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時教學設計備課組:初二歷史 設計人: 使用人:課題 第15課 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日期 課型 新授課 授課班級 編號目標 確立 依據 課標摘錄 了解第一次國共合作和北伐戰爭等國民革命的主要內容,知道南京國民政府的成立及性質。課標分解 學科核心素養: 時空觀念、唯物史觀、史料實證、家國情懷、歷史解釋 根據課標分析教材內容及教學方法 主要內容有:1、國共合作的實現2、北伐勝利進軍3、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與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 主要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法、小組合作學習、講授法、自主閱讀、史料分析、合作探究、圖片賞析 重難點 重點:國共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原因。 難點:北伐戰爭勝利進軍的原因和國民革命的失敗。學情分析 已備知識、能力:學過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中共一大二大的召開,為本節課學習奠定基礎。 不足之處:時空觀念不牢,閱讀及分析材料的能力還有待提升,尚不能完整、流暢進行自主解釋,須提升總結、表達能力。 年齡特點:初二學生性格活潑、積極熱情,參與度較高。學習目標 評價任務通過解讀史料、閱讀教材、觀看視頻,分析國共合作的原因,說出中共三大、國民黨一大召開的史實,總結會議的意義;知道并講述黃埔軍校的建立。 1.閱讀材料,概括合作原因同桌互查;預習教材72-73頁,完成學案表格任務,小組比賽。通過分析“北伐戰爭形勢示意圖”、解讀歷史檔案、閱讀課本,結合北伐的目的、對象、主要戰役、成果等史實,對同學講述北伐基本過程。 2.閱讀教材73-75頁,學生敘述史實過程,教師評價。通過閱讀教材、史料,了解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過程,列舉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史實,并解釋國民革命為何失敗。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大革命時期英雄們的壯烈之舉以及失敗之憾。 3.閱讀課本,教師給出問題,以小組為單位研討學習。資源與 建議 學習方法建議:自主閱讀、搜集課外資料、組內互相提問、梳理時間軸、繪制思維導圖 媒體資源推薦: 評價標準: 學生自評:預習時寫出自己的疑問,學習結束后回顧學習目標與課前疑問,針對是否解決了疑問進行自評。 小組互評:根據組員課堂參與度、組內發言情況進行互評,積極參與討論、發表意見,表達流暢為A;部分參與,主動提供建議為B;不參與、不表達為C。 教師評價:學生能夠準確提煉課本及材料觀點/熟記史實/流暢進行自我表達/解釋歷史因果/當堂鞏固題目正確率達到90%及以上,為A;能夠基本記憶史實/運用教材語言進行問題回答/當堂鞏固題目正確率達到70%及以上,為B;不能順利背誦基礎史實/閱讀材料存在障礙/當堂鞏固題目正確率低于70%,為C。課前預習 根據預習問題,預習本課基礎知識,在課本上勾畫知識。學習過程 學習目標 學習活動 達標評價導入 舊知回顧 回顧14課中國共產黨誕生的知識點 播放 《國民革命歌》導入新課目標1 探合作之因 【任務一】:回顧共產黨和國民黨成立后的革命努力及結果,解讀以下材料,分析國共合作實現原因 材料一:中國現有的黨,只有國民黨是一個比較革命的黨。 ——《中共中央文件選集》 材料二:孫中山明確地說:“國民黨正在墮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血液?!睂O中山就是將共產黨人作為救活垂危病人的新鮮血液,而將之輸入國民黨這一肌體中去的。 ——《宋慶齡選集》 材料三:于是我們的代表可以把急需伙伴的他們叫到一起,達成他們自己的同盟。 預設答案: ①國共兩黨都從各自斗爭的失敗中意識到,需要團結同盟,進行合作。 ②共產國際的幫助 根本原因: 反帝反封建,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是國共兩黨的共同目標 【任務二】:預習挑戰賽,以小組為單位對照預習表格內容,梳理中共三大和國民黨一大的基礎史實,進行比賽,看哪一組說的又快又準。 2、中共三大的召開: 中共三大時空1923年6月,廣州主要內容①正式決定同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②共產黨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把國民黨改造為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革命同盟。