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3-----2024學年度八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復習提綱第一單元 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復習提綱【概念綜述】19世紀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強接連發動侵略中國的戰爭,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斷遭到破壞,西方列強與中華民族的矛盾激化,中國人民掀起反抗侵略的斗爭(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單元引領】列強侵略:兩次鴉片戰爭,清政府被迫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中國社會性質發生變化,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列強的經濟侵略使中國自然經濟開始解體,中國被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人民反抗:鴉片戰爭失敗后爆發的太平天國運動,沉重打擊了清朝統治和外國侵略勢力,對中國近代史的走向產生了深遠影響【單元構建】【線索、歷史時空】串聯概覽 整體感知【考點定向突破】史學歸納 思維進階一.鴉片戰爭與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比較項目 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原因 都是為了打開中國市場性質 都是非正義的侵略戰爭過程 侵略國家 英國 英法兩國,美俄是幫兇侵略范圍 主要在長江以南沿海地區 從沿海一直到北京危害和影響 開放口岸和割地 開放五個通商口岸,割讓香港島 增開十個通商口岸;英國割占九龍司地方一區;沙俄割占中國東北和西北150多萬平方千米領土主權破壞 領土、領海、司法、關稅等 主權進一步喪失,侵略勢力由沿海深入內地社會性質 開始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 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二.《南京條約》及附件與《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的比較項目 《南京條約》及附件 《天津條約》 《北京條約》國家 英國 俄、美、英、法 英、法、俄賠款 賠款2100萬銀元 大量賠款 大量賠款割地 割香港島給英國 無 割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通商 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 增開漢口、南京等十處通商口岸 增開天津為商埠其他 獲得領事裁判權和片面最惠國待遇 使鴉片戰爭貿易合法化 承認《天津條約》繼續有效【發散思維】1.為什么說第二次鴉片戰爭是鴉片戰爭人大繼續和擴大?(1)繼續:①根本原因相同:都是打開中國市場;(2)擴大:①侵略國家增多,由英國到英法②侵略時間增長,由兩年到四年;③侵略區域擴大,由東南沿海到長江中下游地區;④影響加深,由開始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到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2.從兩次鴉片戰爭中列強所簽訂的條約來看,可以得到哪些結論?割地、賠款、通商是西方列強強迫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掠奪中國的主要方式,列強的侵略由沿海深入內地,侵略范圍不斷擴張【基礎知識歸納總結】第1課 鴉片戰爭考點一:林則徐禁煙原因、虎門銷煙時間、影響1.原因:鴉片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的災難、威脅清王朝統治2.時間、地點:1839年6月3日-----25日、廣州虎門海灘3.影響:虎門銷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考點二: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目的、起止時間、影響1.目的:為了開拓海外市場、掠奪生產資料2.時間:1840年6月--------1842年8月3.影響:鴉片戰爭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政治上)中國喪失了完整獨立的主權;(經濟上)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遭到破壞;(社會性質)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考點三: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簽訂時間、內容1.條約:中英《南京條約》 2.簽訂時間:1842年8月3.主要內容:割地 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 2100萬銀元通商 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關稅 英商進出口貨物應納稅款,必須經過雙方協議性質 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考點四:鴉片戰爭后簽訂的其他條約及獲得人大特權1.條約及特權:1843年,中英簽訂的《虎門條約》,英國獲得了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權利;1844年,中美《望夏條約》和中法《黃埔條約》,,美國、法國除享受英國在華取得的各種特權外,還擴大了侵略權益考點五:中國近代史的起止時間、社會性質1.時間:始于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止于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2.性質:半殖民半封建社會考點六:為什么說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1)性質改變:由一個落后封閉但獨立的封建國家逐漸淪為一個半殖民半封建國家(2)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由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開始轉變為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3)革命任務發生變化:由反對本國的封建統治開始轉變為肩負反對外國殖民侵略和反對封建統治的雙重任務第2課 第二次鴉片戰爭考點一: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原因、時間、國家、經過1.原因:(1)根本原因:鴉片戰爭后,西方列強不滿足既得利益,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2)直接原因:英法分別以“亞羅號事件”和“馬神甫事件”為借口2.時間: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3.國家:英法(主兇)、俄、美(幫兇)4.經過:1856年10月,英軍炮轟廣州,挑起戰爭----次年,英法聯軍攻陷廣州-----1858年,英法聯軍北上,攻陷大沽炮臺,逼近天津考點二:《天津條約》、《通商章程善后條約》的簽訂情況1.時間:1858年2.簽約國:清政府被迫與俄、美、英、法四國分別簽訂3.內容:外國公使進駐北京;增開漢口、南京等十處為通商口岸;外國商船和軍艦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4. 《通商章程善后條約》:清政府與英法美簽訂,被迫承認了鴉片貿易合法化考點三:火燒圓明園、《北京條約》的簽訂1.火燒圓明園:1860年,英法兩國借口換約受阻,再次出兵占領天津,逼近北京。10月,英法聯軍對北京西北郊著名的皇家園林------圓明園進行了大肆搶劫,之后又放火燒毀2. 《北京條約》的簽訂:(1)時間:1860年(2)簽訂雙方:中英、中法(3)內容:承認《天津條約》繼續有效;增開天津為商埠;割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賠款額也大幅增加考點四:沙俄侵占中國北方大片領土1.侵占領土:從19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沙俄強迫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占中國東北和西北150多萬平方千米領土2. 歸納總結沙俄政府強迫清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時間 不平等條約名稱 割占領土范圍 割占領土面積1858年 中俄《璦琿條約》 中國東北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 60多萬平方千米1860年 中俄《北京條約》 中國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 約40萬平方千米1860年-1864年 中俄《北京條約》、中俄《堪分西北界約記》 中國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 44萬平方千米1881年 中俄《改訂條約》以及以后5個堪界議定書 中國西北部 7萬多平方千米考點五: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影響1.影響: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喪失更多主權,英國、法國、美國等西方侵略勢力由東南沿海一帶深人到長江中下游地區,沙俄占領中國北方大片領土。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第3課 太平天國運動考點一: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原因、領導者、時間、地點、影響、性質、地位1.原因:鴉片戰爭的失敗,進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統治危機,隨著剝削的加重,統治階級與勞動群眾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2.領導者:洪秀全3.時間、地點:1851年1月11日、廣西桂平縣金田村4.影響:沉重打擊了清朝的統治和外國侵略勢力,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壯烈的一章5.性質: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戰爭6.地位: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宏大的一次農民戰爭考點二:太平天國運動過程1.永安建制:1851年,洪秀全在永安初步建立起政權組織2.定都天京:1853年,太平軍攻占南京,改名為天京,作為都城3.達到全盛:1853年,為了推翻清朝統治和鞏固政權,開始進行北伐和西征,1856年在軍事上進入全盛時期4.由盛轉衰:1856年,天京事變使太平天國由盛轉衰5.后期斗爭:洪秀全封洪仁玕為干王,總理朝政,提拔陳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將領6.天京陷落:1864年,天京的陷落,標志著太平天國農民運動的失敗考點三:太平天國運動的綱領文件、太平天國系統學習西方的書籍1.文件:《天朝田畝制度》2.書籍:《資政新篇》考點三:《天朝田畝制度》的內容、頒布目的、影響1.內容: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齡平均分配土地2.目的:建立“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保暖”的理想社會3.影響:雖因帶有很大的空想色彩而在實踐中難以施行,但它反映了千百年來農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強烈愿望,對于發動和鼓舞廣大農民起來參加反封建斗爭起了積極的作用考點四:《資政新篇》的內容、意義1.內容:提出向西方學習、改革內政等一系列政治、經濟、文化、外交主張2.意義:首次提出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未能付諸實踐)考點五:太平天國失敗的原因、歷史意義1.原因:農民階級的局限性、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鎮壓2.意義:太平天國起義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宏大的一次農民戰爭,沉重打擊了清朝的統治和外國侵略勢力,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壯烈的一章【把脈考點 習題精煉】一.選擇題1.“6月3日,實行銷毀,先于虎門海灘,掘池引水,撒鹽成鹵,將鴉片剖切入泡浸,……..然后放入大洋,歷時二十二日。”材料描述的歷史事件是( )A.虎門銷煙 B.太平天國運動 C.保衛虎門 D.三元里人民抗英2.1842年清政府被迫與英國簽訂了《南京條約》,條約內容嚴重損害了中國領土主權完整是( )A.割香港島給英國 B.賠款2100萬銀元C.開放廣州等五處為通商口岸 D.英國進出口貨物應納的稅款,必須經過雙方協議3.歷史解釋是對史實的分析和評判。下列選項屬于歷史解釋的是( )A.林則徐虎門銷煙 B.英軍封鎖珠江口后北上C.陳化成吳淞口率眾抵抗 D.