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4課明朝的統治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了解明朝建立的相關史實,識記朱元璋強化皇權的措施;知道明朝經濟的發展;掌握明朝的八股取士,理解其影響;理解朱元璋強化皇權的原因和影響。2.聯系以往學過的知識,對比概括明朝加強君權的特點,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對比史實的能力;通過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增強課堂教學的直觀性、趣味性。3.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明朝君權的加強,在一定程度上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但它又是中國封建社會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通過設疑討論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重點難點教學重點:明太祖加強君權的措施。教學難點:八股取士的消極影響。信息技術應用情況:在教學過程中,結合信息技術2.0培訓相關內容,通過網絡獲取相關的圖片、音視頻資料,制作PPT課件,在教學過程中使用,以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果。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同學們可能都聽過網絡上的一個流行詞,叫做“草根逆襲”。這個詞常常被用來形容一個人出身卑微,但后來卻出人頭地,做出一番大事業走上人生巔峰。我們今天的學習,就從一個草根的逆襲開始。這個人從小家境貧苦,做過放牛娃,當過和尚,最后還當上了開國皇帝。在他的身上,完美地展現了草根的華麗變身,這個人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明太祖朱元璋。下面,我們就從朱元璋建立明朝開始進入今天的學習。二、新課講授目標導學一:明朝的建立1.多媒體展示。元末農民起義形勢圖學生自讀教材,嘗試找出元末農民起義爆發的原因。教師點評學生答案并小結: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敗,各級官吏竭力搜刮民財,導致社會動蕩,民不聊生。3.教師講述,引導學生了解明朝建立的概況。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元朝末年各地爆發了農民起義。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定都應天府,他就是明太祖。隨后,明軍攻占元大都,結束了元朝的統治。拓展:展示明朝疆域圖,補充講解明朝疆域四至(北至外興安嶺,西至喜瑪拉雅山靠近今巴基斯坦一帶,東至庫頁島,南至南海的南沙群島),使學生直觀感受明朝疆域的遼闊。過渡:大明王朝建立之后,朱元璋將如何對國家進行有效的統治呢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第二子目的內容。目標導學二:朱元璋強化皇權1.簡要介紹朱元璋強化皇權的歷史背景。2.朱元璋又將如何來鞏固其統治呢?引導學生分組討論朱元璋強化皇權的措施(中央、地方、軍事、特務)。小結學生答案:(1)地方:取消行省,設立“三司”,將原來行中書省的權力一分為三,互不統屬,從而使行省的權力分散;分封諸子為王,駐守各地,鞏固皇室。(2)中央:朱元璋為進一步集中權力,廢除丞相制度和中書省,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負責。(3)軍事:把原來的大都督府分為五軍都督府,將軍隊調動和武官任命的權力統歸兵部,這樣皇帝就直接掌握了軍事大權。(4)特務:朱元璋設立錦衣衛,明成祖時期設立東廠。3.教師總結這些措施帶來的結果。皇權高度集中,君主專制大為加強。拓展:朱元璋立下“祖訓”的目的何在?(永遠廢除丞相,確保皇權至高無上)結合相關史事了解皇權高度集中的利弊。目標導學三:科舉考試的變化1.學生自讀教材內容,了解明朝科舉考試變化的背景。2.學生回答八股取士的考試范圍。答案提示:題目必須來自“四書”“五經”;考生對題目的解釋,必須是以朱熹的《四書集注》為標準,不得自己隨意發揮。3.根據教材回答八股取士的目的。答案提示:加強思想控制。4.分組討論八股取士的影響。小結:(1)積極:考試形式標準化,利于規范考試。(2)消極:八股文內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脫離實際,禁錮思想,不利于社會的進步。應試的人為了能夠被錄取,只有死讀“四書”“五經”,成為皇帝旨意的順從者。抑制了知識分子的創造性思維。目標導學四:經濟的發展明朝的建立和君主專制的強化,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穩定的社會環境。教師簡短地介紹一下明朝經濟的發展情況。農業:明代引進了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馬鈴薯、花生、向日葵等。手工業:棉紡織業在明代已從南方推向北方;蘇州是明代的絲織業中心;景德鎮是全國的制瓷中心。商業:北京和南京是全國性的商貿城市;出現了有名的商幫,如晉商、徽商。三、課堂總結我們這節課的學習到此就結束了,通過學習我們知道,明朝是我國封建社會中央集權制度高度強化的時期,具有不同于前代的明顯特點,如特務機構的出現,思想專制的強化等。這在一方面鞏固了明王朝的統治,創造了比較安定的政治局面;但另一方面也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阻礙了社會的進步,給明朝的統治埋下了危機。板書設計 明朝的統治時間:1368年明朝的建立 建立者:朱元璋(明太祖)都城:應天府(南京)地方:廢行省,設“三司”明太祖強化中央:廢丞相,權分六部皇權的措施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科舉考試的變化:實行八股取士明朝經濟的發展:農業、手工業、商業的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