合作方式:黨內合作 國民黨一大: 中國國民黨一大時間1924年1月地點廣州中共代表李大釗、林伯渠、毛澤東、瞿秋白等主要內容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 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意義標志著國共兩黨合作的正式建立(合作實現標志)精講點撥 舊三民主義 新三民主義 舊三民主義新三民主義三大政策民族主義推翻清王朝統治,反對民族壓迫強調反帝反封建聯俄 聯共 扶助農工民權主義推翻君主專制,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國民平等國家政權為一般平民所共有”;民生主義平均地權; 解決貧富不均等問題“平均地權,節制資本”新三民主義是國共兩黨合作的政治基礎 能夠順利提取材料信息,史實準確且表達流暢為A,概括不全為B;不能進行概括為C。 學生同桌互相評價 小組比賽,能夠順利找出知識點,進行表格填充。準確者給予加分獎勵。目標2 觀合作之果 任務三:觀看視頻,閱讀教材,了解黃埔軍校的建校史實,完成表格填充。 成果1 —— 黃埔軍校 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簡稱黃埔軍校時間1924年5月地點廣州黃埔學校領導孫中山兼任軍??偫?,蔣介石任校長,周恩來為政治部主任作用培養大批人才,為國民革命軍的建立和隨后的北伐戰爭作了準備。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十大元帥 黃埔軍校在廣州培養學生近5000人……其中徐向前、林彪、左權等將帥都畢業于黃埔軍校。 ——孫繼業《偉人孫中山》 補充1: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在北京病逝,享年59歲。展示其革命活動。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家、中國民主革命先行者、中華民國國父 補充2:廣州國民政府的成立秉承孫中山先生遺志,為了統一全國,1925年7月,在廣州正式成立了國民政府,汪精衛任主席。 國民政府以黃埔軍校為骨干,將所轄軍隊統一改編為國民革命軍,以蔣介石為總司令,揮師北伐。 成果2 —— 北伐勝利進軍 任務四:閱讀73-74頁,觀察北伐戰爭形勢圖,如果你是當時的新聞記者,應如何講述北伐勝利進軍的過程?請對你的同桌講述一下。(注意戰爭要素:時間、目的、斗爭對象、重要人物、重要戰役、結果等。) 北伐戰爭概況時間1926—1927年目的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統一全國斗爭對象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總司令蔣介石初期戰場湖南、湖北重要戰役汀泗橋戰役、賀勝橋戰役英雄部隊葉挺領導的第四軍獨立團(鐵軍)北伐結果消滅吳佩孚和孫傳芳主力 ,北伐軍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工農革命運動的發展農民運動、工人運動任務五:合作探究,結合本課已學知識,解讀歷史檔案,探討北伐勝利進軍的原因? 檔案1 檔案2:8月19日北伐軍攻占平江后,廣州《民國日報》就曾報道:“此次北伐勝利奪得平江,其力量全在農民”……蔣介石親眼目睹了鐵路兩側有成千上萬的湖南農民踴躍支前,并明白這是共產黨領導的結果時……稱贊道:“將來革命成功,湖南當推第一?!?檔案3:1927年3月21日,上海工人階級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取得第三次武裝起義勝利,迎接北伐軍進入上海。 答案預設: 根本原因:反帝反封建的正義戰爭。 國共合作 國民革命軍戰略得當,英勇作戰 工農運動蓬勃發展,工農群眾大力支援 中共發揮先鋒作用 成果3——工農革命蓬勃發展 能夠順利提取教材信息,史實準確且表達流暢為A,不準確為B;不能完成為C。 組內互評:積極參與討論、發表意見,表達流暢為A;部分參與,主動提供建議為B;不參與、不表達為C。 能夠自主流暢地進行表達,為A;用課本語言評價為B;看不到兩個方面、辭不達意為C。 表達清晰、言之成理即可目標3 惜合作未竟 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與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 任務六:結合教材與圖片,分析當時國內局勢,說出國民黨右派為什么叛變革命?具體做了什么? 補充:國民黨左派:以廖仲愷、宋慶齡等為代表,主張與共產黨合作,打倒軍閥列強、爭取民族獨立。 國民黨右派:又名國民黨反動派,反對孫中山的三大政策,同列強合作,以達到反共、反革命目的。 上海第三次武裝起義時的工人糾察隊 叛變原因:高漲的工農革命運動觸動了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根本利益 國民黨右派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工農群眾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1927年4月12日,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新右派在上海發動反對國民黨左派和共產黨的武裝政變,大肆屠殺共產黨員、國民黨左派及革命群眾。