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九年級歷史下冊(部編版)第3課美國內戰(教學設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九年級歷史下冊(部編版)第3課美國內戰(教學設計)

資源簡介

九年級歷史下冊 教學設計
課題:第3課 美國內戰 課型:新授課
【教材分析】
通過了解美國內戰等史事, 初步認識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形成。
從教材設置上看,本單元的主題是《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和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而本課《美國內戰》正是為了突出單元主題: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而設置的。從內容上看,它上承《美國的獨立》一課,是美國短暫歷史上繼獨立戰爭后發生的又一次重大戰爭(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是美國歷史發展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北方的勝利維護了國家統一,鞏固了資產階級統治,使美國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為美國大工業生產奠定了基礎。下啟本單元《日本明治維新》一課,是資產階級統治在全球范圍內得到加強的重要體現,因此,本課無論是在美國發展史,還是在整個教材體系中都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在本單元乃至全冊中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
為了便于教學,依據大單元教學理念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將本課整合為三部分:第一部分--一一積重難返(美國南北矛盾);第二部分———殊死搏斗(美國南北戰爭);第三部分———偉人已逝,精神永存(豐功偉績頌英雄)。
【教學目標】
1.知道內戰爆發的原因。(歷史解釋)
2.知道內戰爆發的過程、意義;了解《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等重要文件主要內容及其在內戰中的作用。理解美國內戰是美國歷史上的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史料實證、時空觀念、歷史解釋)
3.通過戰爭中林肯和人民群眾的活動,認識人心向背是戰爭勝敗的關鍵,同時個人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學習林肯為維護國家統一顧全大局,以國家利益為重的優秀品質;認識到統一對國家發展的推動作用。(歷史解釋、唯物史觀、家國情懷)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和《宅地法》的主要內容和作用;美國內戰爆發的原因、歷史意義;林肯為維護國家統一所作出的歷史貢獻。
【教學難點】美國內戰前南北兩種經濟類型之間的矛盾;南北戰爭的性質。
【學情分析】
本節課的授課對象是九年級的學生。
優點:九年級學生經過兩年多歷史的學習,已經初步具備了學習歷史的方法,閱讀史料能力、綜合概括分析比較能力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有利于教師史料教學及運用多種方法展開課堂教學。此外,大部分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較高,具有課前預習及收集材料的習慣。且學生正處于信息時代,對美國歷史發展有所了解,對林肯其人也較為熟悉。
不足:學生掌握的信息多為碎片化信息,分析和提煉不夠深入。本課內容是學生普遍熟悉而又知道不多的一段歷史,因而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根據其知識基礎和認知能力進行發現探究。
對策:在教學中教師應采用貼近學生心理的角度,兼采多種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多思多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思考分析、歸納綜合的能力,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PPT展示:
【播放視頻: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政,他國豈能干涉】防止國家分裂,實現國家統一是每個民族的責任與使命!警告任何域外勢力,不要低估中華民族維護國家統一的決心與能力!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本課——《第3課 美國內戰》,來認識美國歷史上為維護國家統一的南北戰爭那段血雨腥風的歷史吧。
(設計意圖:通過圖片刺激學生的感官,牽引學生走近那個血雨腥風的時代。拋出問題吸引學生興趣進而產生建立系統知識的欲望,中外聯系,導入新課。)
展示2022年課程標準和本節課核心素養。
【自主學習】自主學習·問題引領
(設計意圖:整合教材,捋清思路,問題引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講授新課】
目標導學一:積重難返(美國南北矛盾)
【視頻播放】觀看視頻,思考:美國南北矛盾表現在哪些方面?
1.美國領土的擴張:
【時空觀念】教師提供圖片,學生分析:美國獨立后領土的擴張。
【學生活動】觀察圖片,在不同時期,美國的國旗有什么變化?反映了什么?
