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一單元 樹立科學思維觀念 學案(含解析)2024年高中政治學業水平(合格等級)考試復習一本通(統編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一單元 樹立科學思維觀念 學案(含解析)2024年高中政治學業水平(合格等級)考試復習一本通(統編版)

資源簡介

…………………………………………………………………………………………
選擇性必修3 邏輯與思維
★★★★★
…………………………………………………………………………………………
【全書結構】
…………………………………………………………………………………………
…………………………………………………………………………………………
…………………………………………………………………………………………
第一單元 樹立科學思維觀念
在生活和學習中,人們常常會遇到一些問題。遇到問題怎么辦 “想一想”怎么解決。“想”的過程就是思維的過程。思維方法不同,效果大不一樣。思維科學,問題解決起來事半功倍;思維不科學,往往事倍功半,甚至勞而無功。學習科學思維,要把學習同思考、觀察同思考、實踐同思考緊密結合起來,要用正確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問題。就思維自身而言,思路必須清晰。思路是否清晰,要看思維是否合乎邏輯。科學思維離不開邏輯。
…………………………………………………………………………………………
【學習提示】
1.聯系實際,探究人的思維的特征、思維形態的差異,說明不同思維形態的獨特功用、彼此相輔相成的關系。
2.列舉生活中正、反兩方面的事例,通過故事講述、主題演講等形式,分享如何運用科學思維處理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困難。
3.聯系科學思維與文學想象的差異,討論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的特征,探究二者的關系。
【單元地位】
本單元是全書的邏輯起點,也是全書的總論,起著統攝、引領和導入后面教材具體內容的作用。學習《邏輯與思維》課程模塊,首先要理解“思維”、“邏輯思維”、“科學思維”等基礎概念。為此,本單元采取了逐級推進的方式,闡釋了思維及其基本形態和特征,區分了思維的兩種基本形態——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闡明了“邏輯”和“邏輯學”的含義,揭示了邏輯思維的基本要求;明確了“科學思維”的基本含義。這就為學生明確“思維”與“邏輯”的關系、“邏輯”與“科學思維”的關系奠定了認知基礎。
學習本單元,既要了解“思維”、“邏輯思維”、“科學思維”等基礎概念和基本知識,也要明確學習科學思維的意義,樹立科學思維觀念,自覺以培養科學精神為目的學習科學思維知識、進行科學思維訓練,在社會實踐中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觀察事物、分析問題、解決矛盾,還要以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的態度對當代中國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實踐作出科學的解釋、正確的判斷和合理的選擇。
【單元結構】
…………………………………………………………………………………………
第一課 走進思維世界
為什么同在一起學習,同樣的老師、同樣的教材、同樣的努力,學習效果卻不同 人的思維究竟具有怎樣的特征 思維的基本形態有哪些,其特征有哪些 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將揭開思維的神秘面紗,了解思維及其基本形態的含義和特征,理解不同思維形態的獨特功用以及彼此相輔相成的關系。
…………………………………………………………………………………………
【學習目標】
1.理解思維的含義,體會思維是人所特有的屬性,知道人們認識事物本質、把握事物規律的重要思維方式。
2.了解思維的間接性、概括性和能動性特征,知道思維與實踐之間的關系,懂得思維在實踐中產生,在實踐中發展,又反作用于實踐。
3.了解思維的基本形態,把握區分不同思維形態的依據。
4.理解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的含義,認識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各自的功用,把握二者之間相輔相成的關系。
【課標要求】
1.1 描述常見的思維活動,體會思維是人所特有的屬性,了解思維的基本形態和特征。
1.2 區分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
…………………………………………………………………………………………
【知識體系】
…………………………………………………………………………………………
【圖解知識】
一、思維的含義與特征
思維 思維
【解析】(1)① 欣然自喜的原因:河伯認為他所在的黃河是最為廣大的,這個認識是正確的。 ② 后來望洋興嘆的原因:他又看到了比他所在的黃河更為廣大的大海,發現他之前的認識是不正確的。 ③ 這種態度的變化原因:是由于他對所看到的現象作了比較,認識到此前自己的認識是錯誤的。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是其態度變化的思維原因。 (2)人的認識有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兩種方式。以親歷方式獲得的感性認識,手個體生命時間、精力和經歷等方面的限制,總是有限的。因此,除了親歷的感知之外,我們還可以運用思維的間接性,通過學習人類思想的成果,彌補個體感性認識中思維的局限,獲得超越個體感知能力之外的更廣泛、更深刻的理性認識。
【解析】(1)A得出結論的思維過程是:A、B都看到商人戴的帽子是紅色的,如果他們之中有任何一個人戴的是紅帽子,則另一個人就可以很快說出自己頭上帽子的顏色。題中說“過了一會兒”(注意:這是一個推理的條件),說明雙方都看到對方戴的帽子不是紅色。A的推論是:如果他頭上戴的是一頂紅色的帽子,那么B能立即說出他自己帽子的顏色;而B沒有能夠立即說出,所以,他頭上戴的不是紅色的帽子,而是黑色的帽子。 (2)由于只有兩頂紅帽子,A、B雙方不僅能看到商人戴的帽子的顏色,而且也能看到對方戴的帽子的顏色,兩人面時的條件完全相同,因此,誰能更快說出正確答案,說明誰的思維速度更快,推理能力更強,誰的表現也就更好。
