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高一政治學案【教學目標】1.以“我國各族人民怎樣和睦相處”為議題,探究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方針,認同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2.參觀我國民族自治地方的建設成就展覽,感受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自主學習】議題一 符合國情的民族區域自治材料一 2020年9月1日,西藏自治區成立55周年紀念日。55年來,西藏各族人民意氣風發、團結奮進,用勤勞與智慧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雪域高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2019年,西藏自治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超過1 600億元,同比增長9.0%。民生福祉有力提升,城鄉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分別為10%和13%,繼續位居全國第一。這是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偉大勝利,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偉大勝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勝利。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親切關懷下,在國家部委和對口援藏省市的大力支持和無私援助下,在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全區各族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2019年全區經濟保持了持續健康發展態勢。材料二 在我們迎來新中國70華誕之際,第七次全國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會議在和田召開。會議肯定了新一輪對口援疆工作取得的顯著成效,深刻分析了當前新疆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對做好下一步對口援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高度重視新疆工作,時時關懷厚愛新疆各族人民。新一輪對口援疆工作啟動以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中央和國家機關、中央企業、19個援疆省市積極參與對口援疆工作,投入資金之巨、參與人員之多、覆蓋領域之廣前所未有,極大地改變了天山南北的發展面貌,極大地促進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極大地鍛煉了各級干部、密切了黨和群眾血肉聯系,極大地彰顯了社會主義制度巨大優越性。對口援疆一系列成績的取得,充分證明黨中央關于對口援疆的一系列決策部署是完全正確的。[探究] (1)分析說明西藏為什么能夠發生翻天覆地的歷史性變化。開展慶祝西藏自治區成立55周年系列活動有什么重要意義?(2)怎樣認識對口援疆工作的意義?提示:(1)原因分別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援、竭誠幫助;黨中央、國務院的英明決策和正確領導;實行改革開放;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有力保障。意義有:①有利于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增強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②有利于體現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③有利于鞏固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④有利于實現美麗的中國夢;⑤有利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2)對口援疆工作是國家戰略。做好對口援疆工作,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迫切需要,是實現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的重要舉措,是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載體,是彰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實踐。議題二 我國的宗教政策與法律材料一 《中國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和實踐》白皮書指出,中國宗教界堅持宗教中國化方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積極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宗教思想,努力對宗教教義教規作出契合國情和時代要求的闡釋。材料二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宗教事務條例》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利用數字出版、互聯網、移動電話、移動存儲介質等收聽、收看、存儲、持有、制作、復制和傳播破壞國家統一、社會穩定,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破壞民族團結等內容。材料三 愛國主義是我國宗教界的優良傳統,是黨同宗教界建立統一戰線的共同思想基礎,是激勵廣大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政治上不斷進步的源頭活水。要弘揚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精神,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把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統一起來。要堅持我國宗教的中國化方向,努力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宗教思想,同時加大成果轉化和運用。要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引導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正確認識和處理國法與教規的關系,增強問題意識和底線思維,切實維護宗教領域和諧穩定。要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不斷增強抵御境外勢力利用宗教進行滲透的自覺性,同時要在獨立自主、平等友好基礎上積極開展對外交流。[探究] (1)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表明了我國怎樣的宗教政策?(2)結合材料三說明,全面貫徹我國的宗教政策有何意義?提示:(1)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國家堅決制止和打擊利用宗教進行的違法犯罪活動。(2)全面貫徹我國的宗教政策,有利于尊重和保障人權;有利于維護少數民族人民的合法權益;有利于民族團結和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利于充分調動信教群眾和不信教群眾的積極性,將力量凝聚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上來。【重難點突破】1.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方針原則 含義 原因或意義民族 平等 各民族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權利,依法平等地履行應盡的義務 原因: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發展程度上的區別,絕無高低優劣之分;我國各族人民都對祖國的文明作出了貢獻,都是國家的主人民族 團結 各民族在平等基礎上和諧相處、友好往來、互相合作、共同奮斗 意義:民族的團結、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是社會穩定的前提,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保證,是國家統一的基礎各民 族共 同繁榮 各民族在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前提下,實現共同發展、共同繁榮 原因:是由社會主義的本質決定的,是國家實現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2.正確理解民族平等方針(1)民族平等不僅是指平等地享有權利,還包括平等地履行義務。(2)差異與差距:民族差異是指各民族之間表現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差異;堅持民族平等,就是要消除民族之間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上的差距、不平衡狀態,而不是消除民族差異。(3)對少數民族及少數民族地區給予特殊扶持和照顧,不僅沒有違背民族平等方針,恰恰是實現民族平等的必然要求。3.