提示:美國領土擴張的過程:
①美國獨立時只有十三個州,9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②美國獨立后,美國通過購買、吞并、搶奪等方式,領土由東向西不斷擴張,到19世紀中期就成為一個東臨大西洋,西瀕太平洋的國家;
【結論】19世紀前期,美國通過購買、武裝顛覆和發動戰爭等手段,實行領土擴張,到19世紀中葉,美國的領土已經擴展到太平洋沿岸.工業生產居世界第四位。
③當今美國有五十個州,937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設計意圖:通過讀圖學史,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使學生對美國領土擴張有更深的認識。)
【教學補充】美國領土擴展的過程,也是土著居民印第安人被剿滅、其土地被掠奪的過程。到19 世紀末,印第安人從原來的100多萬減到24萬。僅在1802—1822年的20 年內、就有1500 萬英畝土地被掠奪。
【材料研讀】
2.南北方不同的經濟類型:
【材料研讀】通過展示幾則材料,學生分組討論,思考南北方存在的矛盾分歧。
PPT展示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在制憲會議上,紐約州代表古維諾爾·莫里斯說,這種“極壞的制度”是“上天對盛行奴隸制各州的詛咒”,蓄奴州的特征是悲慘和貧困,而自由地區的特點是“富裕和極好的修養”。“利益是國家唯一的治理原則”,南卡羅來納州代表約翰·拉特力奇冷酷的回答。任何干涉這些州奴隸制的企圖都會導致南方拒絕批準憲法。
——威廉·J本內特《美國通史》
材料三 18世紀末19世紀初,由于種植園主要的經濟作物,煙草已無利可圖,美國的奴隸制已氣息奄奄,行將就木。然而,十九世紀初沛然興起的植棉業竟然奇跡般的拯救了垂危的奴隸制。首先是棉紡織業在英國,歐洲大陸和美國北部迅速發展,對棉花的需求量與日俱增。其次,發展植棉業所需要的土地和勞動力都不成問題,更重要的是1793年的軋棉機,極大的提高了棉花纖維脫籽效率,使南部奴隸制經濟面臨的最迫切的問題迎刃而解。
——張友倫:《美國通史》
【自主學習】
【設問】依據材料,分析南北雙方對美國奴隸制問題的不同態度及奴隸制種植園經濟經歷了什么變化?原因有哪些?你還領會到了什么?
【學生活動】通過抓關鍵詞,北方痛恨奴隸制;南方熱衷奴隸制。變化:對棉花的需求增長。變化的原因:土地、勞動力、軋棉機。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從材料中提煉關鍵詞的能力,在對比中認識到南北方的矛盾分歧所在。)
【設問】你從圖中得出哪些信息?
提示:南方是奴隸制種植園經濟,北方是資本主義工商業經濟。南方要在西部發展黑人奴隸制,北方要在西部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
教師:難題:這些新建州到底是建立自由州還是蓄奴州呢?
3.南北方的矛盾:
【問題探究1】南北方矛盾能夠調和嗎?
閱讀課文,結合材料,說說北方與南方之間的矛盾?
材料展示:
北方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需要大量原料和市場 南主的種植園主把棉花和其他原料運往英國,從英國輸入大批工業品
北方資產階級希望提高關稅,保護本土工業 南方種植奴隸主主張降低關稅,自由貿易,使其得到廉價進口貨
北方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需要大量廉價自由勞動力 南方種植園主采用奴隸制生產方式占有大量勞動力
對于新擴張的西部領土,北方主張建立自由州 南部力圖擴展蓄奴州
【結論】勞動力、原料、關稅與市場、西部新增土地。南北矛盾的焦點是奴隸制的存廢。
(設計意圖:作為本課的教學難點,要強調從經濟、政治和文明角度南北戰爭的焦點都集中在了奴隸制度的存廢問題。)
【拓展延伸】
【設問 】你從上圖獲得什么信息?
