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課 筆墨千秋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能夠表述中國畫的主要特點以及中國畫表現意境的主要元素。2、能夠運用中國畫基本知識分析具體作品。二、重點難點分析了解中國傳統繪畫表現的基本特點,中國畫的表現形式、筆墨特點以及意境的表現方式。三、教學方法講授、問題法、體驗法、啟示法。多媒體課件、筆墨紙硯五、課時安排1課時六、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分別出示圖片《秋風執扇圖》和《蒙娜麗莎》。分析兩幅名作的不同之處, 中國畫的工具是文房四寶。是的,這就是筆、墨、紙、硯,合稱“文房四寶”,中國畫就是用它們畫出來的。這些延續數千年的傳統工具材料,是造就中國畫獨特表現效果的重要部分。作為中國人,我們都很熟悉中國畫.但是,要完整地描述中國畫的特點卻不太容易。今天,我們就以中國畫的特點為題來進行探討,為我們認識、欣賞、學習中國畫打下好的基礎。 (二)新授課一、1、簡單介紹中國畫的流變。中國畫以幾千年形成的文化傳統,完備的繪畫體系,獨特的表現形式,屹立于世界藝術之林。首先我們來了解中國畫的流變。中國畫歷史悠久,遠在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就出現了畫在絲織品上的繪畫——帛畫,這之前又有原始巖畫和彩陶畫。這些早期繪畫奠定了后世中國畫以線為主要造型手段的基礎。兩漢和魏晉南北朝時期,繪畫形成以宗教繪畫為主的局面。五代兩宋又進一步成熟和更加繁榮,人物畫已轉入描繪世俗生活,宗教畫漸趨衰退,山水畫、花鳥畫躍居畫壇主流。元、明、清三代水墨山水和寫意花鳥得到突出發展,文人畫成為中國畫的主流。19世紀以后,以上海為中心的江浙畫家群,以北京為中心的北方畫家群,以廣州為中心的嶺南畫家群。2、(PPT)比較線描、工筆畫和寫意畫,說說它們的不同之處: 總結:工筆,顧名思義就是用工整、嚴謹的技法來描繪對象。工筆畫 ( http: / / www. / s wd=%E5%B7%A5%E7%AC%94%E7%94%BB&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_blank )做工精美,用筆工整,清晰。工筆畫多以仕女 ( http: / / www. / s wd=%E4%BB%95%E5%A5%B3&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_blank ),花鳥為主。 寫意畫 ( http: / / www. / s wd=%E5%86%99%E6%84%8F%E7%94%BB&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_blank )的特點比較大氣,注重一氣呵成。工筆畫用筆工整細致,敷色層層渲染,極其細膩地描繪物象。寫意畫筆墨豪放簡練高度概括,以少勝多。(PPT) 比較線描、工筆、寫意作品之間的差別。工筆畫注重細節,用筆細膩寫實一些,畫起來費時。寫意畫注重意境,用墨用筆隨意性強,一氣呵成。(PPT)線描:不著色彩,骨法用筆, 造型生動。二、通過具體的作品體會中國畫的觀察表現方法1、以大觀小的觀察認識方法。 (PPT)《千里江山圖》北宋 王希孟,縱51.5厘米,橫1191.5厘米。現藏故宮博物院 ( http: / / baike. / view / 50439.htm" \t "_blank )。《千里江山圖》描繪了祖國的錦繡河山。畫面千山萬水爭雄競秀,江河交錯,煙波浩渺,氣勢十分雄偉壯麗。問: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要從什么角度才能看到如此開闊的畫面?中國人多喜歡登高望遠,從高處把握全面。這就形成了中國畫中“以大觀小”,強調以“想象”為本質特征的觀察方法。花鳥是中國畫表現的重要內容,中國人善于借花鳥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小中見大”,一草一術往往折射出人們的宇宙觀。 2、(PPT)游魚圖 清代 朱耷“不似之似”,這條魚在哪里?它和現實中的魚有什么不同?畫家筆下的藝術形象,不只是照搬客觀物象,而是"概括取舍、刪繁就簡,追求“不似之似”的藝術趣味。 3、靈活變化的時空表現。中國畫不拘泥于固定時空的表現手法常常把事件的全部過程巧妙地安排在一幅畫里。 ( 1、線描、工筆、寫意比較。2、《出水芙蓉圖》 三、用筆狀物傳情:線描、書法比較。所謂“書畫同源”,繪畫筆墨技法與中國書法用筆密不可分。比較繪畫線條和書法線條,你有什么發現?(PPT)送子天王圖用挺拔、流暢的線條勾勒人物形象,通過頓挫的用筆來表現衣褶的暗部和轉折。中國畫的線不僅僅是用來只畫形象的,線條運行的本身也流露著藝術家的情感。不同質感的線條給予我們不同的視覺感受,并主宰著畫面的整體風貌。 筆墨既是狀物傳情的手段,其本身也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體現了中國書法的意趣。 (PPT)我們來分析《五牛圖》中的線描表現,并思考如下問題。1、牛給你的最深印象是什么?2、畫中的線條給你什么感受?線條的質感是方正還是圓潤,凝重還是飄逸? (6、《送子天王圖》 7、《漁翁漁婦圖》及篆隸草書圖解 8、《五牛圖》(韓滉)勁筆重墨表現堅硬的牛角和牛蹄圓潤的線條表現厚實柔韌的體態線條的疏密對比表現褶皺或光滑的皮膚質感四、 用墨賦彩由此可見在我們的中國畫中,線條的運用是如此神奇。當然,我們在運筆時的水分多少、速度疾緩、按使轉等等,也能造成畫面墨色千變萬化,淋漓盡致。(PPT)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以"運墨而五色具"一語概括。(PPT)焦墨、濃墨、重墨、淡墨、清墨干墨、濕墨潑墨、(用水墨揮灑在紙上或絹上,隨其形狀進行繪畫,筆勢豪放,墨如潑出。)濃破淡、淡破濃、墨破色、色破墨、積墨教師依照(PPT)《墨葡萄圖》圖示列舉的方法演示墨色變化,或與學生嘗試中國畫筆墨感覺。墨色的表現不可脫離用筆,五、(PPT)對比兩幅山水畫,說一說它們的不同之處。《容膝齋圖》疏淡用筆,表現了什么樣的心境?《山水圖軸》與《容膝齋圖》筆法上的不同之處以及墨色效果差異。五、作業與課堂評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