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8課 社會主義的發展與挫折 教學課件+素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8課 社會主義的發展與挫折 教學課件+素材

資源簡介

(共61張PPT)
部編版九年級歷史下冊
教學課件
第五單元 二戰后的世界變化
第18課 社會主義的發展與挫折
第五單元 二戰后的世界變化
第18課 社會主義的發展與挫折
單元內容要點
一種政策:冷戰政策
一種對峙局面:美蘇兩極對峙格局
一個超級大國的解體:1991年年底,蘇聯解體
一次重要會議:萬隆會議
兩件非洲歷史上的大事:1960年“非洲年”,1990年納米比亞獨立(殖民體系在非洲崩潰)兩大軍事政治集團: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華沙條約組織(華約)
三次蘇聯的改革:赫魯曉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爾巴喬夫改革
三個戰后資本主義的新變化:歐洲走向聯合、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日本成為資本主義世界僅次于美國的第二經濟大國。
時空坐標
思維導圖
視頻導入:蘇聯最后的解體
學習目標導航
1.知道經互會成立的原因、成員國和影響,了解新中國成立初期與蘇聯的關系。
2.掌握赫魯曉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爾巴喬夫改革的內容、結果、影響等。
3.知道東歐劇變的原因、過程及實質。
4.了解蘇聯解體的過程,分析蘇聯解體的原因。
5.從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中,認識到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不是一帆風順的。
1
知識點一 社會主義力量的壯大
1.社會主義國家的增多:
2.“經互會”的成立:
(1)原因:
(2)成立:
(3)影響: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東歐、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出現一些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力量逐漸壯大。。
隨著冷戰局面的形成,蘇聯要求東歐國家與自己保持高度一致。
1949年,蘇聯同保加利亞、匈牙利、波蘭、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
等國家建立了經濟互助委員會,簡稱“經互會”。
蘇聯通過經互會幫助東歐國家克服了戰后經濟困難,但也利用經互會
將各成員國的經濟納入蘇聯計劃經濟的軌道。
南斯拉夫
大 西 洋
蘇 聯
波 蘭
羅馬尼亞
匈牙利
保加利亞
民主德國
捷克斯洛伐克
阿爾巴尼亞
“東歐” ,指位于歐洲東南部和中部地區、蘇聯西側的8個國家,這些國家在二戰后都按照蘇聯模式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并與蘇聯結盟,成為社會主義陣營成員 。
東歐八國
亞洲五國
拉丁美洲一國
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民主德國
中國、老撾、越南、朝鮮、蒙古
古 巴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社會主義國家不斷出現,社會主義力量逐漸壯大,形成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
拉美社會主義國家
經互會和“馬歇爾計劃”在歐洲的分布
經濟互助委員會會旗
1949年,蘇聯同保加利亞、匈牙利、波蘭、羅馬利亞、捷克斯洛伐克等國家建立了“經濟互助委員會”,簡稱“經互會”。
3.蘇聯模式的推廣:
4.新中國與蘇聯的關系:
(1)建交:
(2)締約:
蘇共加強了對東歐各國共產黨的控制,按照蘇聯模式對這些國家進行了
全方位的內部改造。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不久,蘇聯就與中國建立了外交關系。
1950年,中蘇締結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加強了社會主義陣營
的力量。
中蘇關系
1949年10月3日中蘇正式建交。1949年12月6日,毛澤東乘專列前往蘇聯,這是他生平第一次出國訪問。1949年12月21日,毛澤東出席斯大林70壽辰慶祝大會。 1950年中蘇締結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加強了社會主義陣營的力量。
1949年10月2日,新中國和蘇聯建交。蘇聯是第一個承認并與新中國建交的國家。圖為當年10月16日蘇首任駐華大使羅申(前排右六)向毛澤東主席遞交國書后合影。 資料圖
名師點撥
“經互會”是由蘇聯組織建立的一個由社會主義國家組成的經濟合
作組織。它于1949年正式成立,總部設在莫斯科。經互會對各成
員國的經濟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①1949年底,毛澤東率領中國代表團訪問蘇聯,舉行中蘇會談。1950年初,雙方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
②這次訪問,對于增強中蘇兩國人民之間的了解和友誼作出了巨大貢獻。
“毛澤東訪問蘇聯”
斯大林模式(蘇聯模式)
他留下了世界一流的軍事強國和政治大國的輝煌,也留下了制約蘇聯進一步發展的政治經濟桎梏。
政治上:
高度集權的政治體制,忽視民主法制建設。
經濟上:
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
優先發展重工業,農業、輕工業長期處于落后狀態。
計劃經濟體制下,產品質量差,農民生產積極性低。
2
知識點二 蘇聯的發展與改革
1.赫魯曉夫改革:
(1)內容:
(2)結果:
首先對蘇聯模式進行改革的是赫魯曉夫。
①政治方面:批判斯大林個人崇拜。
②經濟方面:發動墾荒運動;發展飼料生產,廣種玉米;取消農產品的義務交售制,改行收購制;改革工業管理體制;等等。
赫魯曉夫的改革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蘇聯模式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弊端,并且存在嚴重偏差。
閱讀教材,歸納赫魯曉夫改革的內容,并分析其有什么作用,結局是什么?
