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4年高中政治學業水平(合格等級)考試復習一本通(統編版)必修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4年高中政治學業水平(合格等級)考試復習一本通(統編版)必修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資源簡介

必修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導 語】
《必修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著眼于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立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與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進入新時代,幫助學生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奮斗的信念。
【課程內容】
一、主題1:人類社會發展的進程與趨勢
1.1 描述不同社會形態的本質特征;解釋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歷程,闡明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取決于社會基本矛盾運動。
1.2 分析資本主義社會的歷史地位,概述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現實的歷史軌跡,闡明人類社會發展的趨勢。
二、主題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創與發展
2.1 闡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和特點,理解新中國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歷史必然性。
2.2 闡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是黨和人民長期奮斗、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
2.3 論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的根本方向,堅定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信。
2.4 闡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明確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
【學業要求】
通過《必修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模塊的學習,學生能夠結合社會實踐活動,了解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過程和基本規律;確信社會主義終將代替資本主義是不可抗拒的歷史趨勢;懂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成功實踐,是中國近代歷史發展的必然選擇;理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由之路;展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
…………………………………………………………………………………………
【復習導引】
1.描述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生產力、生產關系的特點
2.闡釋原始社會解體的原因
3.理解階級的含義,能夠辨認與階級相關的社會現象
4.正確認識奴隸社會的兩大對立階級和主要矛盾
5.結合典型事例分析奴隸社會代替原始社會的歷史進步性
6.描述封建制生產關系和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特點
7.正確認識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
8.了解資產階級革命的原因、口號和結果
9.闡釋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成因和主要表現
10.正確認識當代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表現
11.結合典型事例分析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的歷史進步性與局限性
12.闡述空想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條件和局限性
13.了解工人階級作為獨立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的標志
14.闡明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來源和產生的歷史前提
15.知道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者
16.理解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是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石
17.敘述《共產黨宣言》的主要內容
18.闡明十月革命的歷史意義
19.描述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特點
20.概述社會主義從一國實踐到多國實踐的歷史軌跡
21.辨析各種錯誤思潮,闡明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趨勢
22.了解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
23.知道近代以后中國人民的歷史任務
24.闡述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歷史必然性
25.闡述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軌跡
26.敘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和特點
27.知道中國革命必須分為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步驟的原因
28.闡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意義
29.了解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
30.闡述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必然性
31.闡明中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標志和歷史意義
32.了解黨的八大指出的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
33.引用典型事例說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34.闡述我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
35.列舉我國改革開放不同階段的標志性事件
36.結合具體事例說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生的巨大變化
37.結合典型事例闡述改革開放的實踐和理論意義
38.闡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的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
39.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立、發展和完善的過程
40.闡述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理論成果
41.闡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
42.闡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內涵和聯系,堅定“四個自信”
43.知道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44.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科學內涵
45.闡述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
46.理解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47.知道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接續奮斗
48.認同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
49.理解中國夢的本質
50.懂得中國夢與世界夢息息相通
51.結合典型事例闡明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52.理解實現偉大夢想要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
53.闡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
54.闡述抓住新時代歷史機遇的意義
55.明確踐行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青年應該肩負的歷史使命
56.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創立的背景
57.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回答時代之問的科學理論
58.闡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內容
59.闡述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
60.列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馬克思主義作出的原創性貢獻
61.自覺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地位不動搖
…………………………………………………………………………………………
…………………………………………………………………………………………
第一課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的發展
…………………………………………………………………………………………
課標內容 考查指向
1.描述不同社會形態的本質特征:解釋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過程,闡明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取決于社會基本矛盾的運動 2.分析資本主義社會的歷史地位,概述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現實的歷史軌跡,闡明人類社會發展的趨勢。 必備知識: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辯證關系;人類社會不同社會形態的本質特征;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過程和基本規律;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歷史進程的統一性和多樣性。 關鍵能力: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科學分析和把握推動社會發展的社會基本矛盾運動,認識社會形態更替的歷史必然性,分析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背景及其歷史條件,闡明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歷程。 學科素養:揭示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弘揚科學精神;積極參與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 核心價值:認同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是歷史的必然,樹立共產主義必定能實現的信念。