鴉片戰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4.某校學生在表演近代中國歷史劇時,有這樣的旁白:“有一天,兩個來自歐洲的強盜闖進了夏宮,一個強盜洗劫財物,另一個強盜放火。”該歷史劇揭露的罪行是( )A.沙俄攻入北京城 B.英國發動鴉片戰爭C.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D.沙俄侵占中國北方大片領土5.關于《天朝田畝制度》的表述,正確的是( )A.它首次提出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B.它最后無法實施主要因為殘酷的戰爭環境C.它主張建立“無處不均勻”的平均社會,是歷史的進步D.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二.材料分析題6.中國近代史既是一部外國列強的侵華史,又是一部中國人民反抗外國侵略、救亡圖存人大抗爭史,中華民族日漸覺醒,逐漸凝聚出強大的民族精神,并獲得了反侵略斗爭的完全勝利。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以下是英國歷史學家馬士的一段話:“當時中國人實行一種激烈的禁煙運動而使危機加劇的時候,戰爭果然就來了;可是它并不是為了維持鴉片貿易而進行的斗爭,它不過是一個持續了二十年,并且要決定東方和西方之間應有的國際和商務關系的斗爭的開端。”回答問題:材料一所指的戰爭是哪一次戰爭?馬士認為戰爭的目的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英國發動戰爭的根本目的是?中國戰敗的原因由哪些?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A 2.A 3.D 4.C 5.D二.材料分析題6.鴉片戰爭;目的:決定東方和西方之間應有的國際和商務關系;根本目的:英國為了打開中國市場,向中國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失敗的原因:英國是先進的資本主義國際,經濟發達,軍事武器先進,中國是落后的封建國家,政治腐敗,經濟軍事落后,落后的封建制度不敵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第二單元 近代的早期探索與民族危機的加劇復習提綱【概念綜述】從19世紀60年代到19世紀末,列強通過發動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在華攫取大量侵略特權,民族危機加劇。地主階級洋派、資產階級維新派進行了近代化的早期探索,救亡圖存【單元引領】民族危機加劇:甲午中日戰爭后,清政府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近代化的早期探索:民族危機進一步加劇,洋務運動開啟了中國經濟近代化的歷程;資產階級維新派進行了戊戌變法,開啟了中國政治近代化的進程人民的抗爭:19世紀末義和團運動興起,進行反對帝國主義的斗爭【單元構建】【線索、歷史時空】【考點定向突破】把握重點 剖析考點一.歸納中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的過程戰爭 時間 簽訂條約 影響鴉片戰爭 1840年6月---1842年8月 《南京條約》 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天津條約》 《北京條約》 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戰爭 1894年----1895年 《馬關條約》 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900年6月---1901年 《辛丑條約》 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二.比較近代兩次農民運動項目 太平天國運動 義和團運動不同點 背景 鴉片戰爭后,國內階級矛盾日益尖銳 19世紀末,民族危機加劇組織及發展 有組織、有綱領,建立政權,堅持斗爭14年,轉戰大半個中國 沒有統一的組織,沒有綱領,沒有建立政權,主要活動在山東、直隸一帶斗爭矛頭 以反封建為主,斗爭矛頭主要指向清政府 以反侵略為主,斗爭矛頭主要指向帝國主義對外態度 后期曾提出學習西方資本主義的方案 盲目排外相同點 領導階級 農民階級領導,以武裝斗爭為主主要形式組織形式 利用宗教結社形式發動組織群眾,具有濃厚的迷信色彩結果 在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鎮壓下失敗作用 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三.洋務派以“自強”和“求富”為口號,創辦的軍事工業和民用企業企業名稱 創辦者 時間 企業在當時的特點安慶內軍械所 曾國藩 1861年 洋務派興辦的第一個軍事工業江南機器制造總局 曾國藩 李鴻章 1865年 是當時規模最大的近代軍事工業福州船政局 左宗棠 1866年 當時遠東第一大船廠輪船招商局 李鴻章 1872年 近代第一個輪船公司湖北織布局 張之洞 1988年漢陽鐵廠 1890年 中國第一個近代鋼鐵廠四.列強在華強租租借地和劃分“勢力范圍”情況表國別 強租租借地 “勢力范圍”德國 膠州灣租借地 山東沙俄 旅大租借地 長城以北、新疆、東北法國 廣州灣租借地 廣東、廣西、云南英國 九龍租借地、威海衛租借地 長江流域日本 福建四.香港淪為英國殖民地的過程鴉片戰爭 1842年8月簽訂《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第二次鴉片戰爭 1860年簽訂《北京條約》,割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甲午中日戰爭后 1898年6月9日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九龍租借地【發散思維】1.近代列強四次侵華戰爭中國戰敗的共同原因及啟示:(1)原因:落后的封建制度,清政府腐敗落后,中國綜合國力的衰弱,西方資本主義列強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強大(2)啟示:落后就要挨打,要堅持對外開放,大力發展經濟,增強綜合國力2.近代兩大農民運動的失敗的共同原因及啟示:(1)原因:①主觀原因:農民階級的階級局限性,沒有科學的理論指導,對西方侵略者缺乏理性的認識;②客觀原因:中外反動勢力相互勾結(2)啟示:在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的中國,單純的農民戰爭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歷史重任【基礎知識歸納總結】第4課 洋務運動考點一:洋務運動興起的目的、代表人物、起止時間1.目的:主張利用西方先進技術,強兵富國,維護清王朝的統治2.代表人物:中央(奕 )、地方(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3.起止時間: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考點二:洋務派以“自強”和“求富”為口號,創辦的軍事工業和民用企業企業名稱 創辦者 時間 企業在當時的特點安慶內軍械所 曾國藩 1861年 洋務派興辦的第一個軍事工業江南機器制造總局 曾國藩 李鴻章 1865年 是當時規模最大的近代軍事工業福州船政局 左宗棠 1866年 當時遠東第一大船廠輪船招商局 李鴻章 1872年 近代第一個輪船公司湖北織布局 張之洞 1988年漢陽鐵廠 1890年 中國第一個近代鋼鐵廠考點三:收復新疆的人物、策略、措施1.人物:左宗棠2.策略“先北后南,緩進急戰”3.措施: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立行省考點四:洋務運動的結果、性質、影響1.結果: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宣告洋務運動失敗2.性質:洋務運動是一場失敗的地主階級自救運動3.影響:洋務運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中國近代化的開端),洋務運動客觀上刺激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最大影響),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但是受到清政府內部腐敗和外國勢力擠壓的影響,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第5課 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中國狂潮考點一:甲午中日戰爭起止時間、主要戰役、民族英雄1.時間:1894年----1895年2.戰役:平壤戰役、黃海海戰、遼東半島戰役、威海衛戰役3.民族英雄:左寶貴、鄧世昌、徐邦道、丁汝昌考點二:《馬關條約》的簽訂時間、內容、影響1.時間:1895年2.內容:割地 割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款 賠償日本兵費白銀2億兩開埠 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其他 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3.影響:《馬關條約》使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考點三:列強瓜分中國狂潮的背景、方式1.背景:《馬關條約》簽訂后,俄、德、法三國“干涉還遼”2.方式:列強在中國掀起了搶奪權利、強租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的瓜分中國狂潮考點四:美國提出“門戶開放”政策時間、內容、評價1.時間:1899年2.內容:承認各國在中國的“勢力范圍”和既得特權,同時要求在各國租借地和“勢力范圍”內享有均等貿易機會。這個照會得到各國的同意3.評價:列強不但劃分了“勢力范圍”,而且彼此協調關系,共同奴役中國第6課 戊戌變法考點一:公車上書的原因、影響1.原因:(1)根本原因:帝國主義侵略加劇,中國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2)直接原因:《馬關條約》的簽訂2.影響:“公車上書”拉開了變法維新運動的序幕考點二:百日維新時間、開始標志、內容、性質、歷史意義1.時間:1898年6月11日------1898年9月21日2.標志: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宣布實行變法3.內容:政治 裁撤冗官冗員,允許官民上書言事經濟 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發展農、工、商業、改革財政,編制國家預算文化教育 廢八股,改策論,開辦新式學堂軍事 裁減綠營,訓練新式軍隊等4.性質:戊戌變法是一場資產階級性質的自上而下的改良運動5.歷史意義:戊戌變法雖然失敗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考點三: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1.原因:(1)變法觸犯了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封建頑固派的利益,遭到他們極力反對,頑固派的勢力過于強大(2)由于資產階級本身的軟弱性和妥協性,不敢依靠和發動人民群眾,只是依靠一個無實權的皇帝------光緒帝,力量過于弱小(3)西方資本主義列強為了更好地控制中國,不愿意看到變法后強大的中國,所以暗中幫助頑固派第7課 八國聯軍侵華與《辛丑條約》簽訂考點一:義和團運動興起的時間、地點、性質、口號、影響1.時間:19世紀末2.地點:山東、直隸一帶3.性質:義和團運動是一場反帝愛國運動4.口號:“扶清滅洋”5.影響: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野心,使侵略不得不承認中國“尚含有無限蓬勃生氣”考點二:抗擊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目的、時間、司令員、失敗原因1.目的:鎮壓義和團運動2.時間:1900年6月3.司令員:西摩爾4.原因:中外反動勢力人大聯合鎮壓考點三:《辛丑條約》簽訂時間、內容、影響1.時間:1901年2.內容:經濟 清政府賠款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9.8億兩,以海關稅、鹽稅等稅收作擔保政治 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各種形式的反帝活動軍事 清政府拆毀大沽炮臺,允許外國軍隊駐扎在從北京到山海關的鐵路沿線要地外交 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派兵駐守,不準中國人居住,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班列六部之前3.影響:《辛丑條約》是中國近代賠款數目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把脈考點 習題精煉】一.選擇題1.蔣廷黻在《中國近代史》一書中指出:“自強運動的領導者沒有一個完整的建設計劃,他們起初只知道國防近代化的必要性。”下列企業的創辦能夠體現這一觀點人大是( )A.福州船政局 B.輪船招商局 C.開平煤礦 D.漢陽鐵廠2.海洋歷來是各國爭奪的焦點,為“開拓萬里波濤”,1894年,日本聯合艦隊突襲北洋艦隊。隨后雙方在黃海海面上發生激戰。此戰役中為國捐軀的清朝將領是( )A.林則徐 B.李鴻章 C.鄧世昌 D.曾國藩3.中國近代民族工業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下艱難生存。西方列強在華取得的下列權益中,對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影響最大的是( )A.割香港島給英國 B.