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高一政治學案【教學目標】解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評析經濟發展中踐行社會責任的實例。【自主學習】一、國家強 經濟體系必須強1.為什么(1)必要性: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經濟增長動力的________。(2)重要性:只有形成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經濟體系,才能更好順應________潮流,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為其他領域現代化提供________,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打下堅實而強大的物質基礎。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經濟體系是指一群經濟個體之間具有相互聯系關系,個體間的通貨可以互相兌換,任一個體的變動都會對總體造成影響,如歐盟即是一個經濟體系。2.是什么(1)內涵:現代化經濟體系,是由社會經濟活動各個____________、各個____________、各個____________的相互關系和內在聯系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2)具體內容具體內容 特征產業體系 ________、協同發展市場體系 統一開放、競爭有序________體系 體現效率、促進公平城鄉區域發展體系 彰顯優勢、________________體系 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全面開放體系 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經濟體制 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3)措施:現代化經濟體系中的各個體系是統一整體,要一體建設、一體推進。要借鑒________有益做法,更要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經濟增長同經濟發展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經濟增長強調的是“量”,經濟發展不僅強調“量”,更注重“質”,強調科學發展,尊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1.建設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1)目標:實現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使________在實體經濟發展中的貢獻份額不斷提高,現代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不斷增強,________支撐實體經濟發展的作用不斷優化。(2)要求:必須深化________________,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營造腳踏實地、勤勞創業、實業致富的發展環境和社會氛圍。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是財富創造的根本源泉,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支柱。實體經濟是指物質產品的生產、銷售及提供相關服務的經濟活動。2.建設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1)目標:實現區域良性互動、城鄉融合發展、陸海統籌整體優化,培育和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加強區域優勢互補,塑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2)要求:①必須實施________戰略。②必須實施________戰略。虛擬經濟是指證券、期貨、期權等虛擬資本的交易活動。虛擬經濟本身不直接創造價值,但具有優化資源配置、動員儲蓄轉向直接投資、促進實體經濟價值創造的能力。3.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1)目標:推動開放朝著優化結構、拓展深度、提高________方向轉變。(2)要求:必須著力發展開放型經濟,提高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國際競爭力。要更好利用全球資源和市場,繼續積極推進“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國際交流合作,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開放格局,共同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4.要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________工作總基調,以________為主題,以________為主線,以________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快構建以________為主體、________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區域差異大、發展不平衡是我國的基本國情。【重難點突破】1.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原因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經濟增長動力的迫切要求。只有形成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經濟體系,才能更好順應現代化發展潮流,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為其他領域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打下堅實而強大的物質基礎。知識拓展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1)從總需求來看:要促進經濟發展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2)從總供給來看:要由從增加生產要素的投入數量向提高生產要素的質量、效率和推動技術進步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2.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內容內容 對應的新發展理念現代化經濟體系 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 創新發展理念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 實現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的市場基礎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 共享發展理念現代化經濟體系 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 協調發展理念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 綠色發展理念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開放體系 開放發展理念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經濟體制 實現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的體制保障3.如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1)建設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關鍵詞:實體經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先進制造業,發展環境,社會氛圍)(2)建設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3)建設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開放體系。(關鍵詞:開放型經濟,全球資源和市場,“一帶一路”,開放格局,經濟全球化)(4)其他體系建設①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②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③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④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經濟體制。知識拓展1.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實體經濟是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的生產、銷售及提供相關服務的經濟活動,如農業、工業等物質生產和服務部門,教育、信息等精神產品的生產和服務部門 (“錢生物”)。它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支柱。虛擬經濟是相對于實體經濟而言的,是經濟虛擬化的必然產物,包括金融業、博彩業等 (“錢生錢”)。 虛擬經濟服務于實體經濟。2.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含義:通過結構調整,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使供給體系更好適應需求結構變化。重點: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根本:使我國供給能力更好滿足廣大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從而實現社會主義生產目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從提高供給質量出發,用改革的辦法推進。構成:需求側主要有消費、投資、出口“三駕馬車”,供給側有勞動力、土地、資本、創新等要素。任務:簡而言之,就是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4.如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理念+主題+主線+動力+目的+經濟體系+格局①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②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③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④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⑤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⑥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易錯點】1.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經濟增長動力的迫切要求。( √ )2.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借鑒發達國家所有做法。( × )[解析]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借鑒發達國家有益做法,更要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3. 只有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才能更好順應現代化發展潮流和贏得國際競爭主導權。( × )[解析]只有形成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經濟體系,才能更好順應現代化發展潮流,贏得國際競爭主動,而不是贏得國際競爭主導權。4.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建設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 × )[解析]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建設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5. 為什么要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答案]①必要性: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經濟增長動力的迫切要求。②重要性:只有形成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經濟體系,才能更好順應現代化發展潮流,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為其他領域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打下堅實而強大的物質基礎。6. 發展制造業,筑牢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根基。( × )[解析]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筑牢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根基。7.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是解決產品供給問題。( × )[解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8. 實體經濟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 × )[解析]“三農”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解決好“三農”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9. 虛擬經濟是實體經濟的根基,實體經濟是虛擬經濟的助推器。( × )[解析]實體經濟是虛擬經濟的根基,虛擬經濟是實體經濟的助推器。10. 我國應該調整產業結構,放緩現代服務業發展步伐。 ( × )[解析]我國應該調整產業結構,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步伐。11.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要強化以農補工、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 )[解析]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要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12. 我國要加快構建以國際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 )[解析]我國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13.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建設好現代化經濟體系有什么關系?[答案]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建設好現代化經濟體系。14. 什么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問題?什么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答案]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知識小結】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