含 義 廣義 與“意識”同義
狹義 與理性認識同義(與感性認識相對而言) ①理性認識是對事物的本質及其規律的反映,是認識的高級階段。(感性認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現象和外部聯系的反映,是認識的初級階段。)
②理性認識方式: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系統思維等,是對人類理性認識方式的高度概括,是人們認識事物本質、把握事物規律的重要的思維方式,是具有指導性和針對性的科學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特 征
【解析】科學工作者是通過抽象思維,包括比較、分析、推理等方式來理解光速。人們雖然不能對所要認識的每一個事物都直接感知,也不能直接感知到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但是人們的思維可以憑借感性材料、已有的經驗和知識,通過抽象思維方式,對未知事物進行認識。人們依靠科學知識,以抽象思維的比較、分析、推理等方式理解光速,這反映了人的思維具有間接性。
間接性 思維能夠憑借獲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經驗和知識,透過事物的現象,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實現對未知事物的認識。
【解析】上述材料列舉了日常生活中我們所看到的樹的多樣化的個體特征,并指出這些個體特征與一切樹的共同屬性不同,揭示了一切樹都具有的共同屬性是“木本植物”。這反映了在認識一類事物的過程中,思維具有舍去認識對象表面的、非本質的屬性,抓住其內在的、共同的、本質的屬性的概括性特征。
概括性 思維能夠從多種事物及其各種各樣的屬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質的屬性,抓住內在的、共同的、本質的屬性,把握一類事物的共同本質。
能動性 思維能夠提煉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別于客觀實際的認識。正確的思維如實地反映認識對象,錯誤的思維歪曲地反映認識對象。
思維與實踐 的關系 ① 思維在實踐中產生,在實踐中發展。 ② 思維又反作用于實踐。正確的思維能夠指導人們在實踐中實現預期的目的。
思維形態及其特征
(一)思維的基本形態
思維 的基本形態
【解析】第一段:運用的是以概念為思維的基本單元表達思想的抽象思維; 第二段:運用的是以感性形象為思維的基本單元表達思想的形象思維。
分 類 思維的方向上 ① 發散思維(向不同方向擴散的思維)
② 聚合思維(向同一方向收斂的思維)
思維對認識對象的思考上 ① 綜合思維(有整體地認識對象的思維)
② 分析思維(分別地認識對象的思維)
思維反映認識對象的方式上 ① 辯證思維(有用聯系、發展、全面的觀點看待事物和思考問題的思維)
② 形而上學思維(有用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看待事物和思考問題的思維)
思維運行的 基本單元 ① 抽象思維
② 形象思維
思維基本形態的特征
思維 基本 形態 的特征
【解析】(1)在“科學思維方法是知識創新的工具”中,包含“科學思維方法”和“知識創新的工具”兩個概念;“科學思維方法是有用的”中,包含“科學思維方法”和“有用的”兩個概念 。 (2)抽象思維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斷和推理。由概念而構成判斷,由判斷而構成推理。簡要地說,概念是反映認識對象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判斷是對思維對象有所斷定的思維形式,推理是從已知判斷推出未知的新判斷的思維形式。
【解析】(1)畢加索以死于希特勒法西斯之手的少年和負傷的鴿子為素材,創作了由少女、和平鴿和橄欖枝構成的《少女與和平鴿》,借此表達對和平的祈愿,盼望戰爭的硝煙盡快散去,讓人們過上和平的生活。 (2)形象思維是在感覺、知覺和表象的基礎上,運用聯想、想象和幻想等反映認識對象,觸及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形象思維具有基本單元的形象性、運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維表達的情感性等特征。
基本單元 含義 主要特征
抽象思維 抽象思維以概念、判斷和推理等反映認識對象,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① 基本單元的概念性
② 運行方式的推導性
③ 思維表達的嚴謹性
形象思維 形象思維在感覺、知覺和表象的基礎上,運用聯想、想象和幻想等反映認識對象,觸及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① 基本單元的形象性
② 運行方式的想象性
③ 思維表達的情感性
二者的關系:兩者的區分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在實際思維活動中,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雖然各有其功能和作用,但又具有相輔相成的關系。
…………………………………………………………………………………………
【本課小結】
…………………………………………………………………………………………
【易混易錯】
1.思維因能夠揭示本質與規律而具有正確性。( × )
解析:正確揭示事物本質與規律的思維是正確思維。
2.思維促進認識對象的發展進步。( × )
解析:正確思維促進認識對象的發展進步。
3.思維是人們對事物表面現象的認識,是認識的低級階段。( × )
解析:思維是人們對事物本質與規律的反映,是認識的高級階段。
4.“邏輯與思維”中所說的思維主要是從廣義角度講的,是認識的高級階段。( × )
解析:“邏輯與思維”中所說的“思維”主要是從狹義角度來講的,指認識的高級階段。
5.思維具有能動性,能夠從多種事物及其各種各樣的屬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質的屬性,抓住內在的、共同的、本質的屬性,把握一類事物的共同本質。( × )
解析:能夠從多種事物及其各種各樣的屬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質的屬性,抓住內在的、共同的、本質的屬性,把握一類事物的共同本質,說明思維具有概括性。
