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7.24 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 教學設計【學習目標】:①通過史料、表格了解解放區的土地改革,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和南京解放的史實。②用史實和史料分析國民黨南京政權覆滅和人民解放戰爭迅速勝利的主要原因。【教學方法】:主要用研學活動落實歷史核心素養相結合的方法。【情境導入】:觀看靈寶朱陽鎮犁牛河革命紀念墓的視頻解說中你獲取了那些信息?【設計意圖】用鄉土資源歷史引入,激發學生的探索和興趣。【教學過程】:師:今天主要研學第24課《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結合課標要求,通過四個活動進行研學。①活動一.時空看戰爭②活動二.圖表說戰爭③活動三.史料辯戰爭 ④活動四.反思悟戰爭 【設計意圖】結合課標明確本次活動的內容,讓學生在任務驅動走進學習。①活動一.時空看戰爭請同學們結合23課和24課課文,動手繪制有關解放戰爭的年代尺,并說一說戰爭進展的特點。【設計意圖】在年代尺上清晰明了知道戰爭的進程及階段特征。②活動二.圖表說戰爭1.政治---爭取和平(重慶談判)出示一張有關重慶談判的圖片,請同學們結合23課和24課課文及收集的相關史料,作為一名小記者采訪了解有關解放戰爭的進程之重慶談判,并歸納成一段解說詞。2.經濟---土地改革出示兩張有關土地改革的圖片請同學們結合24課課文及收集的相關史料,作為一名戰地小記者了解有關解放戰爭的進程之土地改革,并歸納成一篇新聞稿播報給觀眾。3.軍事---解放戰爭分階段 ①手連一連與三大戰役有關的戰術成語②在地圖上找出三大戰役分別所處的地區,并分析戰略決戰為什么首先在東北打響?(結合表格對比歸納答案):1.兵力對比:轉入反攻后,東北地區的人民解放軍兵力占優,是全國五大戰場中兵力超過國民黨軍隊的唯一戰場。2.戰局延伸:勝利后可以揮師入關,有利于華北、華東的作戰;還能以東北的工業支援全局。3.我軍態勢:解放軍根據地廣闊,物質力量雄厚,已經完成土地改革,人民群眾踴躍參軍支援前線。4.敵軍態勢:國民黨軍隊被孤立分散活動的范圍小,補給困難,戰、守舉棋不定。③動手結合課文史料繪制三大戰役的相關表格。圖示渡江戰役的圖片,從這些圖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兵分三路,橫渡長江,占領南京,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國民黨殘余勢力退往臺灣。) 【設計意圖】用史料和圖片分析出相關知識,讓學生學會史料實證學習歷史的方法。③活動三.史料辯戰爭國共力量相差懸殊,為什么共產黨能在短短三年內由弱變強,打敗國民黨取得解放戰爭的勝利呢?下面的原因你同意嗎?能說出其根本原因嗎?請舉例說明.【設計意圖】通過辯論營造學習的氛圍,提高學習興趣的同時培養了學生歷史語言表達、歷史思辨、歷史批判、創造性等能力,從中用歷史唯物史觀認識、反思、思考歷史發展。④活動四.反思悟戰爭【設計意圖】通過歷史學習,讓學生在學古鑒今中反思歷史,正視歷史,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內戰悲劇不能重演,內戰的血不能白流!【課堂小結】:出示順口溜。遼沈淮海平津戰,基本殲滅敵主力。百萬雄師過大江,解放南京慶勝利。戰略決戰留遺憾,蔣匪殘余逃臺灣。 三年國共內戰停,反思歷史不能忘!(你能用知識樹、思維導圖、知識框架等形式總結本節課的知識嗎?你能說一說本節課有哪些收獲 對老師有哪些建議呢?)【設計意圖】發揮教學中以學為本,深度學習歸納知識的能力。【推薦實踐活動】:利用周末走訪家鄉的紅色革命基地,可用視頻、小論文、連環畫等形式介紹其故事,傳承其紅色精神。【設計意圖】從課內歷史學習走進身邊歷史,了解鄉土歷史資源,熱愛家鄉文化、發揚宣傳家鄉文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