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2課 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 教學設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2課 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 教學設計

資源簡介

3.12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 教學設計
【核心素養目標】
1.學生通過預習了解“推恩令”的實施、“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和鹽鐵專賣實施的背景;知道“推恩令”的具體內容、“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含義和具體舉措、鹽鐵專賣等經濟措施的具體辦法;
2.掌握“推恩令”的實施和鹽鐵專賣對鞏固大一統局面的作用和意義,對“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認識其思想統一的重要意義和作用。
【教學重點】
“推恩令”的具體內容、“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含義和具體舉措、鹽鐵專賣等具體的經濟措施及其對鞏固大一統局面的作用。
【教學難點】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含義及其影響和作用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課:
1、教師提出問題:西漢的建立時間、建立者、都城。(學生回憶舊知,回答問題)
2、教師講解:由漢高祖的休養生息政策、漢文帝漢景帝的文景之治過渡到漢武帝的大一統。下面,讓我們通過一段視頻來一起感受漢武帝的豐功偉績。播放《大一統》視頻。
二、整體感知:
走進歷史,了解歷史
師:漢武帝為鞏固大一統采取了哪些措施呢?主要從政治、思想、經濟、軍事四個方面來學習。學習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漢武帝采取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生:加強中央集權。
三、精講點撥:
任務一:“推恩令”的實施師:展示漢初同姓王分封形式圖與漢景帝時平定七國叛亂圖。
講述: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后,分封一些諸侯王。諸侯王在自己的封地內享有任免官吏,自集軍隊,自征租賦,自鑄錢幣等特權。因此這些諸侯王的勢力增強后,逐漸威脅王權。漢景帝時,采納大臣要錯的建議,削奪諸侯王的封地,但是卻引發了七國之亂。雖然最后平定了叛亂,但仍然威脅王權。
師展示資料:
1.面臨的問題:西漢初,諸侯王勢力強大,各自獨霸一方;(政治方面)地方上豪強地主發展起來,兼并土地,聚斂財富,橫行鄉里,與官府分庭抗禮。(政治方面)強調:面臨的問題也就是背景,本題是從政治方面回答,遇到一道題時,要全面的思考,政治、經濟、思想等方面,具體答題時,就要結合材料,給出答案。
2.措施、作用
(1)措施:頒布“推恩令”,削爵、奪地甚至除國,嚴厲鎮壓叛亂。
作用:削弱諸侯的實力,諸侯王從此一蹶不振。(現實作用)
(2)措施:建立刺史制度。全國分為 13個州郡,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監督地方官吏、豪強及其子弟。
作用:抑制豪強勢力,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現實作用)師詳細講述“推恩令”的內容。結合示意圖。
3.牛刀小試課件出示與推恩令有關的選擇題,鞏固本目內容。
【設計意圖】:
1.教師結合地圖進行講解,鍛煉學生的識圖能力。
2.結合材料教學,培養學生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加深對推行“推恩令”背景的理解。
3.向學生講述分析問題的角度,培養歷史思維能力。
過渡:推行“推恩令”與建立刺史制度后,中央集權大大加強了。但是這時候漢武帝并不能為所欲為,因為這一時期人們的思想活躍,總是給皇帝出難題。為了利于統治,漢武帝又采取什么措施呢。
任務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教師結合 PPT講解漢武帝繼位后,思想上面臨什么問題?
1.面臨的問題:西漢初,朝廷對地方控制很弱,統治者奉行“無為而治”的政策,諸子百家的學說在社會上很流行,許多士人四處游說,依附諸侯王,對抗朝廷。
(政治方面)
2.措施:
(1)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學說立為正統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禮的思想成為大一統政權的精神支柱。
(2)興辦太學,培養儒學人才,選拔儒士進入政府機構。
3.影響:儒學居于主導地位,為歷代王朝所推崇,影響深遠。(深遠影響)
提示:這一時期的儒學與先秦儒學不同,新儒學的特點是以儒家思想為主,雜以陰陽五行及法家思想的某些成分。其主要內容是君權神授,三綱五常,德刑并用。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此處“罷黜”的意思是“貶低并排斥”,不是“禁絕”。漢武帝時代及其以后,儒家之外的各家學說并未“禁絕”。
練一練:比較秦始皇和漢武帝對待儒家的不同態度。
秦始皇:焚書坑儒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設計意圖】:
(1)通過對比比較,加深學生對漢武帝推行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內容,作用的理解。
(2)通過設計表格,讓學生初步有建構表格的思維。
過渡:政治、思想方面的內容我們學完了,最后我們一起來學習下一個子目——鹽鐵專賣。
任務三:鹽鐵專賣教師課件出示漢武帝經濟上面臨的問題。
1.面臨的問題:漢武帝時期,私人鑄幣,鹽鐵經營權被豪強掌握,國家的經濟命脈不被中央控制。(經濟方面)
2.措施:
(1)把鑄幣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
(2)在全國各地設置鹽鐵官,把煮鹽、冶鐵等經營權收歸國有,實行鹽鐵官營,專賣;
(3)在全國范圍內統一調配物資,平抑物價。
3.作用:這些措施使國家的財政狀況有了很大改善,為漢武帝許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經濟基礎。(現實作用)
任務四:北擊匈奴學生閱讀課本,思考以下問題。
1.西漢初年對匈奴采取的是什么政策,原因是什么?
2.漢武帝時對匈奴采取的是什么政策?