思維能如實地反映認識對象,幫助人們在實踐中實現預期的目的。( × ) 解析:思維有正確與錯誤之分。正確的思維如實地反映認識對象,幫助人們在實踐中實現預期的目的。錯誤的思維歪曲地反映認識對象,會把人們的實踐引向歧途,不能實現預期的目的。
7.從思維的方向看,思維分為綜合思維和分析思維。( × )
解析:從思維的方向看,思維分為發散思維和聚合思維。
8.根據思維運行的基本單元的不同,思維分為辯證思維和形而上學思維。( × )
解析:根據思維運行的基本單元的不同,思維分為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
9.形象思維是通過語詞鞏固下來,并以概念作為思維的基本單元。( × )
解析:抽象思維是通過語詞鞏固下來,并以概念作為思維的基本單元。
10.抽象思維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單元的形象化、運行方式的推導性和思維表達的嚴謹性。( × ) 解析:抽象思維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單元的概念性、運行方式的推導性和思維表達的嚴謹性。
…………………………………………………………………………………………
第二課 把握邏輯要義
說話能否打動聽眾,寫文章能否折服讀者,辭藻和章法固然重要,但基礎性的問題還是在于語言是否符合邏輯。語言的明快,在于思維的清晰、敏捷。要想準確鮮明地表達思想,思維必須合乎邏輯。那么,邏輯到底是什么 思維怎樣才能合乎邏輯 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將了解邏輯的含義,明確合乎邏輯的思維究竟需要遵循哪些基本要求。
…………………………………………………………………………………………
【學習目標】
1.了解“邏輯”的多種舍義,學會區分不同語境中的“邏輯”含義、明確“邏輯與思維”中“邏輯”的含義。
2.理解狹義邏輯學與廣義邏輯學的含義,掌握學習狹義邏輯學的基本知識與方法是學習廣義邏輯學的基礎。
3.知道邏輯學所究思維的方法,以及形式邏輯研究思維的核心任務。
4.領會日常思維中的論證、論辯與邏輯的關系,懂得運用有效推理進行論證和論辯。
5.理解同一律的含義和要求,了解思維違背同一律的錯誤表現,懂得如何避免犯“偷換概念”或“偷換論題”的錯誤。
6.理解矛盾律的含義和要求,了解思維違背矛盾律的錯誤表現,懂得如何避免犯“自相矛盾”的錯誤。
7.理解排中律的含義和要求,了解思維違背排中律的錯誤表現,懂得如何避免“兩不可”
的錯誤。
8.理解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之間的關系,以及它們與正確思維活動、社會實踐之間的關系。
9.理解遵循形式邏輯的要求與科學思維的關系。
【課標要求】
2.4 辨析常見的邏輯錯誤,掌握形式邏輯的三個基本規律。
…………………………………………………………………………………………
【知識體系】
…………………………………………………………………………………………
【圖解知識】
一、“邏輯”的多種含義
邏 輯 邏 輯 邏 輯
【解析】(1)①“毛主席曾號召大家都要學一點邏輯呢。”這句話中的“邏輯”指的是邏輯學這門學問。②“學邏輯也要合乎學習的邏輯,先易后難,不能揠苗助長。”這句話中的“邏輯”指的是規律,即學習的規律。③“邏輯太重要了,邏輯混亂的文章別人看不懂,不講邏輯的人別人懶得理。”這句話中的第一個“邏輯”指的是邏輯規律與規則,第二個“邏輯”指的是思維方法,第三個“邏輯”指的是邏輯規律與規則。 (2)教材闡述的“邏輯”有四種基本的含義,即規律、邏輯規律與規則、認識問題的某種思維方法、邏輯學。 ① 作為客觀規律的邏輯是事物變化發展的規律。 ② 邏輯規律是思維領域內的客觀規律;邏輯規則是根據邏輯規律制定的要求。 ③ 符合邏輯規律與規則的思維又稱為邏輯思維,邏輯思維是眾多思維方式之一。 ④ 邏輯學關于邏輯規律與規則的知識體系。
不 同 用 法 (1)現代漢語中的“邏輯”:①與“規律”同義;②指“邏輯規律與規則”;③指認識問題的某種“思維方法”;④指“邏輯學”這門學問。
(2)“規律”意義上的“邏輯”是所有學科的研究對象。
(3)“邏輯規律與規則”,以及“思維方法”意義上的“邏輯”才是邏輯學的研究對象。邏輯學研究試圖將“邏輯規律與規則”運用到實際思維中,以區分正確的思維方法和不正確的思維方法。
(4)作為工具性學科的邏輯學是為把握“規律”服務的。
邏 輯 學 分 類
【解析】邏輯學是關于邏輯規律與規則的知識體系。形式邏輯是從形式結構方面研究思維規律的,辯證邏輯是從抽象的思維內容方面研究思維規律的。歸納邏輯與演繹邏輯相對應,主要是從前提與結論之間是否具有必然聯系來劃分的。哲學認識論是從個別與一般的前提和結論關系來看歸納邏輯的。法律邏輯、科學邏輯和論辯邏輯是邏輯理論和方法在具體領域中的應用,都是應用邏輯的分支學科。
邏輯學:歷史上人們把所有研究思維規律與方法的學問都稱為邏輯學。
① 狹義邏輯學:人們把研究思維形式結構及其規律的形式邏輯視為狹義的邏輯學。
② 廣義邏輯學:人們把含有狹義的邏輯學和研究辯證思維中的規律、規則與方法的辯證邏輯等視為廣義的邏輯學。
【解析】①對這種“可推”與“不可推”的規律與規則的思考與把握,就產生了邏輯思想,②將這樣的思想條理化、系統化,就構成了邏輯這門學問。③在邏輯學史上,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古代中國以墨子為代表的墨家等,為邏輯學的誕生和發展作出了奠基性貢獻。
形 式 邏 輯 形 式 邏 輯
① 主要研究對象:形式邏輯特別關注推理問題。 推理是由前提和結論構成的,由前提推導結論,前提作為結論的理由。在日常思維中,人們常常運用推理進行論證和論辯。 論證:把推理的理由講出來作為“論點”的“論據”,就構成了“論證”。用這樣的論證方式去說服人,讓他人接受自己的觀點。 B、論辯:用這樣的論證方式去反駁別人的觀點,就構成了“論辯”。
【解析】推理結論是否一定為真,取決于兩個方面:一是前提內容的真實性;二是推理形式的有效性。 ① 小明的推理形式找不到反例,是一個有效推理,即前提是真的,結論一定是真的。小明的推理符合三段論推理的規則,是正確的推理。② 小芳的推理形式可以找到反例,因此是一個無效的推理,即前提是真的,結論是假的。小芳的推理不符合三段論推理的規則,是不正確的推理。
② 核心任務:形式邏輯的核心任務是要把握從真前提推導出真結論的規律和規則。從形式邏輯角度看,從真前提推出真結論,并不取決于思想的具體內容,而是取決于思想的形式結構。
③ 意義:遵循形式邏輯的規律與規則,是正確思維的必要條件。學習狹義邏輯學的基本知識與方法,是學習廣義邏輯學的基礎。
