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明暗與立體的表現》教案教學內容與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明暗色調的形成以及物體明暗與立體的表現方法,知道利用明暗色調是表現物體立體形象是素描的一種基本方法 技能目標:通過學習、觀察、實踐、體會明暗的規律,運用不同的明暗色調表現技能,嘗試創造出有立體感的素描作品。 情感、態度、價值觀:增強學生的創新欲望和創作知識,表達自己的感情,提高審美情趣,感受素描藝術獨特的魅力和美感。教學重難點重點:認識明暗形成的基本規律和表現方法 難點:運用多種明暗的表現方法表現物體的立體感,教會學生 如何利用明暗色調來表現物體的立體感、空間感,提高學生的觀察、創新、設計能力。教學用具:課件、范畫、石膏幾何體、臺燈、陶罐靜物等 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檢查學生工具,穩定學生情緒(2分鐘) 2、導入新課:師放課件、生欣賞課件和教師范畫。(3分鐘) 教師展示幾組明暗關系和平涂的素描作品讓學生進行比較,以引起學生對用黑白灰素描關系來表現素描產生共鳴。另再出示幾張帶明顯光影效果的黑白作品,并提出問題,明暗是如何產生的?素描主要表現是什么?出示課題:明暗與立體的表現。導學目標:1)什么是明暗? 2)什么是立體? 3)明暗色調形成的原理。 4)明暗色調素描的觀察方法和表現方法。5)明暗素描表現技法。通過本課題本身設置問題:什么是明暗?什么是立體?利用光源照射物體,引導學生分析明暗色調形成的基本原理,請學生畫出某一石膏體的立體感,教師評價并表示示范講解明暗調子素描的觀察方法和表現方法,介紹用明暗表現立體的技法,啟發學生嘗試運用不通工具材料、不通表現技法,表現不同的個性風格。學生圍繞問題積極思考并發言,認真觀摩教師示范過程,理解本課知識點。 3、講授新課:(30分鐘) (一)要想運用明暗來表現物體的立體感,就要知道明暗有什么規律。請幾位同學上講臺用小臺燈從不同的距離和角度照射石膏幾何體和深色的陶罐,觀察明暗的變化,在這一過程中引導學生從正、側、頂、背面,全方位的照射、細心觀察,學生很容易從光的強弱變化、角度的變化中得出明暗變化的基本規律: 光線的強弱和遠近不同,明暗色調不同。 光線和物體的角度不同,明暗色調不同。 物體本身色調、質地、肌理不同,明暗的感覺不同。 光與明暗的關系:“三大面、五大調”。素描三大面:亮面、灰面、暗面 素描明暗五大調:亮色調、中間色調、明暗交界線、反光、投影 (二)欣賞優秀素描作品,體會明暗色調在表現物體立體感、空間感中的作用。學生通過不同風格作品的分析,說明明暗素描使用的不同材料、不同表現方法及塑造出的不同情境。 (三)明暗表現技法: 如塊面法、用點法、用線法、薄涂法、水墨法、拼貼法、版畫法、電腦法等 討論:還可以有哪些技法?(課后思考)4、創作步驟:(8分鐘) (一)描出一片樹葉 (二)反復疊印,留出空間進行想象、創造 (三)完成平面形象的組合、設計 (四)運用明暗變化畫出空間立體關系作業布置: 1.以本課介紹的明暗表現方法,試著表現一件簡單物體的立體感。 2.選擇一副色彩作品,嘗試用明暗的方法改畫。 3.任選一種或幾種明暗表現方法,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和工具畫一幅畫。 課堂總結本課的教學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以直觀引導為主線,以學生的自主探究為中心,通過本科的學習 不僅使學生學習各種明暗的表現方法,并且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創新能力。板書設計: 一、明暗變化的基本規律 1、光線的強弱和遠近不同,明暗色調不同。 2、光線和物體的角度不同,明暗色調不同。 3、物體本身色調、質地、肌理不同,明暗的感覺不同。 4、 光與明暗的關系:“三大面、五大調”。(亮面、灰面、暗面、明暗交界線、反光和投影) 二、明暗的表現方法: 塊面法、用點法、用線法、薄涂法、水墨法、拼貼法、版畫法、電腦法等等 三、作業 1、以本課介紹的明暗表現方法,試著表現一件簡單物體的立體感。 2、選擇一幅色彩作品,嘗試用明暗的方法改畫。 3、任選一種或幾種明暗表現方法,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和工具畫一幅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