【備考策略】
1.以“怎樣揭示人類社會發展的奧秘”為議題,探究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和主要階段。闡釋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相互作用的原理,揭示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可列舉實例,反映不同社會形態的更替,證實生產關系是否適合生產力發展是衡量社會進步與否的標準。
2.以“科學社會主義為什么科學”為議題,探究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理解空想社會主義的局限與產生的歷史條件。解釋科學社會主義誕生的時代背景,明確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是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石。討論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到實踐的發展。
【復習導引】
1.描述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生產力、生產關系的特點
2.闡釋原始社會解體的原因
3.理解階級的含義,能夠辨認與階級相關的社會現象
4.正確認識奴隸社會的兩大對立階級和主要矛盾
5.結合典型事例分析奴隸社會代替原始社會的歷史進步性
6.描述封建制生產關系和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特點
7.正確認識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
8.了解資產階級革命的原因、口號和結果
9.闡釋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成因和主要表現
10.正確認識當代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表現
11.結合典型事例分析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的歷史進步性與局限性
12.闡述空想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條件和局限性
13.了解工人階級作為獨立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的標志
14.闡明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來源和產生的歷史前提
15.知道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者
16.理解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是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石
17.敘述《共產黨宣言》的主要內容
18.闡明十月革命的歷史意義
19.描述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特點
20.概述社會主義從一國實踐到多國實踐的歷史軌跡
21.辨析各種錯誤思潮,闡明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趨勢
【知識體系】
【理論基礎】
一、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
貫穿人類社會始終的基本矛盾 ① 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
② 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
二、人類社會的普遍規律
任何社會都起作用的普遍規律 ① 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的狀況
② 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的狀況
這一規律決定著社會形態(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的形成和依次更替,推動著人類社會向前發展。
一種社會形態代替另一種社會形態,究竟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判斷的主要標準,是看生產關系是否適應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是否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總趨勢。
三、人類社會的生產方式
1.社會的生產方式: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有機結合和統一
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人們在生產活動中形成的生產方式決定著社會的性質和面貌,生產方式的變革決定著社會形態的更替。
社會生產方式 ① 生產力 含義 生產力是人們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要素 勞動者 B.勞動對象 C.勞動資料 (其中,勞動者作為生產力中人的因素,在生產中起主導作用;生產工具是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
② 生產關系 含義 人們在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社會關系
內容 生產資料所有制關系 B.生產中的人與人的關系 C.產品分配關系 (其中,生產資料所有制是生產關系的基礎,決定著生產關系的其他兩個方面。)
生產力圖示如下:
生產關系圖示如下:
(2)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辯證關系
(1)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力的狀況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
(2)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
① 當生產關系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時,促進(推動)生產力的發展;
② 當生產關系不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時,阻礙生產力的發展。
從生產力與生產關系角度看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
社會類型 生產力 生產關系 社會組織 社會貢獻
原始社會 生產力水平非常低下 共同勞動,共同占有生產資料;平等互助;平均分配勞動產品 氏族、部落、部落聯盟 原始社會的生產和生活變化非常緩慢
奴隸社會 金屬工具開始廣泛使用,生產工具改進 奴隸主占有生產資料并完全占有奴隸;奴隸毫無人身自由;奴隸勞動的全部產品都歸奴隸主占有和支配 奴隸主和奴隸兩大對立階級 城市的出現、文字的發明和應用等使人類社會邁入文明時代的門檻
封建社會 生產力發展到新的水平 地主占有絕大部分土地;農民有一定人身自由;地主占有農民大部分勞動成果 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 出現了封建君主專制國家
資本主義社會 社會生產力和商品經濟發展 資本家占有一切生產資料;勞動者受雇于資本家;資本家在生產過程中占有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 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 提出了“自由、平等、博愛”等口號;工業革命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
社會主義社會 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 勞動者共同占有生產資料;人們在生產過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關系;個人消費品實行按勞分配 工人階級成為社會的領導階級 人類社會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
【圖解知識】
一、原始社會的解體和階級社會的演進
(一)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
1.原始社會
地位 原始社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初階段,也是最低階段
生產力狀況 生產力水平低下:① 舊石器時代:人們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為生 ② 新石器時代:原始畜牧業和農業開始出現,人們成為生產者
生產關系 ①共同占有生產資料;②共同勞動,平等互助關系;③平均分配勞動產品
基本單位 按照血緣關系結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單位
解體過程 生產工具改進 → 生產力發展 → 個體勞動盛行→ 土地變成私有財產→私有制確立→ 原始社會解體
2.奴隸社會
階級出現 貧富分化的加劇,氏族成員的地位越來越不平等,奴隸主階級處于剝削者的地位,奴隸階級處于被剝削者的地位。奴隸主階級和奴隸階級是人類社會最早形成的兩大對立階級。
生產關系 ①奴隸主占有生產資料并完全占有奴隸;②奴隸毫無人身自由,在奴隸主的強制下勞動;③奴隸勞動的全部產品都歸奴隸主占有和支配,奴隸主只給奴隸最低限度的生活資料
主要矛盾 奴隸階級和奴隸主階級之間的矛盾是奴隸社會的主要矛盾
國家的產生 奴隸主為了維護本階級的利益,建立了軍隊、法庭、監獄等暴力機關,這樣,奴隸制國家產生了。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是階級統治的工具
歷史的進步 奴隸社會代替原始社會,金屬工具的廣泛使用、城市的出現、文字的發明和應用、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分工等,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使人類擺脫蒙昧野蠻的狀態,邁入了文明時代的門檻,這是歷史的進步。
【特殊提醒】私有制是階級產生的基礎,私有制、階級又是國家產生的基礎,而國家的產生又鞏固和強化了私有制和階級。私有制、階級和國家都是生產力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隨著生產力的高度發展,三者都將消亡。
(二)從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
1.封建社會
生產力 狀況 生產力發展達到新的水平:鐵制農具得到廣泛使用和推廣,耕作技術有了顯著進步;水利事業有了較大發展;手工業有了進一步發展;商業和城市逐漸發展起來
生產關系 ①地主占有絕大部分土地,農民有自己的勞動工具甚至少量土地;②農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③地主通過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農民大部分勞動成果,農民的勞動成果除繳納地租外,還能留下一部分歸自己支配
經濟剝削 ① 基礎: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的基礎 ② 主要方式:收取地租。地租包括勞役地租、實物地租和貨幣地租 ③ 其他方式:高利貸、苛捐雜稅、徭役等
政治壓迫 封建國家的顯著特征: ① 君主專制 ② 等級森嚴
