等生物,據圖判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流經食草昆蟲類的總能量為568 kJ,其中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為499.84 kJ
B.蜣螂等生物獲取的能量屬于食草昆蟲類體內同化的能量
C.圖中儲存能用于食草昆蟲類的生長、發育、繁殖
D.該生態系統雖有人工的管理,但生態系統穩定性比自然區域低
3.(2022·汕頭二模節選)汕頭紅樹林濕地生態系統主要由灘涂、藻類、浮游動物、紅樹林、白鷺等部分組成,請回答相關問題:
(1)濕地中的蘆葦屬于挺水植物,綠藻屬于浮游植物,黑藻屬于沉水植物,這些植物的分布體現了群落的    結構,顯著提高了                       。
(2)研究人員實地調查后,發現濕地中的群落正在發生次生演替,你認為他們的判斷依據可能是                       。
(3)科研小組對濕地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進行定量分析,得出相關數據,如下表所示(部分數據未給出,能量單位為J·cm-2·a-1,肉食性動物作為一個營養級研究)。
生物類型 X 傳遞給分解者的能量 未利用的能量 傳給下一營養級的能量 有機物輸入的能量
生產者 41.0 5.0 97.0 19.0 0
植食性動物 7.9 1.1 12 Y 6.0
肉食性動物 6.5 0.8 6.2 0.5 10.0
①流入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為        J·cm-2·a-1。
②分析表中數據及各營養級能量的分配,表中X是指             ,表中的數據Y為     J·cm-2·a-1。
考點2 能量流動的特點和生態金字塔
概 念 落 實
1.能量流動的特點及原因分析
易 錯 提 醒
能量傳遞效率≠能量利用率
(1)能量傳遞效率:能量在沿食物鏈流動的過程中,逐級減少,若以“營養級”為單位,能量在相鄰兩個營養級之間的傳遞效率約為10%~20%。
(2)能量利用率:通常考慮的是流入人體中的能量占生產者能量的比值,或流入最高營養級的能量占生產者能量的比值,或考慮分解者的參與,以實現能量的多級利用。
2.生態金字塔
生態金字塔包括     、數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等。不同的生態金字塔能形象地說明各營養級與能量、生物量、數量之間的關系,是定量研究生態系統的直觀體現。
項目 能量金字塔 數量金字塔 生物量金字塔
形狀
特點 正金字塔形 一般為正金字塔形 一般為正金字塔形
象征含義 能量沿食物鏈流動過程中具有    的特性 一般來說,生物    在食物鏈中隨營養級升高而逐級遞減 一般來說,生物的        沿營養級升高而逐級遞減
每一階含義 每一營養級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 每一營養級生物個體的數目 每一營養級生物的有機物總量
特殊形狀 無
3.研究能量流動的實踐意義
(1)幫助人們將生物在      上進行合理配置,增大流入某個生態系統的總能量。
(2)幫助人們科學地規劃、設計        ,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3)幫助人們合理地調整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關系,使能量持續高效地流向           ,如草場上放養一些牲畜,農田除草、除蟲等。
診斷·加強
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
(1)由于散失的熱能不能被生產者再固定,且食物鏈中捕食與被捕食的關系不可逆轉,所以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是單向的。 (  )
(2)相鄰兩個營養級的能量傳遞效率不會小于10%,也不會大于20%。 (  )
(3)蜣螂以象糞為食,則蜣螂最多能獲取大象所同化能量的20%。 (  )
(4)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則該狼就獲得了這只兔子能量的10%~20%。 (  )
(5)能量金字塔和生物量金字塔可以出現倒置現象。 (  )
(6)拔去田地中的雜草是人為地調整能量流動的方向,可提高生態系統的能量傳遞效率。 (  )
典 題 固 法
(2019·全國Ⅱ卷)如果食物鏈上各營養級均以生物個體的數量來表示,并以食物鏈起點的生物個體數作底層來繪制數量金字塔,則只有兩個營養級的夏季草原生態系統(假設第一營養級是牧草,第二營養級是羊)和森林生態系統(假設第一營養級是喬木,第二營養級是昆蟲)數量金字塔的形狀最可能是(  )
A.前者為金字塔形,后者為倒金字塔形
B.前者為倒金字塔形,后者為金字塔形
C.前者為金字塔形,后者為金字塔形
