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時24 時代精神的精華1.比較哲學思維與日常思維的異同,說明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2.理解真正的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闡明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1.哲學的起源哲學就是 之學或追求智慧之學。哲學智慧產生于人類的 活動。 2.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1)世界觀:人們對 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就是世界觀。 (2)哲學與世界觀:哲學就是關于 的學問。哲學是哲學家依據一定的自然知識、社會知識和思維知識,把不自覺的、不系統的世界觀加以系統化、理論化而形成的思想體系。 (3)世界觀與方法論:世界觀 方法論,方法論體現世界觀,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3.哲學是對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1)具體科學與哲學的區別:具體科學揭示的是自然、社會和思維某一具體領域的規律,哲學則對其進行概括和升華,從中抽象出 的本質和最普遍的規律。 (2)具體科學與哲學的聯系:具體科學的進步 哲學的發展,哲學為具體科學研究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 4.哲學的基本問題: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1)是什么:哲學的基本問題是 的關系問題,也就是意識和物質的關系問題。 ①思維和存在 的問題,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分歧。 ②思維和存在 的問題,即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對此可分為可知論和不可知論。 (2)為什么: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人們在生活和實踐活動中遇到的和無法回避的基本問題,決定著各種哲學的 ,決定著它們對其他哲學問題的回答。 5.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1)分歧:是圍繞物質和意識誰是 的問題展開的。 (2)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是本原的,意識是派生的,物質 意識。 (3)唯心主義認為,意識是本原的,物質 意識,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意識決定物質。 (4)唯物主義: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5)唯心主義:主觀唯心主義和 唯心主義。 6.馬克思主義哲學(1)基本特征:馬克思主義哲學在科學實踐觀的基礎上,第一次在科學的基礎上實現了唯物主義與 的有機結合,實現了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 的統一,實現了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 的統一。 (2)歷史使命:實現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 。 (3)核心觀點: 。 (4)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重大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 最新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1.(2022·江蘇省合格考)恩格斯說:“推動哲學家前進的,絕不像他們所想象的那樣,只是純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動他們前進的,主要是自然科學和工業的強大而日益迅猛的進步”。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br/>A.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 B.具體科學揭示的是某一領域的規律C.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哲學的發展 D.哲學為具體科學研究提供方法論的指導2.(2022·北京市合格考一)在實際生活中,學生要面對和處理自己的學習計劃與學習實際之間的關系,教師要面對和處理自己的教學計劃與教學實際之間的關系,醫生要面對和處理處方與病情之間的關系……上述材料共同涉及哲學的基本問題。這一問題是( ?。?br/>A.整體和部分的關系問題 B.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C.必然和偶然的關系問題 D.量變和質變的關系問題3.(2022·江蘇省合格考)據研究,《尚書·洪范》最早記載“五行”:水、火、木、金、土是世界本原;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家們又以“相克”和“相生”揭示了“五行”之間的關系(如圖)。中國古代的“五行”說( ?。?br/>①屬于唯物主義觀點②屬于唯心主義觀點③含有形而上學思想④有豐富的辯證法思想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1.(2023·揚州市模擬)神舟十四號任務圓滿收官,標志著中國空間站“天宮號”邁向應用發展新階段。古往今來人們不斷探測世界奧秘,求索萬物本源,試圖解開“我是誰?從哪里來?向哪里去”的“天問”,凡此種種,觸及哲學問題。這表明( ?。?br/>①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②哲學智慧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③哲學源于人們在實踐中對世界的追問和思考④哲學為具體科學研究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德國詩人海涅曾經說過:“不要輕視觀念的影響力,教授在沉靜的研究中所培育出來的哲學概念可能摧毀一個文明?!闭軐W對每個人都是必需的,《哲學與人生》一書指出:離開人生,哲學是空洞的;離開哲學,人生是盲目的。這說明( )A.哲學總是自覺地影響著生活 B.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C.哲學智慧源于人的生活實踐 D.