思想鉗制 地主階級散布封建迷信、傳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權神授”,鉗制勞動人民的思想
主要矛盾 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之間的矛盾
2.資本主義社會
生產力狀況 工業革命的發生和完成,帶來了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的巨大飛躍,實現了機器大工業生產和生產的社會化。
生產關系 ①資本家占有一切生產資料;②失去生產資料的勞動者不得不出賣自己的勞動力,受雇于資本家,成為雇傭工人;③資本家在生產過程中占有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
建立條件 ① 要有大批失去生產資料、有人身自由、能夠自由出賣勞動力的人; ② 要有開辦資本主義企業所必需的大量貨幣當作資本。 在歷史上,西方資產階級依靠暴力、通過掠奪促使這兩個條件形成
資產階級革命 ①原因: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使新興資產階級在經濟上顯示出很大的優勢;封建制度的存在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②手段:提出了“自由、平等、博愛”等口號,利用了勞動人民的力量 ③地位: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標志著資本主義社會的開始,人類社會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歷史進步 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工業革命的發生和完成,帶來了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的巨大飛躍,促進了人類思想的解放,使科學、教育、文化的發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經濟危機 ①基本特征:生產過剩(相對過剩:相對于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②主要表現:大量商品賣不出去,大量生產資料被閑置,大批生產企業、銀行破產,大批工人失業,生產迅速下降,信用關系被破壞,整個社會生活陷入混亂。 ③直接原因: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與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之間的矛盾,以及個別企業內部生產的有組織性與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之間的矛盾 ④根本原因: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
基本矛盾 ①內容: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 ②階級矛盾: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在階級關系上表現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對立。 ③重要性: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在資本主義社會的體現,是資本主義社會一切矛盾和沖突的總根源。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發展,貫穿于資本主義社會的始終,決定著資本主義的命運。
發展階段 自由競爭資本主義 → 私人壟斷資本主義 →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
發展趨勢 生產社會化程度越高,資本、生產資料、勞動產品越集中在少數資本家手里,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尖銳化就越不可避免,資本主義終究要被社會主義所取代,雖然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二、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
(一)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條件
空想社會主義 代表人物 早期的代表人物:莫爾(著作《烏托邦》)和康帕內拉(著作《太陽城》);最高階段的代表人物是法國的圣西門、傅立葉和英國的歐文。
地位 空想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來源
評價 ① 空想社會主義者僅從理性、正義等原則出發,揭露資本主義的弊端,設計未來社會的美好藍圖 ② 他們主張階級調和,反對階級斗爭,看不到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無產階級的力量,沒有找到消滅資本主義社會和建立新社會的強大力量,也沒有找到進行社會變革的正確途徑
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工人運動的興起 表現 法國里昂工人起義、英國憲章運動、德意志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
意義 以三大工人運動的發生為標志,工人階級開始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
地位 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工人運動的興起,是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前提
(二)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
1.科學社會主義的兩大理論基石: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
唯物史觀 剩余價值學說
形 成 馬克思、恩格斯通過研究社會歷史,批判地吸收了德國古典哲學的合理成分,徹底擺脫了唯心主義思想的束縛,創立了唯物史觀。 馬克思、恩格斯通過剖析資本主義社會,批判繼承了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思想成果,創立了剩余價值學說。
內 容 揭示了人類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狀況的規律),揭示了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作用,揭示了階級斗爭在階級社會發展中的巨大作用(直接動力)。 從經濟學角度揭示了剩余價值的來源,揭示了資本家剝削工人、占有工人勞動的秘密,揭示了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利益的根本對立。
重 要 性 把人們對美好社會的追求建立在對社會發展客觀規律科學認識的基礎上 找到了變革資本主義社會的堅定力量,為無產階級的斗爭指明了方向
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被恩格斯稱為馬克思的“兩個偉大發現”。這兩個偉大發現,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揭示了資本主義運行的特殊規律,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奠定了理論基石,使社會主義實現了由空想到科學的偉大飛躍。
2.科學社會主義誕生的標志——《共產黨宣言》發表
標志 1842年2月,《共產黨宣言》發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
主要內容 ①揭示社會發展規律:《共產黨宣言》分析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矛盾與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科學論證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歷史必然性。 ②對無產階級政黨做了闡述:總結了工人運動的經驗和教訓,第一次系統論述了無產階級政黨的性質(無產階級的先鋒隊)、特點(除了代表整個無產階級的根本利益外,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任務(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建立無產階級政權)、策略原則(團結絕大多數人),闡明了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的必要性。 ③闡述了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理想目標(消滅階級和階級對立,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使全體社會成員全面發展),激勵著人們不斷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
意義 為無產階級斗爭提供了理論指導,明確無產階級革命方向,推動無產階級革命發展。 ① 《共產黨宣言》的問世是人類思想史上的一個偉大事件 ② 《共產黨宣言》是第一次全面闡述科學社會主義原理的偉大著作 ③ 《共產黨宣言》深刻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和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先進品格、政治立場、崇高理想、革命綱領、國際主義精神 ④ 《共產黨宣言》是一部科學洞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經典著作,是一部充滿斗爭精神、批判精神、革命精神的經典著作,是一部秉持人民立場、為人民大眾謀利益、為全人類謀解放的經典著作。
社會主義從一國到多國的實踐
1.巴黎公社——社會主義運動從理論到實踐
巴黎公社 時間 1871年
亮點 巴黎公社雖然失敗了,但公社的原則(徹底改造舊國家機器、公職人員民主選舉產生、防止社會公仆變社會主人等)是永存的。
意義 巴黎公社,是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到實踐的一次偉大嘗試,為社會主義運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
2.十月革命——社會主義運動從理想到現實
十月革命 時間 1917年
亮點 在以列寧為代表的俄國布爾什維克黨的領導下,俄國無產階級通過革命斗爭,推翻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建立了無產階級政權,確立了社會主義生產關系。 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特點:①勞動者共同占有生產資料;②消滅人剝削人的制度,人們建立起互助合作的關系;③個人消費品實行按勞分配
意義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將馬克思主義關于無產階級革命的理論變為現實,實現了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到現實的歷史性飛躍,開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
3.社會主義從一國到多國的實踐
多國的社會主義實踐 時間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
發展 社會主義在世界范圍內獲得大發展,實現了從一國實踐到多國實踐的歷史性飛躍。
曲折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隨著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出現嚴重曲折
發展前景趨勢實踐 ①從人類社會發展的進程看,社會主義終將代替資本主義是不可逆轉的。 ②從人類社會發展的趨勢看,共產主義一定要實現的信念是不可動搖的。 ③從科學社會主義的實踐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實踐與發展,在21世紀煥發出強大生命力。
…………………………………………………………………………………………
【釋疑解惑】為什么資本主義必然被社會主義所代替?