D.前者為倒金字塔形,后者為倒金字塔形
(2022·山東卷)某地長期穩定運行稻田養鴨模式,運行過程中不投放鴨飼料,鴨取食水稻老黃葉、害蟲和雜草等,鴨糞可作為有機肥料還田。該稻田的水稻產量顯著高于普通稻田,且養鴨還會產生額外的經濟效益。若該稻田與普通稻田的秸稈均還田且其他影響因素相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與普通稻田相比,該稻田需要施加更多的肥料
B.與普通稻田相比,該稻田需要使用更多的農藥
C.該稻田與普通稻田的群落空間結構完全相同
D.該稻田比普通稻田的能量的利用率低
(2022·浙江6月選考)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是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主要途徑。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調查生物群落內各物種之間的取食與被取食關系,可構建食物鏈
B.整合調查所得的全部食物鏈,可構建營養關系更為復雜的食物網
C.歸類各食物鏈中處于相同環節的所有物種,可構建相應的營養級
D.測算主要食物鏈各環節的能量值,可構建生態系統的能量金字塔
(2022·湖北卷)如圖為生態系統結構的一般模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A代表      ;肉食動物1的數量    (選填“一定”或“不一定”)少于植食性動物的數量。
(2)如果②③④代表能量流動過程,④代表的能量大約是②的      。
(3)如果圖中生產者是農作物棉花,為了提高棉花產量,從物質或能量的角度分析,針對②的調控措施及理由分別是               ;針對⑦的調控措施及理由分別是           。
考向1 能量流動的特點與應用
1.(2022·廣東一模)近年來,我省部分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蝦稻共作”模式實現脫貧致富。該模式如下:稻田四周挖溝,溝渠為小龍蝦提供適宜的生長環境和充足餌料,小龍蝦起除蟲、除草、松土、凈化水質和排泄物肥田等作用。回答下列問題:
(1)小龍蝦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是    。
(2)水草、藻類、浮游動物和水生昆蟲等都是小龍蝦的食物,它們的總數量和所含的總能量均遠遠大于小龍蝦。從能量流動的過程來看,能量流動的渠道是       。水草、藻類等生物作為小龍蝦的食物來源,它們同化的能量只有部分流入小龍蝦體內,原因有:         ,           , 還有部分能量未被利用。
(3)“蝦稻共作”模式可使肥料使用量減少約50%,而蝦、稻產量卻明顯提升。本模式的原理與“桑基魚塘”相似,即:                                       。
2.(2022·深圳一模節選)池塘中混養不同食性魚類時,可以用較低的成本收獲較高的收益。如圖表示一個池塘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三種魚能合理混合放養,主要是因為它們在池塘水域中的     和    不同。為了使它們盡量避開對食物的競爭,流入鰱魚、鳙魚、鯉魚的主要能量來源應分別調節為             。
(2)向池塘水體施加適量氨肥后,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各種魚的產量,原因是           。但施肥時要注意適量,避免水體出現        。
考向2 生態金字塔
3.(2021·浙江6月選考)下列關于生態金字塔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生態金字塔顯示了各營養級之間的數量關系
B.生態金字塔中每個營養級的生物均屬于同一食物鏈
C.生態金字塔中的營養級均按其所占的數值大小依次排列
D.生態金字塔可分別以個體數量、生產量和能量為指標繪制
4.(2022·梅州二模)如圖為某生態系統的能量金字塔圖,下列選項錯誤的是(  )
A.該圖中由植食性動物到肉食性動物可存在多條食物鏈
B.由圖可知,人類食物中植物類食物的比例越高,獲取能量的成本越低
C.初級消費者的消化吸收率影響能量從第一營養級到第二營養級的能量傳遞效率
D.能量流動逐級遞減的主要原因是每一營養級的大部分能量均以熱能的形式散失
構核心概念
練教材長句
鏈接選擇性必修2教材 P56正文。
(1)生態系統的能量單向流動的原因:                            。
鏈接選擇性必修2教材 P56~57正文。
(2)能量流動逐級遞減的原因:                               。
鏈接選擇性必修2教材 P57正文。
(3)任何生態系統都                   ,以便維持生態系統的正常功能。
