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5.15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 教學設計內容主旨面對袁世凱去世后軍閥紛爭的亂局,缺乏武力支撐和列強支持的孫中山力圖完成統一,卻屢遭挫敗而陷入困局。由于師法蘇俄并與中共合作,孫中山所代表的革命勢力脫胎換骨,一掃以往的頹勢,充分動員包括工人、農民、學生及商人在內的各階層民眾,開始了一場打倒列強軍閥的國民革命。教學目標學生通過學習能了解國共第一次合作的大致過程,知道五卅運動和北伐戰爭的基本史實;通過漫畫、口號、錢幣、歌謠等形式了解國民革命取得巨大成功所依靠的新方法,理解國民革命與辛亥革命的差異;通過進一步了解孫中山屢仆屢起的革命經歷,理解中國革命的艱苦性。教學重點:北伐戰爭是國民革命的重要步驟,在國共合作的背景下,由于充分動員各階層民眾而取得巨大成功,這是以往的歷次革命所不具備的特征。教學難點:以俄為師前提下的國共合作既是孫中山無奈的選擇,也是革命再起的必要條件,雙方的合作深刻改變了以往革命斗爭的形式,也是國民革命順利推進的保證。教學過程環節一:導入:由上海孫中山故居引出孫中山準備再起革命的背景。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認識盡管已是民國,但舊勢力依舊盤踞政權,國家分裂民不聊生,仍有革命的必要。環節二:通過20年代北京三所高校所作的社會調查結果總結出當時社會主流傾向革命,反對列強軍閥的心理狀態,從中總結當時的中國具備再起革命的可能性。設計意圖:承接上一環節,通過提取表格信息體會民眾對現狀的強烈不滿,革命具有再起可能,而孫中山的屢次挫敗在于缺乏自己的軍隊及群眾基礎,為后面環節各階層大聯合作鋪墊。環節三:結合PPT材料及教材了解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和蘇俄及年賓速用定作的歷程,分析總結這種蘇俄影響下的合作給國民黨及整個中國革命帶來的重大變化。設計意圖:指導學生認識到在俄國指導、中共參與下的黨務革新使國民黨脫胎換骨,成為了具有群眾基礎的新型政黨,同時也打造了一支具有革命思想的全新軍隊,為國民革命的推進奠定堅實的基礎。環節四:PPT展示從孫中山逝世到五卅運動以來的革命運動及民眾的反應。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認識到自五卅運動以來的國民革命動員了各階層的民眾,動員范圍之廣,程度之深前所未有。環節五:通過漫畫、錢幣、文字等多種史料分析北伐戰爭進展迅速的原因,從而概括國民革命的性質。設計意圖:通過材料了解北伐的勝利之迅速出乎所有人意料,其中原因可從北伐勝利紀念幣、國民革命歌等豐富細節中找出,各階層的動員保證革命的推進,民族也終于覺醒。板書設計作業設計國民革命以蘇俄支持下的國共合作為模式,憑借廣大群眾的熱烈支持,迅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國民革命真的完全成功了么 材料一:“(共產黨)其言論行動皆不忠于本黨,違反黨義,破壞黨德,確于本黨之生存發展,有重大妨礙”一部分國民黨元老提出《彈劾共產黨案》1924年“大黨允小黨在黨內活動,無異自取滅亡?!?-蔣介石1926年今天的國民革命之所以不需要共產黨,而需要國民黨,根本就在于共產黨只是代表工農大多數的,國民黨是代表各階級的。而今天的國民革命,則是各個階級共同的革命,不是單純工農兩個階級的革命。一蔣介石1926年材料二:僅武漢一地,北伐軍占領后兩三個月里,就發生罷工150余起……“工資加到駭人的程度,自動縮短工時每日四小時以下,隨便逮捕人,組織法庭監獄,隨便斷絕交通,沒收工廠店鋪”。一-劉少奇《關于大革命歷史教訓中的一個問題》農民運動中的農民“擅自捕人游鄉,隨意罰款打人,以至就地處決,驅逐出境,強迫剪發,砸佛像和祖宗牌位,等等……”一李維漢《回憶與研究》請結合兩段材料評價國民革命中出現的以上現象,并分析推測國民革命的可能的結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