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決定了資本主義必然被社會主義所代替。
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會發生以生產相對過剩為基本特征的經濟危機,經濟危機難以治愈,根本原因在于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
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在階級關系上表現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對立。雖然資產階級采取了一些緩和矛盾的措施,但不能改變資本主義私有制及剝削的關系。
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在資本主義社會的體現,是資本主義社會一切矛盾和沖突的總根源,貫穿資本主義社會始終。生產社會化程度越高,資本、生產資料、勞動產品越集中在少數資本家手中,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越尖銳。資本主義社會終究被社會主義所代替。
…………………………………………………………………………………………
【本課小結】
【易錯易混】
人類進入奴隸社會,私有制確立,國家產生。(×)
【解析】原始社會末期,私有制確立,人類進入奴隸社會,國家產生。
2.人類進入奴隸社會,貧富分化加劇,社會分工完成。(×)
【解析】原始社會末期,貧富分化加劇,社會分工完成。
3.私有制會永遠存在。(×)
【解析】私有制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私有制會走向滅亡。
4.私有觀念的存在,是私有制產生的根本原因。(×)
【解析】生產力發展是私有制產生的根本原因。
5.在奴隸社會,人類社會進入了文明時代。(×)【解析】奴隸社會代替原始社會后,金屬工具的出現,文字的發明和國家的形成,人類社會進入了文明時代。
6.奴隸有一定的財產和人身自由,奴隸主占有奴隸大部分勞動成果。(×)
【解析】奴隸沒有一定的財產和人身自由,奴隸主完全占有奴隸勞動成果。
7.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基本特征是生產過剩。(×)
【解析】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基本特征是生產相對過剩。
8.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
【解析】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在階級關系上表現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對立。
9.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直接原因是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的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
【解析】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是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的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
10.工業革命,標志著資本主義社會的開始,人類社會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解析】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標志著資本主義社會的開始,人類社會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11.資本主義剝削的秘密是資本家占有了工人的勞動。(×)
【解析】資本家無償占有了工人勞動創造的剩余價值。
12.生產關系是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
【解析】生產力是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
13.生產力的總和構成了社會的經濟基礎。(×)
【解析】生產關系的總和構成了社會的經濟基礎。
14.一種社會形態代替另一種社會形態,究竟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判斷的主要標準是看生產力是否適應生產關系的發展要求,是否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總趨勢。(×)
【解析】是看生產關系是否適應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是否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總趨勢。
15.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來源是德國古典哲學。(×)
【解析】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來源是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空想社會主義。
16.科學社會主義創立的理論基石是空想社會主義。(×)
【解析】科學社會主義創立的理論基石是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
17.空想社會主義沒有揭露資本主義的弊端,主張階級緩和。(×)
【解析】空想社會主義揭露了資本主義的弊端,主張階級緩和。
18.獲得自由是實現共產主義的途徑。(×)
【解析】獲得自由是實現共產主義的目標。
19.五四運動給中國送來了馬列主義。(×)
【解析】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給中國送來了馬列主義。
20.剩余價值學說總結了工人運動的經驗和教訓,闡明了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的必要性。(×)
【解析】《共產黨宣言》總結了工人運動的經驗和教訓,闡明了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的必要性。
21.剩余價值學說第一次創立了人民實現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指明了社會發展的道路。(×)
【解析】馬克思主義第一次創立了人民實現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指明了社會發展的道路。
22.共產黨人反復學習、深入研究《共產黨宣言》,能明確共產黨始終代表全人類的利益。(×)【解析】共產黨人反復學習、深入研究《共產黨宣言》,能明確共產黨始終代表無產階級的利益。
23.共產黨人反復學習、深入研究《共產黨宣言》,能為解決當代中國實際問題提供具體方案。(×)【解析】錯在“具體方案”。
24.科學社會主義是空想社會主義一脈相承的發展。(×)
【解析】空想社會主義作為社會主義思想的源頭,是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直接思想來源,是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一個歷史條件。
25.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特殊規律。(×)【解析】唯物史觀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剩余價值學說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運行的特殊規律。
26.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工人運動的興起,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奠定了理論基礎。(×)
【解析】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奠定了理論基礎。
27.無產階級是最有戰斗力的先進部隊。(×)
【解析】共產黨是無產階級中最有覺悟、最有戰斗力的先進部隊。
…………………………………………………………………………………………
第二課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
【備考策略】
1.以“社會主義為什么是近代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為議題,探究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的道理。
2.依據近代中國探索復興之路的悲愴歷程,分析多種嘗試終歸失敗的原因,理解只有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人民政權,才能確立社會主義制度,實現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
3.可基于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經濟制度的特色,討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
【復習導引】
1.了解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
2.知道近代以后中國人民的歷史任務
3.闡述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歷史必然性
4.闡述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軌跡
5.敘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和特點
6.知道中國革命必須分為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步驟的原因
7.闡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意義
8.了解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
9.闡述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必然性
10.闡明中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標志和歷史意義
11.了解黨的八大指出的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
12.引用典型事例說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知識體系】
…………………………………………………………………………………………
【圖解知識】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一)悲愴的歷程 —— 近代中國探索復興之路
原因 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陷入內憂外患的黑暗境地。
任務 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
過程 為了探索復興之路,無數仁人志士不屈不撓、前仆后繼,進行了可歌可泣的斗爭,進行了各式各樣的嘗試,但終究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
結論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國,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必須另辟新路。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是由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決定的。
【相關鏈接1】★ 五四運動前,近代中國各階級探索復興之路的活動和啟示
主要力量 主要活動 結果和啟示
農民階級 太平天國運動 結果: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等反帝反封建斗爭最終失敗 啟示:農民階級由于自身的局限性,無法承擔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反動統治的使命
義和團運動
地主階級 洋務運動 結果: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最終也都失敗了 啟示:封建的地主階級,不論是洋務派還是維新派都不可能承擔起發展資本主義的使命,從而真正使中國實現近代化
戊戌變法
資產階級 辛亥革命 結果:辛亥革命最終也在“一片歡呼聲中失敗了” 啟示:中國資產階級的共和國方案不能夠救中國
【相關鏈接2】★ 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的原因(由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決定的)
① 外來阻力 帝國主義為把中國變成它們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維護其在華特權,它們決不允許中國通過走資本主義道路強大起來,成為自己的競爭對手。(外因)
② 歷史傳統 中國的封建勢力同帝國主義相勾結,嚴重阻礙資本主義的發展。(內因)
③ 內在局限 中國的封建勢力同帝國主義相勾結,嚴重阻礙了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力量十分弱小,并且與封建主義和外國資本主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具有軟弱性和妥協性的特點,不能承擔起領導中國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使命。(內因)
(二)勝利的征程 —— 新民主主義革命
項目 內容
開始標志 五四運動 特點:① 徹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② 追求救國強國真理的進步性;③ 各族各界群眾積極參與的廣泛性
意義:①推動了中國社會進步;②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③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爭登上歷史舞臺創造了條件;④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獨立和發展進步的歷史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性質 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民主革命。
革命過程 ① 馬克思主義的傳入和傳播 1917年,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②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1921年,在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從此,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斗爭就有了主心骨。
③ 28年的浴血奮戰 經過28年浴血奮戰,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經歷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這四個階段后,終于在1949年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勝利原因 主心骨 中國共產黨
指導思想 在中國革命實踐中,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創立了毛澤東思想。(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導下,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新中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成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
正確道路 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最后奪取全國勝利
三大法寶 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
新民主主義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的關系 ① 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 ② 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只有完成前一個革命才能完成后一個革命,這兩個革命階段必須互相銜接
勝利標志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意義: ① 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使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② 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 ③ 新中國的誕生,是20世紀的偉大歷史事件,它沖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極大地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對比,鼓舞和推動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
