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高一政治學案【教學目標】1.通過參與國家憲法日活動感悟憲法的重要性。2.觀看有關人大會議的視頻,理解良法對建設法治國家的意義,明確建設法治國家的意義和措施,增強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意識。【自主學習】議題一 建設法治國家材料一 2019年11月6日,云南省人大常委會在昆明開展《云南省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促進條例(草案)》立法調研,召開五級人大代表座談會,聽取在昆明全國、省、市、區、鎮人大代表對《條例(草案)》的意見建議,力爭再出臺一部管用、實用、可操作的良法,促進云南高質量發展。材料二 法制是法律和制度的總稱。統治階級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方式管理國家事務,并且嚴格依法辦事,也是統治階級按照自己的意志通過國家權力建立的用以維護本階級專政的法律和制度。任何國家都有法,但并非有法制。根據法學法律界的建議和依法治國的實踐邏輯,十五大報告把此前的提法修改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用“法治國家”代替“法制國家”,這不僅僅是提法上的變化,而且是一次新的思想解放,標志著中央領導集體和全黨認識上的飛躍。現行憲法第五次修改將原序言中的“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修改為“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治”。[探究] (1)為什么要出臺“良法”?(2)從“法制國家”到“法治國家”,一字之差帶來哪些具體要求的變化?(3)為什么要推動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提示:(1)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眾的認同,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法律的效力。(2)建設法治國家,既需要有完備的法律體系,更需要法律的嚴格實施。既要建立完備的法律體系,又要完善法律實施機制。(3)法治國家能夠有效規范權力運行,保障公民合法權益;能夠推動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實現長治久安;能夠促進國家各項事業有序發展,推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重難點突破】1.憲法在我國法律體系中的地位(1)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在國家法律體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和法律效力。(2)從內容上看,憲法所規定的內容是國家生活中帶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問題,而其他法律所規定的內容通常只是國家生活中的一般性問題,是對刑事、民事、行政等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規定,是對憲法的具體化。(3)從法律效力上看,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憲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礎和立法依據,其他法律是根據憲法制定的,不得與憲法的原則和精神相違背,否則就會因違憲而無效。(4)從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憲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嚴格。嚴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一方面使得憲法的內容具有更廣泛的民意基礎,另一方面保障了憲法的長期穩定性,使國家長治久安,社會健康發展。(5)憲法是國家法制統一的基礎。全面依法治國,保障憲法實施,必須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2.設立國家憲法日、舉行憲法宣誓儀式的意義(1)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2)憲法是一切組織和個人的根本活動準則。(3)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要自覺遵守憲法,嚴格依照憲法辦事,維護憲法的尊嚴和權威。(4)依法治國的核心是依憲治國;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3.良法與善治(1)良法與善治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缺一不可。(2)良法要求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善治要求把制定的良法付諸實施,將法治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實現良法的價值。(3)良法本身不是目的,制定良法是為了發揮法律在規范社會行為、調節社會關系、平衡社會利益、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的作用,最終達到善治的目標。4.憲法解釋憲法解釋是指憲法制定者或依照憲法的規定享有憲法解釋權的國家機關,對已經存在并且正在生效的憲法規范的內容、含義和界限作出說明。憲法解釋是憲法發展的重要方式。當前,憲法發展的方式主要有三種,即憲法修改、憲法解釋和憲法慣例。為了保持憲法的相對穩定性,加之憲法修改的程序比較復雜,不可能經常采用修改的方式發展憲法,而憲法慣例又往往需要經過長期實踐才能形成,因此,憲法解釋就成為憲法發展中最具操作性的一種方式。5.我國公民權利的保障機制我國憲法明確規定:“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并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為主要內容的權利保障體制,保障公民權利。(1)立法保障,就是法律對某種權利以法律規定的形式予以保護,是一種立法行為,如憲法規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2)司法保障,就是公民的權利受到侵犯時,司法機關通過司法活動予以保障,是一種實踐行為。例如,檢察機關指控犯罪、法院審理等一系列活動。6.正確理解依法治國與依憲治國的關系(1)依法治國首先要依憲治國,這是由憲法的獨特地位和作用決定的。對一個國家的治理來說,憲法是根本法、是總章程。我國現行憲法反映了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成為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基本原則、重大方針、重要政策在國家法制上的最高體現。(2)依憲治國體現了依法治國的核心內容。從內涵來看,憲法確立了國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務、思想基礎和活動準則。依法治國的過程,首先就是貫徹落實憲法中所確立的制度和原則的過程。(3)依憲治國是依法治國的法律基礎。從效力上看,憲法在我國法律體系中居于統帥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憲法是其他法律的根據和基礎,所有法律都是依據憲法制定的,不得同憲法相抵觸,否則無效。(4)依憲治國為依法治國確定了最高準則。從權威上看,憲法是一切組織和個人的根本活動準則,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遵守憲法,不得超越憲法,并負有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可以說,法治的權威,首先體現為憲法的權威;對法律的遵守,首先是對憲法的遵守。7.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措施(1)建設法治中國,以法律為準繩,一絲不茍地維護法律的尊嚴和權威,推動憲法實施。(2)建設法治中國,必須堅持立法先行,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建立完備的法律體系。(3)完善法律實施機制。社會公眾自覺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政府部門依法履行法定職責,為社會提供優良的公共服務。司法機關嚴格公正司法,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懲治犯罪,化解矛盾。8.對比法理解憲法與普通法律的區別憲法 普通法律區 別 規定的 內容 憲法作為國家根本法,所規定的內容都是國家生活中最根本的問題,它是國家和公民活動的法律基礎 普通法律只規定國家生活中的某一方面、某一領域的問題法律 效力 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礎和立法依據 普通法律的效力是低于憲法的,且普通法律的規定是不能與憲法相抵觸的,不能違背憲法的根本性規定制定與 修改的程序 遵循特定的制憲程序,比普通法律更嚴格 依照一般程序,由立法機關全體代表過半數通過聯系 憲法和普通法律,都是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的社會上層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統治階級制定認可的,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范【易錯點】1.判斷下列觀點的正誤,并說明理由。(1)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地位。(2)完善法律實施機制,政府部門要嚴格公正司法。提示:(1)正確。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憲法規定國家生活中的根本問題;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憲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據和基礎,普通法律不得與憲法相抵觸;憲法是一切組織或者個人的根本活動準則,憲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最為嚴格,普通法律是憲法內容的具體化。(2)錯誤。完善法律實施機制,司法機關要嚴格公正司法,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定分止爭,懲罰犯罪,化解矛盾,努力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2.簡述建設法治國家的重大意義。提示:通過建設法治國家,能夠有效規范權力運行,保障公民合法權益;能夠推動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實現長治久安。【知識小結】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