【結論】這些矛盾不可調和,只能訴諸武力來解決,最終釀成了戰爭。
【知識拓展】
美國廢奴運動是從19世紀30年代初開始在美國北部興起的要求徹底廢除黑人奴隸制的群眾運動。當時廢奴主義者遭到反動勢力的多方壓制和迫害,仍堅持積極開展各種活動,不斷推動廢奴運動向前發展。此外,廢奴主義者還組織“地下鐵道”。“地下鐵道”的著名組織者之一,塔布曼是女奴出身。她多次深入南部各州,協助數百名奴隸逃出南方而獲得自由。這種組織奴隸逃亡的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動搖了奴隸制度的基礎。
1852年出版的斯托夫人所著《湯姆叔叔的小屋》對黑人奴隸的悲慘生活作了極其動人的描述和揭露,在社會上引起廣泛的反響,有力地推動廢奴運動的發展。
1859年爆發的約翰·布朗起義將廢奴運動推向高潮。
【設問 】你從上述材料獲得什么信息?
提示:一些有識之士主張廢除奴隸制,開展廢奴運動,積極幫助黑人奴隸逃往北方。
(設計意圖:通過知識拓展,了解廢奴運動,知道南北戰爭的必然性)。
目標導學二:殊死搏斗(美國南北戰爭)
【播放視頻】觀看視頻,了解美國南北戰爭的概況。
1.導火線:
材料1:19世紀初,奴隸貿易被歐洲明令禁止了,1807年,美國也通過了廢止奴隸貿易的法案,但是這一法案在南方卻被視同一張廢紙。對于急需大量勞動力和消費市場的北方而言,南方的奴隸制不僅是野蠻的不道德的,更是嚴重阻礙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的贅瘤,必須予以摘除。
材料2:一幢裂開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這個政府不能永遠維持半奴隸和半自由的狀態。我不期望聯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確希望它停止分裂。”“聯邦必須而且將會得到保留”“不再讓給奴隸制度一寸新的土地”。
——林肯
材料3:共和黨人林肯同情黑人奴隸,反對奴隸制度,但擔心如果處理不當,會激化南北矛盾,造成國家分裂。所以他不主張立即廢除奴隸制,而是逐步限制奴隸制的發展。
1.依據材料,歸納林肯的政治主張和理由。
提示:政治主張:反對奴隸制度,主張逐步限制奴隸制的發展;理由:擔心處理不當,激化南北矛盾,造成國家分裂。
2.閱讀教材,歸納美國內戰爆發的時間及原因?
教師講述:林肯作為代表北方資產階級利益、同情黑人奴隸、反對奴隸制度的共和黨人執政,意味著至少在四年內,林肯政府必將行使權力,逐步限制、廢除黑人奴隸制,南方種植園主把林肯的當選看做一場災難。
【教學過渡】林肯當選,意味奴隸制度將再也無法維持下去于是,他們決定作最后的掙扎······
2.內戰爆發:
【設問】在林肯當選總統不久,南方 7個州宣布退出聯邦,成立“南部同盟”,這實際是什么行為?(分裂國家)
【結論】1860年,林肯當選第16任總統。南方7個州宣布退出聯邦,脫離聯邦統治聯合起來,宣布組成一個獨立的國家,成立“南部同盟”,并制定新憲法,選舉總統,確定里士滿為首都。1861年4月12日,南方聯盟不宣而戰,14日占領了聯邦政府軍駐守的薩姆特要塞。南北戰爭正式爆發,林肯不得不宣布對南方作戰。史稱“美國內戰”或“南北戰爭”。
【過渡】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戰火,剛成立的林肯政府是如何平息的呢?
【材料研讀】PPT展示:
項目 北方 南方
人口 2 200萬 900萬(包括約400萬黑人奴隸)
軍隊人數(至1865年) 150萬 100萬
工業產量(1860年) 占91% 占9%
鐵路里程 5萬多千米 1.4萬多千米
海軍艦只(至1865年) 700艘 少量
【學生活動】通過表格對比南北方力量,思考戰爭初期哪方更占優勢?
【結論】從表格中可以看出,無論在人力、物力、還是軍事力量方面,北方都占據優勢。但是實際戰勢又如何呢?
