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1課 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 教學設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1課 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 教學設計

資源簡介

3.11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
教學目標:
1.掌握西漢建立的基本史實、漢初實行休養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
2.思考本課史實,透過歷史現象認識歷史發展規律,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
3.學習漢初統治者政治寬厚、生活節儉的簡樸作風。
教學重點:
休養生息政策、“文景之治。
教學難點:
“西漢初年實行體養生息政策”和出現“文景之治”的原因。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1、復習舊知:教師提問,“秦末農民起義爆發的原因是什么 ”待學生回答后,教師小結歸納。
2、導入本課:請大家欣賞王珪的《詠漢高祖》中的詩句“漢祖起豐沛,乘運以躍鱗。手奮三尺劍,西滅無道秦。”教師簡要解釋后提問“楚漢戰爭的最后結果如何?”,再小結導入課題:劉邦取得全國政權,建立漢朝。然而,由于多年戰亂的影響,社會面臨諸多的困難。對此,漢初的統治者采取了什么樣的政策?又出現了怎樣的局面?今天我們就帶著這兩個問題來學習一下第11課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
二、教學新課
(一)檢查預習情況。請按課文填寫完整《歷史學法大視野》上預習部分的空格。
1.公元前202年,劉邦(漢高祖)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當時社會生產遭到嚴重的破壞,到處是殘破荒涼的景象;人民流離失所,人口銳減,大片的田地荒。
2.為鞏固政權和穩定社會局勢,漢高祖實行休養生息政策。其措施是:讓士兵還鄉務農,釋放奴婢為平民,增加農業勞動力;采取輕徭薄賦的政策,減輕農民的賦稅,減免徭役及兵役。從而使經濟得以恢復和發展,社會局勢穩定下來。
3.漢文帝和漢景帝注重農業生產,提倡以農為本,進一步減輕賦稅和徭役;重視“以德化民”,廢除了一些嚴刑峻法;提倡勤儉治國,反對奢侈浮華。文景時期,政治清明,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安定;國力大増,國家積累了大量的錢糧。這一時期的統治局面史稱“文景之治”。
(二)問題導學。請學生帶著下列問題去自主學習課本,并思考回答。
1.西漢是誰建立的 西漢建立之初面臨哪些困境 【劉邦。社會生產遭到嚴重的破壞,到處殘破荒涼人民流離失所,人口銳減,大片的田地荒蕪。】
2.P55材料研讀:《漢書 食貨志》記載,西漢剛建立時,“民失作業,而大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根據材料,說一說:當時的社會處于什么樣的境況 【由于秦朝暴政以及多年戰亂,西漢剛建立時,人民流離失所,大片土地荒蕪,荒亂、戰亂導致人口銳減,社會不穩定。】
3.漢初實行休養生息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起到了什么作用 【目的:鞏固政權和穩定社會局勢。作用:使經濟得以恢復和發展,社會局勢穩定下來。】
4.漢文帝和漢景帝時期采取哪些措施,從而出現了“文景之治”的局面
【(1)注重農業生產,提倡以農為本,進一步減輕賦稅和徭役。(2)重視“以德化民”,廢除了一些嚴刑峻法。(3)提倡勤儉治國,反對奢侈浮華。】
【先請學生研讀教材并梳理上述問題的要點,然后同桌交流。待學生回答后,教師借助課件指導研學西漢的建立、休養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再指導歸納小結。】
(三)課堂探究 合作學習
先請學生自主研學,然后小組討論進行合作探究問題,再讓各組代表發言,其他學生補充,教師講解并指導歸納小結答案。
1.探究點一 漢初的休養生息政策
閱讀下列材料,探究問題。
材料一 (秦朝)收泰半之賦,發間左之成。男子力耕不足糧餉,
女子紡績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資財以奉其政,猶未足以其欲也。
一一摘編自《漢書 食貨志》
材料二 上(漢高祖)于是約法省禁,輕田租,十五而稅一。…文帝即位,躬修儉節,思安百姓………遂除民田之租稅。后十三歲,孝景二年,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稅一也。……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間,國家亡(無)事,非遇水早,則民人給家足,都鄙廢盡滿,而府庫余財。 ——摘編自《漢書 食貨志》