【相關鏈接1】近代中國革命的“兩部走”:
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決定了中國革命分為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兩個步驟: 第一步,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形態,使中國社會變成一個獨立的民主主義的社會;第二步,使革命向前發展,建立社會主義的社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
【相關鏈接2】新民主主義革命和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區別:
比較 內容 舊民主主義革命 新民主主義革命
不同點 領導階級(最主要區別) 資產階級 無產階級
指導思想 三民主義 馬克思主義
革命前途 資產階級共和國 社會主義共和國
群眾基礎 群眾發動不充分 充分發動群眾
相同點 革命任務 反帝反封建
革命性質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義革命“新”的體現 :①領導權:由無產階級領導(舊民主主義革命是由資產階級領導的);②革命前途:建立無產階級領導下的各革命階級的聯合專政,并最終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③所屬世界革命范疇:屬于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
二、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
(一)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1949年 — 1956年: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
1.過渡時期
時間段 從1949年中華人共和國成立到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這是一個過渡時期。1956年,生產資料社會主義改造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標志著我國實現了從新民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進入社會主義社會。
總路線和 總任務 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這一內容概括說來,就是“一化三改”。
歷史必然性(從新民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 ① 社會主義國營經濟迅速發展,逐步成為社會經濟中的主導性因素。 ② 國家積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營工商業的經驗,不同程度地開始了對它們初步的社會主義改造。 ③ 個體農業經濟難以適應國家工業化建設的新形勢,迫切需要組織起來。 ④ 國際形勢有利于中國加快向社會主義陣營的轉變。
【相關鏈接1】★ “一化三改”:過渡時期的總路線是堅持社會主義工業化和社會主義改造同時并舉,以工業化為主體,三大改造為兩翼。一方面要求發展社會主義工業,使我國由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使社會主義工業成為整個國民經濟的有決定意義的領導力量;另一方面,要求把農民、手工業者的個體私有制改造為社會主義的集體所有制,把資本主義的私有制改造為社會主義的全民所有制,進一步解放生產力。“一化”和“三改”互相聯系、互相制約、互相促進,體現了發展生產力和變革生產關系的有機統一。
【相關鏈接2】★ 過渡時期的重大意義: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指引下,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順利實現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在中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開辟了道路,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2.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
時間 1956年
標志 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標志著我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是億萬中國人民在長期奮斗中作出的決定性選擇。)
意義 中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我國一切進步和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極大地刺激了廣大人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社會生產力有了比較迅速的發展,社會秩序更加穩定,人民民主專政更加鞏固,從而為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奠定了堅實基礎。)
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1957年 — 1978年:在艱辛探索中前進)
歷史課題 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后,如何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嶄新的歷史課題,沒有現成的答案可循)
艱辛探索 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指導下,以蘇聯經驗教訓為鑒戒,結合中國具體實際,艱辛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黨的八大 ① 重要貢獻:1956年9月,中共八大是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召開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其最重要的貢獻是對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作出了規定,為社會主義事業指明了方向。 ② 主要矛盾: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不再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 ③ 主要任務: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盡快把我國由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
巨大成就 社會主義制度確立之后,我國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農業方面初步滿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建筑、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建設獲得較快發展,教育醫療事業得到長足進步,人們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極大改變,科技發展取得重要突破,成為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大國。
嚴重曲折 發生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1966年-1976年)
重大意義 ① 我國社會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雄辯地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②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面展開,實現了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 ③ 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和物質基礎
…………………………………………………………………………………………
【本課小結】
…………………………………………………………………………………………
【易錯易混】
1.近代以后,中國人民的歷史任務是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解析】近代以后,中國人民的歷史任務是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
2.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提供了階級基礎和組織準備。(×)【解析】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
3.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傳播,中國人民進行革命斗爭就有了主心骨。(×)
【解析】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國人民進行革命斗爭就有了主心骨。
4.鴉片戰爭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解析】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5.中國革命的前途是先建立資本主義社會,再建立社會主義社會。(×)【解析】中國革命分為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步驟:第一步,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形態,使中國社會變成一個獨立的民主主義的社會;第二步,使革命向前發展,建立社會主義的社會。
6.社會主義過渡時期是指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完成,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的時期。(×)
【解析】社會主義過渡時期是指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的時期。
7.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社會主義道路與資本主義道路之間的矛盾。(×)
【解析】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
8.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地社會變革。(×)
【解析】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地社會變革。
9.新中國誕生,標志著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
【解析】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勝利,標志著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
10.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的總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盡快把我國由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解析】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總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盡快把我國由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
11.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主要得益于當時的國際環境。(×)
【解析】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主要得益于中國共產黨在經濟文化落后的東方大國,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
12.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標志著我國建立起了完善的工業體系。(×)
【解析】一五計劃的完成,標志著我國建立起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
13.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要前提。(×)
【解析】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
14.社會主義革命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指明了方向。(×)
【解析】社會主義革命發生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之后。
15.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具有軟弱性和革命徹底性。(×)
【解析】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具有軟弱性、妥協性和革命不徹底性。
16.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實現了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
【解析】三大改造的成功實現了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
17.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必然性之一是國家積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其私營工商業的經驗,完成了對其社會主義改造。(×)
【解析】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必然性之一是國家積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其私營工商業的經驗,不同程度地開始了對它們初步的社會主義改造。
18.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必然性之一是手工業難以適應國家工業化建設的新形勢,迫切需要組織起來。(×)
【解析】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必然性之一是個體農業經濟難以適應國家工業化建設的新形勢,迫切需要組織起來。
…………………………………………………………………………………………
第三課 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
【備考策略】
1.結合深圳、浦東、海南等地區改革開放取得的成就,分析改革開放的意義。
2.結合深圳、浦東、海南等地區改革開放實踐經驗,探究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的原因,說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間的關系。
【復習導引】
1.闡述我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
2.列舉我國改革開放不同階段的標志性事件
3.結合具體事例說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生的巨大變化
4.結合典型事例闡述改革開放的實踐和理論意義
5.闡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的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
6.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立、發展和完善的過程
7.闡述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理論成果
8.闡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
9.闡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內涵和聯系,堅定“四個自信”
…………………………………………………………………………………………
【知識體系】
…………………………………………………………………………………………
【圖解知識】
一、偉大的改革開放
(一)改革開放的進程
開啟序幕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鄧小平主持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確定把黨和國家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做出了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實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農村改革企業改革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農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得以推行,鄉鎮企業迅速發展。1984年,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后,中國改革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企業改革邁出重要步伐
