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新人教生物一輪復習學案第33講 體液調節與神經調節的關系課標 要求 1.舉例說出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相互協調共同維持機體的穩態,如體溫調節和水鹽平衡的調節等。 2.舉例說明其他體液成分參與穩態的調節,如二氧化碳對呼吸運動的調節等。考點1 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比較概 念 落 實1.體液調節(1)概念:激素等化學物質,通過 的方式對生命活動進行的調節。(2)體液調節因子:激素、 、某些 以及一些代謝產物(如CO2)。(3)實例:體液中 變化會刺激相關 ,通過神經系統對呼吸運動進行調節。 特 別 提 醒 激素調節的范圍小于體液調節。2.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比較神經調節 體液調節傳遞信號 、神經遞質 激素等化學物質傳遞方式 反射 激素一般進入血液,通過 作用于特定的組織器官傳遞途徑 體液、內分泌系統作用對象 效應器 特定細胞(靶細胞)的受體——蛋白質反應速度 迅速、準確 比較 作用范圍 比較局限 比較 作用時間 一般較 緩慢而持久二者關系 二者共同協調、相輔相成,但神經調節占主導地位3.神經—體液調節過程的類型(1)例如:膝跳反射的過程。(2)例如:人進食后血糖升高,直接引起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對血糖進行調節的過程。(3)例如:當血糖濃度下降時,下丘腦發出指令會使胰島A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進而使血糖恢復正常。(4)例如:刺激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會分泌物質作用于垂體,進而使甲狀腺分泌甲狀腺激素作用于靶細胞。 診斷·加強 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1)神經調節不受激素調節影響。 ( )(2)與神經調節相比,體液調節迅速而準確。 ( )(3)除激素外,CO2也是體液調節因子之一。 ( )(4)體液調節作用范圍比較廣泛,因為激素可作用于各種組織細胞。 ( )(5)寒冷刺激使血液中腎上腺素含量升高促進產熱,屬于體液調節。 ( )(6)神經系統可直接調節心臟活動,也可通過內分泌活動間接調節心臟活動。 ( )(7)下丘腦的活動受其他相關內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負反饋調節。 ( )典 題 固 法(2022·山東卷)迷走神經是與腦干相連的腦神經,對胃腸的蠕動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動起促進作用,還可通過一系列過程產生抗炎效應,如圖所示。分組 處理 TNF-α濃度甲 腹腔注射生理鹽水 +乙 腹腔注射LPS ++++丙 腹腔注射LPS+A處理 ++注:“+”越多表示濃度越高。(1)迷走神經中促進胃腸蠕動的神經屬于 (選填“交感神經”或“副交感神經”)。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對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其意義是 。(2)消化液中的鹽酸在促進消化方面的作用有 、 、 。(答出3種作用即可)(3)研究人員對圖中抗炎過程進行了相關實驗,實驗分組及結果見表。通過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可使大鼠出現炎癥,檢測TNF-α濃度可評估炎癥程度。據圖分析,若丙組的A處理僅在腸巨噬細胞內起作用,推測A處理的3種可能的作用機制: ; ; 。(2021·山東卷)過度緊張、焦慮等刺激不僅會導致毛囊細胞數量減少引起脫發,也會導致黑色素細胞減少引起頭發變白。利用黑色小鼠進行研究得出的相關調節機制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1)下丘腦通過垂體調節腎上腺分泌G的體液調節方式為 。