二、邏輯思維的基本要求
【解析】甲所說的“別人”,指除打牌者之外的人。乙故意將其偷換為指除打牌者和甲之外的人。在同一思維過程中,這種沒有保持概念同一性的思維,違反了同一律的要求,犯了“偷換概念”的邏輯錯誤。
【解析】該“相關鏈接”通過闡述同一律所維護的思想確定性是變化發展中的相對穩定性的特點,一是要了解依據同一律制定的規范性要求,與唯物辯證法所揭示的認識對象的變化發展并不沖突;二是要了解思維中認識的確定性是相對的確定性,是隨著事物的變化發展而變化發展的,沒有這種相應的變化發展,科學思維就不能正確反映認識對象。
邏 輯 思 維 的 基 本 要 求 邏 輯 思 維 的 基 本 要 求 形式邏輯的基本規律 遵循 理由 公式 表達 含義 (內容) 具體 要求 邏輯 錯誤 注意 問題
同一律 (保證思維的確定性) 合乎邏輯的思維是具有確定性的思維。要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的事實與規律,必須讓思維確定下來,該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游移不定。 A是A(A代替的是思想,它指代的是概念或判斷) 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 在同一思維過程中,每一思想必須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轉移論題。 ①“偷換概念” ②“轉移論題” ① 在不同的時間或不同的條件下,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斷,同一律并不要求它們一定是同一的。 ② 同一律并不否認認識對象的復雜多樣性及其變化和發展。它所反對的,只限于在時間、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任意變更概念或判斷
矛盾律(保證思維的無矛盾性) 合乎邏輯的思維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維。要避免思維出現不融貫一致的邏輯錯誤,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 A不是非A 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它的否定論斷“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 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斷定它們都成立。 “自相矛盾” ① 思維中出現的自相矛盾(即邏輯矛盾)不同于唯物辯證法所講的事物的客觀矛盾(即辯證矛盾)。矛盾律只排除思維過程中的邏輯矛盾,而不否認客觀事物本身存在著的內在矛盾。 ② 矛盾律及其要求是就同一時間、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作的論斷而言的(條件性:同一思維過程),自相矛盾的論斷是對客觀實際的錯誤反映。 ③ 從不同時間、不同方面、對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論斷,并不是自相矛盾。
排中律(保證思維的明確性) 合乎邏輯的思維是具有明確性的思維。要反對在“是”與“非”之間騎墻居中,在矛盾關系之間的論斷持“兩不可”的態度。這就是要遵循排中律的要求。 A或者非A 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 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斷定它們都不成立。(不能同時否認“A”和“非A”,對是與非各打五十大板) “兩不可”
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區別 含義 矛盾律表明,論斷“A”和“非A”必有一假。
排中律表明,論斷“A”和“非A”必有一真。
意義 識別與把握“A”和“非A”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的矛盾關系,對于提升邏輯思維能力有重要意義。
形式邏輯的基本規律(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的來源 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這些形式邏輯基本規律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對認識客觀事物的正確思維活動的總結。(它們不是邏輯學家頭腦中固有的,也不是哪個權威規定的,而是人們通過無數次的社會實踐中,既認識到了客觀事物的規律,也認識到了思維自身的規律。)
遵循三大邏輯基本規律的必要性 只有遵循形式邏輯基本規律的思維,才有可能成為科學的思維。(違背形式邏輯基本規律的思維,不可能是科學的思維。)
…………………………………………………………………………………………
【解析】這位楚人之所以“弗能應”,乃在于問話者的問題“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揭露了其論斷中“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和“吾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所包含的邏輯矛盾,即同時肯定了“此矛可戳穿此盾”和“此矛不能戳穿此盾”。
【解析】材料中“我堅信一位哲人的名言,‘不要相信任何人的話’”這一論斷存在矛盾,既然堅信一位哲人的名言,就不可能不相信任何人的話。也就是說,“不要相信任何人的話”事實上包含了一個判斷“不要相信一位哲人的話”,這與“我堅信一位哲人的名言”是兩個相互矛盾的論斷,這兩個論斷不能同時都成立,所以該告示牌上的話是不成立的。
【解析】① 第一個論斷是自相矛盾的。其理由是:一個圖形是方的就是方的,是圓的就是圓的,因為“方”和“圓”這兩個概念是反對關系,不能同時出現在一個平面的圖形上。“一個圖形既是方的又是圓的”這個論斷違反了矛盾律,屬于自相矛盾。 ② 第二個論斷不是自相矛盾的。原因在于詩中的語句是對不同對象的描寫,是不同對象的情況,“靜”和“幽”是人的心理感受,“噪”和“鳴”是外在環境描寫,二者形成了辯證統一。 ③ 第三個論斷不是自相矛盾的。這個論斷可以理解為:人類在其存續的歷史長河中的認識能力是無限的,但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表現出來的現實認識能力又總是有限的,無限時相對于有限來講的,有限是相對于無限來講的。這一論斷體現了辯證矛盾。 ④ 第四個論斷是自相矛盾的。其理由是:“這幾周的軍訓太緊張了,但已經不知不覺地過去了”中的“這幾周的軍訓太緊張了”,說明很累很難熬過去,“但已經不知不覺地過去了”,說明很輕松很容易度過,這顯然是自相矛盾的。