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 我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 ①1980年,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的設立,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邁出關鍵步伐。 ②1984年,開放大連、青島等14個沿海港口城市。 ③1988年,設立海南省,并把海南開辟為經濟特區。 ④1990年,開發開放上海浦東。
改革開放的新階段 新水平 (1)1992年,以鄧小平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明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為標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2)2001年,我國成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標志著中國對外開放達到新水平。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對外開放開放新格局 (1)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2013年召開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2)全面對外開放的新格局:①2013年,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 ②2017年,黨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對外開放新格局
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 ①2018年,黨的十九三中全會作出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部署。 ②2019年,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專題研究了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問題。 ③2020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0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④202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對全面深化改革和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作出部署。
【相關鏈接】★我國的改革★
我國的改革 本質 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根本目的 使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的發展,使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
作用 改革是推動中國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
鄧小平:“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是一場解放生產力的革命”、“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
習近平:“中國的改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只有走中國人民自己選擇的道路,走適合中國國情的道路,最終才能走得通、走得好”。
【相關鏈接】★對外開放格局★
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 ①全方位 在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對所有國家進行開放。
②多層次 通過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發區,沿江、沿邊和內陸中心城市等多種形式對外開放
③寬領域 將商品、資本、技術、勞務等市場,能源、交通等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以及金融、保險、房地產等領域對外開放。
(二)改革開放的意義
1.偉大意義
改變“四個面貌” 改革開放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
迎來“三個偉大飛躍” ①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 ③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
一個“重要法寶” 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
一條“必由之路” 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
兩個“關鍵一招”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2.啟示
① 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
② 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立、發展和完善
(一)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
1.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
(1)主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
(2)開創、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1982年,黨的十二大,鄧小平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一鮮明主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點相結合,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成功開創、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2.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創立時間 創立主體 時代課題 主要內容 歷史貢獻
鄧 小 平 理 論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 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 “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深刻揭示社會主義本質,確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明確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學回答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制定了到21世紀中葉分三步走、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戰略 成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三個 代表”重 要 思 想 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 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 加深了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認識 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和基本框架,確立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開創了全面改革開放新局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21世紀
科 學 發 展 觀 黨的十六大以后 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 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 強調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推動建設和諧世界,推進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 成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黨的十八大以來 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 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堅持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對黨和國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相關鏈接】★改革開放以來形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核心內容★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核心內容
鄧小平理論 (1)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2)“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①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 ②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③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科學發展觀 堅持以人為本,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 社會主義思想 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 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1.內涵和地位
內涵 地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包括:“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一個根本任務”、“五位一體”、“目標”)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指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指導黨和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是立足時代前沿、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新版本”。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國家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科學制度體系;我國國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動都依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展開;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植根中國大地、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擁護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是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是能夠持續推動擁有十四億多人口大國進步和發展、確保擁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進而實現偉大復興的制度和治理體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明顯制度優勢、強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進制度。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形成:其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
2.相互關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3.要求:堅定“四個自信”
在當代中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真正堅持社會主義。我們要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
【本課小結】
…………………………………………………………………………………………
【易錯易混】
1.中國共產黨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設立經濟特區,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
【解析】中國共產黨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確定把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作出實行對外開放的重大決策。或1980年設立經濟特區,1990年基本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
2.中國共產黨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改革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的重大決策。(×)【解析】1984年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召開,作出把改革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的重大決策。
3.中國共產黨是推動改革開放的力量源泉。(×)
【解析】人民群眾是推動改革開放的力量源泉。
4.1992年春,鄧小平視察深圳、珠海等地并發表了重要講話。這些講話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合組織路線。(×)【解析】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合組織路線。
5.1992年春,鄧小平視察深圳、珠海等地并發表了重要講話。這些講話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解析】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6.1992年春,鄧小平視察深圳、珠海等地并發表了重要講話。這些講話標志著中國改革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解析】 1984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標志著中國改革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企業改革邁出重要步伐。
7.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使市場資源配置中發揮基礎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的作用。(×)【解析】把基礎性作用改為決定性作用。
8.改革是一場解放生產力的革命,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中國的改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10.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
【解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
11.中國改革開放取得輝煌成就,根本原因在于堅持了市場化改革方向。(×)
【解析】根本原因在于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在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奮斗。
1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點和優勢。(×)
【解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點和優勢。
1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指導黨和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
