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章 第1節 被動運輸(一)滲透作用:(1)定義:指水分子通過半透膜的擴散。(2)發生條件:①具有半透膜;②半透膜兩側溶液具有濃度差。(3)發生方向:水分子通過半透膜兩側雙向滲透,但主要從水的相對含量高的一側向水的相對含量低的一側滲透,即:(低濃度溶液→高濃度溶液)(水多→水少)【補充】滲透平衡:達到滲透平衡時,半透膜兩側水分子擴散均衡,但兩側溶液濃度不一定相同!經典滲透裝置:如圖(1)溶質不能通過半透膜的情況:①若S1濃度>S2濃度:水分子由S2→S1滲透,造成S1液面升高。②若S1濃度<S2濃度:水分子由S1→S2滲透,造成S1液面降低。③在達到滲透平衡后,若存在如圖所示的液面差Δh,則S1濃度>S2濃度(濃度無法相等)。(2)溶質能通過半透膜的情況:①若S1濃度>S2濃度:最初水分子由S2→S1滲透(S1液面逐漸升高),而后隨著溶質分子的擴散,S1和S2濃度逐漸相等(S1液面逐漸下降),所以總體上S1的液面先升后降且最終可持平于S2。②若S1濃度<S2濃度:最初水分子由S1→S2滲透(S1液面逐漸降低),而后隨著溶質分子的擴散,S1和S2濃度逐漸相等(S1液面逐漸上升),所以總體上S1的液面先降后升且最終可持平于S2。動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動物細胞的細胞膜相當于一層半透膜①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質濃度:動物細胞失水皺縮②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質濃度:動物細胞吸水膨脹4. 原生質層:(1)組成:植物細胞的原生質層由細胞膜、細胞質和液泡膜組成。(“兩膜夾一質”)(2)功能:植物細胞的原生質層相當于一層半透膜。【實驗】探究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1. 實驗原理:①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植物細胞失水,發生質壁分離②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植物細胞吸水,發生質壁分離復原2. 實驗材料:① 洋蔥鱗片葉外表皮(具有液泡,且液泡有顏色,便于觀察)② 0.3% 蔗糖溶液③ 清水【補充】滴加蔗糖溶液和清水的方法:引流法(重復幾次,確保細胞充分浸潤)3. 實驗操作:采用“自身對照”,全程在低倍鏡下觀察,前后觀察三次:第①次觀察:未加任何溶液前 (如下圖1)第②次觀察:滴加蔗糖溶液后 (如下圖2)第③次觀察:滴加清水后 (如下圖3)4. 實驗現象:【補充】發生質壁分離時,在細胞壁和原生質層之間的空隙中充滿了外界溶液(如蔗糖溶液),原因是細胞壁具有全透性。5. 結果記錄:【總結】(1)發生質壁分離(或質壁分離復原)的內因:① 成熟植物細胞的原生質層相當于一層半透膜;② 原生質層的伸縮性比細胞壁大。(2)發生質壁分離(或質壁分離復原)的外因:①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植物細胞失水,發生質壁分離②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植物細胞吸水,發生質壁分離復原【注意】“質壁分離”中的“質”指原生質層,“壁”指細胞壁。6. 質壁分離實驗的選材:①活細胞;②具有液泡;③液泡中具有色素ps: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有液泡但無色,雖能發生質壁分離,但不便于觀察【補充】 質壁分離的復原與自動復原:(1)曲線A:外界溶液中的溶質不能穿過原生質層,如蔗糖溶液分析:外界溶液濃度一直大于細胞液濃度,植物細胞一直失水,發生質壁分離,最終可能死亡。(2)曲線B:外界溶液中的溶質能夠穿過原生質層,如葡萄糖、KNO3等分析:oa段:外界溶液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植物細胞失水,發生質壁分離;ab段:隨著溶質的進入,細胞液濃度升高,植物細胞吸水,發生質壁分離的自動復原。【補充】若將已經發生質壁分離的植物細胞置于清水中,但一直不發生質壁分離復原,可能的原因是:由于之前的外界溶液濃度過高,細胞已大量失水死亡。【識圖】① 細胞壁② 細胞膜④ 液泡膜 原生質層⑤ 細胞質③ 細胞核⑥ 空隙 (充滿外界溶液)⑦ 細胞液【強調】 僅有一張圖,無法確定此細胞處于質壁分離還是質壁分離復原!第四章 第1節 被動運輸(二)1. 被動運輸:(1)定義:物質以擴散方式進出細胞,不需要消耗能量。(2)分類:①自由擴散 ②協助擴散2. 自由擴散:(1)方向:順濃度梯度(高濃度→低濃度)(2)特點: ① 順濃度梯度② 不需要轉運蛋白③ 不消耗能量(3)實例:① 氣體小分子(O2、CO2等)② 脂溶性小分子(甘油、乙醇、苯、性激素等)③ 水分子 (少數)3. 協助擴散:(1)方向:順濃度梯度(高濃度→低濃度)(2)特點: ① 順濃度梯度② 需要轉運蛋白 (包括載體蛋白、通道蛋白)③ 不消耗能量(3)實例:① 紅細胞吸收葡萄糖② 水分子(主要)【補充】 自由擴散 VS 協助擴散 (被動運輸兩種類型的比較)轉運蛋白:(1)通道蛋白:容許與自身通道的直徑和形狀相適配、大小和電荷相適宜的分子或離子通過;具有特異性,不與轉運的分子相結合。(2)載體蛋白:容許與自身結合部位相適應的分子或離子通過;具有特異性,與轉運的分子相結合并改變自身構象。【補充1】 被動運輸速率的影響因素分析:(1)自由擴散的影響因素:如曲線甲① 膜兩側物質濃度差(2)協助擴散的影響因素:如曲線乙① 膜兩側物質濃度差② 轉運蛋白的數目【補充2】 物質運輸方式分析: 先分析方向,再確定方式!結構: A蛋白質 B磷脂雙分子層 D糖蛋白運輸方式:a 協助擴散,原因:①順濃度梯度 ②需要轉運蛋白 ③不消耗能量b 自由擴散,原因:①順濃度梯度 ②不需要轉運蛋白 ③不消耗能量c 自由擴散,原因:①順濃度梯度 ②不需要轉運蛋白 ③不消耗能量d 不屬于被動運輸,原因:逆濃度梯度【注意】b、c均為自由擴散,但b是物質進入細胞,c是物質離開細胞!(區分膜內、膜外兩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