【解析】主持人的話不符合邏輯,違背了排中律,犯了“兩不可”的錯誤。“它是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是一個單稱肯定判斷;“它不是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是一個單稱否定判斷。兩個判斷構成矛盾關系,對兩個具有矛盾關系的判斷之一加以否定,必須對另一判斷予以肯定,而主持人對這兩個判斷同時加以否認,顯然是錯誤的。邏輯思維反對在“是”與“非”之間騎墻居中,反對在矛盾關系的論斷之間持“兩不可”的態度。
【解析】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斷定它們都成立。也就是說,不能同時否認“A”,又否認“非A”,對“是”與“非”各打五十大板。在思維中不遵循排中律的明確性要求,將會犯“兩不可”的邏輯錯誤。該“示例評析”通過分析甲乙圍繞“乙是否去看香山紅葉”這一話題展開的對話,說明乙的回答同時否定了“去”和“不去”,違背了排中律,“兩不可”的錯誤。
…………………………………………………………………………………………
【本課小結】
…………………………………………………………………………………………
【易混易錯】
1.“邏輯”就是指“邏輯規律與規則”。( × )
解析:“邏輯”是一個多義詞:現代漢語中的“邏輯”,或者與“規律”同義,或者指“邏輯規律與規則”,或者指認識問題的某種“思維方法”,或者指“邏輯學”這門學問。
2.邏輯學研究的對象是研究辯證思維中的規律、規則與方法。( × )
解析:“邏輯規律與規則”,以及“思維方法”意義上的“邏輯”才是邏輯學的研究對象。
3.形式邏輯特別關注論據問題。( × )
解析:形式邏輯特別關注推理問題。
4.正確思維的必要條件是從真前提推導出真結論。( × )
解析:遵循形式邏輯的規律與規則,是正確思維的必要條件。
5.通常用公式“A不是非A”來表示同一律的內容。( × )
解析:通常用公式“A不是非A”來表示矛盾律的內容。
6.故意違反矛盾律的要求,所犯的邏輯錯誤叫作“偷換概念”或“偷換論題”。( × )
解析:故意違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邏輯錯誤叫作“偷換概念”或“偷換論題”。
7.排中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斷定它們都成立。違反排中律要求的邏輯錯誤叫作“自相矛盾”。( × )
解析:矛盾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斷定它們都成立。違反排中律要求的邏輯錯誤叫作“自相矛盾”。
8.排中律表明,論斷“A”和“非A”必有一假。( × )
解析:矛盾律表明,論斷“A”和“非A”必有一假。
…………………………………………………………………………………………
第三課 領會科學思維
人人都有思維,為什么有的思維縝密而精妙,能夠結出豐碩的智慧之果,而有的思維構想雖然不失美妙,卻是不結果實的智慧之花 實踐一再證明,只有科學思維才能指導人們在實踐中實現預期的目的。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將明確科學思維的含義,了解科學思維的特征,理解學習科學思維的意義,讓我們的思維更加自覺地走向科學思維。
…………………………………………………………………………………………
【學習目標】
1.懂得正確思維的基本條件,學會正確思維。
2.理解科學思維的含義,了解科學思維與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創新思維之間的關系,學
會在實踐中遵循邏輯思維要求,運用辯證思維方法,創新性地解決問題。
3.把握科學思維的特征,理解科學思維追求認識的客觀性、科學思維結果的預見性和可檢
驗性的含義,懂得實事求是,能夠對事物的發展趨勢、前景作出合乎邏輯的推斷,能夠在實踐中不斷提升思維能力,修正錯誤,追求真理。
4.領會學習邏輯思維的意義,明白思維要符合邏輯要求,懂得更好地擔當起維護真理的責任。
5.領會學習辯證思維的意義,學會全面、動態地把握客觀事物。
6.領會學習創新思維的意義,學習運用創新思維把握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提升創新思維能力。
7.領會學習科學思維對提升思想水平和政治覺悟的意義,學會運用科學思維方法,正確認
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8.領會學習科學思維對培育學生的科學精神的意義,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爭做時
代新人。
【課標要求】
1.1 懂得正確思維的基本條件。
1.2 掌握科學思維的特點,體悟學會科學思維的意義。
…………………………………………………………………………………………
【知識體系】
…………………………………………………………………………………………
【圖解知識】
【解析】(1)該探究活動意在引導學生討論和理解新發展理念中蘊含的思維方式。新發展理念不是憑空臆造的,不是形而上學思維的產物,而是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對當代中國社會應該如何發展等重大問題的科學回答。 (2)新發展理念是運用整體的和動態的辯證思維方式,運用戰略思維、辯證思維、系統思維、歷史思維等看待我國社會發展問題而得出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的理論成果。
任何思維都是內容與形式的統一
科 學 思 維 科 學 思 維 科 學 思 維 基本 條件 ① 內容真實(思維必須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客觀地反映認識對象)
② 形式正確(思維必須遵循思維的規律和規則)
含義 內涵 科學思維,泛指符合認識規律、遵循邏輯規則的思維,是能夠達到正確認識結果(正確的思維能夠指導實踐,并且能實現認識的預期目的)的思維。