哲學對生活實踐具有指導功能3.(2016·江蘇省合格考)有人認為命由天定,因而身處困境時消極等待,逆來順受;有人認為人定勝天,因而在困難面前積極奮爭,不屈不撓。這反映出( ?。?br/>A.世界觀決定方法論 B.世界觀是對自然和人生的概括C.方法論影響世界觀 D.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4.(2020·江蘇省合格考)恩格斯說:“隨著自然科學領域中每一個劃時代的發現,唯物主義也必然要改變自己的形式?!睂Υ?,下列理解正確的是( )A.哲學是自然科學知識的總和 B.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C.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哲學的發展 D.哲學為具體科學研究提供方法論的指導5.(2022·山東省合格考)生活中,學生要面對和處理自己的學習計劃與學習實際之間的關系,醫生要面對和處理處方與病情之間的關系。這體現出哲學的基本問題是( ?。?br/>A.人與世界的關系問題 B.哲學的性質與方向的關系問題C.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 D.辯證法與形式上學的關系問題6.(2022·湖南省合格考)在古代社會,人們對自然頂禮膜拜,認為山有山神、河有河神,天旱求龍王降雨、遇事求神靈保佑。這種認識從哲學的基本派別來看屬于( ?。?br/>A.唯心主義 B.唯物主義 C.辯證法 D.形而上學7.18世紀的英國哲學家貝克萊認為“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觀念的集合”。下列觀點中,與其持相同立場的是( ?。?br/>A.天地之變,陰陽之化 B.塞翁失馬,焉知非福C.凡益之道,與時偕行 D.心外無物,心外無理8.(2023·新沂市模擬)我國科學家研究發現:悲傷和孤獨能加速衰老。對大多數普通人而言,保持一顆豁達的心無疑才是最好的選擇。從哲學的基本問題來看,這主要體現了( ?。?br/>A.思維和存在的辯證關系問題 B.思維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問題C.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D.思維和存在有無同一性的問題9.(2023·鹽城市模擬)2022年10月,中國科學院利用中國天眼FAST對著名致密星系群“斯蒂芬五重星系”及周圍天區的氫原子氣體進行了成像觀測,發現了1個尺度大約為2百萬光年的巨大原子氣體系統,比我們所在的銀河系大20倍。據了解,這是迄今為止在宇宙中探測到的最大的原子氣體系統。這說明( )A.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B.意識能夠改造客觀世界C.人們能夠發現創造新物質 D.意識活動具有直接現實性10.(2022·北京市合格考一)在人類思想史上,沒有一種思想理論像馬克思主義那樣對人類產生了如此廣泛而深刻的影響。馬克思主義極大推動了人類文明進程,至今依然是具有重大國際影響的思想體系和話語體系。馬克思主義之所以影響深遠,是因為它( ?。?br/>①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 ②是在人民的偉大實踐中形成的③給出了解決社會問題的現成答案 ④是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學真理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1.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人民的理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使命就是實現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觀點是( ?。?br/>A.物質觀點 B.實踐觀點 C.自然觀 D.社會歷史觀12.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實踐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笨梢?,馬克思主義哲學( ?。?br/>①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標準 ?、谑鞘澜缬^和方法論的統一③是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 ④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2023·揚州市模擬)實踐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這說明馬克思主義有( ?。?br/>A.科學性,是“科學之科學” B.開放性,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C.系統性,是完整的理論體系 D.實踐性,提供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課時24 時代精神的精華【考點過關】1.智慧 實踐2.(1)整個世界 (2)世界觀?。?)決定3.(1)最一般 (2)推動4.(1)思維和存在?、俸握呤潜驹、谟袥]有同一性?。?)基本性質和方向5.(1)本原?。?)決定?。?)依賴于 (4)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客觀6.(1)辯證法 歷史觀 革命性?。?)解放?。?)實踐觀點?。?)中國化時代化【典型剖析】1.C 解析:材料沒有體現哲學與世界觀的關系,A不選。題干沒有說明具體科學的研究領域,也沒有體現哲學為具體科學研究提供方法論的指導,BD不選。真正推動哲學家前進的,主要是自然科學和工業的強大而日益迅猛的進步,體現了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哲學的發展,C正確。2.B 解析:實際生活中的這些問題,共同涉及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B符合題意。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學習計劃與學習實際之間的關系、處方與病情之間的關系等不涉及整體和部分的關系問題、必然和偶然的關系問題、量變和質變的關系問題,ACD與題意不符。3.B 解析:認為水、火、木、金、土是世界本原,屬于唯物主義觀點,①正確。“五行”之間存在“相克”和“相生”的關系,體現了辯證法思想,④正確。材料中反映的是唯物主義,不是唯心主義;反映是辯證法,不是形而上學,②③錯誤。【過關精練】1.C 2.D 3.A 4.C 5.C 6.A 7.D 8.D 9.A 10.B 11.B 12.D 13.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