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時31 探索認識的奧秘1.了解人的實踐活動的特性和作用,理解社會生活的實踐本質。2.闡明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3.闡述認識運動的辯證發展過程,討論如何在實踐中獲得和深化認識、追求真理。1.認識與實踐(1)感性認識和 是人們對客觀世界的兩種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認識過程的兩個不同階段。 (2)實踐: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性活動。作為一種 活動,實踐可以把人們頭腦中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實踐具有 、主觀能動性、社會歷史性。 2.實踐是認識的基礎(1)實踐是認識的 。在實踐活動中,人們借助一定的手段同客觀物質對象發生關系,從而獲得對客觀事物的認識。 (2)實踐是認識發展的 。認識產生于實踐的需要,實踐不斷產生 、提出新要求,推動人們進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實踐的發展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備的 ,延伸了人類的認識器官,促進人類認識的發展;實踐鍛煉和提高了人的 。 (3)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 。 處在主觀和客觀的交匯點上,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通過實踐結果檢驗認識是否正確反映了客觀事物。 (4)實踐是認識的 。認識本身不是目的, 才是認識的目的。 3.真理(1)堅持真理:真理是標志 相符合的哲學范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 。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 。在同一條件下人們對同一對象的真理性認識只有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要堅持真理、追求真理。 (2)聯系實際:真理是 、有條件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對于特定的過程來說的,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要堅持主觀與客觀、 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4.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1)認識具有反復性:①從認識的 來看,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總要受到具體的實踐水平的限制,總要受到不同的立場、觀點、方法、知識水平、思維能力、生理素質等條件的限制。②從認識的 來看,客觀事物是復雜的、變化著的,其本質的暴露和展現有一個過程。③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 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 (2)認識具有無限性:認識的對象是無限的、變化著的物質世界,作為認識主體的人類是世代延續的,作為認識基礎的 是不斷發展的。 (3)認識的發展過程: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的循環是一種 或螺旋式上升的過程。 (4)追求真理的歷程: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要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 真理。 1.(2022·江蘇省合格考)鱷魚掉眼淚,一些人會認為鱷魚很傷心。研究發現,這是因為鱷魚腎功能不全,不能排除多余鹽分,也沒有體表排汗功能,而是通過眼睛的淚腺排出體內多余鹽分。這印證了( )A.感性認識是認識的高級階段 B.人的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C.科學研究是認識的唯一來源 D.感性認識有待深化為理性認識2.(2021·江蘇省合格考)射電望遠鏡、光譜分析儀、人工智能等工具和技術手段的運用,不僅突破了人的感官局限,而且延伸了人的認識器官,使認識在廣度和深度方面得到發展。這說明( )A.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B.實踐是認識的目的C.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D.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3.(2022·山東省合格考)嫦娥五號圓滿完成任務,攜帶樣品返回地球。來自月球的2千克月壤展示著一個國家對科技創新的追求。科研人員通過對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樣品——玄武巖巖屑中50余顆富鈾礦物進行分析,證實了月球直到20億年前仍存在巖漿活動,比以往月球樣品限定的巖漿活動停止時間延長了約8億年。這表明( )①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②認識具有無限性和上升性③真理在發展中不斷被推翻 ④追求真理的過程是一帆風順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感性認識是人們在實踐基礎上由感覺器官直接感受到的關于事物的現象、事物的外部聯系、事物的各個方面的認識,其三種基本形式是( )A.反復性、無限性和上升性 B.概念、判斷和推理C.物質性、能動性和社會性 D.感覺、知覺和表象2.(2023·新沂市模擬)為了應對全球變暖,各國科學家都在開展地球降溫研究,經過大量研究之后認為,噴灑微粒對地球降溫是有效的,而且也是安全的。該觀點強調( )A.實踐是認識的唯一途徑 B.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C.認識對實踐有促進作用 D.認識是實踐的目的3.(2023·揚州市模擬)我國第一顆綜合性太陽探測衛星——先進天基太陽天文臺(ASO-S)于2022年10月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將揭示太陽磁場、太陽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一磁兩暴”)的形成及相互關系。從中我們可以感悟出( )①實踐推動了人類認識不斷向前發展 ②真理具有反復性、無限性和條件性③認識工具延伸了人類的認識器官 ④經過實踐反復檢驗的認識才是正確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2022·北京市合格考一)一位學業有成的博士來到天山腳下的一處草原,他運用學到的試管凍精、胚胎移植等新技術進行試驗,繁育出良種牛犢。