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C.《北京條約》的賠款額度大幅增加D.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各種形式的反帝活動4.公車上書失敗后,維新人士在各地組織學會,創辦報刊,其中影響最大的報刊是上海的《時務報》和天津的《國聞報》。這些報刊的主旋律是( )A.有田同耕 B.變法圖強 C.民主科學 D.驅除韃虜5.“作為一場政治運動,百日維新短命而敗,但作為一場更廣闊意義上的社會文化運動,自由其成功之處。”據此可知,戊戌變法的“成功之處”主要在于( )A.沉重打擊了西方列強 B.削弱了頑固派的勢力C.鞏固了儒學正統地位 D.推動了新思想的傳播6.《辛丑條約》第十款規定:各省官員必須保證外國人的安全,否則立予革職,永不錄用。這一規定標志著清政府( )A.加強了對老百姓財富的搜刮 B.喪失了中國領土主權的獨立C.削弱了中國軍隊整體的實力 D.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二.材料分析題7.【屈辱歷程艱難探索】材料 中國近代史大事年表(部分)(表1)時間 序號 事件1839年 ①1840年----1842年 ②1851年----1864年 ③1856年----1860年 ④19世紀60---90年代 ⑤1894年-----1895年 ⑥1898年 ⑦1900年 ⑧⑨1901年 ⑩(1)請你把表1事件按表2主題進行分類。(填序號,每空填1個序號)分類表(表2)主題 事件(序號)列強侵略 ②、④、 、 、中國人民的反抗 ①、 、探索近代化 、(2)結合所學知識,從④和⑤、⑥和⑦、⑧和⑨三組組合中,任選一組說明兩個事件之間的聯系。(3)表1 反映了近代中國社會的怎樣的發展趨勢?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A 2.C 3.B 4.B 5.D 6.D二、材料分析題7.(1)⑥⑨⑩;③⑧;⑤⑦ (2)第二次鴉片的失敗,使清政府中的有識之士開展洋務運動;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民族危機加深,促使康有為等人發起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爆發,是八國聯軍侵華的直接原因 (3)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人民不斷探求救國救民的新出路的近代化歷程第三單元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單元復習【概念綜述】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矢志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發動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創建了中華民國。革命的勝利果實卻被袁世凱竊取了。【單元引領】民主革命:在孫中山等人的推動下,民主革命逐漸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1911年的辛亥革命,終于推翻了清政府的統治,結束了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華民國復辟帝制: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最終落入袁世凱手中。他破壞民主共和,復辟帝制,遭到舉國反對。袁世凱死后,中國陷入軍閥割據的局面【單元構建】【大事件概覽】【線索歷史時空】【考點 定向突破】知識歸類 思維滲透1.孫中山的革命活動歷程 主要事件構想共和 成立興中會,提出“振興中華”的宗旨提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合稱“三民主義”,成為孫中山領導資產階級革命的指導思想浴血共和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締造共和 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職,宣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頒布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維護共和 號召南方各省反對袁世凱,發動二次革命發動護國戰爭,迫使袁世凱取消帝制二.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護國戰爭的比較項目 辛亥革命 二次革命 護國戰爭原因 清朝的腐朽統治 袁世凱的專權 袁世凱復辟帝制時間 1911年 1913年 1915年----1916年階級 資產階級革命派結果 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結束了兩千多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華門民國 被袁世凱鎮壓 袁世凱被迫宣布取消帝制評價 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都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三.興中會、同盟會成立概況1.興中會成立的概況名稱 時間 地點 創建人 性質 意義興中會 1894年11月 檀香山 孫中山 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 標志著中國資產階級革命派的初步形成2.同盟會成立的概況時間 1905年8月地點 日本東京組織者 孫中山、黃興、宋教仁綱領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性質 第一個全國性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作用 大大推動了全國革命運動的發展總理 孫中山四.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1.圖片鏈接:2.具體解讀:2月13日 孫中山向臨時參議院提出辭職,并推薦袁世凱繼任臨時大總統2月15日 臨時參議院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3月 袁世凱在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4月 孫中山正式解除臨時大總統職務,臨時政府遷往北京3.過程:4.原因:五.對辛亥革命的評價1.革命失敗的原因:(1)根本原因:資產階級的妥協性和軟弱性,沒有提出徹底的反帝綱領,不敢依靠和發動人民群眾;(2)帝國主義的破壞;對袁世凱認識不清,再加上舊官僚和立憲法對革命黨人施加壓力,革命果實北袁世凱竊取2.經驗教訓:(1)在舊中國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走資本主義道路行不通的(2)農民問題是中國革命首要解決額度根本問題(3)作為革命政黨額度同盟會,組織上也存在嚴重的問題。既無嚴密的組織,也無統一的紀律。因此,鐵的紀律和嚴密的組織是增強黨的戰斗力和提高領導能力的重要保證【發散思維】1.正確理解孫中山所領導的民族民主革命具有革命性和軟弱性。(1)革命性: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所以具有革命性(2)軟弱性:辛亥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也沒有提出徹底的民主革命綱領,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所以具有軟弱性2.孫中山的主要歷史功績、一句話評價孫中山(1)功績:領導辛亥革命、創建中華民國、推翻清朝統治、結束封建帝制(2)評價: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基礎知識歸納總結】第8課 革命先行者孫中山考點一:評價孫中山、孫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動1.評價:孫中山是中國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被洪秀全稱為“反清英雄第一人”)2.革命活動:1894年上書李鴻章變法;1894年11月在檀香山成立興中會;1895年準備在廣州起義;1905年8月在日本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1911年4月組織黃花崗起義;1911年10月10日領導辛亥革命考點二:興中會成立概況、資產階級革命思想的傳播1.興中會成立概況:名稱 興中會時間 1894年11月地點 檀香山創建人 孫中山性質 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意義 標志著中國資產階級革命派的初步形成2.思想的傳播: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鄒容 《革命軍》陳天華 《猛回頭》、《警世鐘》考點三:中國同盟會成立概況、三民主義概況1. 中國同盟會成立概況:目的 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統一的革命組織時間、地點 1905年8月、日本東京領導、刊物 總理(孫中山)、機關報《民報》)、歷史地位 中國同盟會是第一個全國規模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歷史意義 使全國資產階級革命派有了統一的領導和明確的奮斗目標,大大推動了全國革命運動的發展2. 三民主義概況(1)內容:“民族”、“民權”、“民生”,合稱為“三民主義”(2)地位:三民主義成為孫中山領導資產階級革命的指導思想第9課 辛亥革命考點一:革命志士發動的起義、武昌起義(辛亥革命)概況1. 革命志士發動的起義:時間 名稱 領導人 結果 意義1906年 萍瀏醴起義 劉道一、蔡紹南 失敗 同盟會領導的第一次去武裝起義。同盟會的聲望由此大振1907年 安慶紹興起義 徐錫麟、秋瑾 失敗1907年 廣西起義 孫中山、黃興 失敗1911年4月 黃花崗起義 孫中山、黃興、趙聲 失敗 革命黨人不屈不撓的精神和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斗志2. 武昌起義(辛亥革命)概況:時間 1911年10月10日領導 文學社與共進會主力 湖北新軍中傾向革命的士兵意義 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對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思想上:它拉開了中國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第10課 中華民國的創建考點一:中華民國成立的概況、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過程、《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概況1.中華民國成立的概況時間 1912年1月1日地點 南京評價 南京臨時政府的成立是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2.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過程1912年年2月15日,臨時參議院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袁世凱迫使南京參議院同意他在北京就職;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4月,孫中山正式解除臨時大總統職務;臨時政府遷往北京,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3.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概況(1)時間、機構:1912年3月11日、參議院(2)主要內容:中華民國的主權屬于屬于全體國民;國民不分種族、階級、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國民有人身、居住、言論、出版、集會、結社、宗教信仰及請愿、考試、選舉、參政等自由和權利;參議院行使立法權,國務員輔佐臨時大總統行使行政權并負其責任,司法獨立等(3)性質、地位: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4)評價:它肯定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和上民主自由原則,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第11課 北洋政府的統治與軍閥割據考點一:二次革命的概況、袁世凱復辟帝制的過程、護國戰爭的概況、軍閥割據的影響1.二次革命的概況(1)導火線:宋教仁遇刺身亡(2)爆發經過:1913年,孫中山和黃興等號召南方各省起來反袁,發動“二次革命”(3)結果:被袁世凱鎮壓下去2.袁世凱復辟帝制的過程(1)復辟步驟:強迫國會選舉他為正式大總統,解散國民黨和國會;廢除《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中華民國約法》,改責任內閣制為總統制;修改總統選舉法,規定總統課無限期連任,可指定繼承人(2)換取支持:接收日本旨在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的大部分內容,以換取日本的支持(3)復辟帝制:1915年末,袁世凱下令以1916年為“中華帝國洪憲元年”,準備在元旦登基3.護國戰爭(1)原因:袁世凱復辟帝制;孫中山發表《討袁檄文》,號召愛國豪杰共同奮起,維護共和制度(2)爆發過程:1915年底,蔡鍔、李烈鈞、唐繼堯在云南宣告獨立,組織護國軍北上討袁(3)結果:1916年3月,袁世凱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絕望中死去,護國戰爭結束4.