(戰爭初期,北方失利)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得出北方占據優勢的結論,進一步思考北方失利的原因。)
3.內戰初期戰況【小組合作】戰爭初期擁有優勢的北方在軍事卻節節失利。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局面?
【結論】南方:蓄謀已久,準備充分,他們裝備精良,名將云集。
北方:幻想妥協(和平方式),戰備松懈,雖然人多,卻沒有充分調動人民的力量。北方缺乏優秀將領......
【過渡】面對這樣的局面,為了扭轉戰局,林肯總統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什么作用?戰爭最終結果怎樣?
(設計意圖:通過討論的形式,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中分析北方失利的原因,培養學生分析問題,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
4.戰爭的轉折
【問題探究2】林肯政府在南北戰爭中為何在初期連連失利的情況下還能夠力挽狂瀾?
【材料研讀】閱讀材料,簡述兩部法令在美國內戰中的作用。
《宅地法》規定:“凡年滿21歲,沒有參加過叛亂,而且獲得土地是以墾殖為目的的美國公民,只要繳納10美元登記費,就可以在美國西部得到一塊不超過160英畝的土地。登記人連續耕種5年后,就可以成為這塊土地的主人。”
《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規定:“從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亂地區的奴隸永遠獲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加入北方軍隊。”
黑人在戰斗中異常勇敢。據統計,黑人占聯邦軍隊人數的15%。直接參加戰斗的黑人達到了18.6萬人,平均每3個黑人中就有1個人為解放事業光榮犧牲。
【播放視頻: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設問】《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為什么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它們分別解決了哪些問題?起到了什么作用?
【學生活動】結合史料,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每個小組選派代表發言。
【結論】《宅地法》的頒布,滿足了普通民眾獲得土地的愿望,對于爭取廣大群眾特別是西部農民支持北部抗戰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有利于美國西部地區的開發。
《解放黑人奴隸宣言》調動了黑人奴隸的積極性,踴躍參軍作戰,扭轉了戰場上被動的局面,同時也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勞動力。
因此,兩個法令的頒布,深得人心,調動了農民和黑人奴隸的積極性,扭轉了北方軍隊在戰場上的被動局面,成為內戰的轉折點。
【知識整合】
黑人在南部聯盟的后方發動起義,展開游擊戰爭,牽制敵人4萬兵力。
50萬黑人奴隸逃跑,嚴重破壞了南部種植園經濟
20萬黑人應征入伍。
25萬人擔任軍隊的后勤工作。
18萬多黑人直接參加了戰斗,其中13萬多來自南部叛亂各州。
(設計意圖:學生認識到《宅地法》滿足了農民對土地的需求,《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滿足了黑人奴隸對自由的需求,兩項法令調動了農民和黑人奴隸的積極性,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
5.反攻與結束:
【設問】當北方軍隊注入新鮮血液之后,戰局發生了什么變化?
隨著工人、農民和黑人積極加入聯邦軍作戰,北方的戰斗力大大增強。1863年,戰局向著有利于北方轉變……
【學生活動】自主歸納戰局發生的變化。1865年4月聯邦軍攻占南部聯盟的“首都”里士滿,南方軍隊投降。美國內戰以北方獲勝告終,避免了國家分裂。戰爭中,南北雙方同室操戈,共有超過60萬人血灑疆場,其數量遠遠超過美國歷屆戰爭的總和。這場令美國人撕心裂肺的戰爭,最終換來了聯邦的統一。
6.北方勝利的原因:
【合作探究】
1865年,內戰以北方的勝利告終。以小組為單位,根據提示詞,討論北方獲勝的原因有哪些?
學生回答后PPT展示:
師生共同完成:
【教學過渡】歷經四年的內戰,南北雙方都付出了慘痛代價,六十多萬美國人喪生。浴火重生后的美國發展如何呢?