區分處理民族關系的方針民族關系 民族方針 側重點 關鍵詞平等團結 互助和諧 民族平等 在各方面地位平等 “無優劣之分”“權利和義務平等”“尊重少數民族語言、風俗習慣”等民族團結 民族關系融洽 “和睦”“合作”“共同奮斗”“反對民族分裂”“相互離不開”等各民族 共同繁榮 發展過程中補弱 “共同發展”“共同富裕”“共同繁榮”“加大財政對民族地區的支持”“對口支援少數民族地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4.全面理解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含義 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在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設立自治機關、依法行使自治權的制度地位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自治 地方 建立民族自治地方是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首要問題,我國民族自治地方分為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三級自治機關 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自治權 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內容,是自治機關根據本地方實際情況貫徹執行國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內部事務的權力原因: 適合 國情 歷史特點: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歷史傳統;我國自秦漢以來一直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現實情況:①“大雜居、小聚居、相互交錯”的民族分布特點,以及各民族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關系,使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具有堅實的社會和政治基礎。②我國人口、資源分布和經濟文化發展不平衡5.民族關系、民族方針與民族政策民族關系 民族方針 民族政策內 容 平等團結 互助和諧 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 民族區域 自治制度聯 系 ①我國的民族關系是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方針與民族政策實施的客觀基礎。我國的民族方針與民族政策又是發展我國新型民族關系的指導思想和重要保證 ②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方針是制定和實行我國民族政策的基礎和理論依據,而我國的民族政策體現了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方針,是對方針的具體落實6.民族區域自治區與特別行政區民族區域自治區 特別行政區區 別 制度 社會主義制度 資本主義制度區域 各少數民族聚居區 港澳地區自治 程度 范圍、內容廣泛的自治權 高度自治權(除國防權和外交權)聯系 都是國家的地方行政區域,是國家不可分割的部分;都享有比一般行政地方更多的權利7.我國的宗教政策政策 注意點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①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非鼓勵公民信教,實質是使宗教信仰成為公民個人的自由選擇 ②國家既保護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護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③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這里的“正常”是指在憲法、法律和政策所允許的范圍內進行的活動 ④宗教不能干預國家行政、教育、司法等 ⑤中共黨員、共青團員不能信教依法管理宗教事務 ①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并不是要限制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而是為了保護公民的這項權利 ②不法分子利用宗教進行違法犯罪活動和境外勢力利用宗教進行滲透,國家有必要對宗教事務依法進行管理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 我國的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并不是要阻止宗教界開展正常的對外交往,我國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礎上開展對外交往支持我國宗教堅持中國化方向 支持我國宗教堅持中國化方向是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重要任務,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宗教,用中華優秀文化浸潤宗教,不斷推動我國宗教的中國化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①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放棄宗教信仰而是對他們進行“兩個要求”“兩個支持” ②也不是說宗教已經不存在消極作用,而是通過對宗教進行引導,限制其消極作用,發揮其積極作用8.正確理解中國共產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1)不能認為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是鼓勵公民信教。對全體公民進行唯物主義、無神論教育才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2)不能認為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就是限制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政府只有依法對宗教事務進行管理,才能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3)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并不是要阻止宗教界開展對外交往,而是強調我國的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4)不能認為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宗教的性質就會發生變化,宗教在本質上仍然是唯心的。9.宗教和社會主義社會的關系(1)宗教不能夠與社會主義相適應,因為宗教堅持有神論,社會主義堅持無神論,二者在根本上是對立的。(2)宗教可以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在當前社會主義社會,宗教仍然有存在的條件,我們不能用行政力量去消滅宗教。宗教團體擁護黨的領導,已成為聯系信教群眾的愛國組織、愛國統一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積極力量,與不信教群眾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3)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是要發揮宗教的積極作用,抑制其消極作用。在我國,要堅持政教分離原則,宗教不得干預國家行政和司法。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即宗教界自覺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宗教發展,讓宗教發展成為體現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的宗教。【易錯點】1.判斷下列觀點的正誤,并說明理由。(1)民族區域自治權就是少數民族地區擁有完全自治或高度自治的權力。(2)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是為了保護公民的信教自由。提示:(1)錯誤。民族自治區是以領土完整、國家統一為前提和基礎的,是國家集中統一領導與民族區域自治的有機結合。民族區域自治權是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規定的,并不是完全自治,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的自治。民族區域自治也不同于港澳特別行政區的高度自治。(2)錯誤。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既保護信教自由,也保護不信教自由。2.簡述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提示:①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各族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保證。②它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別是少數民族人民把熱愛本民族與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結合起來,更加自覺地擔負起捍衛祖國統一、保衛邊疆的光榮職責。【知識小結】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