(4)能量金字塔直觀地反映出                      ,因此能量金字塔通常都是上窄下寬的金字塔形。
鏈接選擇性必修2教材 P58正文。
(5)從能量流動的角度分析,建設“沼氣池”的意義是                     。
(6)從能量流動的角度分析,合理確定草場載畜量的目的是                   。
拎教材“冷”點
鏈接選擇性必修2教材 P55“思考·討論”。
(1)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和轉化遵循能量守恒定律。流入生態系統的能量一部分儲存在生物體    中,而另一部分通過生物的呼吸作用以    的形式散失至無機環境中,兩部分之和與流入生態系統的能量    (選填“相等”或“不相等”)。
鏈接選擇性必修2教材 P55“圖3-6”。
(2)在一定時間內,某生態系統中全部生產者固定的能量值為a,全部消費者所獲得的能量值為b,全部分解者所獲得的能量值為c,則a    (選填“>”“=”或“<”)b+c。
鏈接選擇性必修2教材 P57“學科交叉”。
(3)生命系統是    系統,可以通過獲取    來維持系統的有序性。
鏈接選擇性必修2教材 P59“探究·實踐”。
(4)稻田中次級消費者對水稻生長利   (選填“大于”或“小于”)害。農民通過禁捕或適量放養等措施,實現生態農業的目標。
鏈接選擇性必修2教材 P60“拓展應用”。
農田和果園等人工生態系統      食物鏈,可以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同時獲得更多的產品。例如,水田養魚、果園養雞等。
第41講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
考點1 能量流動的過程、模型分析
【概念落實】
1.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的總量 食物鏈和食物網 有機物中的化學能 熱能 呼吸作用
2.(1)太陽能 (2)上一營養級同化
3.(1)同化量(b) 糞便量(c) (2)呼吸消耗的能量(d) 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e) (3)①分解者 攝入量 ②未被利用 (4)呼吸 分解者 下一營養級
4.10%~20%
【診斷·加強】
1.(1)× (2)× (3)× (4)√ (5)× 提示:在一定時間內,除最高營養級外,某一營養級的能量有自身呼吸消耗、流向下一個營養級、被分解者利用和未被利用的四條去路。
2.(1)生產者 初級消費者 次級消費者 呼吸作用 分解者 (2)食物鏈和食物網 化學能 熱能 (3)①呼吸作用 ②營養級 ③分解者
【典題固法】
【高考典例】
例1 (1)水體富營養化,沒有其他生產者的競爭 (2)如下圖所示 (3)競爭
解析:(1)A是藍細菌,是該湖泊唯一的生產者,所以其種群密度極大的原因可能有該水域污染,水體富營養化,造成藍細菌大量繁殖和缺少其他生產者競爭。(2)該生態系統存在唯一一條食物鏈:A→B,據此并結合知識繪制能量流動關系圖。(3)C和B都以A為食,所以二者是競爭關系。
例2 太陽能 初級消費者、分解者
例3 (1)生產者 二、三、四 (2)大型真菌、跳蟲 (3)c a-b
解析:(1)雜食性鳥以草本植物等生產者為食處于第二營養級,以蝗蟲為食處于第三營養級,以蜘蛛為食處于第四營養級。(2)生態系統的分解者能將動植物遺體殘骸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圖1中的大型真菌和跳蟲屬于分解者。(3)乙糞便中的能量屬于乙的攝入量,且是乙沒有消化、吸收的能量,因此不是乙的同化量而是甲同化的能量中流向分解者的一部分,故乙糞便中食物殘渣的能量包含在c中。乙同化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呼吸消耗,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長、發育、繁殖,圖中a為乙的同化量,b為乙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所以乙用于自身生長、發育、繁殖的能量為(a-b)。
【對點演練】
1.A 解析:玉米地的太陽能利用率高于荒地,但玉米地的凈初級生產效率低于荒地,A錯誤;若入射太陽能相同,上述4個生態系統中,制造有機物質最多的是玉米地,因為玉米地的太陽能利用率最高,B正確;由實驗數據可知,兩個湖泊中植物的呼吸消耗率與玉米地的大致相等,但明顯高于荒地,C正確;兩個湖泊中有很多的水生植物,而這些植物接受的太陽能需要穿過水層,據此可推知,兩個湖泊的太陽能利用率低與太陽光穿過水層時損失了部分能量有關,D正確。
2.B 解析:流經食草昆蟲的總能量(同化量)=攝入量-糞便量=1 970-1 402=568 kJ,食草昆蟲呼吸散失的能量=同化量-儲存能=568-68.16=499.84 kJ,A正確;蜣螂等生物從糞便中獲取能量,食草昆蟲糞便中的能量是其未同化的能量,B錯誤;圖中儲存能用于食草昆蟲類的生長、發育、繁殖,C正確;該農田生態系統比自然區域的生態系統物種數目少,食物網簡單,雖有人工的管理,但生態系統穩定性比自然區域低,D正確。
