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時23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1.搜集材料,闡述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2.了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1.科學立法(1)內涵:科學立法是依法治國的前提。科學立法就是尊重和體現社會發展的 ,不斷提高法律的質量。 (2)要求①推進科學立法要尊重和體現社會發展的 。科學立法體現我國社會主義國家性質,符合我國的政治制度和歷史傳統,符合國情和實際,遵循法律體系的內在邏輯和立法工作規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術,努力實現立法過程的科學化。 ②要做到 。在我國,憲法和立法法是國家機關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據,所有享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都應當按照法定職權、依據法定程序開展立法工作。 ③要充分發揚民主。堅持 ,廣開言路,集思廣益。 ④要合理設定權利與義務、權力與責任。立法中客觀地認識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利益,并加以合理地確認和保護,做到 相統一、相對應。 2.嚴格執法(1)內涵:嚴格執法是依法治國的關鍵。 是執法的最重要主體,要帶頭嚴格執法,依法全面履行職能。 (2)意義:嚴格執法有助于捍衛法律的權威和尊嚴,帶動全社會尊崇和敬畏法律;有助于實現社會 ,維護群眾正當權益,彰顯公平,伸張正義;有助于推進建設法治政府,實現建設法治政府的任務和目標,彰顯國家法治文明,推進法治中國。 (3)要求①全面履行政府職能。行政機關要堅持法定職責 、法無授權 。 ②堅持規范執法。要完善 ,建立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 ③行政執法要堅持公正,同等情況 ,不同情況 。 ④堅持文明執法。執法部門要堅持文明執法,改進執法方式,做到語言、行為規范,融法、理、情于一體,堅持以法為據、以理服人、以情感人。3.公正司法(1)內涵:公正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在司法活動的 和 中堅持和體現公平正義。具體就法院的審判而言,法院的審判過程做到平等和正當、審判結果體現公平和正義。 (2)體現:司法程序公正是實現司法結果公正的重要手段和保障,司法結果公正是司法程序公正的 。 (3)要求①確保審判權和檢察權 行使。 ②堅持以 為根據、以 為準繩,做到事實認定符合客觀真相、辦案結果公正、辦案程序公正。 ③堅持人民司法為人民,依靠 推進公正司法,通過公正司法維護人民權益。 ④加強人權 。強化訴訟過程中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知情權、陳述權、辯護辯論權等的制度保障。 4.全民守法(1)內涵:全民守法是依法治國的基礎。社會成員普遍尊重和信仰 、依法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2)要求:①推進全民守法,要著力增強 ,堅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 ②推進全民守法,要調動人民群眾投身 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③推進全民守法,要不斷加強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1.(2022·江蘇省合格考)基層立法聯系點是匯集民意民智的“直通車”。截至2021年10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基層立法聯系點共征集到對法律草案、年度立法計劃等的意見建議7 800余條。這是為了( )A.完善法律實施機制 B.使立法符合國情和實際C.健全矛盾化解機制 D.提升人大的監督水平2.(2022·江蘇省合格考)某地積極推動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全面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執法全過程記錄、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等三項制度。這有利于促進政府( )A.科學決策,簡政放權 B.公正司法,司法為民C.規范執法,文明執法 D.依法執政,科學執政3.(2022·江蘇省合格考)漫畫《問題凸顯》意在提醒人們要( )積極參政議政 B.規范權力運行 C.增強法治觀念 D.推進政務公開1.(2023·安徽模擬)《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于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在有關法律的基礎上,該法進一步細化、完善個人信息保護應遵循的原則和個人信息處理規則,明確個人信息處理活動中的權利義務邊界,健全個人信息保護工作。可以說,這部法律急民之所急,解民之所憂,充分回應了社會關切。這體現了我國在立法過程中( )①充分發揚民主,廣泛凝聚社會共識 ②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符合國情和實際③科學合理地設定公民的權利和義務 ④合理規范國家執法機關的權力和責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蓋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和“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共同強調的是( )A.科學立法 B.嚴格執法C.公正司法 D.全民守法3.(2022·湖南省合格考)近年來,國家檢察機關加強監督糾錯,認真辦理涉刑立案和偵查活動的申訴案件,加強對民事行政申訴案件的精準監督,以嚴肅追責促進司法責任制落實。國家檢察機關加強監督糾錯有利于( )A.推進科學立法,完善法律體系 B.推進嚴格執法,保障群眾權益C.