他把這一技術傳授給當地牧民,幫助大家實現了共同富裕。這表明( )①學到的知識越多自身價值越大 ②認識從實踐中來,還要回到實踐中去③改造世界的目的在于認識世界 ④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2022·北京市合格考二)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實踐上的每一次創造、理論上的每一次突破、事業上的每一次進步,無不閃耀著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光輝。實踐之所以能夠成為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是因為( )A.實踐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基礎B.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目的C.實踐是一個無限發展的過程D.實踐能把主觀和客觀聯系起來加以比較和對照6.漫畫《多跨一步》蘊含的哲理是( )A.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性B.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C.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正確反映D.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重要標準7.(2021·江蘇省合格考)“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邁出的一小步,真理就會變成謬誤。”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A.真理是主觀的 B.真理和謬誤往往相伴而行C.真理是無條件的 D.真理和謬誤沒有明確界限8.(2023·安徽模擬)關于圓明園是否應該重建的爭論已持續多年。“廢墟派”主張歷史不容抹殺,應保留圓明園遭焚毀后的殘跡以警示國民勿忘國恥,而重建恐有勞民傷財之嫌;“重建派”則主張,重建或修復圓明園可以恢復民族往日榮光,撫平這段歷史創傷。人們對重建圓明園的不同態度表明( )①對同一個確定對象人們會產生多個真理性認識②人對事物的認識總要受到主觀條件的限制③真理和謬誤相互包含,并無明確的界限④作為認識對象的客觀事物本身往往具有復雜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2022·北京市合格考一)三角形內角之和等于180度,這是古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得提出的定理。19世紀初,俄國數學家羅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內角之和小于180度。隨后德國數學家黎曼指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內角之和大于180度。由此可見( )①事物的性質根本無法確定 ②認識具有反復性和無限性③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 ④真理和謬誤沒有明顯界限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0.(2022·北京市合格考二)人們經常引用老話支持自己的觀點。但是,有些老話之間似乎也有沖突,如“好馬不吃回頭草”與“浪子回頭金不換”,“退一步海闊天空”與“狹路相逢勇者勝”,等等。這些看似相互沖突的老話( )①各有適用的條件和范圍 ②其正確性無法被檢驗③不應被機械地照搬套用 ④會導致人們無所適從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某中學在幫助學生掌握法律基本知識的同時,積極開展模擬法庭、法律情景劇展演、法治社會調查等活動,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在實踐中陶冶法治情感,養成規則意識和尊法守法的行為習慣。結合材料,從認識論角度,說明在法治教育中為什么要引導學生學以致用。課時31 探索認識的奧秘【考點過關】1.(1)理性認識 (2)直接現實性 客觀物質性2.(1)來源 (2)動力 新問題 認識工具 認識能力 (3)唯一標準 實踐 (4)目的 改造世界3.(1)主觀同客觀 正確反映 客觀性 一個 (2)具體的 理論與實踐4.(1)①主體 ②客體 ③實踐 (2)社會實踐 (3)波浪式前進 (4)檢驗和發展【典型剖析】1.D 解析:感性認識是認識的初級階段,A錯誤。材料強調要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而不是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B錯誤。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C錯誤。從最初以為鱷魚掉眼淚是因為傷心,到經過研究發現是要排除體內多余的鹽分,體現了感性認識有待深化為理性認識,D正確。2.C 解析:材料沒有提及實踐是認識的來源、認識的目的和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A、B、D均不符合題意。新的認識工具延伸了人的認識器官,推動了認識的發展,這表明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C正確。3.A 解析:科研人員通過對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樣品——玄武巖巖屑中50余顆富鈾礦物進行分析,證實了月球直到20億年前仍存在巖漿活動,比以往月球樣品限定的巖漿活動停止時間延長了約8億年。這表明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認識具有無限性和上升性,①②正確。經過實踐反復檢驗的、已經確定的真理并沒有被推翻,而是不斷地向前發展,③錯誤。認識具有反復性,追求真理的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④錯誤。【過關精練】1.D 2.B 3.B 4.C 5.D 6.B 7.B 8.C 9.C 10.B11.①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只有學以致用,才能提升學生對法律知識的理解和認識,陶冶法治情感。②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只有學以致用,學生才能用好所學的法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并養成尊法守法的習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