7.南北戰爭的影響:
【材料研讀】閱讀材料,概述美國內戰在美國歷史發展中的影響。
材料一:美國南北戰爭粉碎了奴隸主的反動勢力,從而維護了美國的統一……如果美國分裂成了兩個或者更多的國家,或者北方沒有贏得勝利,美國就不可能成為20世紀世界第一強國。 ——摘自《大國崛起》
材料二:在南北戰爭以后的幾十年中,美國經歷了最驚人的經濟發展。1860年,美國在世界工業國家中排在第四位,而到1894年時卻躍居首位。
——斯塔夫理阿諾斯《全球通史》
【學生活動】通過分析史料,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內戰后美國突飛猛進的原因。
【設問】美國內戰為經濟迅速發展創造了哪些條件?
【結論】維護了實現國家統一,開辟了廣闊的市場;《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的頒布,瓦解了南方奴隸制種植園經濟,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勞動力,從而促進了美國經濟的發展......
【學生活動】結合美國內戰的影響,對比美國獨立戰爭,思考美國內戰的性質。
【結論】美國內戰是美國的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
未競解放誰完成?
在林肯頒布《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后的一百五十多年中,仍有人前赴后繼,為爭取黑人平等的權利而斗爭。57年前,馬丁·路德·金作為黑人民權運動領袖,他曾在林肯紀念堂前發表了震撼人心的演講——“我有一個夢想”,發出了種族平等的呼聲,對美國甚至世界產生了重要影響。57年后的 8月 28日,他的兒子馬丁·路德·金三世也在林肯紀念堂發出呼聲,抗議美國的種族歧視和警察暴力。
由此可見,今天的美國,種族歧視問題依然存在,作為移民大國的美國該怎么解決種族歧視問題?下一個林肯總統何時出現,讓我們拭目以待。
(設計意圖:分析了弗洛伊德事件的問題根源。了解美國廢除奴隸制不徹底,美國至今存在種族歧視。培養唯物史觀)
【知識整合】
項目 美國獨立戰爭 美國內戰
不同點 根源 英國的殖民統治阻礙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南北兩種經濟制度之間的矛盾
目的 推翻英國殖民統治,使國家獲得獨立 維護國家統一,廢除黑人奴隸制
性質 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戰爭,也是一場資產階級革命 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
時間 1775—1783年 1861—1865年
導火線 1773年波士頓傾茶事件 1860年林肯當選美國總統
開始標志 1775年來克星頓的槍聲 1861年南方挑起內戰
轉折點 1777年薩拉托加大捷 1863年葛底斯堡大捷
結束標志 1783年美、英訂立和約,英國承認美國獨立 1865年南方軍隊投降
領導人 華盛頓 林肯
文件 《獨立宣言》、1787年美國憲法 《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宅地法》
結果 美國獨立戰爭取得勝利 北方取得勝利
意義 推翻了英國的殖民統治,贏得了國家的獨立,為美國資本主義發展開辟了道路。推動了歐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運動 美國維護了國家統一,廢除了奴隸制,清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最大障礙,為以后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相同點 都是資產階級革命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認識美國通過二次資產階級革命實現了國家獨立與統一是美國走上強國的基石。)
目標導學三:偉人已逝,精神永存(豐功偉績頌英雄)
【播放視頻】觀看視頻,感受林肯的偉大精神。
1.感受林肯:
22歲 生意失敗
23歲 競選州議員失敗
24歲 生意再次失敗
25歲 當選州議員
26歲 愛人去世
27歲 精神崩潰
29歲 競選州議長失敗
34歲 競選國會議員失敗
37歲 當選國會議員
39歲 競選國會議員連任失敗
46歲 競選參議員失敗
47歲 競選副總統失敗
49歲 競選參議員再次失敗
51歲 當選美國總統
此路艱辛而泥濘。我一只腳滑了一下,另一只腳也因而站不穩;但我緩口氣,告訴自己,“這不過是滑一跤,并不是死去而爬不起來。”
——林肯在競選參議員落敗后的演講詞
1865年4月14日擁護奴隸制的狂熱分子把罪惡的子彈射向了林肯,之后林肯再也沒能醒來。
(設計意圖:使學生學會將歷史人物放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中進行客觀評價,同時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2.依據課文梳理林肯在南北戰爭中的主要活動并記憶
馬克思評價林肯:“他是一位達到了偉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優良品質的罕有人物。這位出類拔萃、道德高尚的人警示那樣謙虛,以致只有在他成為殉道者倒下去之后,全世界才發現他是一位英雄”。
材料中的倒下去指什么事件?馬克思認為他是一位英雄的依據是什么?