(2)研究發現,NE 主要通過過程②影響 MeSc,過程①作用很小。兩過程中,NE作用于MeSc效果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 、 。(答出 3 種原因即可)(3)已知長期束縛會引起小鼠過度緊張、焦慮。請設計實驗驗證上述調節機制中長期束縛及腎上腺對黑毛小鼠體毛的影響。實驗思路: 。實驗現象: 。考向1 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比較1.(2018·江蘇卷)下列關于人體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敘述,正確的是( )A.成年后生長激素不再分泌,身高不再增加B.體內多種激素具有直接降低血糖的作用C.與神經調節相比,體液調節通常作用緩慢、持續時間長D.神經中樞只能通過發出神經沖動的方式調節相關器官的生理活動2.下列有關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敘述,錯誤的是( )A.不少內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間接地受中樞神經系統的調節B.血液中的CO2對人體生命活動進行的調節也是體液調節C.腎上腺素在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中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D.體液調節作用范圍比較局限,神經調節作用范圍較廣泛考向2 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協調3.(2022·惠州一模)褪黑素普遍存在于動物體,其合成與分泌是有晝夜節律的,夜間褪黑素分泌量比白天多 5~10倍,并呈現“日”“季”節律。褪黑素的合成與分泌調控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參與褪黑素合成與分泌的調節方式有神經—體液調節B.正常的睡眠和有規律的作息能提高機體免疫力C.冬季夜間給雞舍適當補充燈光會降低雞的產蛋率D.夜間長時間玩手機會抑制褪黑素的合成而降低睡眠質量考點2 體溫調節與水鹽調節概 念 落 實1.體液調節和神經調節的協調——實例1:體溫的調節(1)人體的產熱與散熱①熱量的來源: 產熱。安靜時,主要來自 、腦等器官的活動;運動時,主要來自 。 ②散熱主要途徑:通過 的輻射、傳導、對流以及蒸發。 (2)體溫調節的過程 (3)調節方式: 調節。(4)相關分析:①寒冷和炎熱環境下,體溫調節都依賴神經—體液調節機制,但以神經調節為主,且是自主神經調節。②機體的主要產熱器官是 ,主要散熱器官是 。③人體的體溫調節中樞位于 ,體溫感覺中樞位于 。④在正常情況下,由于體溫調節的作用,機體產熱和散熱保持動態平衡,機體產熱增多,散熱也增多。寒冷環境中比炎熱環境中散熱更快、更多。寒冷環境中機體代謝旺盛,產熱增加,散熱也增加,以維持體溫的恒定。⑤甲狀腺激素可以通過加快物質的氧化分解,提高 來增加產熱。⑦“寒戰”指骨骼肌不自主戰栗,是 的途徑。2.體液調節和神經調節的協調——實例2:水鹽平衡的調節(1)人體內水的來源和排出(2)Na+的濃度對維持 具重要作用,主要來源是小腸吸收食鹽,主要經 排出,排出量幾乎等于攝入量。(3)水平衡和鹽平衡的調節過程密切相關,稱為 。(4)水鹽平衡的調節過程①滲透壓感受器和滲透壓調節中樞在 ,渴覺中樞在 。 ②抗利尿激素的產生、分泌部位是 的神經分泌細胞,而釋放部位是 后葉。 ③該過程中,下丘腦既是感受器,又是 (分泌激素)。 (5)血鈉平衡的調節(6)水鹽平衡調節的方式: 調節。水和無機鹽的平衡是在神經調節和 共同作用下,主要通過 來完成的。 診斷·加強 1.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1)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時,通過下丘腦的調節,垂體釋放的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 )(2)腎上腺皮質分泌的醛固酮可促進腎小管重吸收Na+,維持血鈉平衡。 ( )(3)當人突然遇到寒冷環境時,下丘腦可以感受到溫度下降。 ( )(4)在寒冷的環境中,人體產熱大于散熱,使體溫得以保持穩定。 ( )(5)腎小管上皮細胞是抗利尿激素的靶細胞之一。 ( )(6)人體遇冷時,甲狀腺激素和腎上腺素均可參與機體產熱調節。 ( )2.下面表示人體生命活動調節機制的模式圖,若該圖表示人體內水鹽平衡的調節,則a表示 ,下丘腦滲透壓感受器感受滲透壓的變化,分泌d( ),并由b(垂體后葉)釋放,通過e( )運輸后,作用于靶器官c( )。3.人在寒冷環境比炎熱環境中更容易集中精力,神經興奮性更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相同飲水量的情況下,冬天的尿液比夏天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典 題 固 法(2022·浙江6月選考)大雪紛飛的冬天,室外人員的體溫仍能保持相對穩定,其體溫調節過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寒冷刺激下,骨骼肌不由自主地舒張以增加產熱B.寒冷刺激下,皮膚血管反射性地收縮以減少散熱C.寒冷環境中,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加以促進物質分解產熱D.寒冷環境中,體溫受神經與體液的共同調節(2022·湖北卷)北京冬奧會期間,越野滑雪運動員身著薄比賽服在零下10 ℃左右的環境中展開激烈角逐。關于比賽中運動員的生理現象,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血糖分解加快,儲存的ATP增加,產熱大于散熱B.血液中腎上腺素含量升高,甲狀腺激素含量下降,血糖分解加快C.心跳加快,呼吸頻率增加,溫度感受器對低溫不敏感而不覺得寒冷D.在運動初期骨骼肌細胞主要通過肌糖原分解供能,一定時間后主要通過肝糖原分解供能(2022·湖南卷)當內外環境變化使體溫波動時,皮膚及機體內部的溫度感受器將信息傳入體溫調節中樞,通過產熱和散熱反應,維持體溫相對穩定。回答下列問題:(1)炎熱環境下,機體通過體溫調節增加散熱。寫出皮膚增加散熱的兩種方式: 。(2)機體產熱和散熱達到平衡時的溫度即體溫調定點,生理狀態下人體調定點為37 ℃。病原體感染后,機體體溫升高并穩定在38.5 ℃時,與正常狀態相比,調定點 (選填“上移”“下移”或“不變”),機體產熱 。(3)若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損毀,機體體溫不能維持穩定。已知藥物A作用于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調控體溫。現獲得A的結構類似物M,為探究M是否也具有解熱作用并通過影響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調控體溫,將A、M分別用生理鹽水溶解后,用發熱家兔模型進行了以下實驗,請完善實驗方案并寫出實驗結論。分組 處理方式 結果甲 發熱家兔模型+生理鹽水 發熱乙 發熱家兔模型+A溶液 退熱丙 發熱家兔模型+M溶液 退熱丁 ① 發熱②由甲、乙、丙三組實驗結果,得出結論 。③由甲、乙、丙、丁四組實驗結果,得出結論 。考向1 體溫調節1.(2019·全國Ⅲ卷)下列不利于人體散熱的是( )A.骨骼肌不自主戰栗B.皮膚血管舒張C.汗腺分泌汗液增加D.用酒精擦拭皮膚2.(2022·汕頭一模)下圖表示人體在感冒發燒過程中的體溫變化情況。根據所學知識推測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t1至t4過程中調節方式是神經調節B.t2至t3過程中產熱量和散熱量大致相等C.t1至t2過程中可能會引起骨骼肌戰栗和毛細血管收縮D.t3至t4過程中可能汗腺分泌汗液增加,體溫逐漸下降考向2 水鹽調節3.(2022·湖北卷)奮戰在抗擊新冠疫情一線的醫護人員是最美逆行者。因長時間穿防護服工作,他們汗流浹背,飲水受限,尿量減少。下列關于尿液生成及排放的調節,敘述正確的是( )A.