【解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指導黨和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
1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物質力量。(×)
【解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
1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立足時代前沿、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
【解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立足時代前沿、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
16.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全面實現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解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還沒有全面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17.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植根于中國大地,具有獨特性和永恒性。(×)
【解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植根于中國大地,具有獨特性,不能說具有永恒性。
18.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政治制度保障。(×)
【解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而不僅僅是政治制度保障。
19.鄧小平理論,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21世紀,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解析】鄧小平理論,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21世紀;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20.改革開放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解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21.“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鮮明主題時毛澤東提出來的。(×)【解析】是鄧小平提出來的。
22.改革開放以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實際相結合,產生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兩大理論成果。(×)
【解析】應為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
23.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闡明了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基本問題。(×)
【解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時代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
…………………………………………………………………………………………
第四課 只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
課標內容 考查指向
闡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明確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 必備知識:新時代的內涵、意義和主要矛盾;中國夢的本質及其實現;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關鍵能力:科學認識新時代的內涵、意義和主要矛盾:理解中國夢的本質;科學評價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積極投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實踐;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動搖。 學科素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貫徹和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信只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積極投身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 核心價值: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備考策略】
1.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階段性特征,分析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與不變。
2.結合載人航天、科技創新等社會熱點中先進人物事跡,說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
3.結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內容,分析其原創性貢獻,說明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動搖的原因。
…………………………………………………………………………………………
【復習導引】
1.知道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2.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科學內涵
3.闡述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
4.理解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5.知道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接續奮斗
6.認同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
7.理解中國夢的本質
8.懂得中國夢與世界夢息息相通
9.結合典型事例闡明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10.理解實現偉大夢想要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
11.闡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
12.闡述抓住新時代歷史機遇的意義
13.明確踐行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青年應該肩負的歷史使命
14.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創立的背景
15.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回答時代之問的科學理論
16.闡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內容
17.闡述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
18.列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馬克思主義作出的原創性貢獻
19.自覺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地位不動搖
…………………………………………………………………………………………
【知識體系】
…………………………………………………………………………………………
【圖解知識】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一)新時代的科學內涵
新時代 歷史定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科學內涵 從偉大事業視角看 ①新時代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
從國家目標視角看 ②新時代是決勝全面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
從人民期待視角看 ③新時代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
從偉大夢想視角看 ④新時代是全體中華兒女戮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
從國際影響視角看 ⑤新時代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
重大意義 對中華民族的意義 ①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對社會主義的意義 ②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對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意義 ③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二)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
判斷 依據 (1)社會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高,社會生產能力在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 (2)突出問題: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
表現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要求 ① 我們要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② 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牢牢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這個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斗。)
“兩個 沒有變” ① 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 ② 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
【相關鏈接1】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
1956年 黨的八大認為 我國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
1981年 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認為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2017年 黨的十九大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相關鏈接2】主要矛盾中的“不平衡”和“不充分”
發展 不平衡 ①領域不平衡 “五位一體”即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大領域發展不平衡
②區域不平衡 東中西部發展不平衡、城市與農村發展不平衡、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發展不平衡
③群體不平衡 不同社會群體在共享發展成果方面有差距
發展 不充分 整個社會的發展總量不夠豐富、發展程度不夠高、發展態勢不夠穩固
(三)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一以貫之
原因 (1)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成果,也是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繼續,必須一以貫之進行下去。 (2)堅持好、發展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無比崇高的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接續奮斗。
要求 ① 中國共產黨: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任務,就是要帶領人民接續奮斗,把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場偉大社會革命進行好,在實踐中不斷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推向前進。
② 奮斗者: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新時代屬于每一個人,每一個人都是新時代的見證者、開創者、建設者。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一以貫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以貫之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一以貫之增強憂患意識、防范風險挑戰,開新局于偉大的社會革命,強體魄于偉大的自我革命,在廣袤國土上繼續書寫近十四億中國人民偉大奮斗的歷史新篇章。
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一)中國夢的本質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中 國 夢 原因 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本質 中國夢的本質,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① 國家富強,就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并在此基礎上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② 民族振興,就是要使中華民族更加堅強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③ 人民幸福,就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類的全面發展,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前進。
意義 中國夢把國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為一體,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表達了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愿景,已成為激蕩在近十四億人心中的高昂旋律,成為中華民族團結奮斗的最大公約數和最大同心圓。
要求 ①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中國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人民是中國夢的主體,是中國夢的創作者和享有者。中國夢的深厚源泉在于人民,根本歸宿也在于人民,只有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結合起來才能取得成功。 ②中國夢是國家的夢、民族的夢,也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夢。只要每個人都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偉大夢想之中,把小我融入大我,敢于追夢、勇于追夢、勤于追夢,就會匯聚起實現中國夢的強大力量。 ③中國夢是中國人民追求幸福的夢,也同世界人民的夢想息息相通。中國將同國際社會一道,推動實現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世界夢,為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
(二)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
1.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2.怎樣完成歷史使命: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
含義 如何進行 作用
區 別 偉大夢想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必須深入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必須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 偉大夢想是奮斗目標,指引著正確方向,為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破浪前行領航導向。