軍閥割據的影響這些軍閥為了爭奪地盤和鞏固政權,不惜出賣國家利益,依附帝國主義。大小軍閥連年混戰,中國陷入了軍閥割據紛爭的動亂之中【把脈考點 習題精煉】一.選擇題1.如圖為某教師課堂教學設計的板書片段。其講述額度歷史人物是( )(一)新人之成長 (二)道路之抉擇 1.少年初心 1.從“醫人”到“醫國” 2.志向遠大 2.從“改良”到“革命”A.林則徐 B.洪秀全 C.康有為 D.孫中山2.《辛丑條約》簽訂后,章炳麟的《駁康有為論革命書》、鄒容的《革命軍》、陳天華的《猛回頭》《警世鐘》等著作( )A.主張利用西方先進技術,強兵富國 B.宣傳維新思想,號召變法圖強C.號召推翻政府統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D.宣傳民主與科學思想,抨擊舊道德和舊文化3.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使得許多有識之士認識到,當時中國面臨的最迫切的任務不是“自強”“求富”,而是“救亡”。此后,資產階級進行了兩條路徑的“救亡”探索,代表性的事件是( )A.虎門銷煙、金田起義 B.金田起義、洋務運動C.洋務運動、百日維新 D.百日維新、辛亥革命4.有學者說:“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一樁扣人心弦的事件。在當時世界上還到處皇帝、沙皇、蘇丹和國王額度時候,古老的中華帝國在短短幾周之內成為歐亞大陸上繼法國之后的第二個共和國。”該學者重點強調( )A.歐亞大陸的聯系 B.封建帝制的危害 C.洋務運動的影響 D.辛亥革命的意義5.從專制到民主是政治發展的趨勢,中國近代史上有一個人卻倒行逆施。他鎮壓“二次革命”,接受日本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的大部分內容,復辟帝制。這個人是( )A.吳佩孚 B.袁世凱 C.段祺瑞 D.張作霖二.材料分析題根據:“近代先進人物關于社會變革的論述”材料,回答問題。(1)梁啟超主張的“變法”其目的是要建立什么政體?為此他參與領導了什么運動?(2)孫中山追求“公共民主”的目的是要建立怎樣的國家?為此他領導了什么運動?(3)根據材料并聯系所學知識,簡要分析梁啟超與孫中山政治理念不同的原因。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D 2.C 3.D 4.D 5.B二.材料分析題6.(1)政體:君主立憲制;運動:戊戌變法(2)國家:中華民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運動:辛亥革命(3)與他們的出身、經歷、所受教育的不同有關;他們分別代表了資產階級改良派和資產階級革命派的利益第四單元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單元復習【概念綜述】20世紀初期,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誕生中透著與以往救國運動不同的氣息,中國歷史進入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單元引領】思想解放:面對北洋軍閥統治下混亂的政治局面,一部分先進知識分子認為必須進行文化變革才能挽救民族危機。他們發起新文化運動,推動了思想的解放中國共產黨誕生:1919年,中國在巴黎和會上的外交失敗,引發了一場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革命運動----五四運動。工人階級展現了強大力量,馬克思主義廣為傳播,之后,無產階級開始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自己,共產黨早期組織相繼成立。1921年7月,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誕生,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單元構建】【大事件概覽】【線索歷史時空】【新課程標準呈現】了解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內容,知道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認識新文化運動在中國近代思想解放運動中的地位和作用;通過了解五四運動的基本史事,理解五四精神的內涵,認識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通過了解陳獨秀、李大釗傳播馬克思主義和戰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等史事,認識戰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意義,理解偉大建黨精神【核心素養透視】【考點定向突破】一.中國近代化的四次探索二.舊民主主義革命與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不同點項目 舊民主主義革命 新民主主義革命所處階級 1840年鴉片戰爭----1919年五四運動 1919年五四運動---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領導階級 資產階級 無產階級指導思想 資產階級的平等、自由、民主思想 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政治目標 創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 創建人民民主專制的新民主主義國家群眾基礎 沒有充分發動群眾,土地問題未徹底解決 廣泛發動群眾,解決了土地問題結果 有勝利的一面,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但革命任務未完成,社會性質未改變 革命最終勝利,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發散思維】中國近代近代化探索的特征與啟示(1)特征:中國向西方學習經歷了由學習先進技術到學習政治制度,再到學習思想文化,是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層層遞進,逐漸深入的過程(2)啟示:不觸動封建根基的自救運動和改良道路行不通;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行不通;只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實現民族獨立,中國才能實現近代化、邁進現代化建設之路2.舊民主主義革命與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相同點(1)社會背景相同:都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性質相同:都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3)革命任務相同:都反對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和本國的封建統治(4)社會主要矛盾相同: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基礎知識歸納總結】第12課 新文化運動考點一: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開始的標志、最為重要的陣地1.背景:中華民國政治混亂,一部分先進的知識分子認識到:必須進行一場思想文化領域的革新運動2.開始的標志: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3.重要陣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學考點二:新文化運動的代表、評價蔡元培、北京大學的學術研究氛圍1.代表人物:陳獨秀、蔡元培、李大釗、胡適、魯迅2.評價:蔡元培是中國近代著名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3.氛圍:“兼容并包”“思想自由”考點三:新文化運動的內容、口號、陳獨秀、胡適、魯迅的代表作1.內容:前期: ①抨擊舊道德和舊文化;②提倡民主科學;③提倡白話文,建設新文學;后期:宣傳十月革命,宣傳馬克思主義2.口號:民主和科學(德先生和賽先生)3.陳獨秀(《文學革命論》)、胡適(《文學改良芻議》)、魯迅(《狂人日記》)考點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不足之處1.影響: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為隨后爆發的五四運動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2.不足之處:新文化運動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看法帶有一定的片面性第13課 五四運動考點一:五四運動爆發的原因、導火線、口號1.原因:帝國主義加緊侵略中國,北洋軍閥政府黑暗統治的必然結果2.導火線: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3.口號:“外爭主權,內懲國賊”(最能體現五四運動性質)、“ 誓死力爭,還我青島” 、“廢除二十一條” 、拒絕在“和約”上簽字考點二:五四運動擴大的原因、經過、結果1.原因:6月3日,北京愛國學生遭到軍警鎮壓,先后有800多名學生被捕2. 經過:6月5日,上海工人罷工,商人罷市。罷市風潮隨即席卷全國十幾個商業中心城市。唐山、長辛店等地工人也舉行罷工,聲援學生的愛國斗爭。工人階級成為五四運動的主力,運動的中心也由北京轉移到了上海3結果:取得初步勝利,北洋政府釋放被捕學生;罷免曹汝霖等人的職務;中國代表拒絕在“巴黎合約”上簽字考點三:五四運動的作用和影響、特點1.作用、影響:推動了中國社會進步,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爭登上歷史舞臺創造了條件特點:徹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國救民真理的進步性,各族各界群眾積極參與的廣泛性考點四:五四運動的歷史地位、精神、啟示1.歷史地位: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追求民族獨立和發展進步的歷史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2.五四精神:愛國主義(核心)、民主和科學、勇于探索、敢于創新、追求真理、振興中華、反帝反封建3.啟示:學生應有關心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的愛國主義精神、發揚“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敢于斗爭、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第14課 中國共產黨誕生考點一:馬克思主義傳播的背景、經過、影響1.背景: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使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看到了曙光2.經過:1919年,《新青年》出版“馬克思主義專號”,刊載了李大釗的文章《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對馬克思主義作了較為系統的介紹;全國各地建立了許多研究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團體3.影響:馬克思主義開始與最高工人運動結合起來考點二: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條件1.條件: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工人階級隊伍的壯大;共產黨早期組織的成立考點三:中共一大召開的概況1.時間、地點:1921年7月23日、上海------浙江嘉興南湖游船(紅船)2.代表:毛澤東、董必武、李達等13位代表3.內容:①通過了中共的第一個黨綱(黨名:中國共產黨;奮斗目標: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②大會確定了黨的中心工作:組織和領導工人運動。③大會選舉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宣告中國共產黨的成立4.標志:中國無產階級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誕生了5.意義: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考點四:中共二大召開的概況1.時間、地點:1922年7月、上海2.內容:重申了黨的最終奮斗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制定了黨的最低綱領;確定黨的主要任務是打倒軍閥,推翻帝國主義的壓迫,將中國統一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3.意義:中共二大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確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考點五:全國工人運動高漲的背景、表現、代表、啟示1.背景: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后,設立了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集中領導全國的工人運動2.表現:從1922年初1923年春,全國掀起了第一次工人運動二大高潮,共舉行大小罷工100多次,參加人數達30萬以上3.