抗利尿激素可以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NaCl的重吸收B.醫護人員緊張工作后大量飲用清水有利于快速恢復水—鹽平衡C.醫護人員工作時高度緊張,排尿反射受到大腦皮層的抑制,排尿減少D.醫護人員工作時汗流浹背,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減少,水的重吸收增加4.(2022·梅州二模)水鹽平衡對人體健康至關重要。請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高鹽飲食導致尿量減少是神經—體液調節的結果,其反射弧的滲透壓感受器在 。(2)抗利尿激素除了作用于腎小管、集合管調節水鹽平衡外,還能使全身微動脈和毛細血管前括約肌收縮,升高血壓。這說明與神經調節相比,體液調節的特點是 。(3)研究發現,飲酒后乙醇會抑制抗利尿激素的釋放,為驗證這種說法,研究小組將若干實驗大鼠隨機分成兩組,甲組大鼠灌胃適量乙醇溶液,乙組大鼠灌胃等量蒸餾水,半小時后檢測并比較兩組大鼠的尿量差異。請評價該實驗是否合理,若合理,請說明理由,若不合理請改進實驗方案。(4)某尿崩癥患者自幼多尿,注射抗利尿激素治療效果不佳,經檢測發現該患者控制抗利尿激素受體合成的基因發生突變。請闡述該患者出現多尿的機制。考向3 體溫與水鹽平衡調節綜合考查5.(2021·全國甲卷)人體下丘腦具有內分泌功能,也是一些調節中樞的所在部位。下列有關下丘腦的敘述,錯誤的是( )A.下丘腦能感受細胞外液滲透壓的變化B.下丘腦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和促甲狀腺激素C.下丘腦參與水鹽平衡的調節;下丘腦有水平衡調節中樞D.下丘腦能感受體溫的變化;下丘腦有體溫調節中樞構核心概念練教材長句鏈接選擇性必修1 教材P52。(1)催產素可使子宮收縮,而子宮收縮和胎兒對產道的刺激又進一步加強催產素分泌,這是一種 反饋調節,意義是 。鏈接選擇性必修1 教材P54。(2)腎上腺素和乙酰膽堿在作用于心臟、調節血壓的過程中所具有的共同特點是 (答出一個特點即可)。(3)激素在人體不同部位的血液中濃度是基本相同的,原因是 。鏈接選擇性必修1教材P57“相關信息”。(4)臨床上給患者輸入O2 時,往往輸入含有5% 左右的CO2 的混合氣體,目的是 ,CO2 對呼吸運動的調節屬于 調節。拎教材“冷”點鏈接選擇性必修1 教材P58“相關信息”。(1)體溫調節過程中,通過骨骼肌戰栗來產熱、血管舒張和出汗來散熱等屬于 調節;而天冷穿衣、天熱吹空調等屬于 調節。其中, 調節是基本的調節方式, 調節是重要的補充。鏈接選擇性必修1 教材P62“拓展應用”T1。有人說“春捂秋凍”有益健康;也有人講“知冷知熱”不會生病。這兩種說法均有一定的道理。“春捂秋凍”有益健康是因為在我國北方,春季通常是由冷轉暖的過渡期,一天之內室內外溫度變化較大,適當緩減衣物,使機體 ,有利于健康。秋季是從暖到冷的過渡階段,適當緩增衣物,接受一定的防寒鍛煉,提高機體的 能力,利于提升防寒能力。“知冷知熱”不會生病是因為人體調節體溫的能力是 的,從這個角度看,注意環境冷熱變化,防寒避暑,有利于預防疾病。 第33講 體液調節與神經調節的關系考點1 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比較【概念落實】1.(1)體液傳送 (2)組胺 氣體分子 (3)CO2濃度 感受器2.神經沖動 血液循環 反射弧 緩慢 廣泛 迅速【診斷·加強】(1)× (2)× (3)√ (4)× (5)× (6)√ (7)√【典題固法】【高考典例】例1 (1)副交感神經 可使機體對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確的反應,以更好地適應環境變化 (2)為胃蛋白酶提供適宜pH 使食物中的蛋白質變性 使促胰液素分泌增加 (3)降低TNF-α合成 降低TNF-α的釋放 增加N受體數量解析:(1)自主神經系統由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兩部分組成。