農業:發動墾荒;發展飼料生產,廣種玉米;取消農產品的義務交售制,改行收購制
工業:改革工業管理體制,精減機構。
赫魯曉夫(1894—1971)
批判斯大林的個人崇拜
政治
經濟
1
2
推倒斯大林像
被遺棄在布達佩斯街頭的斯大林頭像
蘇聯城市青年出發參加墾荒
推廣種植玉米
赫魯曉夫改革
3
評價
赫魯曉夫的改革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蘇聯模式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弊端,并且存在嚴重偏差。
體制未變,小修小補無濟于事
1964年 赫魯曉夫被迫下臺
黑白相間的墓碑,毀譽參半的一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年代里,沒有一位世界領袖人物的成敗能像赫魯曉夫的成敗如此急劇地和決定性地改變歷史的進程。”
──尼克松
赫魯曉夫改革的背景
思維延伸
(1)蘇聯模式使蘇聯農業發展非常緩慢。蘇聯模式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尤其是重視以軍事工業為核心的重工業、忽視農業和輕工業的發展,使蘇聯工農業發展極不協調。在斯大林去世前幾年,蘇聯農業發展非常緩慢,單位面積產量始終沒有恢復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水平。
(2)1953年,赫魯曉夫上臺執政。
赫魯曉夫改革失敗的原因
思維延伸
(1)赫魯曉夫改革缺乏正確的指導思想和路線。
(2)改革只是對蘇聯模式的小修小補,并沒有從根本上突破蘇聯模式,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與蘇聯人民日常生活相關的農業和輕工業發展的問題,這就決定了這場改革必然是不徹底的。
(3)改革急躁冒進,缺乏實事求是的精神,提出了一些不切實際的口號與目標,許多改革措施未經論證和試驗就急于推出,結果造成混亂,導致改革失敗。
史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的年代里,沒有一位世界領袖人物的成敗能像赫魯曉夫的成敗如此急劇地和決定性地改變歷史的進程。
——尼克松
解讀:史料論述了赫魯曉夫改革的影響是巨大的。
設問:赫魯曉夫改革的結果怎樣?為什么?
答案:失敗。其改革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蘇聯模式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弊端,并且存在嚴重偏差。
2.勃列日涅夫改革:
(1)背景 :
(2)內容:
(3)結果:
(4)不足:
1964年,勃列日涅夫開始執政。
在經濟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進步、完善經濟管理體制和加強經濟刺激。
改革仍然沒有從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
為了同美國展開軍備競賽,蘇聯把科技進步的重心放在軍事方面,國民經濟呈現出畸形發展狀態。
重工業發達,農業、輕工業和新興產業落后。
閱讀教材,說說勃列日涅夫在經濟上、軍事上進行了哪些改革?重心是什么?如何評價?