代表:1923年2月,京漢鐵路工人舉行大罷工,將第一次全國工人運動高潮推向了頂峰4.啟示:中國共產黨認識到,必須團結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戰勝強大的敵人【把脈考點 習題精煉】一.選擇題1.1917年,《新青年》發表《舊思想與國體問題》一文,指出國人的頭腦仍然裝滿“帝國時代的舊思想”,如要鞏固共和,“非先將國民腦子里所有反對共和的舊思想,一一洗刷干凈不可。”該文的作者應是( )A.李鴻章 B.康有為 C.張謇 D.陳獨秀2.1918年,李大釗在《新青年》發表贊美家鄉風光的《山中即景》:“是自然的美,是美的自然;絕無人跡處,空山響流泉。”他用口語化額度語言呈現詩歌內容,得益于新文化運動( )A.提倡民主思想 B.抨擊舊道德 C.主張男女平等 D.倡導白話文3.脫離世界潮流幾百年的中國,終于再次回到了世界潮流之中。雖然未來的路途也并非一帆風順,我們學器物,失敗;學制度,也失敗;最終我們明白了學思想。材料中的“學思想”( )A.宣告了中國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 B.使中國革命煥然一新C.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 D.標志著國共合作額度正式建立4.從洋務運動到戊戌變法,從辛亥革命到新文化運動,近代以來,先進的中國人為救亡圖存進行了不懈探索。這些探索的共同的作用是( )A.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 B.改變了中國的社會性質C.實現了國家的富強 D.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發展5.“口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和傳遞著歷史信息。下列哪項不是五四運動的口號( )A.“外爭主權,內除國賊” B.“取消二十一條” C.“誓死力爭,還我青島” D.“民主、科學”6.大會的宣言初步闡明了當時所處階段中國革命的性質、對象、動力、策略、任務和目標,明確提出革命的對象是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通過這一宣言的中共會議是( )A.中國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七大二.材料分析題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916年,李大釗發表文章,大聲疾呼:“民與君不兩立,自由與專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則國民死,專制活則自由死。”。。。。。。新文化運動仍以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為救國方案。。。。。。中國先進分子對救國方案的探索,再一次走到了十字路口。摘編自《中國共產黨簡史》等資料材料二 1918年李大釗部分革命活動①李大釗接連發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比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文章,熱情謳歌俄國十月革命②毛澤東來到紅樓,在李大釗的影響下,開始接觸馬克思列寧主義書籍,并且逐漸成為一名馬克思主義者。③在北大紅樓里,李大釗團聚了一些志趣相投的北大師生,建立了第一個研究馬克思學說的團體。④在北大紅樓里,李大釗和陳獨秀等創辦了《每周評論》。《每周評論》成為五四時期最具有影響力的刊物之一。摘編自張珊珍《黨史第一課----中國共產黨成立全紀錄》材料三 釗自束發受書,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業,實踐其所信,勵行其所知,為功為罪,所不暇計。今既被捕,惟有直言。倘因此而重獲罪戾,則釗實當負其全責。-------李大釗《獄中自述》(1)據材料一、二,歸納李大釗救國思想的變化,并依據材料,指出李大釗思想變化的重大歷史事件。(2)據材料二,概括李大釗宣傳新思想的方式(3)綜合上述材料,簡述李大釗的革命活動所產生的影響。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D 2.D 3.C 4.D 5.D 6.B二、材料分析題7(1)由民主、科學轉變為馬克思主義;俄國十月革命(2)發表文章、成立團體、創辦報刊(3)促進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基礎第五單元 從國共合作到國共對立單元復習【概念綜述】中國共產黨成立后,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第一次國共合作推動了國民革命運動二大高漲。國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后,國共走向對立,中國共產黨為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進行工農武裝革命,開始了中國革命道路的艱難探索【單元引領】國共合作:1924年----1927年,國共兩黨實現了第一次合作,創辦黃埔軍校,進行國民革命運動,基本推翻北洋軍閥統治國共對立:1927年----1937年,一方面,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右派大肆屠殺、圍剿共產黨和工農群眾;另一方面,中國共產黨開始獨立領導中國革命,并找到一條正確的革命道路,日漸成長壯大,開創了中國革命新局面【單元構建】【大事件概覽】【線索歷史時空】【課程標準呈現】了解第一次國共合作和北伐戰爭等國民革命的主要內容,知道南京國民政府的成立及性質,通過了解南昌起義、八七會議、秋收起義、毛澤東與朱德井岡山會師、古田會議等基本史事,認識戰國共產黨創建人民軍隊和農村革命根據地的意義,認識遵義會議在中國革命史上的地位,通過了解長征途中紅軍爬雪山過草地等艱難歷程的史事,感悟長征精神【考點定向突破】一.中國共產黨對革命道路的探索事件 探索成果中共一大 確立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黨的中心工作是領導和組織工人運動中共二大 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確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國共第一次合作 1924年國共第一次合作,進行國民革命,基本推翻北洋軍閥統治南昌起義 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端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是中國共產黨探索農訓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一正確革命道路的開始井岡山會師 創建第一支中國工農紅軍的堅強隊伍紅軍長征 進行戰略轉移,紅軍長征的勝利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認識:中國共產黨必須掌握中國革命的領導權,尤其是對革命武裝的絕對控制權,理論聯系實際,一切要從實際出發,從國情出發,堅持走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二.時代精神項目 相關事件 精神內涵五四精神 五四運動 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建黨精神 中共一大 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北伐精神 北伐戰爭 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井岡山精神 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于勝利精神長征精神 紅軍長征 不怕艱難險阻、勇往直前、戰勝一切困難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永不言敗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三.紅軍建立的農村革命根據地一覽表根據地名稱 主要建立者中央革命根據地 毛澤東、朱德等湘贛、湘鄂贛革命根據地 王首道、彭德懷、滕代懷、黃公略等湘鄂西革命根據地 賀龍、周逸群、段德昌等鄂豫皖革命根據地 許繼慎、徐向前等閩浙贛革命根據地 方志敏等左右江革命根據地 鄧小平等【發散思維】1.中國革命道路探索中經歷了哪些挫折?是如何調整的?提示:挫折一:蔣介石等叛變革命,國民革命失敗;調整:中國共產黨從失敗中總結教訓,認識到獨立掌握革命武裝力量的重要性;挫折二:秋收起義進攻城市受挫;調整:向農村進軍,創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挫折三:第五次反圍剿失利及長征初期失利;調整:遵義會議后,確立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2.談談對民族精神的認識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支撐力量,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額度團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基礎知識歸納總結】第15課 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考點一:國共合作的實現背景、標志1.背景:1923年,中國共產黨召開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式決定同孫中山領導的國民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孫中山在經過多次反對北洋軍閥斗爭的失敗后,深深感到必須改組國民黨,為它注入新鮮血液2.標志:國民黨一大的召開考點二:中共三大召開時間、內容1.時間:1923年6月2.內容:決定同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把國民黨改造為個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革命同盟考點三:國民黨一大的召開時間、地點、內容、意義1.時間:1924年1月2.地點:廣州3.內容:大會通過的宣言對三民主義作出了新的解釋,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在實際上確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4.意義:標志著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的正式建立考點四:黃埔軍校的建立時間、地點、主要領導、作用1.時間:1924年5月2.地點:廣州黃埔3.主要領導:孫中山兼任軍校總理,蔣介石任校長,周恩來擔任政治部主任4.作用:培養出大批軍事和政治人才,為國民革命的建立和隨后的北伐戰爭作了準備考點五:北伐戰爭的目的、對象、開始時間、司令員、主戰場、先鋒、主要戰役、結果1.目的:為了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統一全國2. 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3.時間:1926年7月4.司令員:蔣介石5.主戰場:湖南、湖北6.先鋒:葉挺率領的第四軍獨立團7.主要戰役:汀泗橋戰役、賀勝橋戰役、武昌戰役8.結果:擊潰吳佩孚、孫傳芳主力,北伐軍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各地工農革命運動蓬勃發展,上海工人先后發動三次武裝起義,書寫了中國工人運動史上光輝的一頁考點六: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與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原因、表現1.原因:高漲的工農革命運動觸動了大地主、大資產階級額度根本利益2.表現:1927年4月,蔣介石在上海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并在南京建立“國民政府”7月,汪精衛在武漢召開“分共會議”,轟轟烈烈的國民革命失敗了3.影響:轟轟烈烈的國民革命失敗了考點七: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時間、地點、建立者、改易旗幟原因、經過、意義1.時間:1927年4月2.地點:南京3.建立者:蔣介石4. 原因:南京政府建立之后,繼續北伐;1928年6月,北伐軍今至北京、天津一帶。張作霖在退往關外途中,被日本人炸死5. 經過:1928年底,張作霖的兒子張學良發表通告,宣布“服從國民政府,改易旗幟”6. 至此,南京政府在名義上統一了全國第16課 毛澤東開辟井岡山道路考點一:南昌起義的背景、時間、地點、領導人、意義1.背景:從大革命失敗的教訓中,中國共產黨開始認識到獨立掌握革命武裝力量的重要性2.時間:1927年8月1日3.地點:南昌4.領導人: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人5.意義: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端考點二:八七會議召開的時間、地點、內容1.時間:1927年8月7日2.地點:漢口3.內容:確定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毛澤東提出了“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著名論斷考點三:秋收起義時間、領導人、地點、經過、決定、革命道路1.時間:1927年9月2.領導人:毛澤東3.地點:湘贛邊界4.