外延 (科學思維與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創新思維的關系) 科學思維不是與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創新思維并列的思維形態(即科學思維不是特指某種類型的具體的思維),而是對實踐中遵循邏輯思維要求、運用辯證思維方法、創新性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的統稱。 (科學思維是對所有符合科學思維屬性的思維之統稱,通常包含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創新思維等。科學思維與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創新思維之間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
科學思維與不科學思維相對立 不科學思維,是主觀臆想的、不合邏輯的、片面僵化的思維。
特征 【解析】祖沖之基于實踐推算出圓周率的值,揭示了圓周計算中的規律。因為規律是客觀的,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所以,只要今天人們仍然要計算圓周,圓周率就仍然是適用的。進一步說,科學思維的客觀性不會隨著時間的變化或人們觀念的不同而改變。
① 科學思維追求認識的客觀性。A.科學思維總是從實際出發,力圖如實地反映認識對象。B.科學思維不盲目崇拜權威,不盲目相信書本結論,它尊重實踐檢驗的結果,注重實事求是的推理和論證,堅持以理服人,努力遵循和把握客觀規律。(科學思維的認識結果能夠揭示和把握認識對象的本質和規律,而認識對象的本質和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是客觀存在的。)
② 科學思維的結果具有預見性。科學思維總是通過對事物歷史與現實材料的分析,找出事物發展的規律,并對事物的發展趨勢、發展前景作出合乎邏輯的推斷。(科學思維揭示和把握了認識對象的本質和規律,就能夠對認識對象的未來發展情況作出符合規律的預測。)
③ 科學思維的結果具有可檢驗性。科學思維能夠以實事求是的態度接受實踐的嚴格檢驗,修正錯誤,堅持真理。(思維的結果必須接受實踐的檢驗。越是復雜的事物,對它的認識越要經過實踐的反復檢驗。科學思維的結果具有可檢驗性是與預見性相對應的。)
【解析】該“相關鏈接”通過引述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以及該理論后來得到驗證,進一步說明正文“科學思維的結果具有預見性”、“科學思維的結果具有可檢驗性”等內容。學生通過科學實驗史上的典型案例進行探究,認識到科學思維對現實材料進行分析,預見性地發現事物發展的規律,也能以實事求是的態度接受實踐的嚴格檢驗。
學 習 意 義 學習 意義 【解析】(1)因為這位排長混淆了概念,把“不抵抗將軍”與“不抵抗主義”兩個不同概念混淆了。在同一思維過程中,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轉移論題,必須保持每一思想自身的同一性。 (2)人的思維素養包含多種因素,其中邏輯思維素養是不可或缺的。任何正確的思維必須遵循 邏輯思維規律和規則。邏輯思維包含在科學思維之中。科學思維追求認識的客觀性,堅持從實際出發,努力把握和遵循客觀規律;科學思維的結果具有預見性,能夠找出事物發展的規律,并對事物的發展趨勢、發展前景作出合乎邏輯的推斷;科學思維的結果具有可檢驗性,能夠以實事求是的態度接受實踐的嚴格檢驗。 ① 學習科學思維,有利于我們糾正邏輯錯誤,駁斥詭辯,捍衛真理。 ② 學習科學思維,有利于我們把握事物的本質和發展規律,學會運用辯證思維方法,更為全面、動態地把握客觀事物。 ③ 學習科學思維,有利于我們把握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從而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提高我們的創新能力。 科學思維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須具備的思維素養,所以,要提升思維素養就不能不學習科學思維知識,掌握科學思維方法。
思 維 素 養 意 義 ① 學習科學思維(邏輯思維),有利于我們糾正邏輯錯誤,駁斥詭辯,捍衛真理。科學的抽象思維一定是符合邏輯要求的思維,違背邏輯要求的思維不是科學思維。通過學習邏輯知識,我們可以更好地擔當起維護真理的責任。(邏輯思維是靜態的思維,是對認識對象的某個時間、某個方面、某種性質的確定性、一貫性和明確性的認識。)
② 學習科學思維(辯證思維),有利于我們把握事物的本質和發展規律。世界是普遍聯系、變化發展的。認識世界,不僅要認識事物的部分、方面、階段,而且要認識事物變化發展著的整體。學會運用辯證思維方法,我們可以更為全面、動態地把握客觀事物。
③ 學習科學思維(創新思維),有利于我們把握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從而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提高我們的創新能力。認識世界的最終目的在于改造世界,不僅要改造客觀世界(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也要改造主觀世界(思維)。任何改造都需要創新,任何創新在付諸行動之前,都需要創新思維。沒有創新思維,就沒有創新的思維成果,也就談不上行動上的創新,乃至創新的實際成果。科學思維也是能夠進行創新的思維。學習科學思維,提高創新能力,掌握創新思維方法和技能,我們才能把握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改造主觀世界,進而改造客觀世界。
思 想 政 治 意 義 【解析】(1)就中學生而言,成長成才不僅是身體的成長,更有思想的成熟。思想的成熟體現在能夠客觀地認識問題、深刻地分析問題和妥善地解決問題。 而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離不開思維,要獲得理想的認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效果,更是離不開科學思維。要想更客觀地認識問題、更深刻地分析問題和妥善地解決問題,就需要有更為駕輕就熟地面對新情況、處理新問題和駕馭發雜局面的能力,這就需要有更高的科學思維素養。 (2)所謂思維的成熟就是掌握了科學的思維方法,具備了較高的科學思維能力。思維成熟,思想才能成熟。思想成熟了,才能成長為有責任感的人,才能更好地承擔社會責任、履行社會義務。因此,習近平強調,青年學生養成了歷史思維、辯證思維、系統思維、創新思維的習慣,終身受用。 總之,把握科學思維的精髓,學會運用科學思維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正確認識事物,提高學習和工作的效率;可以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成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更好地報效國家、服務社會、造福人類。
