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時32 尋覓社會的真諦,1.理解社會生活的實踐本質,領悟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2.堅持人民主體地位。1.社會歷史的本質(1)勞動是社會歷史的起點,勞動創造了人,勞動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產生和發展。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 的。實踐生成了社會生活的經濟、政治、文化等全部領域,形成了全部社會關系,推動著人類社會的發展。 (2)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①社會存在 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樣的社會存在,就有什么樣的社會意識;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著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 ②社會意識具有 ,社會意識有時會 社會存在,有時又會先于社會存在而變化、發展;先進的社會意識促進社會發展,落后的社會意識阻礙社會發展;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不同人有不同的觀點。 2.社會歷史的發展(1)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①生產力 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要求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狀況。如,手推磨產生封建社會,蒸汽磨產生資本主義社會;通過國企混改、個稅改革、營改增促進經濟發展。 ②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具有 ,要求上層建筑一定要適應經濟基礎狀況。如,行政體制、監察體制等改革,民法典等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完善。 (2)社會發展的總趨勢:社會發展的 是前進的、上升的,發展的過程是曲折的。 (3)直接動力: 是推動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的發展,使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 3.社會歷史的主體(1) 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 ,要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如,以人民為中心,從人民群眾的實踐中汲取營養,要發揮人民的主人翁精神、首創精神。 (2)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勝利的重要保證。①群眾觀點:相信人民群眾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 ,一切向人民群眾負責,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群眾觀點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立場和根本觀點,是黨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根本出發點。 ②群眾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 , 。群眾路線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 1.(2022·江蘇省合格考)為適應經濟社會形勢的變化和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修訂中,增加了“經當事人同意,民事訴訟活動可以通過信息網絡平臺在線進行”。這一修訂體現了( )A.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B.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發生變化C.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 D.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變革2.(2023·安徽模擬)2022年,國務院進一步擴大稅費減免政策的適用主體范圍,將階段性緩繳保險費政策由5個特困行業擴大到所有經營困難的中小微企業、個體戶,讓中小微企業、個體戶贏得發展的大未來。這表明( )①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 ②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③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 ④改革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3.(2022·江蘇省合格考)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22年新年賀詞中深情表示:“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這句話蘊含的哲學道理是( )A.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B.人民群眾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C.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D.人民群眾是生產方式中最活躍的因素1.(2023·鹽城市模擬)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從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到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到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的闡述相比較黨的十九大報告發生了很多變化,這是因為( )A.社會意識推動著社會不斷向前發展 B.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總是相互依存的C.社會存在的變化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 D.改革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2.(2023·新沂市模擬)每隔一段時間,網絡流行語總以其生機勃勃的姿態,大肆侵入到我們的現實生活,“芭比Q了、yyds、emo、絕絕子……”這些詞語折射出的是當代人們面臨的現實困境。這些流行用語的出現,表明( )A.社會意識促進社會發展 B.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C.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 D.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3.(2023·揚州市模擬)根據形勢和任務的發展變化,黨的二十大對黨章進行適當修改,這有利于更好發揮黨章對黨的工作和黨的建設的指導、規范作用。這說明( )A.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具有促進作用 B.堅持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C.真理在認識中可以不斷地超越自身 D.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有主體差異性4.當前,在大力推動鄉村振興和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大背景下,深化土地市場化改革是必然趨勢,也是保證農民財產權利得以實現的重要保證。這表明( )A.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B.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C.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 D.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5.(2023·連云港市模擬)世界歷史表明,現代化進程每向前推進一步,都會或多或少推動所在國家的民主發展,導致公民政治參與逐步擴大。美國政治學家亨廷頓說過:“政治參與的擴大,更多的是作為社會—經濟現代化的副產品。”這說明了( )A.