經過:起義開始時北京順利,隨后起義遭受挫折,毛澤東決定放棄攻打中心城市長沙的計劃,改向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山區進軍5.決定:由于城里敵人力量強大,起義軍受挫,毛澤東決定放棄攻打長沙的計劃,改向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山區進軍6.革命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考點三: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時間、地位、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1.時間:1927年10月2.地位: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3. 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三灣改編考點四:井岡山會師時間、結果、工農武裝割據的開端1.時間:1928年4月2.結果:兩軍會師后,合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不久改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3.開端: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在井岡山創造了“工農武裝割據”的局面考點五:古田會議的召開時間、地點、內容、中央革命根據地建地點、面積最大的根據地1.時間:1929年12月2.地點:福建上航縣古田3.內容; 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建黨建軍原則4.地點:贛南、閩西5.面積最大的根據地:中央革命根據地考點六:.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時間、地點、內容1.時間:1931年冬2.地點江西瑞金3.內容:會議宣布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定都瑞金,毛澤東當選為中央政府主席第17課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考點一:紅軍長征的原因、起止時間、起點、終點、初期路線1.原因:1933年秋紅軍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根本原因)、敵強我弱的主觀,“左”傾錯誤(客觀原因)2. 起止時間:1934年10月-------1936年10月3. 起點、終點:江西瑞金------甘肅會寧4. 初期路線:江西瑞金-----蔥坡敵人四道封鎖線------渡過湘江------進軍貴州------強渡烏江------攻克遵義考點二:遵義會議的召開時間、地點、內容、意義、紅軍長征的轉折點1.時間:1935年1月2.地點:遵義3.內容:集中全力糾正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左”的錯誤,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選舉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軍事最高指揮權4.意義:義會議開始確立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5.轉折點:遵義會議考點三:遵義會議后的路線、打亂了敵人追剿計劃的事件、跳出了敵人包圍圈的事件1.路線:四渡赤水河-----渡過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雪山---過草地2. 打亂了敵人追剿計劃的事件:四渡赤水河3. 跳出了敵人包圍圈的事件:渡過金沙江考點四:紅軍勝利結束標志、紅軍三大主力部隊、紅軍長征勝利的意義、長征精神1.結束標志:紅軍三主力軍在甘肅會寧會師(1936年10月)2.部隊:.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3.意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了紅軍的企圖,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紅軍長征播下了革命的種子,鑄就了長征精神,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4.精神:大無畏的革命精神、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艱苦奮斗的精神、團隊精神、戰勝艱難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把脈考點 習題精煉】一.選擇題1.國民黨一大選出了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或中央候補執行委員,共產黨員李大釗、毛澤東、林伯渠等10人當選,約占總數的四分之一,這反映出( )A.共產黨取得國民革命領導權 B.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精神C.共產黨掌握獨立的革命武裝 D.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2.1924年10月,時任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特派員的陳延年來到廣州,協助周恩來選派黨團員到黃埔軍校學習。與此直接相關額度是( )A.國共合作的實現 B.紅軍長征的勝利 C.土地革命的開展 D.二次革命的失敗3.“這種半獨立的封建國家,執政的軍閥每每與國際帝國主義相互勾結,壓迫人民。”這表明當時中國革命的主要任務是( )A.創立民國平均地權 B.打倒列強除軍閥 C.組織領導工人運動 D.建立蘇維埃政權4.1927年到1928年年底,中國共產黨發動和領導了100多次武裝起義,探索奪取中國革命勝利的道路。其中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的是( )A.南昌起義 B.秋收起義 C.武昌起義 D.上海工人武裝起義5.《中國共產黨簡史》中寫道:“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人民軍隊永遠不變的軍魂。這一根本原則和制度,發端于南昌起義,奠基于三灣改編,定型于 。”文中橫線處的內容應是( )A.八七會議 B.古田會議 C.遵義會議 D.中共七大6.賀州市某中學八年級歷史興趣學習小組開展一次以“傳承紅色基因,講好長征故事”為主題的演講活動。同學們選擇的主題材料應是( )A.北京大學愛國主義宣傳活動 B.北伐先鋒第四軍獨立團C.秋收起義與井岡山會師 D.四渡赤水河與過雪山草地二.材料分析題7.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根據國情,因地制宜地開展革命斗爭是我黨的成功經驗。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921年時中共一大會址,處于法租界新辟區域的邊緣地帶,會場南面不遠處便是農田;中共二大會址,正好處于公租界與法租界交界處線上。摘編自熊月之《上海城市的國際性與中共的創立及早期發展》材料二 中國共產黨人自覺地利用上海因租界而產生的管理縫隙,進行各種革命斗爭,與工農紅軍利用相關省份交界地區所形成的管理薄弱地帶,建立各種紅色政權,其事殊而其理一,都是利用事物發展的不平衡性與矛盾差異性進行革命斗爭。摘編自熊月之《上海城市的國際性與中共的創立及早期發展》材料三 帝國主義和國內買辦豪紳階級支持著的各派新舊軍閥,從民國元年以來,相互間間進行著繼續不斷的戰爭,。。。。。。因為有了白色政權間的長期的分裂和戰爭,便給了一種條件,使一小塊或若干塊的共產黨領導的紅色區域,能夠在四周白色政權包圍的中間發生和堅持下來。-----毛澤東《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1)據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共一大、二大的選址特點。并結合材料二,分析農村革命根據地的空間分布特點?(2)據材料二,指出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和農村開展革命斗爭策略上的共同點。(3)據材料三,指出中國的紅色政權能夠生存下來的有利條件。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重要意義。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B 2.A 3.B 4.A 5.B 6.D二.材料分析題7.(1)選址特點:遠離敵人的統治中心;空間分布特點:分布在南方兩省或三省的交界處(2)都是利用事物發展的不平衡性與矛盾差異性進行革命斗爭(3)條件:軍閥割據,戰亂不止,白色政權間的長期戰爭等;意義:為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工農武裝割據的局面的形成創造了條件第六單元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單元復習【概念綜述】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單元引領】日本侵華:20世紀30年代,日本先后發動了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八一三事變等侵華事變,日本對中華民族的侵略,使民族危機日益嚴重全民族抗戰: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中華民族共同抗敵,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中;全民族抗戰爆發后,國民黨在正面戰場組織抗戰,中國共產黨堅持敵后抗戰,兩個戰場相互配合,構成了中國抗日戰爭的整體抗戰勝利:1945年8月,中國人民十四年抗戰取得完全勝利【單元構建】【大事件概覽】【線索歷史時空】【課程標準呈現】通過了解九一八事變、東北抗聯、一二九運動、西安事變、七七事變、南京大屠殺、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抗戰等史事,認識日本侵華的罪行,認識戰國人民十四年抗戰的艱苦歷程,認識戰國共產黨是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知道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體會中國軍民咋抗日戰爭中孕育的抗戰精神,認識抗日戰爭勝利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重要歷史意義,通過了解中共七大,認識確立毛澤東思想作為黨的指導思想的重大意義【考點定向突破】一.日本侵華名稱 甲午中日戰爭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抗日戰爭時間 1894----1895年 1900---1901年 1931---1945年主要戰役 黃海海戰、威海衛戰役等 廊坊戰役、天津保衛戰等 淞滬戰役、臺兒莊戰役、武漢會戰、第三次長沙會戰、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等結果 清政府戰敗,簽訂《馬關條約》 清政府戰敗,簽訂《辛丑條約》 中國取得完全勝利啟示 落后就要挨打,發展才是硬道理,只有實行全民族抗戰,才能取得反侵略戰爭的勝利,實現民族團結才能維護民族利益二.國共兩次合作的異同項目 第一次國共合作 第二次國共合作事件 國民革命 抗日戰爭原因 國共兩黨都主張反帝反封建 中日民族矛盾成為主要矛盾時間 1924----1927年 1937---1945年表現 建立黃埔軍校、北伐戰爭 臺兒莊戰役、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等成果 基本推翻北洋軍閥統治 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勝利原因 國共合作、工農革命運動發展 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三.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國共關系的演變時期 時間 關系 結果國民革命時期 1924---1927年 國共第一次合作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給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以沉重打擊土地革命時期 1927---1937年 國共十年內戰 國共合作破裂,給日本進一步侵華以可乘之機抗日戰爭時期 1937---1945年 國共第二次合作 最終取得抗日戰爭的完全勝利解放戰爭時期 1945---1949年 國共由合作走向對抗 國共第二次合作破裂,導致內戰爆發,祖國至今未能統一【發散思維】1.甲午中日戰爭和抗日戰爭中國一敗一勝的原因有哪些?(1)在民眾動員上,甲午中日戰爭中清政府壓制民眾抗日情緒,不敢發動民眾;抗日戰爭時期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行全民族抗戰)在戰略戰術上,清政府避戰自保,消極應戰;抗日戰爭中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相互配合,中國共產黨制定了持久抗戰額度方針2.對國共兩次合作,你有什么感悟?國共兩黨,合則兩利,分則兩傷;國共兩黨合作,符合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基礎知識歸納總結】第18課 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考點一:九一八事變爆發時間、地點、經過、結果、影響1.時間:1931年9月18日2.地點:沈陽北郊柳條湖3.