正確思想與科學思維的關系:人的思想是經過思維活動而產生的結果(思想是思維的結果),有正確與錯誤之分。正確思想只能從社會實踐中來,而成功的社會實踐離不開科學思維的參與(正確思想是科學思維的結果)。
① 學習科學思維,有助于我們認清社會發展規律和階段性特征,正確認識不同的社會實踐中的國情和世情,準確把握我們所在的歷史方位,提高我們的政治站位,提升我們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覺悟。
② 學習科學思維,有助于我們發揚科學精神,積極投身于當代中國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以銳意進取的態度和負責任的行動促進社會和諧,助力國家強盛和民族復興。
① 學習科學思維,可以幫助我們培養科學精神,把握科學思維的精髓;(精神理想層面) ② 學習科學思維,可以幫助我們學會運用科學思維方法,正確認識事物,形成正確思想,從而提高學習和工作的效率(思維工具層面) ③ 學習科學思維,可以幫助我們提升思想水平和政治覺悟,成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更好地報效國家、服務社會、造福人類。(思想政治層面) ④ 學習科學思維,可以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世界觀和人生觀層面)
【相關鏈接】培養和發揚科學精神
高中思想政治課程著力培養中學生的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的學科核心素養。《邏輯與思維》課程模塊在培養中學生政治學科核心素養中,主要聚焦于科學精神的培養。科學精神的凝練離不開科學思維。
科學精神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科學精神僅僅是指自然科學研究中表現出來的探索事物本質和規律的求真精神;廣義的科學精神是指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中表現出來的精神取向。我們所倡導的科學精神是以事實為依據、以實踐為檢驗認識的真理性標準的求真務實的精神。
發揚科學精神:①就是要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觀察事物、分析問題、解決矛盾;②就是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對當代中國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實踐作出科學的解釋、正確的判斷和合理的選擇。
培養中學生的科學精神,目的在于讓中學生具有這種精神、發揚這種精神,積極投身與當代中國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以銳意進取的態度和負責任的行動促進社會和諧,真正擔當起國家強盛和民族復興的大任。
…………………………………………………………………………………………
【本課小結】
…………………………………………………………………………………………
【易混易錯】
1.正確的思維就是科學思維。( × )
解析:正確的思維只有以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指導,并立足于實踐才能達到科學思維。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指導我們正確地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論基礎。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我們的思維能夠更加自覺地走向科學思維。
2.科學思維是人的思維,因此具有主觀性。( × )
解析:盡管任何思維都是人的思維,但任何思維規律都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科學思維追求認識的客觀性。科學思維總是從實際出發,力圖如實反映認識對象。
3.科學思維的結果具有普適性,其正確性是無條件的。( × ) 解析:科學思維的結果具有可檢驗性,其正確性是有條件的,科學思維的基本條件:內容真實和形式正確。
4.科學思維的結果具有可檢驗性,是因為科學思維總是從實際出發,力圖如實地反映認識對象。( × ) 解析:科學思維總是從實際出發,力圖如實地反映認識對象,說明科學思維追求認識的客觀性。
5.學習科學思維的思維素養意義,可以幫助我們樹立世界觀和人生觀,成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更好地報效國家、服務社會、造福人類。( × )
解析:學習科學思維的實踐意義,可以幫助我們樹立世界觀和人生觀,成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更好地報效國家、服務社會、造福人類。
…………………………………………………………………………………………
綜合探究一 學會科學思維 提升思維品質
探究目標 1.分析具體案例,理解正確思維的基本條件。
2.辨析常見的思維錯誤,領悟合乎邏輯思維的要義。
3.把握科學思維的基本特征,體悟學習科學思維的意義。
探究一:情緒與思維的關系、思維中的理性與非理性、培育學生理性平和的社會心態 【問題解析】(1)情緒所表現出來的態度傾向性非常明顯,喜歡與厭惡將影響著行為的選擇。有正常情感和情緒的同學對此類問題都有態度的傾向性,可能會出現題干中描述的現象,有合理性,但并不是正確的處理方式。(2)學習本單元的科學思維的知識之后,我們要理性地處理被情緒誤導的選擇,將情緒問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在合乎邏輯的思考的基礎上進行理智的行為選擇。