當人處于安靜狀態時,副交感神鯨活動占據優勢,此時,心跳減慢,但胃腸的蠕動和消化液的分泌會加強,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可以使機體對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確的反應,使機體更好地適應環境的變化。(2)鹽酸在促進消化方面有以下作用:使蛋白質變性,有利于蛋白酶與之結合;提供胃蛋白酶發揮催化作用的適宜pH;刺激小腸黏膜產生促胰液素,促進胰液分泌,進而促進消化。(3)結合實驗分組及結果可知,丙組的TNF-α濃度低,炎癥程度低于乙組,A在腸巨噬細胞內起作用,具有抗炎效應。A處理的可能作用機制可以從降低TNF-α合成或釋放、增加N受體數量或功能等方面去分析,比如:A增強N受體結合乙酰膽堿的能力,減少N受體的降解,A抑制TNF-α分泌過程中內質網、高爾基體形成囊泡,或A抑制腸巨噬細胞中TNF-α基因的轉錄,或A抑制腸巨噬細胞中TNF-α基因的翻譯。例2 (1)分級調節 (2)兩過程NE的作用方式不同(或NE分別作為激素和神經遞質起作用) 兩過程NE的濃度不同 兩過程NE運輸到MeSc的時間不同(或其他合理答案,如:MeSc上的受體分布不同、兩過程NE的活性不同等。以上三個空的答案順序可顛倒) (3)實驗思路:取生理狀況相同的黑毛小鼠若干只,隨機均分為A、B、C、D四組。A組不作處理;B組切除腎上腺;C組束縛;D組切除腎上腺并束縛,其他條件相同且適宜,飼養一段時間后,觀察并記錄小鼠體毛數量(生長情況)和顏色的變化 實驗現象:A組小鼠的體毛無明顯變化;B組小鼠的體毛增多(生長旺盛),不變白;C組小鼠脫毛且體毛變白;D組小鼠體毛增多(生長旺盛),變白(注:上述處理中A組做假手術處理,C組做假手術并束縛也可。)解析:設計實驗驗證上述調節機制中長期束縛及腎上腺對黑毛小鼠體毛的影響。此實驗中涉及兩個自變量:長期束縛和腎上腺,故設計4組實驗,分別是對照組、束縛組、切除腎上腺組以及切除并束縛組,以檢測兩個變量對小鼠體毛數量和顏色變化兩個因變量。【對點演練】1.C 解析:人體內大多數生命活動是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共同作用的結果,激素的分泌始終在進行,成年后雖然身高不再增加,但生長激素仍在不斷分泌,A錯誤;人體內直接降低血糖的激素只有胰島素一種,B錯誤;神經中樞大多通過發出神經沖動的方式調節相關器官的生理活動,但也有通過分泌激素的方式來調節生理活動的,如下丘腦通過分泌多種促激素釋放激素來調節生命活動,D錯誤。2.D 解析:神經調節作用范圍比較局限,體液調節作用范圍比較廣泛,D錯誤。3.C 解析:由圖可知,褪黑素的合成與分泌過程中既有去甲腎上腺素的參與,又有交感神經的參與,說明參與褪黑素合成與分泌的調節方式有神經—體液調節,A正確;由圖可知,褪黑素的分泌可提高免疫系統的功能,且褪黑素的合成與分泌是有晝夜節律的,因此正常的睡眠和有規律的作息能提高機體免疫力,B正確;由圖可知,黑暗刺激會抑制繁殖,因此冬季夜間給雞舍適當補充燈光能提高雞的產蛋率,C錯誤;褪黑素的分泌能抑制神經興奮性,促進睡眠,而夜間長時間玩手機,減少了黑暗刺激,褪黑素的合成和分泌受到抑制,從而降低睡眠質量,D正確。考點2 體溫調節與水鹽調節【概念落實】1.(1)①代謝 肝 骨骼肌 ②皮膚 (2)冷覺 下丘腦 熱覺 散熱 產熱 散熱 (3)神經—體液 (4)②肝臟和骨骼肌 皮膚 ③下丘腦 大腦皮層 ⑤新陳代謝 ⑥增加產熱2.(1)飲水 食物中的水 腎臟 排汗 (2)細胞外液滲透壓 腎隨尿 (3)滲透壓調節 (4)下丘腦 產生渴覺 抗利尿激素 重吸收 ①下丘腦 大腦皮層 ②下丘腦 垂體 ③效應器 (5)醛固酮 重吸收Na+ (6)神經—體液 激素調節 腎臟【診斷·加強】1.(1)√ (2)√ (3)√ (4)× (5)√ (6)√2.下丘腦 抗利尿激素 體液 腎小管和集合管3.提示:寒冷環境下,甲狀腺激素含量較高,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汗液分泌較少。【典題固法】【高考典例】例1 A 解析:寒冷刺激下,骨骼肌不由自主地收縮以增加產熱,A錯誤。例2 C 解析:運動期間需要大量能量,血糖分解加快,ATP和ADP的轉化速率加快,但儲存的ATP基本不變,A錯誤;血液中腎上腺素含量升高,甲狀腺激素含量上升,血糖分解加快,細胞代謝速率加快,B錯誤;心跳加快,呼吸頻率增加,細胞代謝速率加快,運動員基本不覺得寒冷,C正確;在運動初期骨骼肌細胞主要通過肌糖原分解供能,一定時間后需要攝取血糖作為能源補充,D錯誤。