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北方地區第四節 祖國的首都——北京【教學內容】政治文化中心;歷史悠久的古城;現代化的大都市。【課程目標】1.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說明北京的自然地理特點、歷史文化傳統和城市建設成就,認識北京的首都職能。2.結合實例,描述不同區域的差異,說明區域聯系和協同發展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意義。【教學目標】1.運用地圖,描述北京的地理位置,并評價北京地理位置的優越性。2.閱讀相關地圖,分析北京的地形、地勢、河流、氣候等自然條件,并分析北京的自然特征給北京帶來的影響。3.知道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認識北京的城市職能。4.了解北京古城的發展情況和主要名勝古跡,感受北京的歷史文化底蘊。5.舉例說明北京的交通特征和城市建設成就。6.通過學習北京的相關知識,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教學重難點】1.重點:北京的地理位置;從地形、地勢、河流方面說明北京的自然地理特點;北京的城市職能。2.難點:分析北京自然條件的優勢;北京地理位置的優越性。【教學方法】讀圖分析法;小組合作探究法;談話法。【課時設計】1課時【教學過程】新課導入【詩詞導入】《燕京八景》“銀橋觀山隱約間,金臺夕照晚云煙。居庸疊翠三邊好,瓊島春陰二月間。太液晴波情不盡,盧溝曉月月欄柵。薊門煙雨空余樹,玉泉垂虹八景全。”提問:有人知道這首詩說的是哪里嗎?學生回答北京后,教師繼續提問:北京市,簡稱“京”,古稱燕京、北平,這首詩的名字叫做《燕京八景》,大家能從詩里找到燕京八景說的是哪八個景嗎?【視頻導入】學生回答后,教師視頻展示燕京八景。講授:“燕京八景”:太液秋風、瓊島春陰、金臺夕照、薊門煙樹、西山晴雪、玉泉趵突、盧溝曉月、居庸疊翠。“燕京八景”由來已久,可以追溯至金代,但八景之名歷代傳說不一,后由乾隆皇帝親筆御題之碑,才得以傳承四方。過渡:這節課就讓我們走進北京,了解我們的首都。新課講授自然特征1.地理位置活動:自主學習——北京的地理位置活動安排:展示北京的相關地圖,獨立讀圖分析北京的度位置,海陸位置和相對位置。學生分析后回答。(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結論:經緯度位置:40°N,116°E;海陸位置:內陸地區,華北平原北部邊緣,背靠群山,面向渤海。相鄰省區:河北省和天津市【注意】要給學生強調北京不是臨海城市,只是距離海洋比較近。2.自然條件(1)地形地勢展示北京的地形圖,引導學生讀圖:通過閱讀北京的地形圖,分析北京的地形地勢特征。通過讀圖和閱讀課本不難分析北京的地形地勢,學生主動思考以后主動舉手回答問題,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讀圖能力,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引導學生在地形圖上找到北京的山脈,觀察華北平原在北京的什么位置。學生小結:北京西部、北部和東北部三面環山,北面是燕山,西邊是西山。東南部是一片緩緩向渤海傾斜的平原。通過分層設色圖可以知道:北京的地勢西北高、東南低。(2)氣候特征過渡:北京雖然是一個內陸是個省區,但是距離渤海非常的近,因此氣候深受海洋的影響,接下來,大家就通過北京的相關地圖,分析北京市的氣候特征。展示北京的氣候分布和類型圖。提問:閱讀北京的氣溫降水柱狀圖,分析判讀北京的氣候類型和氣候特征。通過讀圖可以知道:北京市典型的溫帶季風氣候,氣候特征是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繼續閱讀干濕區地圖和溫度帶圖,通過觀察可以知道北京主要位于暖溫帶和半濕潤區,是一個溫度和降水相對比較適宜的城市。(3)河流特征活動:讀圖認圖——北京的河流活動安排:以小組為單位,根據課本上的內容和相關地圖,在地圖上找到北京的主要河流,并觀察河流的流向特征。(引導學生觀察并學會運用地圖,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主要河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河流流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學生在地圖上找到北京的主要河流,并用在地圖上描述出來,教師巡視并進行指導,提醒學生注意觀察北京的主要地形,并思考河流給北京帶來的主要影響。學生回答后教師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必要的引導:北京的主要河流有潮白河,永定河等河流以及人工運河——京杭運河,大部分河流受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的影響,自西北流向東南。3.優越的地理位置(1)活動:討論合作——北京的自然條件活動安排:以小組為單位結合北京的自然條件,從地形、地勢、河流等方面,討論北京自然地理條件的優勢。學生討論2到3分鐘,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進行小結和引導。