經過:日軍以柳條湖事件為借口,突襲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炮轟沈陽城4.結果:日軍占領沈陽,東北三省淪陷;1932年,日本扶植溥儀在長春建立偽滿洲國,殖民統治東北5.影響: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中國人民局部抗戰的開始考點二:偽滿洲國的建立時間、地點、目的、全國各階級抗爭的具體表現1.時間:1932年2.地點:長春3.目的:企圖把東北從中國分裂出去4.表現:(1)東北民眾與未撤走的東北軍組織抗日義勇軍,抵抗日軍的侵略(2)中國共產黨派楊靖宇等人在東北組織游擊隊,開展抗日游擊戰爭(3)1936年初,東北各抗日部隊開始改編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與日寇戰斗考點三:一二八事變爆發時間、地點、領導人、經過、結果1.時間:1932年1月28日2.地點:上海3.領導人:蔣光鼐、蔡廷鍇4.經過:蔣光鼐、蔡廷鍇率駐守上海的國民黨第十九軍奮勇抵抗,日軍被迫三易主將,數次增兵,死傷逾萬5.結果:5月,經英、美等國調停,中日雙方簽訂《淞滬停戰協定》,規定日軍可以留駐上海考點四:日本策動“華北自治運動”的目的、危害1.目的:妄圖使華北五省脫離中國版圖2.危害:國民政府對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協政策,中國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考點五:一二九運動的爆發原因、時間、地點、領導、主體、口號、性質、斗爭方式、意義1.原因:日本制造華北危機,中國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2.時間:1935年12月9日3.地點:北京4.領導:中國共產黨5.主體:北平學生6.口號: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反對華北自治”“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等口號7.性質:一二九運動是一場愛國救亡運動8.斗爭方式:舉行游行示威9.意義:這場愛國救亡運動,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圖吞并華北的陰謀,打擊了國民政府對日妥協的政策,促進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的到來考點六:西安事變爆發原因、目的、時間、發動者、解決途徑、經過、結果、意義1.原因:在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感召下,愛國將領張學良、楊虎城與紅軍停戰,要求蔣介石聯共抗日;蔣介石頑固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親赴西安威逼張、楊繼續進攻紅軍2.目的:逼蔣抗日3.時間:1936年12月12日4.發動者:張學良、楊虎城5.解決途徑:和平解決6.經過:張學良、楊虎城在西安扣押蔣介石,實行“兵諫”,并通電全國,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這就是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7.結果: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利益出發,派周恩來到西安調停,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等條件8.意義: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十年內戰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考點七: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原因、評價張學良、楊虎城1.原因: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2.評價:張學良、楊虎城是偉大的愛國者,是中華民族的千古功臣第19課 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考點一:七七事變爆發時間、地點、經過、結果、抗日英雄、意義1.時間:1937年7月7日2.地點:盧溝橋3. 經過:1937年7月7日晚,日軍以一名士兵失蹤為借口,要求進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國駐軍的拒絕,于是日軍炮轟我軍防地,中國守軍奮起抵抗,這就是“七七事變”,又稱為:“盧溝橋事變”4.結果:北平、天津相繼失陷5.英雄:趙登禹、佟麟閣6.意義:七七事變標志著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始考點二:第二次國共合作的背景、表現、標志、意義1.背景:日本侵略者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后,國共兩黨加快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步伐2. 根據國共兩黨協議,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朱德任總指揮,彭德懷任副總指揮;南方八省的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葉挺任軍長;1937年9月,國民黨發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蔣介石也發表談話,實際上承認中國共產黨在全國的合法地位3.標志:1937年9月國共合作宣言的發表4.意義:標志著第二次國共合作形成,也標志著以國共合作為主體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國共團結御侮、全民族抗戰的局面開始形成考點三:淞滬會戰爆發時間、主要戰役及抗戰英雄、結果、意義1.時間:1937年8月13日2.戰役及英雄:寶山保衛戰(姚子清)、四行倉庫戰斗(謝晉元)3.結果: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滬會戰結束4.意義:淞滬會戰打破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額度迷夢,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斗志考點四:南京大屠殺背景、時間、地點、暴行、認識、啟示1.背景:1937年12月13日,日軍攻占南京,國民政府遷往重慶,將其作為戰時的陪都2. 1937年12月13日3.地點:南京4.認識:南京大屠殺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暴行5.啟示:戰爭是殘酷的,應反對戰爭,珍愛和平,了,牢記歷史,勿忘國恥,刻苦努力,保衛祖國第20 課 正面戰場的抗戰考點一:臺兒莊戰役爆發時間、地點、指揮者、戰果、意義1.時間:1938年3月2.地點: 山東臺兒莊3.指揮者: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4.戰果:共殲敵1萬余人5.意義:臺兒莊戰役是抗戰以來戰果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的一場勝仗,振奮了中國軍民的精神,堅定了抗戰意志和信念考點二:武漢會戰時間、地點、概況、戰役、結果、影響1.時間:1938年6月至10月2.地點:武漢3.概況:中國軍隊利用大別山、鄱陽湖和長江兩岸有利地形,逐次抵抗,消耗敵人,并在江西萬家嶺戰役中,擊斃日軍3000余人,但是,整個戰場形勢對中國不利,為了避免損失,中國軍隊撤出武漢4.戰役:江西萬家嶺戰役5.結果:武漢被日軍三面包圍,為了避免損失,中國軍隊撤出武漢6.影響:武漢會戰歷時4個月,日本企圖滅亡中國的既定戰略徹底破滅,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考點三:第三次長沙會戰背景、時間、地點、概況、結果、影響1.背景: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后,日軍先后發動兩次長沙會戰,企圖占領長沙,均未得逞2.時間:1941年12月3.地點:長沙4.概況:1938年6月開始,日軍先后集結40多萬兵力進攻武漢,中國軍隊在江西萬家嶺重創日軍5.結果:中國軍隊發起全線反擊,殲滅大批日軍,獲得會戰勝利6.影響:第三次長沙會戰時,英美盟軍在太平洋戰場接連敗退,這次會戰的勝利,在國內產生了積極影響考點五:豫湘桂戰役時間、概況、結果1.時間:1944年初2.概況:抗戰進入戰略相持階段以后,國民政府消極抗日、積極反共,1944年初,日軍向國民黨正面戰場發動了大規模的豫湘桂戰役3.結果:國民黨軍隊丟失了河南、湖南、廣西等省的大部分和貴州省的一部分21課 敵后戰場的抗戰考點一:平型關大捷時間、地點、指揮者、交戰雙方、概況、意義1.時間:1937年9月2.地點:山西平型關3.指揮者:林彪4. 交戰雙方:林彪率領的八路軍第一一五師與日軍板垣師團一部5.概況:1937年9月,八路軍第一一五師在師長林彪率領下,將進入伏擊圈的1000多日軍全部殲滅6.意義:平型關大捷是全民族抗戰爆發后中國軍隊主動對日作戰取得的第一個重大勝利,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考點二:毛澤東發表《論持久戰》目的、時間、內容、意義1.目的:為了駁斥當時國民黨內流行的“亡國論”和“速勝論”的錯誤觀點2.時間:1938年3.內容:敵強我弱,中國不能迅速戰勝日本,抗日戰爭是持久戰,實行人民戰爭的路線,最后的勝利一定屬于中國4. 《論持久戰》闡明了中國共產黨額度抗日持久戰戰略總方針,大大增強了全國人民堅持抗戰的決心和信心考點三:抗日根據地建立概況、中心、戰略戰術、措施、意義1.概況:全民族抗戰爆發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等抗日武裝力量挺進敵后,將敵人的后方變成抗日的前線,到1940年,在華北、華中、華南和東北地區創建了由1億多人口的抗日根據地和游擊區2.中心:陜甘寧邊區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敵后戰場的戰略總后方和智慧中樞3.戰略戰術:展開人民游擊戰爭,創造了麻雀戰、地道戰、地雷戰、破襲戰、水上游擊戰等戰法打擊日軍4.措施:建立抗日民主政權實行民主選舉,推行精兵簡政,減輕人民負擔;實行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開展大生產運動5.意義:敵后戰場與正面戰場相互配合,構成了中國抗日戰爭的整體考點四:百團大戰背景、目的、目標、時間、領導人、概況、影響1.背景:為了消滅抗日根據地,日軍實行“囚籠政策”,對抗日根據地進行封鎖與蠶食2.目的:粉碎日軍對敵后抗日根據地的“掃蕩”和封鎖、振奮抗戰軍民的士氣3.目標:破襲日軍交通線,摧毀敵人交通線兩側及抗日根據地內的日偽據點4.時間:1940年8月開始至1941年1月結束5.領導人:彭德懷6.概況:1940年8月至1941年1月,在彭德懷指揮下,組織100多個團,在華北廣闊的地域,對日軍發動了一場大規模的進攻7.影響:百團大戰有力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振奮了全國軍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第22課 抗日戰爭的勝利考點一:.日本侵華政策的變化原因、表現、影響1.原因:戰線過長、兵力不足和國內資源緊張2.表現:對國民政府進行政治誘降,輔之以軍事打擊;加緊進攻敵后抗日根據地;加強對占領區的軍事統治和經濟掠奪3.影響:【國民黨】:汪精衛叛國投敵,于1940年3月在南京建立偽國民政府。頑固派制造反共“摩擦”,于1941年1月制造了“皖南事變”;【共產黨】:堅持抗戰,并在各敵后抗日根據地掀起大生產運動,打破日、偽軍的封鎖考點二:全民族堅持抗戰表現、結果1.表現:【軍隊】在棗宜會戰中,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上將壯烈殉國;在反掃蕩作戰中,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將軍血灑疆場;【人民】青年學生、廣大婦女、工人、海外華僑和港澳同胞、文藝界等紛紛投入抗戰洪流中來2.結果: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中華民族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考點三:中共七大(召開)背景、時間、地點、內容、意義1.背景:抗日戰爭面臨勝利曙光2.時間:1945年4月----6月3.地點:延安4.內容:總結了抗日戰爭的豐富經驗,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選舉產生了中央領導機關,毛澤東在七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共中央主席;確立毛澤東思想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5.意義:中共七大的召開為爭取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準備了條件,并為中國共產黨和戰國人民指明了戰后的奮斗方向考點四:加速日本投降的原因、日本無條件投降時間、影響1.原因:1944年到1945年初,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捷報頻傳,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戰場發起局部反攻;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國先后向日本廣島和長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彈;蘇聯對日宣戰;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后一戰》聲明,號召中國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舉行全國規模的反攻2.