3.(1)垂直 群落利用陽光等資源的能力 (2)該濕地群落中的物種豐富度(或生物多樣性或生物種類或優勢種或營養結構)發生了變化 (3)①178 ②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4
解析:(1)濕地中的蘆葦屬于挺水植物,綠藻屬于浮游植物,黑藻屬于沉水植物,出現分層現象,這些植物的分布體現了群落的垂直結構。植物的分層與對光的利用有關,不同植物適于在不同的光照強度下生長。這種分層現象顯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陽光等環境資源的能力。(2)群落演替的標志是在物種組成上發生了(質的)變化,或者一定區域內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逐步替代。該濕地群落中土壤條件保留,且物種豐富度(或生物多樣性或生物種類或優勢種或營養結構)發生了變化,因此該濕地中的群落正在發生次生演替。(3)流經某一營養級的能量若分成四部分,則是指一部分通過呼吸作用以熱能形式散失,一部分流入下一營養級,一部分被分解者分解,還有未利用的部分。①流入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即為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和外部能量的輸入,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為41.0+5.0+97.0+19.0=162 J·cm-2·a-1,外部輸入能量為6+10=16 J·cm-2·a-1,因此流入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為162+16=178 J·cm-2·a-1。②圖中每一營養級已有流入下一營養級、被分解者分解和未利用的能量,因此表中X是指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據題意可知,植食性動物的同化量包括上一營養級流入和外部能量輸入,也可以表示為呼吸作用散失、流入下一營養級、被分解者分解和未利用,因此可得等式19+6=7.9+1.1+12+Y,解得Y=4 J·cm-2·a-1。
考點2 能量流動的特點和生態金字塔
【概念落實】
1.單向流動 熱能 逐級遞減 呼吸 分解者
2.能量金字塔 逐級遞減 個體數目 有機物總量
3.(1)時間、空間 (2)人工生態系統 (3)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
【診斷·加強】
(1)√ (2)× (3)× 提示:糞便中能量不屬于大象同化的能量。 (4)× 提示:能量傳遞效率是兩個營養級同化量之間的比較,一只狼、一只兔子不能代表對應的營養級。 (5)× 提示:生物量金字塔可以出現倒置現象,但能量金字塔一定是正金字塔形。 (6)×
【典題固法】
【高考典例】
例1 A 解析:只有兩個營養級的夏季草原生態系統(假設第一營養級是牧草,第二營養級是羊),則牧草的數量比羊多,繪制的數量金字塔為正金字塔形;森林生態系統(假設第一營養級是喬木,第二營養級是昆蟲),一棵樹上可以有很多昆蟲,因此,昆蟲的數目比喬木的數量多,繪制的數量金字塔為倒金字塔形。
例2 C 解析:鴨糞可作為有機肥料還田,與普通稻田相比,該稻田需要施加更少的肥料,A錯誤;鴨取食水稻老黃葉、害蟲和雜草等,可以減少農藥的使用,B錯誤;在群落中,各個生物種群分別占據了不同的空間,形成一定的空間結構,群落的空間結構包括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等,該稻田與普通稻田的群落空間結構完全相同,C正確;與普通稻田相比,該稻田的能量利用率高,D錯誤。
例3 D 解析:生物群落中各物種間通過捕食關系建立食物鏈,A正確;錯綜復雜的食物鏈構成食物網,B正確;營養級是指物種在食物鏈中的位置,C正確;測算全部食物鏈各環節的能量值,可構建生態系統的能量金字塔,D錯誤。
例4 (1)分解者 不一定 (2)1%~4% (3)控制(減少)植食性動物的數量,使棉花固定的能量盡可能保留在棉花植株中 合理密植,改善通風條件,滿足光合作用對CO2的需求,減少無氧呼吸消耗;增施有機肥,分解者分解有機物可產生更多無機鹽、CO2滿足棉花生長需要;噴淋降溫,緩解強光照和高溫導致的“午休”,滿足光合作用對CO2的需求
解析:(1)據題意可知,A能將遺體、糞便、碎屑中的有機物分解形成無機物,返還回無機環境,因此A表示分解者。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是單向的、逐級遞減的,因此能量金字塔呈正金字塔形,而生物量金字塔和數量金字塔則可能倒置或部分倒置,數量金字塔有時會出現高營養級的生物數量多于低營養級的生物數量,因此肉食性動物1的數量不一定少于植食性動物的數量。(2)能量在相鄰兩個營養級間的傳遞效率是10%~20%,②表示植食性動物的同化量,③表示肉食動物1的同化量,是②的10%~20%,④表示肉食動物2的同化量,是③的10%~20%,因此④代表的能量大約是②的1%~4%。