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進步、完善經濟管理體制和加強經濟刺激
經濟
1
軍事
2
同美國展開軍備競賽,把科技進步的重心放在軍事方面
勃列日涅夫改革
重心
3
蘇聯的一些重工業產品產量居世界首位,常規武器、核武器、航天技術可以同美國 抗衡
評價
4
輕工業產品和新興產業明顯落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為蘇聯經濟的痼疾。
蘇聯經濟發展失衡
改革仍然沒有從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
名師點撥
雖然斯大林時期實行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在后來導致了個人
崇拜和家長制作風盛行,但是不能把斯大林的貢獻全部抹殺。斯大
林實行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蘇聯模式,在當時特定的歷
史條件下,使蘇聯快速躋身工業化國家的行列,而且為后來取得衛
國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①在赫魯曉夫發動墾荒運動后,大批蘇聯城市青年積極投入到墾荒運動中去。
②這幅圖片反映了蘇聯城市青年響應號召,乘車出發參加墾荒的情景。
“蘇聯城市青年出發參加墾荒”
①此圖是赫魯曉夫在改革期間為推廣種植玉米作宣傳的照片。赫魯曉夫把農業作為經濟改革的突破口。為推廣種植玉米,赫魯曉夫不顧蘇聯的實際情況,盲目擴大規模,不僅造成了玉米的款收,使蘇聯農業陷入困境,還嚴重破壞了自然環境。
②這充分體現了赫魯曉夫改革缺乏實事求是的精神。赫魯曉夫改革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蘇聯模式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弊端,并且存在嚴重偏差。1964年,赫魯曉夫被迫下臺。③命題方向:常用來考查蘇聯模式的弊端、赫魯曉夫改革的進程與影響等。
“赫魯曉夫(1894-1971)”
3
知識點三 東歐劇變與蘇聯解體
1.戈爾巴喬夫改革:
(1)背景:
(2)內容及結果:
1985年,戈爾巴喬夫擔任蘇聯領導人。
領域 內容 結果
經濟 實施加速經濟改革的方案 直到1988年,總體效果仍然不佳
政治 取消蘇共的領導地位,實行多黨制,倡導“公開性”和“政治多元化” 使人們的思想發生混亂,無政府狀態蔓延,局勢迅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國的分離趨勢也隨之加劇
時間
內容 經濟
政治
結果
評價
1985年
思想發生混亂,無政府狀態蔓延,局勢失控。各加盟共和國的分離趨勢加劇。
實施加速經濟改革的方案
取消蘇共的領導地位,實行多黨制,倡導公開性和政治多元化。
改革雖突破了斯大林模式,但是脫離了社會主義方向,直接導致蘇聯解體。
戈爾巴喬夫改革
戈爾巴喬夫
戈爾巴喬夫的改革使蘇聯社會危機加劇,表現在哪些方面?
①引起了人們思想混亂
②蘇聯的國民經濟開始大滑坡
③蘇共領導地位喪失,黨內斗爭日趨尖銳和公開化
④民族矛盾爆發,分離活動加劇,最終導致蘇聯解體
有人形象地說:“戈爾巴喬夫改革的手術刀不是揮向黨身上的腫瘤,而是揮向了黨的脖子。”如何理解這句話
思維延伸
(1)戈爾巴喬夫的改革沒有革除蘇聯模式的弊端,而是走上了否定共產黨的領導、否定社會主義的道路。
(2)戈爾巴喬夫倡導的“公開性”和“政治多元化”實際上是改良的資本主義,是對社會主義的否定。戈爾巴喬夫的改革造成了局勢的混亂,而面對混亂和民族分裂傾向,戈爾巴喬夫很難控制,只有讓步,這進一步加劇了局勢的惡化。
總之,戈爾巴喬夫的改革走上了否認革命歷史、否定共產黨和社會主義的道路,偏離了社會主義方向,直接導致了蘇聯共產黨的倒臺和蘇聯的解體。所以說“戈爾巴喬夫改革的手術刀不是揮向黨身上的腫瘤,而是揮向了黨的脖子”。
赫魯曉夫和戈爾巴喬夫改革的共同之處
思維延伸
(1)內容:都涉及經濟和政治領域。
(2)結果:都失敗了,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蘇聯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改革
都加劇了蘇聯社會的各種矛盾。
(3)失敗原因:都沒有從本國的實際出發,沒有找到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
赫魯曉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爾巴喬夫改革
時間
措施
重心
結果
評價/影響
①政治:批判斯大林個人崇拜。②經濟:發動墾荒運動;發展飼料生產,廣種玉米;取消農產品的義務交售制,改行收購制;改革工業管理體制等
經濟改革,尤其是農業
1953年-1964年
①在經濟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進步、完善經濟管理體制和加強經濟刺激。
②同美國展開軍備競賽,把科技進步的重心放在軍事方面。
失敗
經濟改革,重工業尤其是軍事工業
1964年開始
揭開了蘇聯社會改革的序幕,但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蘇聯模式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的弊端。
失敗
改革仍然沒有從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反而使體制進一步僵化;國民經濟呈現畸形發展狀態。