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B.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C.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D.價值判斷決定價值選擇6.車爾尼雪夫斯基曾說過:“歷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進的,有時穿過塵埃,有時穿過泥濘,有時橫渡沼澤,有時行經叢林。”這段話揭示了( )A.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是多變的 B.社會歷史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C.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是曲折的 D.人類社會的矛盾永遠不會解決7.(2023·揚州市模擬)2022年9月16日,資本市場金融科技創新試點(北京)總結暨第二批試點動員大會在北京召開。資本市場金融科技創新試點的哲學依據是( )①事物的發展道路總是前進的、上升的 ②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事物的發展③改革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 ④辯證的否定是聯系和發展的環節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8.“天地之大,黎元為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過程中,必須讓全體人民有更多的獲得感。這是因為( )A.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基礎 B.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創造者C.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 D.群眾觀點是辯證法的根本觀點9.(2023·新沂市模擬)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國有常,利民為本。為民造福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這是因為人民群眾是( )A.生產方式中最革命的因素 B.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C.精神財富形成和發展的源泉 D.社會歷史的主體和創造者10.近年來,《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制定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適時修訂,事關“一老一小”的法律政策日趨完善,服務體系不斷建立健全,有力促進了老年人、兒童及其家庭的民生福祉。我國法律政策的日趨完善體現了( )①生產關系的調整可以促進生產力發展 ②社會存在的變化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③經濟基礎變化要求上層建筑與之適應 ④不迷信權威,敢于破除一切成規陳說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1.漫畫《蜻蜓點水》反映了部分領導干部( )①沒有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個人利益看得高于一切②沒有堅持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形式主義嚴重③未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未把人民群眾看作歷史發展的動力④缺少一切對人民負責的工作態度,沒有深入群眾解決實際問題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12.縱觀人類歷史,新興產業的發展總是不斷挑戰現有的法律,進而成為法治建設的助推器。如隨著自動駕駛汽車產業的發展,有關自動駕駛的立法問題已經成為無法回避的課題,《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修改勢在必行。 問題一:車輛數據的所有權、處分權,數據的保存、調用以及數據安全和信息安全等。 問題二:道路交通安全規范的完善以及無人駕駛汽車事故責任認定和保險賠付等。 問題三:駕駛人的資格認定以及與車主的權利義務關系、乘客的隱私保護等。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知識,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修改為什么勢在必行。課時32 尋覓社會的真諦【考點過關】1.(1)實踐 (2)①決定 ②相對獨立性 落后于2.(1)①決定 ②反作用 (2)總趨勢 (3)階級斗爭 改革3.(1)人民群眾 決定力量 (2)①為人民服務 ②從群眾中來 到群眾中去【典型剖析】1.A 解析:為適應經濟社會形勢的變化和信息化時代的到來而修訂完善了法律,體現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A正確。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沒有發生變化,B錯誤。材料的指向是社會存在的決定作用,不是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C不選。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不是根本變革,D錯誤。2.A 解析:稅費減免、緩繳保險費,這些反映的是分配關系的調整,屬于生產關系的調整,其目的是發揮生產關系對生產力的反作用,①正確。材料反映的是生產關系對生產力的反作用,而未涉及“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②排除。國家通過政策調整,以便讓中小微企業、個體戶贏得發展的大未來,這表明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③正確。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運動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而改革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④錯誤。3.A 解析:“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體現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A正確。社會基本矛盾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B錯誤。材料沒有涉及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標準,C不選。生產力是生產方式中最活躍的因素,D錯誤。【過關精練】1.C 2.D 3.B 4.C 5.A 6.C 7.D 8.B 9.D 10.C 11.C12.①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隨著自動駕駛汽車產業的發展,有關自動駕駛的立法問題已經成為無法回避的課題,使得《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修改勢在必行。②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有反作用。《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修改有利于解決自動駕駛中存在的交通問題。③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是人類社會基本矛盾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修改,調整了上層建筑,遵循上層建筑一定要適應經濟基礎的基本規律,有利于推動社會發展。④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改革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修改有利于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有利于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⑤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是社會歷史的創造者,要堅持群眾觀點與群眾路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修改有利于預防和減少交通事故,保護人身安全,保護人民的合法權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