(1)分別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歷史現象。【材料一反映了秦始皇統治時期賦稅和徭役沉重,極大地破壞了生產,百姓生活困苦。材料二反映漢初的統治者減輕農民的負擔,賦稅較輕從而使天下富足安定。】
(2)根據上述兩則材料和所學知識,我們能得到哪些啟示 【統治者要重視民生,以人為本,注意減輕人民的負擔;統治者輕徭薄賦有利于社會安定,經濟發展。】
2.探究點二“文景之治”
閱讀下列材料,探究問題。
材料一 漢文帝說:“夫農,天下之本也。”
材料二 漢景帝說:“農,天下之本也。黃金、珠玉,饑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國務勸農桑……
(1)這兩段材料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農業是天下的根本,要大力發展農業生產。】
(2)材料中的兩位皇帝在位期間出現的盛世局面是什么 【文景之治”。】
3.【點睛訓練】
(1)西漢初年,統治者采取輕徭薄賦以發展生產的措施,其根本目的是(D)
A.吸取秦亡的教訓 B.減輕人民的負擔
C.發展生產 D.鞏固封建統治
(2)文景時期,政治清明,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安定,國家積累了大量的錢糧,史稱“文景之治”。“文景之治”出現的原因不包括(C)
A.注重農業生產 B.重視“以德化民”
C.關注民主與法治 D.提倡勤治國
4.【知識點睛】休養生息政策是西漢建立初期統治者實行的寬刑薄賦的政策,通過保養民力、增殖人口等措施,以達到恢復和發展經濟、穩定統治的目的。
【溫馨提示】“文景之治”是在漢高祖劉邦休養生息政策的基礎上,漢文帝和漢景帝進一步采取措施而出現的盛世景象。它是我國封建社會出現的第一個“治世”,為當今政府減輕農民的負擔、重視“三農”問題、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借鑒。
(四)鞏固提升
請學生自主研討問題,然后教師介紹解答方法與要求,再指導學生分析并結合史實進行梳理要點,并展示自己的看法,最后指導歸納小結。
學完《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一課后,某學校七年級(1)班的同學開展了對漢初實行的統治政策的討論,請你一起參加并回答問題。追根溯源探緣由】
材料一漢興,接秦之敝(同“弊”),諸并起,民失作業,而大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天下既定,民亡蓋(同“),自天子能具醇(色相同的馬),而將相成乘牛年。
(1)材料一反映了西漢初年什么樣的社會狀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狀況
【鮮明對比談政策】
材料二
(2)材料二反映出漢初的幾位皇帝都實行了什么政策 與秦朝的統治政策相比,漢初實行的政策對社會的安定和發展有怎樣的好處
【賞析文物談感悟】
下面兩幅圖片分別是秦始皇陵中的秦兵馬桶和漢景帝陽陵中的陶俑。
(3)仔細觀察圖片思考,秦兵馬俑與漢陽陵陶俑的表情有何不同 漢陽陵陶的表情說明了什么?
【(1)經濟蕭條、殘破荒涼的景象,人民生活極其貧困。秦朝的殘暴統治和秦末的戰亂。(2)體養生息政策。有利于提高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有利于農民安心從事農業生產,使農業生產步恢復起來,從而有利于整個社會的安定和經濟的發展,有利于現固漢王朝的統治。(言之有理即可)。
(3)秦兵馬俑的面部表情比較嚴肅;漢陽陵陶俑的表情比較柔和、安詳。說明文景時期,政治清明,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安定,人民對繁榮的社會生活感到滿足。(言之有理即可)】
三、總結作業
(一)根據課文內容總結全文,且指導構建思維導圖。并指導記憶本節內容。
(二)布置作業:
1.課堂:書上課后活動題。【P56第1題答:一方面,農業是主要生產部門,為當時社會之根本,農業收入是國家主要財源。另一方面,大量土地荒蕪,人民處于饑荒,國庫虧空。為保障人民基本生存,社會安定,必須實行以農為本的政策。P56第2題答:能與民休息,安居樂業,提高生產積極性,使農業生產逐步恢復起來,糧價大大降低,農民能夠穩定地提供賦稅徭役,也促進了其他行業的發展。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漢朝統治進一步鞏固起來。】
2.課外:1)完成本課《歷史填充圖冊》。2)預習第12課西漢建立和“漢武帝鞏固統一王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白山市| 兴山县| 鹤庆县| 金坛市| 台湾省| 乐清市| 兖州市| 康保县| 山东| 沅陵县| 全州县| 朔州市| 合江县| 洪洞县| 广饶县| 米易县| 都安| 唐山市| 马尔康县| 黄冈市| 昆明市| 尼勒克县| 津南区| 北票市| 丰台区| 门源| 报价| 嘉义市| 连山| 峨眉山市| 隆安县| 盘锦市| 西藏| 上思县| 喀喇沁旗| 沅陵县| 同心县| 改则县| 视频| 阜康市| 乌鲁木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