領導 ,
頒布《 》, 。解放了 ,扭轉了 ;北方 ,維護了 。
提示:南北戰爭結束后,林肯遇刺。依據:為維護國家統一和解放黑人奴隸作出了杰出的貢獻,得到美國人民衷心的愛戴,成為美國歷史上的著名總統。
3.評價林肯:
【問題探究3】林肯一生中最大的貢獻是什么?
美國有線電視C-SPAN分別于2000年、2009年和2017年對一個由美國歷史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進行三次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林肯在最偉大的美國總統中排名第一位。2016年4月特朗普在接受《華盛頓郵報》采訪時曾表示,他可以做得非常有總統的樣子。“開玩笑地說,我可以比美國歷史上的任何一位總統都像總統,除了林肯。”特朗普說,“因為,你沒法超越林肯!”
提示:美國人心目中最偉大的總統,排名第一的林肯,從他入主白宮到遇刺身亡,只有四年的時間,四年里他只做了一件事,領導了美國內戰,維護了國家統一!
1、維護了國家統一,避免分裂(主要)
2、廢除了黑人奴隸制度
3、促進美國西部開發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正確認識歷史人物的能力。)
【課堂總結】
19世紀中期的美國,圍繞著奴隸制的存廢問題,北方和南方之間的矛盾無法調和,最終導致了內戰的爆發,即美國南北戰爭。林肯領導下的北方軍隊為維護國家統一而戰,雖正義在手卻一度失利。隨著《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的領布,美國人民特別是廣大黑人以極大的熱情擁護和支持北方軍隊,戰爭以北方的勝利而宣告結束。這場戰爭廢除了奴隸制,成為美國的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
(設計意圖:總結歸納,促使知識內化。)
【鞏固練習】
1.(2023年重慶)下圖所示漫畫于1865年10月刊登在英國的《笨拙》雜志上,主題是當年發生于美國的重大事件。畫中舉著酒杯的軍人對對方說道:“噢,兄弟,我們沒法都獲勝。讓我們握個手,喝點酒吧。”下列對該漫畫的解讀準確地是( )
A.兩位軍人分別代表北美大陸軍和英國殖民者 B.向全世界宣告美國南北戰爭北方獲勝的消息
C.顯示了南北戰爭后北方軍人向南方軍人示威 D.雙方的握手代表美國南北攜手共同走向統一
【答案】D
2.(2023年遼寧撫順)林肯在一次講演中說:“我不期望聯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確希望它停止分裂。”由此判斷,林肯作為總統在內戰中的首要目標是( )
A.建立君主立憲制 B.維護國家統一 C.廢除黑人奴隸制 D.推翻幕府統治
【答案】B
3.(2023年重慶A卷)下邊是小勇同學學習美國南北戰爭后制作的思維導圖,從中可以得出南北戰爭的本質是( )
A.更新行業比重 B.調整生產關系 C.改變國家性質 D.擺脫殖民統治
【答案】B
4.(2023年山東聊城)林肯政府1863年頒布的《大赦與重建宣言》中指出,一切參加叛亂的人,只要宣誓忠誠并捍衛美國憲法和聯邦政府,遵守和支持國會和總統所頒發的關于奴隸制問題的法律和宣言,將一律獲得總統的赦免。林肯政府此舉的主要目的是( )
A.維護國家統一 B.謀求國家獨立 C.瓦解種植園經濟 D.確立共和制度
【答案】A
【板書設計】
【素養提升】林肯對待黑人奴隸制態度的演變。
階段 林肯對待黑人奴隸制態度的演變
競選總統前 他同情奴隸,反對奴隸制,認為奴隸制違反自由平等原則
當選總統初期 主張用和平的方法,逐步廢除奴隸制,最終達到廢除奴隸制的目的
內戰初期 幻想以保留南方奴隸制為條件,使南方各蓄奴州停止叛亂
初戰失利 站在人民一邊,堅決主張廢除奴隸制,頒布《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教學反思】
1、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興趣,促進思維發展。
多媒體教學融文字、聲音、圖形、動畫為一體,具有直觀性、形象性、生動性,將重大歷史事件帶入課堂,再現歷史,使枯燥、抽象、不易理解的歷史概念、材料、事件變得直觀而具體,使課堂內容變得豐富多彩,調動學生以直接興趣為基礎的無意注意,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如:作為教學難點的南北戰爭的起因,如果用講解法,老師講的辛苦,學生聽了一知半解,效果不一定好。現在用多媒體演示,通過圖片、文字材料創設情境引出歷史問題,多種情境的設置,讓學生一目了然,既掌握了知識,又輕松地解決了難點,教學效果很好。