結論:地勢條件——北京位于華北平原的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東南部距離渤海較近,有利于濕潤氣流深入。河流條件——河流較多,有永定河、溫榆河、潮白河等,為生產、生活提供水源;是京杭運河的起點,對外聯系便利。活動:情景設置思考分析:如果你是古代皇帝的大臣,你會如何來說服君王在北京建都呢?學生思考后,結合自己的觀點分析,教師引導學生注意古代君主在建造都城的時候都要考慮什么因素。學生回答后教師小結講解。①緯度位置優越,地處暖溫帶,半濕潤區,冷熱、干濕適中;②海陸位置優越,雖居內陸,但距海較近;③戰爭年代,三面環山,易守難攻;和平年代,東南平坦,適于經濟發展,城市建設。(二)城市職能講授:從新中國誕生之日起,北京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的天安門廣場舉行了開國大典。提問:作為中國的首都,北京都有哪些城市職能呢?學生閱讀課本后回答:北京市全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1.政治職能講授:政治職能是任何國家、政府的一個首要、基本的職能,是國家職能、行政職能的重要組成部分,鮮明地反映了國家的階級本質及一定時期政府活動的基本方向、方式和作用。提問:哪些方面體現了北京是全國的政治中心?中國的最高權力機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國的最高行政機關──國務院以及中共中央等在北京。2.文化職能講授:政府文化職能是指政府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的需要,依法對文化事業所實施的管理。它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促進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保證。提問:北京是全國的文化中心,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學生舉例說明,教師補充:北京是全國的文化中心,文化教育事業發達,這里有高等院校120多所,科研院校170多個,各類博物館120多個,另外還包括國家級文藝團體、新聞出版單位等。3.國際交往中心講授:國際交往中心是指在國際交往中具有一定影響,能夠在地區或全球發揮重要作用的城市。北京是中國重要的國際交往中心。北京有許多外國大使館、國際組織代表機構,海外企業代表機構,等國際交往機構,各種國際會議也在此頻繁召開。提問:你都知道哪些在北京召開的國際會議?學生回答,教師可以展示北京近幾年召開的國際會議。(三)歷史悠久的古城1.歷史悠久講解過渡:北京是我國著名的古都和歷史文化名城,擁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00多年的建都史。悠久的歷史為北京留下了無數名勝古跡。(1)提問:北京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城,你知道都有哪幾個朝代在此建過都嗎?學生回答后,教師匯總小結。(2)提問:讀圖思考北京舊城格局形成于哪兩個朝代?有什么特點?指導學生閱讀課本內容,觀察北京舊城和新城的城市對比圖,回答問題。學生回答:北京城分為內城外城,其格局形成于元,明兩代。教師講解展示:北京舊城是在元朝大都城的基礎上改建完成的,經明朝改建后,舊城的格局形成“凸”字形格局。2.文化遺產提問:在歷史長河中北京留下了珍貴的文化遺產,你都知道哪些北京的世界文化遺產。學生閱讀課本回答:長城、北京故宮、周口店北京人遺址、頤和園、天壇、明十三陵等先后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1)活動:展示交流——世界遺產我知道活動安排:班級分為不同的小組,每一個小組提前準備自己的查找的北京的世界文化遺產并介紹給班級的學生,組內學生互相配合分工,分成展示。展示方式:可以是圖片,視頻,PPT的形式。①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筑一,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②長城,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御工程,是中國也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防御工程,1987年12月,長城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③頤和園中國清朝時期皇家園林,是以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為藍本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園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④天壇始建于1420年,清乾隆、光緒時曾重修改建。為明、清兩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豐登之場所。