例3 (1)汗腺分泌增加/汗液的蒸發(1分)、皮膚中毛細血管舒張(1分) (2)上移(2分) 增加(1分) (3)①損毀破壞下丘腦的發熱家兔模型+M溶液(3分) ②M與藥物A一樣也具有解熱/退熱作用(1分) ③M(與藥物A一樣)具有解熱作用并通過影響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調控體溫(2分)(不能填退燒、散熱)解析:(1)在炎熱的環境中時,皮膚中的熱覺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將興奮傳遞至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通過中樞的調節,使皮膚中的毛細血管舒張,皮膚血流量增多,同時也使汗液的分泌增多等,從而增加散熱。(2)機體產熱和散熱達到平衡時的溫度即體溫調定點,此時產熱量和散熱量相等,生理狀態下人體調定點為 37 ℃。病原體感染后,機體體溫升高并穩定在38.5 ℃時,與正常狀態相比,調定點上移,但機體產熱量和散熱量仍然相等,因此,產熱量和散熱量均增加。(3)由表格中信息可知,甲組為空白對照,發熱家兔模型會出現發熱的癥狀;乙組是加了等量用生理鹽水溶解的A溶液,已知藥物A作用于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調控體溫,因此發熱家兔模型會退熱;丙組是加了等量生理鹽水溶解的M溶液,也出現退熱現象,說明M與藥物A一樣,也具有解熱作用;丁組小鼠出現發熱癥狀,由于要探究M通過影響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調控體溫,實驗需要遵循單一變量原則,與丙組相比,丁組的處理是損毀下丘腦的發熱家兔模型+M溶液,損毀了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后,M不能起到調控體溫的作用。【對點演練】1.A 解析:骨骼肌不自主戰栗會增加產熱量,不利于人體散熱。2.A 解析:體溫調節過程中既有神經調節,又有體液調節,A錯誤;分析圖可知,t2至t3過程中體溫保持相對恒定,說明產熱量和散熱量大致相等,B正確;分析圖可知,t1至t2過程中體溫呈上升狀態,可能原因有增加產熱,減少散熱,增加產熱有骨骼肌戰栗,減少散熱的途徑有毛細血管收縮等,C正確;分析圖可知,t3至t4過程中體溫呈下降趨勢,可能原因是散熱增加,使體溫逐漸下降,增加散熱的途徑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膚血管舒張等,D正確。3.C 解析:抗利尿激素可以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A錯誤;丟失了水分和無機鹽后適量飲用淡鹽水有利于快速恢復水—鹽平衡,B錯誤;醫護人員工作時汗流浹背,使細胞外液的滲透壓升高,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多,水的重吸收增加,排尿減少,D錯誤。4.(1)下丘腦 (2)作用范圍廣 (3)不合理,改進方案:半小時后檢測并比較兩組大鼠抗利尿激素的含量 (4)患者無法正常合成抗利尿激素受體,不能接收抗利尿激素傳遞的信息,導致腎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的功能下降,造成尿量增加。5.B 解析:下丘腦能分泌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抗利尿激素等,具有內分泌功能,促甲狀腺激素由垂體分泌,B錯誤。課堂小結與延伸【構核心概念】直接或間接 發育和功能 神經—體液 肝臟 腎上腺素 腎 醛固酮 腎小管和集合管 腎上腺皮質【練教材長句】(1)正 加快分娩的進程(2)都需要與相應的受體結合后才能發揮作用(3)激素是隨血液運輸到全身各處的(4)刺激呼吸中樞 體液【拎教材“冷”點】(1)生理性 行為性 生理性 行為性 (2)逐步適應環境溫度的變化 調節 有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