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并在南京建立“國民政府”。 3、汪精衛召開“分共會議” 1927年7月,汪精衛在武漢召開“分共會議”,他們公然叫囂“寧可枉殺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網” 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工農群眾,轟轟烈烈的國民大革命失敗了。 南京國民政府 (性質: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的反動政府) 建立:1927年4月 蔣介石 南京 “國民政府” 發展:1928年,二次北伐 統一全國 1928年底 張學良“服從國民政府,改易旗幟”(史稱“東北易幟”),名義上統一了全國 能夠順利提取材料信息,史實準確且表達流暢為A,概括不全為B;不能進行概括為C。 學生同桌互相評價課堂小結 1924年,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共同創辦的黃埔軍校,培養了大量軍事政治人才,為建立國民革命軍和北伐戰爭奠定了基礎。1926年北伐的勝利進軍是國民革命的高潮,通過這次北伐,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但由于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國民革命失敗。蔣介石在南京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的國民政府。當堂鞏固 1.(四川南充中考)下列歷史事件按照發生的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 (對應目標123) ①國民黨一大的召開 ②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③南京國民政府的成立 ④北伐戰爭勝利進軍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 ②④③① D.②③①④ 2.作為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產物,為北伐戰爭培養了大批軍事骨干的學校是 ( ?。▽繕?) A.京師大學堂 B.抗日軍政大學 C.云南講武堂 D.黃埔軍校 3.北伐戰爭初期的主要戰場是( )(對應目標2) A.湖南、湖北 B.江西、江蘇 C.福建、浙江 D.廣東、廣西 4.(2021·湖南株洲中考)“由于兩黨在一定綱領上的合作,發動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僅僅兩三年之內,獲得了巨大的成就?!薄案锩比〉玫摹熬薮蟮某删汀庇?( ) (對應目標2) ①基本消滅了吳佩孚、孫傳芳的主力 ②工農革命運動蓬勃發展 ③革命軍隊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 ④結束了封建君主專制統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 ①②④ D.②③④ 5.“國民政府秉總理之遺囑出師北伐……革命成功惟一之要素,在得民眾扶助?!边@次革命的重任是( )(對應目標2) A.推翻清政府統治 B.反對袁世凱獨裁 C.打倒列強除軍閥 D.打敗日本侵略者 6.《毛澤東選集》中寫道:“由于兩黨在一定綱領上的合作,發動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僅僅兩三年之內,獲得了巨大的成就?!薄熬薮蟮某删汀笔侵福? )(對應目標3) A.創辦黃埔軍校 B.北伐戰爭取得重大勝利 C.成立南京國民政府 D.實現全國統一 7.有人認為北伐戰爭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國民大革命失敗了。請你以此為觀點,根據材料提示,進行自主論述。(對應目標123) (注意史論結合,可從北伐目的、革命任務和社會性質等方面綜合思考。 參考論述: 北伐的目的是打倒北洋軍閥,統一中國。雖然吳佩孚、孫傳芳等舊軍閥被打垮,但在帝國主義支持下的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導致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沒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社會性質沒有改變。 因此,北伐雖然取得巨大成果,但國民革命以失敗告終。課后作業 1.完成同步練習冊習題部分 2.背誦本課重點問題教后反思 目標達成情況: 2.未達成目標的補充措施: 3.學生參與情況: 4.教學環節不足之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