天壇是圜丘、祈谷兩壇的總稱,有壇墻兩重,形成內外壇,壇墻南方北圓,象征天圓地方。⑤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區北部天壽山麓,是明朝13位皇帝的陵寢所在地,2003年7月3日,十三陵作為明清皇家陵寢的擴展項目,經聯合國第27屆世界遺產大會審議通過,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北京城的符號提問:北京城中還有一些能體現北京歷史文化傳統的符號,你都知道哪些能代表“老北京”的符號?學生回答,教師分析并講解。① 四合院至少有3000多年的歷史,在中國各地有多種類型,其中以北京四合院為典型。四合院一般坐北朝南,南窗較大,青磚灰瓦,墻壁較厚。②牌樓:牌樓,與牌坊類似,中國傳統建筑之一。最早見于周朝,最初用于旌表節孝的紀念物,后來在園林、寺觀、宮苑、陵墓和街道均有建造,北京是中國牌樓最多的城市,現存明清時期的牌樓有65座,③北京胡同:已有700多年歷史,久遠歷史的產物,它反映了北京歷史的面貌,因為北京的胡同絕不僅僅是城市的脈絡,交通的衢道,它更是北京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場所,京城歷史文化發展演化的重要舞臺。它記下了歷史的變遷,時代的風貌,并蘊含著濃郁的文化氣息,好像一座座民俗風情的博物館,烙下了人們各種社會生活的印記。(3)活動:討論交流活動安排:近年來,來北京旅游的人是越來越多,故宮的游客數量也越來越多,給故宮的保護工作帶來很大壓力,閱讀下列建議說說你的想法。學生談自己的理解,教師引導:保護故宮的合理做法——提倡文明、環保的游覽行為;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虛擬旅游。提高門票價格雖然可以限制游客數量,但同時也增加了游客的負擔;限制每天的門票銷售數量可以減少游客的數量,但是不能滿足游客對飽覽祖國歷史文化景觀的迫切要求,故都不是最理想的辦法。(四)國際化大都市過渡:北京作為中國的首都,在世界的影響力也是越來越大,隨著經濟能力的不斷提升和發展,北京的經濟機構也在發生著變化。1.展示北京的城市格局分布圖(1)提問:觀察北京的城市分布格局,分析北京的城市格局特征。學生回答特征,教師講解:改革開放之后,城市建設日新月異。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一個個新區不斷涌現。北京的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在城市中心區外圍形成了一批衛星城。(2)下面反映了北京經濟結構的什么變化?這種變化和什么因素有關?引導:隨著北京的不斷發展,涌現了一些新型經濟的代表街區,和北京的古典文化交相呼應。中央商務區是一個城市現代化的象征與標志,一般位于城市黃金地帶。北京中央商務區位于朝陽區內,經過十幾年的開發建設,已成為首都最富有活力和最具有現代化氣息的地區。中關村科技園,起是中國第一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第一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第一個國家級人才特區,也是京津石高新技術產業帶的核心園區。被譽為“中國硅谷”。2.北京的交通(1)展示北京的交通分布圖。指導學生觀察地圖并提問:觀察北京的交通方式有哪些,嘗試歸納北京交通發展的特點。學生回答:北京已經形成航空、公路、鐵路四通八達的現代化立體交通網絡。北京市區形成了環形加放射狀的快速道路網。教師展示北京的重要交通航線圖,并講授:北京是全國最大的鐵路交通樞紐和國際航空港。(2)發展目標引導:北京十分重視歷史文化建筑的保護和環境質量的改善。北京既有現代風貌,又有濃郁的傳統文化特色。講授:北京正朝著“國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目標邁進。3.城市發展(1)展示雄安新區的圖片,并提問:提問:大家知道雄安新區嗎?學生回答后教師講授: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通知,決定于河北省保定市內設立國家級新區——雄安新區,是繼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后又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講授:分散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2)活動:暢所欲言——認識北京的現代化北京古城在現代化進程中面臨有效保護古城風貌的問題。閱讀材料,針對“北京的四合院和胡同是拆除還是保護”這一議題,提出你的觀點,并說明理由。學生回答,教師引導講解:完全拆除或完全保留四合院、胡同等古建筑都是不可取的、片面的。在城市建設和發展過程中,要注意保護舊城格局和原有風貌,保護和修繕重要的古建筑、園林和特色街區,使北京既具有現代風貌,又有濃郁的傳統文化特色。例如將現有的四合院加以改造,保留其原有風貌,增加一些現代化功能。內容小結。四、課堂練習。完成導學案的相關練習題。五、課堂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