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2氣溫的變化與分布 教學設計第一課時一、教學目標和要求1.能夠通過閱讀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氣溫分布圖,歸納世界氣溫的分布特點。2.能夠運用氣溫資料,繪制氣溫曲線圖,說出氣溫隨時間的變化特點。 二、重點和難點1.學會閱讀氣溫變化曲線圖及氣溫分布圖。2.理解氣溫的變化規律及分布規律。 三、教材設計思路氣溫是氣候的兩大要素之一。這一節教材主要講述氣溫的變化和分布兩個方面的內容。教材分別從日變化和年變化兩個方面講述氣溫的變化,從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兩個方面講述氣溫的分布。這一節是對第一節多變的天氣知識的自然引申,更是理解第四節世界的氣候的基礎。 四、教學過程設計【導入新課】說一說:冬天早上起床的糾結;說說春夏秋冬四季穿衣的變化。學生回答:......教師小結:氣溫無論一天中,還是一年中都在發生著變化。(轉承)這節課就讓我們學習《氣溫的變化與分布》。【講授新課】教師提問:什么是氣溫?氣溫是如何觀測的。(請同學閱讀54頁材料)教師講解:氣溫就是大氣的溫度,反映大氣的冷熱狀況的指標。一般生活中所說的氣溫,是指氣象觀測所用的百葉箱中離地面1.5米高處的溫度。這個溫度基本上反映了觀測地點(當地)的氣溫。國際上標準的氣溫度量單位是攝氏度-℃。教師提問:怎么求日平均氣溫?教師講解:通常取該地一天當中的4時、8時、12時、16時四個點的平均氣溫就是日平均氣溫。(轉承)午熱晨涼,冬寒夏暑,氣溫在不斷變化。學生活動(一):氣溫的日變化特征。方法指引:讀圖3.11及課本53頁文字。 問題引領:1.一天中最高氣溫多少°,出現在什么時間。2.一天中最低氣溫多少°,出現在什么時間。3.為什么一天中最高氣溫不在12點,而是午后2點。4.什么叫氣溫日較差。學生自主學習回答:......(教師一邊播放多媒體,一邊講解、歸納)教師小結:一天中最高氣溫出現午后2點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后,最高氣溫與最低氣溫的差,叫氣溫日較差。由于氣溫的升降受太陽直接照射影響而是地面和大氣受熱后的間接影響,所以最高溫時間會出現延后。(轉承)氣溫一天中的變化受地球自轉影響很大,同樣地球的公轉也會帶來氣溫一年中的變化,我們把氣溫以一年為周期的變化叫著氣溫的年變化。學生活動(二):氣溫的年變化特征。方法指引:讀圖3.12及課本53頁文字。問題引領:1.如何通過氣溫年變化曲線圖判讀南北半球。2.如何通過氣溫年變化曲線圖判斷寒溫熱三帶的位置。3.該低氣溫最高在哪個月?最低在哪個月?4.判讀該地位于北半球還是南半球,陸地還是海洋。5.什么叫氣溫的年較差。6.為什么北半球陸地氣溫最高月出現在7月,最低月出現在1月。7.為什么海洋最熱月和最冷月都會比陸地延后。學生自主學習回答:......(教師一邊播放多媒體,一邊講解、歸納)教師小結:一年中,北半球氣溫,通常大陸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則相反。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氣溫與最低月平均氣溫的差叫氣溫年較差。氣溫的年變化是隨著太陽光照強度在一年中的變化而變化的,和地球的公轉密切相關。海水的比熱容大,升溫慢,降溫也慢,所以會比陸地上延后一個月。學生活動(三):畫氣溫曲線圖。方法指引:閱讀課本54頁活動題,熟悉畫圖步驟。問題引領:1.請根據提供的A地氣溫數據,畫出氣溫曲線圖。2.判斷該地的半球位置,海陸位置。學生動手畫圖:.......教師小結:該地最高月氣溫在1月,最低在7月,與我們生活的地方相反,所以是南半球的陸地。想一想:下面反映的是日溫差/年溫差,溫差大/溫差小。學生舉手回答:.......教師小結:一個地方通常午熱晨涼,冬寒夏暑。但也有四季如春、四季如夏、四季皆冬的情況,所有的這些都可以反映在氣溫的日變化或者年變化圖上。 五、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