反饋指導:學生積極討論,并形成小組討論學習結果進行展示。
生1:和親。國力疲弱。
生2:武力政策。派衛青、霍去病出擊匈奴。
四、拓展延伸:
中國歷史上一直把“秦皇”、“漢武”并稱。兩人在鞏固政權、維護國家統一方面都做了很多的嘗試。
材料一:......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沁園春 雪》
材料二:漢初分封的諸侯國,勢力逐漸膨脹,對皇權構成嚴重威脅。像漢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則千乘百騎,和天子一樣威風......
—摘自人教版歷史七年級上冊(1)
為鞏固統一局面秦皇在政治上建立了一套什么制度?這套制度對后世影響最深遠的是哪一項措施?
(2)秦皇、漢武在思想統治方面分別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3)材料二中反映的問題,漢武帝聽取了誰的建議采取了什么措施解決這一問題?
(4)為實現大一統,在軍事上漢武帝派哪兩位將領大敗匈奴,使之無力再與西漢對抗?五、系統總結:
師: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掌握了什么?懂得了什么?學生先自己嘗試總結,回答后,屏幕展示知識網絡,引導學生理清本課學習內容。
六、檢測提高:
1、學生獨立完成測試題。
2、教師出示答案,同桌互批。
3、教師講評。
附第12課《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評測練習
一、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計5分)
1、漢武帝實施“推恩令”的直接目的是( )
A.加強中央集權,鞏固西漢統治 B.削弱諸侯王的勢力
C.打地方豪強勢力 D.控制地方官員的為非作歹
2、漢武帝在全國13州部設刺史一人。下列不屬于刺史監視的人員是( )
A.地方官員 B.地方豪強 C.地方豪強子弟 D.諸侯國王
3、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建議的原因不包括( )
A.諸子百家學說流行不利朝廷統治
B.其主張思想統一有利政治的統一
C.儒家學說是封建統治的正統思想
D.有利于鞏固西漢的大一統局面
4、漢武帝時“獨尊儒術”的體現不包括( )
A.把儒學立為正統思想 B.辦太學,以儒學經典為教材
C.儒士進入各級政府機構 D.儒學成為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主流
5、漢武帝鞏固大一統局面,在經濟上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鑄幣權收歸中央,統一鑄五銖錢
B.實行鹽鐵專賣,各地設鹽官
C.實行“推恩令”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D.全國范圍內調配物資,平抑物價
二、材料解析題:(共計5分)
6、中國歷史上一直把“秦皇”、“漢武”并稱。兩人在鞏固政權、維護國家統一方面都做了很多的嘗試。
材料一:......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沁園春 雪》
材料二漢初分封的諸侯國,勢力逐漸膨脹,對皇權構成嚴重威脅。像漢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則千乘百騎,和天子一樣威風......
——摘自人教版歷史七年級上冊
(1)為鞏固統一局面秦皇在政治上建立了一套什么制度?這套制度對后世影響最深遠的是哪一項措施?(1分)
(2)秦皇、漢武在思想統治方面分別采取的措施是什么?(2分)
(3)材料二中反映的問題,漢武帝聽取了誰的建議采取了什么措施解決這一問題?(1分)
(4)為實現大一統,在軍事上漢武帝派哪兩位將領大敗匈奴,使之無力再與西漢對抗?(1分)
第12課《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課后反思
教學構思:
(1)考慮到學生已學過秦始皇加強統一的措施,大概知道鞏固統一的措施要從哪些方面去思考,因此讓學生去總結漢武帝是從哪些方面去鞏固統一國家的。
(2)課標要求是理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對漢朝鞏固“大一統”的作用和深遠的歷史影響。但課本上的內容又比較淺顯,要是提出“天人合一,君權神授”的思想內涵,七年級的學生認知水平又達不到,因此我把重點放在了“忠君守禮”上,使學生認識到思想上的主張更能體現漢武帝的統治需要。
(3)為了讓學生對“推恩令”有一個直觀的認識,我用形象的形象的示意圖來演示“推恩令”是如何使諸侯國的實力分散削弱,讓學生用直觀的的方法理解它的巧妙之處。
(4)設置的問題具有啟發性,能引導學生進入課堂情境,讓學生真正地“動”起來。問題由學生提出,然后在老師的一步步引導之下,學生自然地主動地得出結論,而不是老師自問自答,學生被動地接受。
(5)能體現創新互動教學,有老師與學生的互動,學生與學生的互動。
(6)本節課主要運用了情境教學法、啟發引導、討論、多媒體教學、表演等多種教學法,課堂形式靈活多樣。
教學反思:
整節課基本上能按照我的預設進行,我也自覺整節課的條理非常清晰,學生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對漢武帝采取的鞏固大一統王朝的措施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整節課的把握上,還存一些不足:
(1)課堂思考和討論沒有將課堂推向高潮:由于對學情把握不準,有點高估了學生的能力,學生的回答與預測的有點差距。
(2)問題設計的梯度、層次不夠合理,未能達到兼顧水平、能力有差異的學生,滿足不同程度學生的需要。
(3)沒有對本節課進行更進一步的升華:除了讓學生理解維護和鞏固國家的統一重要性之外,如果能給學生總結出任何一個朝代的統治者要治國無非就是處理好君臣、君民、民族關系話,對學生學習以后的歷史會更有幫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高县| 平果县| 垦利县| 永城市| 丰原市| 鄂托克旗| 福海县| 台东县| 乐清市| 金华市| 昆明市| 山东| 金沙县| 宁陵县| 城固县| 新竹县| 天长市| 海丰县| 株洲县| 陕西省| 富川| 达日县| 庆城县| 五家渠市| 蕲春县| 无锡市| 赞皇县| 乌鲁木齐县| 罗田县| 河西区| 昭平县| 介休市| 永顺县| 庆城县| 奈曼旗| 嘉兴市| 温州市| 黄浦区| 全南县| 义乌市| 密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