【對點演練】
1.(1)種群密度 (2)食物鏈和食物網 部分能量通過呼吸作用以熱能的形式散失 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利用 (3)實現對能量的多級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解析: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是指能量輸入、傳遞、轉化和散失的過程,從能量流動的過程來看,能量流動的渠道是食物鏈和食物網。水草、藻類等生物作為小龍蝦的食物來源,它們同化的能量只有部分流入小龍蝦體內,原因是一部分能量在呼吸作用的過程中散失,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利用,還有部分能量未被利用。桑基魚塘系統中物質和能量的利用是相互聯系的,溝渠為小龍蝦提供適宜的生長環境和充足餌料,小龍蝦起除蟲、除草、松土、凈化水質和排泄物肥田等作用,實現對能量的多級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2.(1)食物來源 棲息環境 浮游植物、浮游動物、飼料 (2)浮游植物利用氨肥中的氮合成光合色素、光合酶等,增強了光合作用強度 富營養化污染
解析:(1)分析圖可知,三種魚能合理混合放養,主要是因為它們在池塘水域中的食物來源和棲息環境不同。為了使它們盡量避開對食物的競爭,如三種魚都會吃飼料碎屑,存在較大競爭,因此流入鰱魚、鳙魚、鯉魚的主要能量來源應分別調節為浮游植物、浮游動物、飼料。(2)分析題意可知,向魚塘水體施加氨肥后,浮游植物利用氨肥中的氮合成光合色素、光合酶等,增強了光合作用強度,提高了凈初級生產量,進而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各種魚的產量。但是過量的N、P可引起水體的富營養化污染,故施肥時要注意適量,避免水體出現富營養化污染。
3.A 解析:生態金字塔顯示了各營養級之間的某種數量關系,可采用生物量單位、能量單位和個體數量單位,A正確;生態金字塔中每個營養級的生物均屬于食物網的同一營養級,不屬于同一條食物鏈,B錯誤;生態金字塔通常都是下寬上窄的正金字塔形,但也有倒金字塔形的,C錯誤;生態金字塔可采用生物量單位、能量單位和個體數量單位,故可分別以個體數量、生物量和能量為指標繪制,并非生產量,D錯誤。
4.A 解析:食物鏈的起點是生產者,植食性動物(初級消費者)不能作為食物鏈的起點,A錯誤;由圖可知,營養級越低,其所含的能量越高,所以人類食物中植物類食物的比例越高,獲取能量的成本越低,B正確;能量傳遞效率是某個營養級的同化量與上一個營養級同化量之比,初級消費者的消化吸收率影響初級消費者(第二營養級)本身的同化量,所以影響第一營養級到第二營養級的能量傳遞效率,C正確;能量不能穴環利用,每一營養級的大部分能量都以熱能的形式散失,所以能量在傳遞過程中逐級遞減,D正確。
課堂小結與延伸
【構核心概念】
固定 化學能 單向流動 對人類最有益 生長、發育、繁殖
【練教材長句】
(1)食物鏈中的捕食關系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不可逆轉;生產者不能再利用散失的能量
(2)某個營養級同化的能量自身呼吸要消耗一部分,還有一部分被分解者分解利用,還有一部分未被利用,所以不能將全部的能量流入下一個營養級
(3)需要不斷得到來自系統外的能量補充
(4)生態系統各營養級間能量的關系,由于能量在流動過程中總是逐級遞減
(5)實現了對能量的多級利用,從而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6)調整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關系,使能量持續高效地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
【拎教材“冷”點】
(1)有機物 熱能 相等 (2)> (3)開放 能量 (4)大于 (5)增加或延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辽源市| 孙吴县| 中超| 阿瓦提县| 柘荣县| 泰兴市| 图木舒克市| 通山县| 永泰县| 鸡泽县| 双峰县| 涟水县| 江口县| 天津市| 抚州市| 东兰县| 洛川县| 柳林县| 德安县| 淮安市| 团风县| 廉江市| 华蓥市| 裕民县| 泸西县| 大渡口区| 广汉市| 宿松县| 海晏县| 卢氏县| 晋城| 略阳县| 托克托县| 梅州市| 毕节市| 泽普县| 麻栗坡县| 茂名市| 镇平县| 东丰县| 志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