2、打破原有的傳統歷史教學的模式,樹立以學生為本的觀念。
在教學中注意體現課堂的活力與創造力,注重師生的共知、共享和共進,利用小組合作體現學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密切結合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有強烈的表現欲和求知欲,將課堂交給學生,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從旁引導,依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學生不同的知識層次,設計了一系列的活動與問題為學生們構建了一個個展示自我的舞臺,盡量讓每一位同學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來,興趣盎然,氣氛活躍。如播放《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片段,讓學生討論總結南北戰爭北方勝利的原因。小組開展合作交流,歸納要點,提升了認識,拓寬了思維。另外,本課還注意將歷史知識與現實問題相結合,使所學知識得到升華,也使歷史課堂得到延伸和拓展,與新課標所倡導的理念不謀而合。如學完本課,結合中國現實談認識,讓學生認識到維護國家統一是國家的志高利益,為了國家進步,社會發展而獻身的人,歷史是不會忘記的。實現了知識學習、能力提升、德育滲透的多重目標。
但由于我的教學經驗不足,在教學實施過程中,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比如說對于學生的回答,沒有及時充分的評議和總結,對學生的激勵性評價不及時、不到位,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氣氛略顯緊張和壓抑。還需進一步加強小組合作學習的功能,落實討論的過程,再增大討論的開放性,讓學生更充分發揮其口頭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家國情懷】“學史以明智,學古以鑒今。”通過對美國南北戰爭的學習和了解,請同學們針對當前海峽兩岸的局勢,分別向臺灣當局、中國大陸和美國政府說出自己的心里話。
對臺灣方面:不要輕易否定“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更不要有獨立的企圖。
對大陸方面:“ 一國兩制”的主張不能輕易放棄。但是,對于臺灣島內的分裂勢力,必須始終高度警惕。
對美國的勸告:“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美國應該始終堅持“一個中國”立場,不要低估中國人民維護國家統一的信心和決心,美國自己不允許國土分裂,也就沒有道理試圖分裂他國領土。
教師講述:國家統一,是一個國家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前提,捍衛國家統一,是中華民族義不容辭的責任。今天的中國,由于歷史遺留問題,臺灣依然沒有回到祖國的懷抱,但我們堅信,祖國統一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祖國統一大業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實現!
(設計意圖: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堅定祖國統一的信念。)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秭归县| 循化| 莱芜市| 平邑县| 金坛市| 大荔县| 右玉县| 宝坻区| 高台县| 嵊泗县| 肇东市| 翁牛特旗| 南城县| 凌海市| 汉中市| 大悟县| 临沂市| 西乌| 海丰县| 马公市| 青田县| 安顺市| 察隅县| 民权县| 兴文县| 宕昌县| 静宁县| 托克逊县| 澄迈县| 紫金县| 菏泽市| 罗山县| 东海县| 沙田区| 灵川县| 手机| 荆门市| 林周县| 阳城县| 宁海县| 平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