1985年開始
①經濟:實施加速經濟改革的方案。
②政治:取消蘇共的領導地位,實行多黨制,倡導公開性和政治多元化。
先經濟改革、 后政治改革
失敗
改革背離了社會主義方向,使人們的思想發生混亂,無政府狀態蔓延,局勢失去控制,最終導致蘇聯解體;各加盟共和國的分離趨勢也隨之加劇。
2.東歐劇變:
(1)原因:
(2)表現:
①20世紀60年代以后,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在政治、經濟上都出現嚴重問題。各國雖然進行了一些改革,但成效不大,社會矛盾日益尖銳。
②西方國家對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加緊推行“和平演變”戰略。
③20世紀80年代末,受戈爾巴喬夫改革的影響,東歐各國開始實行政治多元化,全盤否定自身的歷史。此后,東歐政局劇烈動蕩。
東歐各國的社會制度都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在政治上,實行議會民主制和
多黨制;在經濟上,實行私有化基礎上的市場經濟。
東歐劇變:波蘭
推倒柏林墻,德國統一
東歐劇變:羅馬尼亞
南斯拉夫一分為五;
捷克斯洛伐克一分為二
1989年12月,羅馬尼亞發生政變。
3.蘇聯解體:
(1)催化劑:
①過程:
②結果:
(2)蘇聯解體
“八一九事件”
“八一九事件”的目的是阻止蘇聯解體,但失敗后卻加速了蘇聯解體的進程。
1991年8月19日,8名蘇共高級官員發動政變,試圖維護原聯盟體制,但不到3天,即宣告失敗。
這次事件后,戈爾巴喬夫辭去蘇共中央總書記職務。俄羅斯領導人葉利欽控制了全局,蘇聯的分裂進一步加快。
1991年年底,蘇聯解體。
蘇聯成立于1922年,解體于1991年。
結合材料與教材,歸納東歐劇變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這些事情(指東歐劇變)來得雖很突然,但都有長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這些國家沒有找到一條適合本國情況的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更多地照搬蘇聯的一套做法。這些情況阻礙了這些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傷害了這些國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會主義在這些國家不僅沒有發揮和顯示出應有的優越性,而且聲譽受到很大影響。從外部條件來說,蘇聯“新思維”的改革之風,西方的“和平演變”的鼓勵政策,都對東歐變化有影響,起了推動作用。
——錢其琛 答《世界知識》記者問時的發言
外因
內因
原因
蘇聯因素:戈爾巴喬夫“新思維”改革的影響,東歐各國開始實行政治多元化;
西方因素:西方國家的“和平演變”戰略。
歷史原因:照搬蘇聯模式,受制于蘇聯;
內部原因:改革成效不大,社會矛盾日益尖銳。
東歐劇變
閱讀教材,說出哪一事件加速了蘇聯的解體、蘇聯解體的標志是什么?
“八一九事件”:1991年8月19日,正當新聯盟條約即將簽署之際,由8名蘇聯高級官員組成的“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發動政變。
“八一九事件”以維護蘇聯為初衷,卻成了蘇聯加速瓦解的催化劑,事變后葉利欽掌握控制了全局
“親愛的同胞們!……鑒于獨立國家聯合體成立后出現的局勢,我決定停止行使蘇聯總統職務。”
——戈爾巴喬夫1991年12月25日
1991年底,戈爾巴喬夫辭去蘇聯最高領導人職務
解體標志
蘇聯解體
蘇聯解體意味著:蘇聯分裂成為多個國家
社會主義制度被資本主義制度所取代







俄羅斯國旗
蘇聯解體:無可奈何花落去
1991年12月25日蘇聯國旗從克里姆林宮悄然降下,俄羅斯國旗緩緩升起,標志著一個舊時代的結束和新時代的開始
蘇聯解體
(1)八一九事件:1991年8月19日;
目的:為了挽救蘇聯;結果:失敗
(2)蘇聯解體:1991年12月25日19時錘子鐮刀紅旗從克里姆林宮上降落,俄羅斯白藍紅三色旗升上了旗桿。
蘇聯(社)
俄羅斯(資)
實質:社會制度改變
影響:標志著冷戰(1947-1991)的結束和兩極格局(1955-1991)的終結
蘇聯(1922--1991)
社會主義遭受嚴重挫折
蘇聯的改革和解體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有哪些啟示
家國情懷
(1)社會主義建設不能違背客觀規律,必須從實際出發,走符合本國國情的道
路。
(2)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不斷提高人民的物質和文化
生活水平。
(3)社會主義制度要通過不斷改革來完善。改革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赫魯曉夫
勃列日涅夫
戈爾巴喬夫
有人評述蘇聯的改革說:
赫魯曉夫把蘇聯改病了,
勃列日涅夫把蘇聯改殘了,
戈爾巴喬夫把蘇聯改垮了。
赫魯曉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沒有從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斯大林模式), 戈爾巴喬夫改革背離了社會主義方向。
啟示1:制定政策要符合國情,國民經濟協調發展。
啟示2: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合作探究】結合所學,概括蘇聯解體的原因有哪些?