偉大斗爭 有效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 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充分認識偉大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發揚斗爭精神,提高斗爭本領,不斷奪取偉大斗爭新勝利。 偉大斗爭是前進動力,昭示著中國共產黨的擔當精神,為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破解難題,掃除障礙,提供牽引。
偉大工程 深入推進 黨的建設 中國共產黨要始終成為時代先鋒、民族脊梁,始終成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 中國共產黨要不斷增強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以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強大戰斗力。 起決定性作用,為偉大斗爭、偉大事業、偉大夢想提供堅強保證。
偉大事業 中國特色 社會主義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 我們要更加自覺地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保持政治定力,堅持實干興邦,始終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偉大事業是實現路徑,宣示著舉什么旗、走什么路,為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夢想開辟前進的道路。
聯系 ①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緊密聯系、相互貫通、相互作用,其中起決定作用的是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統一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②推進偉大工程,要結合偉大斗爭、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的實踐來進行,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和堅強領導核心。
(三)分兩步走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1.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
圍繞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目標,黨的十九大明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從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分兩個階段來安排。
階段 時間 目標
第一個階段 2020年到2035年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第二個階段 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 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相關鏈接】黨的十三大提出的“三步走”發展戰略第三步目標:到21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可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是對黨的十三大提出的“三步走”戰略的繼承和發展;把“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目標提前了15年;添加了“美麗”的內涵,充分展示了未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更加注重創新、效益、質量、環境保護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嶄新要義。
2. 實現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戰略安排的要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建設的重點領域 ① 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② 健全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③ 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 ④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 ⑤ 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 ⑥ 堅持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 ⑦ 堅持“一國兩制”,推進祖國統一; ⑧ 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⑨ 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
要抓住歷史機遇期 要抓住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只有緊緊抓住這個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銳意進取、埋頭苦干、善于創新、永不懈怠,才能不負時代的要求、歷史的期待。
青年的歷史責任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廣大青年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做時代的弄潮兒,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斗中書寫人生華章。◎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中國青年提出的六點要求,即樹立遠大理想、熱愛偉大祖國、擔當時代責任、勇于砥礪奮斗、練就過硬本領、錘煉品德修為。
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一)回答時代之問的科學理論
科學理論 時代之問 內容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回答的時代課題 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創立的歷史背景 ①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②當代中國正處于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 ③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性鍛造中堅定走在時代前列;④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
(二)具有開創性意義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內容可以用“十個明確”、“十四個堅持”來概括。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核心內容 主要內容
“十個明確” ( ①理論層面: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②地位:它們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最為核心關鍵的組成部分;是支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四梁八柱,是源頭、旗幟、方向。每一個“明確”都是具有原創性的新思想新觀點,集中反映著我們黨對科學社會主義在當今時代的理論思考和理論貢獻。) 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活的靈魂: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金鑰匙: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 ① 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共產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全黨必須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② 明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③ 明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④ 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是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戰略布局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四個全面; ⑤ 明確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⑥ 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⑦ 明確必須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 ⑧ 明確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是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把人民軍隊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軍隊; ⑨ 明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服務民族復興、促進人類進步,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⑩ 明確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方針,提出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落實管黨治黨政治責任,以偉大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
“十四個堅持” ( ①實踐層面:回答了新時代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②地位:“十四個堅持” 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涵蓋堅持黨的領導和“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涵蓋國防和軍隊建設、維護國家安全、對外戰略,是對黨的治國理政重大方針、原則的最新概括,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路線圖”和“方法論”。“十四個堅持” 是承接、展開、具體實踐。) ① 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 ②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③ 堅持全面深化改革 ④ 堅持新發展理念 ⑤ 堅持人民當家作主 ⑥ 堅持全面依法治國 ⑦ 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⑧ 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⑨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⑩ 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 ⑾ 堅持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 ⑿ 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 ⒀ 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⒁ 堅持全面從嚴治黨
(三)黨和國家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理 論 創 新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通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貫通歷史、現實和未來,貫通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領域,既堅持了老祖宗,又講了很多新話,使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為發展馬克思主義作出了原創性貢獻。
歷 史 地 位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
堅 持 發 展 在當代中國,堅持和發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真正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就是真正堅持和發展科學社會主義。必須高舉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不動搖,必須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地位不動搖!
【點撥提升】①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創造性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②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黨從新的實踐和時代特征出發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科學回答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發展動力、發展戰略、政治保證、祖國統一等一系列基本問題,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
…………………………………………………………………………………………
【本課小結】
…………………………………………………………………………………………
【易錯易混】
1.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要標志。(×)
【解析】我國主要矛盾的新變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要標志。
2.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
【解析】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
3.中國夢的本質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社會安定。(×)
【解析】中國夢的本質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4.實現偉大夢想,必須深入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辦好中國事情,關鍵在人民。(×)
【解析】實現偉大夢想,必須深入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辦好中國事情,關鍵在黨。
5.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緊密聯系、相互貫通、相互作用,其中起決定作用的是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夢想。(×)
【解析】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緊密聯系、相互貫通、相互作用,其中起決定作用的是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6.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解析】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7.對國家而言,新時代的歷史機遇期是國家發展從跟隨潮流到主導世界發展的機遇。(×)
【解析】錯在“主導世界發展”。
8.對國家而言,新時代的歷史機遇期是每個中華兒女都能發揮自己的才能,不負時代的機遇。(×)【解析】對每個中華兒女而言,新時代的歷史機遇期是每個中華兒女都能發揮自己的才能,不負時代的機遇。
9.作為新時代的見證者、開創者、建設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仲巴县| 四子王旗| 犍为县| 东丽区| 临西县| 如东县| 吉林省| 邵武市| 漾濞| 通江县| 惠安县| 历史| 疏勒县| 临邑县| 时尚| 微山县| 霞浦县| 罗甸县| 手机| 郧西县| 中方县| 剑川县| 怀柔区| 临邑县| 浮梁县| 浦东新区| 海伦市| 扎兰屯市| 财经| 油尖旺区| 康定县| 胶南市| 甘孜| 宁都县| 泽库县| 偏关县| 留坝县| 马鞍山市| 丹江口市| 五指山市| 禄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