時間:1945年8月15日3.影響:中國的抗日戰爭取得了最后的勝利,臺灣也回到祖國懷抱,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結束考點五:抗日戰爭勝利的標志、原因、性質、意義、精神、啟示1.標志: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簽署投降書2.原因:【決定性原因】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前提條件】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一場正義的、反侵略的民族解放斗爭;【重要保證】國共合作下,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行全民族的持久抗戰;【外部原因】國際社會的援助與支持3.性質: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4.意義:中國的抗日戰爭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為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徹底的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礎;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的東方主戰場,對世界反法西斯的勝利、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貢獻;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提高5.精神:同甘苦、團結御敵、眾志成城的民族凝聚精神;堅貞不屈、視死如歸、義無反顧的民族獻身精神;不畏艱險、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6.啟示:團結就是力量;抗擊外來侵略、捍衛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是中華民族額度優良傳統【把脈考點 習題精煉】一.選擇題1.“這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空前的勝利,它把中國歷史劃開了兩個時代,在今天以前,是我們屈辱悲苦的黑暗時代,自今天起,將是我們富強康樂自由平等的光明時代。……中國五十年及東北十四年的大恥,今日得以昭雪。”文中“空前的勝利”、“中國五十年”及“東北十四年的大恥”分別是指( )A.南京解放、《南京條約》、九一八事變 B.南京解放、《辛丑條約》、七七事變C.抗戰勝利、《馬關條約》、九一八事變 D.抗戰勝利、《馬關條約》、七七事變2.1935年的一天,數千名學生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反對華北自治”“停止內戰,一致對外”等口號,并舉行示威游行。這一場景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A.五四運動 B.京漢鐵路工人罷工 C. 一二九運動 D.九一八事變3.1936年12月,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了一次震驚中外的“事變”,該“事變”額度和平解決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請問該“事變”是( )A.盧溝橋事變 B.九一八事變 C.皖南事變 D.西安事變4.國家公祭鼎銘文:“卅萬亡靈,飲恨江城。日月慘淡,寰宇震驚。獸行暴虐,曠世未聞……。”其中“卅萬亡靈,飲恨江城”反映的是歷史事實是( )A.九一八事變 B.八一三事變 C.盧溝橋事變 D.南京大屠殺5.七七事變后,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先后組織了淞滬會戰、太原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等一系列會戰。1938年3月,在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指揮下,中國軍隊大敗日軍,取得抗戰以來正面戰場的最大一場勝仗。這場戰役是( )A.棗宜會戰 B.臺兒莊戰役 C.百團大戰 D.平型關大捷6.有人認為,武漢會戰結束后,中國軍隊在戰略層面取得了勝利。這一觀點的依據是( )A.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 B.國民黨軍隊取得抗戰首次大捷C.中國軍隊開始戰略反攻 D.中國成為世界反法西斯主戰場7.陳賡在日記中記載:“這是八路軍參戰的第一次勝利,也是中日開戰以來的第一次勝利。”這次“勝利”是( )A.平型關大捷 B.淞滬會戰 C.臺兒莊戰役 D.百團大戰8.在抗日戰爭后期,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指明了戰后奮斗方向的會議是( )A.遵義會議 B.中共七大 C.中共二大 D.古田會議9.國共關系影響著中華民族性的前途和命運。歷史上兩黨兩度合作都推動了民主革命的進程,第二次國共合作取得了重大成就是( )A.建立黃埔軍校 B.基本推翻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C.打敗日本法西斯 D.推翻資產階級在中國的統治10.丘吉爾曾說:“如果日本進軍西印度洋,必然會導致我方在中東的全部陣地崩潰,而能防止上述局勢出現的只有中國。”據此可知,中國抗日戰爭( )A.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B.使中國國際地位得到提高C.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D.是中國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二.材料分析題1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材料一時間軸中①②處的歷史事件分別是什么?材料二 卅萬亡靈,飲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辱。捐軀灑血,豪氣干云。盡掃狼煙,重振乾坤。……永失弗諼,祈愿和平。中華圓夢,民族復興。(2)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二中“兄弟同心,共御外辱”的具體體現。分別舉出發生在正面戰場與敵后戰場的一個戰役(3)十四年抗戰的光輝歷程,你有哪些感想?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C2.C3.D4.D5.B6.A7.A8.B9.C10.C二、材料分析題11.(1)①1931年九一八事變②1945年8月15日 日本無條件投降(2)國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面戰場:臺兒莊戰役;敵后戰場:百團大戰(3)民族覺醒、民族團結是一個民族立于不敗的根本保障第七單元 人民解放戰爭單元復習【概念綜述】從重慶談判到渡江戰役的勝利,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和平民主、反對國民黨的內戰政策,進行了艱苦斗爭。1946---1949年的人民解放戰爭,最終推翻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單元引領】政治較量:抗日戰爭勝利后,人們普遍期待和平建設國家。毛澤東高瞻遠矚,親赴重慶談判,為爭取和平、民主,國共兩黨進行談判并簽署“雙十協定”民心較量:1947年,解放區的土地改革贏得民心,為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軍事較量:解放區軍民先后粉碎了國民黨的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劉鄧大軍躍進大別山,揭開了戰略進攻的序幕。三大戰役使國民黨主力基本被消滅。1949年4月,解放軍占領南京,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單元構建】【大事件概覽】【線索歷史時空】【】【課程標準呈現】知道重慶談判,理解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了解全面內戰的爆發、中共中央轉戰陜北和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等史事;通過了解解放區的土地改革,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中共七屆二中全會,知道國民黨反動統治的覆滅和人民解放戰爭迅速勝利的主要原因,以及中國共產黨領導人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意義【考點定向突破】一.國共兩次談判名稱 西安事變 重慶談判時間 1936年12月12日 1945年8----10月背景 日本不斷侵略中國,民族危機加劇,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 抗日戰爭勝利后,人民渴望和平,民主;蔣介石企圖實行獨裁統治、發動內戰成果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等條件 雙方簽署“雙十協定”,國民黨接受共產黨提出的召開政治協商會議的建議成果落實情況 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現全民族,成為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重要因素 蔣介石公然違背“雙十協定”,撕毀政協決議,對中原解放區發起進攻,發動全面內戰二.中國共產黨根據政治、軍事形勢變化采取的斗爭方式或策略時期 形勢 方式或策略 效果1945.8---1946.6 全國人民要求和平、民主 同國民黨進行政治斗爭 政治上取得主動,擴大了中國共產黨的影響力1946.6----1947.6 國民黨在經濟和軍事上具有絕對優勢 以運動戰為主,殲滅敵人有生力量 粉碎了國民黨對解放區的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1947.6----1948.9 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基本被粉碎 千里躍進大別山轉入戰略進攻 改變了解放戰爭的戰略態勢1948.9----1949.1 敵我力量對比發生極大變化,國民黨被動防御 先后發起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略決戰 國民黨軍隊主力基本被消滅1949.4 三大戰略決戰取得勝利,國民黨主力基本被消滅 渡江戰役,解放南京,推翻國民黨政權 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三.不同時期農村土地政策的調整時期 內容 作用土地革命時期 打土豪、分田地 鞏固了農村革命根據地抗日戰爭時期 實行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使根據地成為敵后游擊戰得以長期堅持并取得最后勝利的基地人民解放戰爭時期 沒收地主土地,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按照農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使農村的階級關系和土地占有狀況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激發了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四.人民解放戰爭的發展歷程階段 重大事件 影響內戰爆發 國民黨向中原解放區發動大規模進攻 全面內戰爆發戰略防御 粉碎了敵人的全面進攻和對陜北、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 人民解放軍粉碎了國民黨速戰速決的計劃戰略進攻 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 解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戰略決戰 發動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 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被消滅,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推翻國民黨政權 渡江戰役 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發散思維】1.西安事變與重慶談判的相同點(1)初步出現了有利于中華民族的局面: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促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建立;重慶談判決定了抗戰勝利后中國的政治走向,也為國共兩黨關系的發展留下了寶貴的歷史經驗(2)國共都達成了反對內戰的意向:西安事變后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政策;重慶談判和“雙十協定”的簽訂,推動了全國和平民主運動的發展2.人民解放戰爭迅速獲勝的主要原因:人民解放軍的英勇作戰;國民黨統治腐朽,經濟、軍事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