根本原因
1
僵化的斯大林模式
直接原因
2
催化劑
3
戈爾巴喬夫改革
“八一九事件”
堅持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大力發展生產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建立和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
加強執政黨的建設,維護黨的領導地位。
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對我們國家的發展有哪些啟示?
啟示:
課后活動: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蘇聯的改革首先發生在( )
A.斯大林時期
B.赫魯曉夫時期
C.勃列日涅夫時期
D. 戈爾巴喬夫時期
答案:
B
解析:
斯大林逝世后,赫魯曉夫上臺執政,他領導蘇聯人民進行了改革。
(2021年江蘇蘇州市) 從下表數據分析, 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A.經濟發展速度下降 B.商品經濟不夠發達C.國民經濟比例失調 D.民眾生活得到提高
【答案】A
【解析】依據題干表格數據可知, 與 1961~1965 年相比, 1981~1985 年間, 蘇聯國民收入、 工業總產值、農業總產值、 社會勞動生產率、 年均增長速度的相關指標都呈現出下降的趨勢,由此可以得出進入 80 年代后蘇聯經濟發展速度明顯下降, A 正確; 題干沒有反映蘇聯兩個時間段商品經濟的相關情況, 無從得出商品經濟不夠發達, B 排除; 當時蘇聯國民經濟比例失調應該是指優先發展重工業而造成農業、 輕工業水平沒有得到相應的提高,但是依據題干數據可知 1961~1965 年間農業總產值的指標還高于工業總產值, 因此無從得出國民經濟比例失調, C 排除; 依據題干可知國民收入的指標呈現下降的趨勢, 無從得出民眾生活得到提高, D 排除。 故選 A。
考查角度一 蘇聯的經濟發展
(2021·四川廣安市) 赫魯曉夫、 勃列日涅夫執政期間, 蘇聯改革總體效果不佳, 其主要原因是()
A. 俄國農奴制改革后, 農奴制殘余影響著俄國經濟社會發展
B. 進行大規模農業集體化運動, 終止新經濟政策
C. 以全球化和信息化為特征的“新經濟”發展緩慢
D. 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蘇聯模式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弊端
【答案】D
【解析】根據所學可知赫魯曉夫、 勃列日涅夫對蘇聯的改革只是對蘇聯進行小補小修, 缺乏正確的改革理論和政策指導, 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蘇聯模式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弊端, 故選 D;1861 年俄國農奴制改革使俄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 赫魯曉夫改革是在社會主義時期, A錯誤; B 是斯大林時期, 不符題意, 排除 B; 20 世紀 90 年代以全球化和信息化為特征的美國“新經濟”發展迅速, C 錯誤。。
考查角度二 蘇聯的改革
(2021 年江蘇鹽城) 某同學進行探究性歷史學習, 出現“1991 年底” 、 “戈爾巴喬夫” 、 “兩極瓦解”等關鍵詞, 由此判斷該同學在探究( )
A. 羅斯福新政 B. 諾曼底登陸 C. 經濟全球化 D. 蘇聯解體
【答案】D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蘇聯解體。 1991 年 12 月 25 日戈爾巴喬夫宣布辭去蘇聯總統職務, 正式宣告蘇聯的解體, 克里姆林宮升起了俄羅斯的白、 藍、 紅三色旗代替了蘇聯鐮刀錘子的紅旗, 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不存在了。 1991 年底蘇聯解體, 標志著美蘇冷戰結束, 美蘇爭霸的兩極格局結束, 使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遭到重大挫折, 世界開始向多極化趨勢發展, 據題干關鍵信息“1991 年底” 、 “戈爾巴喬夫” 、 “兩極瓦解” 并結合所學, 該同學在探究蘇聯解體, D 符合題意。 故選 D。
考查角度三 蘇聯解體
謝謝觀看!
涓滴之水終可以磨損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強大,而是由于晝夜不舍的滴墜。
——貝多芬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洪洞县| 乌拉特前旗| 崇文区| 临泽县| 蓝山县| 盘山县| 佛冈县| 罗甸县| 西乌珠穆沁旗| 德兴市| 绥棱县| 关岭| 波密县| 胶南市| 莱西市| 乌什县| 华蓥市| 永兴县| 鸡泽县| 赤壁市| 区。| 伊金霍洛旗| 区。| 鲜城| 临海市| 淮南市| 富裕县| 乌兰察布市| 景德镇市| 汝州市| 大石桥市| 正镶白旗| 朝阳区| 巫山县| 潮安县| 青冈县| 新化县| 天柱县| 南投市| 洛浦县| 栾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