探究二:永動機研究的歷史及其存在的問題、怎樣看待研究永動機的思維方式 ◎ 右圖是刊登在某雜志上的“永動機”設計圖。一盆水,上面漂浮著一個架子。架子下方是一個葉輪。一條毛巾搭在架子上,一端浸入水中,另一端懸掛在葉輪上方。浸入水中的一端吸水,而懸著的另一端必然會滴水。水滴打在葉輪上,葉輪便會運轉起來。這樣,不需要任何外在能量便能自動運轉的“永動機”就制造出來了。 【問題解析】科學思維的特征之一是追求認識的客觀性。認識的客觀性是從實際出發,力圖如實地反映認識對象。如實地反映認識對象,不僅是如實地描述性地認識對象的現象,更在于深刻地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揭示規律、認識規律和運用規律是認識所要追求的目標所在。就這個永動機的設計圖而言,它違背了物理學的基本規律。該設計圖利用液態虹吸得到連續的“動力”,其實,液態虹吸的高度是有限的,被虹吸的水不可能越過之架而得到設計圖所構想的那樣的動力。
探究三:科學工作中思維與藝術工作中的思維的關系 【問題解析】(1)這個問題包含了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科學工作中的思維與藝術工作中的思維之間的差異性:①科學工作中的思維以抽象思維見長,而抽象思維是以概念、判斷和推理等邏輯思維方式反映認識對象,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它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單元的概念性、運行方式的推導性和思維表達的嚴謹性。②藝術工作中的思維以形象思維見長,而形象思維是在感覺、知覺和表象的基礎上,運用聯想、想象甚至幻想等方式反映認識對象,這種思維方式雖然不直接揭示認識對象的本質和規律,但不是與認識對象的本質和規律毫無關聯,而是以直覺性的方式觸及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它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單元的形象性、運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維表達的情感性。藝術所具有的審美性和主觀性與科學理論所追求的邏輯性和客觀性形成鮮明對比,因此,藝術工作的思維和科學工作中的思維是不同的。 另一方面是科學工作中的思維與藝術工作中的思維之間的關聯性:①人們對科學的追求和對藝術的追求都是人類精神的追求。就從事精神追求的人而言,是整體的而不可分割的;就人所認識的對象而言,也是整體性存在的。科學工作和藝術工作之所以在思維方式上有所不同,只是因為認識的目的不同而進行的區別性對待。其次,就學科發展而言,早期的哲學就是包羅萬象的科學體系,是隨著認識的深化和研究任務的分工才逐漸出現了學科的分化,科學工作和藝術工作也是學科分化的產物。因此,我們在看到科學工作中的思維和藝術工作中的思維在基本單元、運行方式和思維表達等方面差異的同時,不能將二者完全割裂開來。越是在創造性思維的工作中,科學與藝術工作的思維方式越是要融合在一起,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2)不論是抽象思維還是形象思維,都是認識過程中的思維方式,都可以在馬克思主義認識論中得到合理的解釋。形象思維偏重于認識對象的特殊性,抽象思維偏重于對事物普遍性的把握。要正確認識對象,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就必須將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結合起來,發揮思維在不同環節中的整體性作用。
探究四:思維方式與思維品質、思維品質與人生
【問題解析】任何思維都是內容與形式的統一。內容真實和形式正確是科學思維的兩個基本條件。這里所說的科學思維,泛指符合認識規律、遵循邏輯規則的思維,是能夠達到正確認識結果的思維。科學思維與不科學思維相對立。不科學思維是主觀臆想的、不合邏輯的、片面僵化的思維。我們要努力培養科學思維。 人的思維方式有不同的類型。有的思維方式是直線的、單向的、單維的思維方式。有的思維方式是相互連接的,非平面、立體化、無中心的網狀連接結構。從材料反映的情況看,張明德思維方式是就事論事,從問題的出發點直接到問題解決的落腳點,是“點”對“點”的單向的、直線的、單維的,因此,張明德思維屬于片面僵化的不科學思維。而李平能夠看到事物之間的聯系,能夠由此及彼、觸類旁通地思考問題。在兩人思維方式之中還有一個思維差異,就是兩人的問題意識不同。張明是就一事而論一事,思考問題雖然聚焦,但思維視野不夠寬廣、靈活和敏捷,因此,他看不到某個問題之外還有其他的問題存在。相比之下,李平的思維視野較為寬廣,思維靈活而且敏捷。李平的思維不是漫無目的地亂想,而是始終圍繞著“怎么讓雇主的生意更好”的問題,這體現了思維的深度和廣度,所以,李平的工作業績得到了雇主的賞識。
理 論 評 析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人們的思維風格雖然不同,但都具有間接性、概括性和能動性等共同特征。思維有不同的形態,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是思維的兩種基本形態,二者各有特點,卻又相輔相成。思維的方法不同,效果千差萬別。科學思維是以科學精神為向導的思維,是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思維,是符合認識規律、遵循邏輯要求的思維,是能夠達到正確認識結果的思維。 科學思維之所以需要邏輯,是因為合乎邏輯的思維具有確定性、一致性、明確性,這是任何正確思維都必須具備的品質。能不能正確地認識問題、分析問題,有效地解決問題,順利地推進工作,既是思維品質和水平如何的體現,也是思維是否科學的表現。學會科學思維,終身受益。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乌| 东乡族自治县| 陆河县| 芮城县| 南郑县| 新巴尔虎右旗| 勃利县| 新兴县| 汾西县| 九龙城区| 永仁县| 四子王旗| 申扎县| 新巴尔虎左旗| 鄂伦春自治旗| 东乌珠穆沁旗| 渭南市| 邢台县| 辉南县| 晋江市| 莱西市| 资兴市| 洪雅县| 中方县| 黄浦区| 和田市| 淮滨县| 融水| 肥城市| 柳林县| 茶陵县| 商南县| 商河县| 楚雄市| 扎赉特旗| 台山市| 延津县| 凌源市| 灌云县| 清苑县| 祁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