推進公正司法,維護公平正義 D.推進法治教育,形成守法氛圍4.(2022·北京市合格考一)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引用英國哲學家培根的這句話:“一次不公正的審判,其惡果甚至超過十次犯罪。因為犯罪雖是無視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審判則毀壞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這告訴我們( )A.要努力實現立法過程的科學化 B.要建立行政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C.司法活動必須要堅持公平正義 D.要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法治文化5.(2022·北京市合格考二)司法是否具有公信力,主要看兩點:一是公正不公正,二是廉潔不廉潔。要懂得“100-1=0”的道理,一個錯案的負面影響足以摧毀九十九個公正裁判積累起來的良好形象,這句話說明( )A.守護公平正義必須由行政機關來保障B.良法之治需要通過科學立法來實現C.只要程序公正就能有效解決案件糾紛D.法律的公平正義是通過一個又一個公正判決實現的6.(2022·山東省合格考)一次不公正的審判,其惡果甚至超過十次犯罪。因為犯罪雖是無視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審判則毀壞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人民法院堅持公正司法要做到( )①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 ②行使審判權不受任何監督③審判過程做到平等和正當 ④審判結果體現公平和正義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2023·揚州市模擬)近年來,秉承“扎根基層、服務群眾,讓法官多走路,讓群眾少跑腿”的司法服務理念,不少地區建立了人民法庭巡回審判點,“草原法庭”“馬背法庭”“海上法庭”“田間法庭”……深入農村及偏遠地區開展巡回審判,方便群眾就近參加訴訟。材料表明( )A.我國致力于實現人民法院司法服務全覆蓋B.憲法法律是維護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C.我國人民法庭是服務基層社會的唯一載體D.我國人民法院以滿足基層訴訟為工作中心8.(2022·山東省合格考)由信“訪”不信“法”,到遇事找法,是全民守法不斷深入的社會信號。這一轉變說明( )A.全民法治觀念日益增強 B.信訪不再是維護人民利益的方式C.我國已經建立了完備的法律體系 D.每一個公民都是法律的自覺遵守者9.(2023·鹽城市模擬)中國裁判文書網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在互聯網公布裁判文書的規定》,在互聯網上建立的集權威、規范、便捷于一體的全國法院規范、統一的裁判文書專業網站。建立該網站( )A.目的在于糾正政府的不作為、亂作為 B.樹立了立法機關科學立法的形象C.有利于推進公正司法,推動全民守法 D.有利于鼓勵群眾參與司法審判工作10.縱觀人類歷史,新興產業的發展總是不斷挑戰現有的法律,進而成為法治建設的助推器。如隨著自動駕駛汽車產業的發展,有關自動駕駛的立法問題已經成為無法回避的課題,《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修改勢在必行。 問題一:車輛數據的所有權、處分權,數據的保存、調用以及數據安全和信息安全等。 問題二:道路交通安全規范的完善以及無人駕駛汽車事故責任認定和保險賠付等。 問題三:駕駛人的資格認定以及與車主的權利義務關系、乘客的隱私保護等。從《政治與法治》的角度,說明應如何做到對自動駕駛的科學立法。課時23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考點過關】1.(1)客觀規律(2)①客觀規律 ②依法立法 ③民主立法 ④權利與義務2.(1)行政機關 (2)公平正義(3)①必須為 不可為 ②執法程序 ③平等對待 差別對待3.(1)過程 結果 (2)最終目的(3)①依法獨立 ②事實 法律 ③人民 ④司法保障4.(1)法律(2)①全民法治觀念 ②依法治國實踐 ③公民道德建設【典型剖析】1.B 解析:材料體現的是立法,不是法律實施,A不選。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基層立法聯系點征集立法的相關建議,是為了使立法符合國情和實際,B正確。題干沒有涉及矛盾化解機制,C不選。題干涉及的是立法,不是監督,D不選。2.C 解析:材料沒有涉及科學決策,簡政放權,A不選。該地的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措施,有利于促進政府規范執法,文明執法,C正確。司法機關公正司法,司法為民,B錯誤。黨依法執政,科學執政,D錯誤。3.C 解析:漫畫反映的是直播打賞中的各種問題,提醒人們要增強法治觀念,C正確。題干沒有涉及參政議政、規范權力運行、政務公開,ABD不選。【過關精練】1.C 2.B 3.C 4.C 5.D 6.C 7.A 8.A 9.C10.①科學立法就是要尊重和體現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不斷提高法律的質量,科學立法要體現社會主義國家性質,順應時代發展要求,要符合國情和實際,立良善之法、管用之法,要根據自動駕駛汽車產業的發展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修改和完善《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②科學立法要做到依法立法,在法治的軌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規范性文件;對自動駕駛的立法要以憲法和立法法為依據,依據法定程序開展立法工作。③科學立法要充分發揚民主,必須堅持民主立法,廣開言路,集思廣益,對自動駕駛立法要廣泛征求公民的意見和建議,凝聚社會共識。④科學立法要合理設定權利與義務、權力與責任,對自動駕駛立法要做到權利與義務相統一,科學合理地配置權力與責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