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師 班級 教學日期課題名稱 2.1保障各類物權 課型 新授課課程標準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要求列舉民法典物權編的基本原則和主要類型,懂得維護物權的主要途徑。教材分析 《保障各類物權》是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選擇性必修2法律與生活第一單元第二課第一框題的內容。教材在講述了如何在生活中學民法用民法,如何對待民事權利與義務,及如何積極維護人身權利的基礎上,進一步講解如何依法有效保護財產權,為講解下一課打下基礎。學情分析 高二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為呈現一定的教學材料,分組合作探究,突破教學重點難點提供了可能。教學目標 政治認同 認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國家完善財產制度,增強制度自信。科學精神 保護財產權,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精準掌握有關物權的相關知識。公共參與 了解各類物權的相關規定,能夠運用相關知識法律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法律問題的能力。教學重點 財產制度的重要性;所有權和他物權教學難點 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教學策略 知識整合、合作探究法、自主學習法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視頻、圖片、文本板書設計教學程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備注一、梳理框架 展示本節課的知識框架 預習新課 學生自主思維,對本框知識有個整體認知。二、逐個擊破 三、背誦識記 四、習題練習 通過課本研究與分享,談談對所有權的認識 通過課本探究與分享了解他物權的相關知識 設置有針對性的、新穎的練習題,指導學生練習。 學生在學習目標的指引下,通過預習,了解本節課的知識體系。 定分止爭——所有權 (一)國家保護財產權 1、財產制度的重要性 規范各類民事主體的財產關系,是一個社會得以穩定與發展的基礎性法律制度。 2、法律規定財產權意義 有利于確定財產歸屬,并以此促進財產的流通使用。保護財產權就是保護勞動、保護發明創造、保護和發展生產力。國家通過不斷完善財產制度,依法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組織和自然人的財產權,激勵人們創業創新。 3.如何保護財產權: 我國憲法和法律明確規定,保護國有財產、集體財產和公民合法的私有財產。 ①憲法規定,社會主義的公共財產神圣不可侵犯。國家保護社會主義的公共財產,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壞國家的和集體的財產。 ②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國家依照法律規定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和繼承權。 ③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對公民私有財產實行征收或征用要給予補償。 (二). 財產權 1、含義及種類:財產權包括物權、債權、知識產權等能夠給民事主體帶來經濟收益的權利。 2、物權 是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他物權。 不動產:是指不能移動或者雖可移動,但移動就會損害其價值的物,一般指土地以及房屋、林木等地上定著物。(具有固定、耐久、保值增值等特征)房子、樹木。 動產:是指不動產以外的物。存折、書籍、床、汽車 物權的基本原則 物權法定原則:物權的種類和內容必須有法律規定,不得任意創設。 物權平等保護原則:民法典規定了物權平等保護原則。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受法律平等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3. 所有權 (1)含義:是權利人對自己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2) 所有權的類型: 依據主體的不同,我國將所有權劃分為三類:國家所有(全民所有)、集體所有、私人所有。 除法律特別規定某些財產只能歸國家或者集體所有外,其余財產可以由各類主體享有所有權。 “善意取得制度”的構成要件 ①標的物(給付行為所指向的對象,即用來交易的物)必須是依法可以流通的不動產或者動產。(注意:遺失物,贓物、埋藏物,失散的動物或法律禁止流通物等不適合善意取得制度。) ②讓與人雖無處分權,但目前又占有該動產。 ③第三人是有償受讓且價格合理(以市場價為參考標準)。 ④第三人取得財產時是善意的。(“善意”:是指不知情,善意取得中的受讓人。即第三人對于無權處分人無權處分的事實不知情。) ⑤轉讓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已經登記,不需要登記的已經交付給受讓人。 受讓人依照前款規定取得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的,原所有權人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請求賠償損失。 關于盜贓物是否適用善意取得,各國立法規定基本相似,即盜贓物原則上不應適用善意取得。 我國《民法典》(2021.1.1生效)對盜贓物是否適用善意取得雖然未予以明確規定,但1958年7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不知情的買主買得的贓物應如何處理問題的復函》中提到:不知情的買主買得的贓物,如果是從市場、商店等合法買得的,應認為已取得所有權。 不知情的買主買得的贓物,如果不是從市場、商店等合法買得的,不能取得所有權。其所受損失,可以斟酌具體情況由失主和不知情的買主分擔。通過該復函可知,對于盜贓物我國已承認可有條件地適用善意取得。 [知識拓展]:不動產所有權不經登記而發生效力的幾種特殊情形 ①依法屬于國家所有的自然資源,所有權可以不登記; ②依據人民法院、仲裁機構的法律文書取得不動產所有權的,自法律文書生效時發生效力; ③因繼承取得不動產所有權的,自繼承開始時發生效力。 5、 共有財產: ①含義:在生活中,可能由多人對同一財產享有所有權,從而形成共有關系。 ②形式: A、每個家庭成員可能有專屬于自己的個人財產,整個家庭則有共有財產,夫妻之間也存在夫妻共有財產。(共同共有,不分彼此,都享有) B、幾個人合伙從事經營活動,可能形成合伙人的共有財產。(按份共有) 二、物盡其用——他物權 1.他物權的含義和類型 (1)含義:他物權是所有權之外的物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 (2)類型:用益物權、擔保物權 (3)目的:是為了充分發揮動產和不動產的價值,做到物盡其用 2. 用益物權 (1)土地承包經營權 ①地位:是農民的一項重要的財產權。 ②為什么維護:農村土地是農民的基本生產資料,也是農民最可靠的生活保障。 ③如何維護:我國實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制度。法律保護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的長期穩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的核心就是賦予農民長期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經營權。 ④經營權的流轉:土地經營權人可以自主決定依法采取出租、入股或者其他方式向他人流轉土地經營權 【溫馨提示】三權分置是指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所有權歸集體所有;承包權歸農民所有;經營權可以流轉 (2)宅基地使用權 ①地位:也是農民的一項重要的財產權,關系到農民切身利益 ②權利內容:宅基地使用權人依法對集體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和使用的權利,有權依法利用該土地建造住房及其附屬設施。 ③保護期限:農村村民有權長期占有和使用宅基地。 (3)建設用地使用權 含義:是權利人依法利用土地建造建筑物、構筑物及其附屬設施的權利 ② 商品房與建設用地使用權的關系 房地產開發商應當在建造房屋之前,先行取得建設用地使用權。人們從開發商那里購買商品房,并且辦理轉移登記和取得不動產權屬證書之后,既擁有商品房的所有權,又合法享有該商品房的所在地塊的建設用地使用權 3、擔保物權——交換價值 (1)含義:P16第一段 擔保物權是為了確保債權的實現而在他人財產上設立的物權。 (2)內容:包括抵押權、質押權 抵押權、質權: 財產的權利人可以將其財產(例如房屋、汽車、電腦、股票等)抵押或者質押。債權人通過抵押、質押而在他人財產上享有的權利,就是抵押權、質權。 抵押: 債務人或者第三人不轉移財產的占有,將該財產作為債權的擔保。(如房子按揭貸款) 質押: 債務人或者第三人將其動產移交債權人占有,將該動產作為債權的擔保(債權、股權、知識產權等也可以進行質押擔保)。(如汽車抵押給別人,典當獲取資金)。 辨識判斷 1.國家保護國有財產、集體財產和公民的私有財產。( ) 提示 × 國家保護國有財產、集體財產和公民合法的私有財產,非法所得國家不予保護。 2.物權的種類和內容可以任意創設。( ) 提示 × 物權的種類和內容必須由法律規定,不得任意創設,即物權法定原則。 3.動產與不動產的取得方式是一致的。( ) 提示 × 不動產所有權的取得應當依照法律規定登記;動產所有權的取得,應當依照法律規定交付。 4.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分別對應的是物的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 ) 提示 √ 【1】 (2022·遼寧丹東期末)張某無意中發現小區里一個12歲小孩王某手里有一套小當家水滸英雄卡,全套108張價值2 000元,張某讓自己兒子用2 000元從小孩手里買到這套卡片。第二天王某母親李某知道此事,要張某再追加5 000元否則歸還卡片,張某不肯,李某便在小區業主大群里多次辱罵張某。本案中( ) ①張某錢貨兩清獲得卡片所有權 ②李某侵犯了張某的榮譽權 ③若張某追加5 000元將取得畫作所有權 ④李某侵犯了張某的人身權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B 解析 所有權的取得方式,因不動產與動產而有所不同。不動產所有權的取得應當依照法律規定登記;動產所有權的取得,應當依照法律規定交付。12歲小孩王某屬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王某母親李某知道此事,要張某再追加5 000元否則歸還卡片,故若張某追加5 000元將取得畫作所有權,排除①,③正確。張某不肯,李某便在小區業主大群里多次辱罵張某,李某侵犯了張某的名譽權而非榮譽權,②排除,④正確。 命題角度二 他物權 【2】 (2023·湖南高三調研)為實現“住有所居”,民法典將居住權確定為一項法定用益物權。劉某和周某婚后在居住地共同建造了一處住房,女兒周某乙自出生后一直居住在此。周某乙離婚后,因沒有地方居住便搬回娘家生活,并在其父周某生病期間悉心照料。周某在生前曾當著家人的面口頭承諾,若周某乙沒有地方居住時,可以住在家中。2021年,劉某認為周某乙的居住行為侵害了自己對房屋的所有權和使用權,要求其搬離房屋,因調解不成,劉某遂向當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在本案中周某乙是否需要搬離( ) A.無須搬離,因為她享有房屋的居住使用權 B.需要搬離,因為她不享有該房屋的所有權 C.無須搬離,因為她可以無限期使用該房屋 D.需要搬離,因為劉某享有對房屋支配的權利 答案 A 解析 民法典規定,居住權屬于用益物權,在本案中,周某乙享有該房屋的居住使用權,無須搬離,A符合題意。周某乙不享有該房屋的所有權,但享有該房屋的居住使用權,因此無須搬離,B不選。“周某在生前曾當著家人的面口頭承諾,若周某乙沒有地方居住時,可以住在家中”表明周某乙是有條件居住而不能無限期使用該房屋,C不選。該房屋是劉某和周某的夫妻共同財產,劉某無單獨對房屋支配的權利,D不選。 【3】 (2022·福建三明期末)農民李某進城做了4年外賣騎手后,通過自身努力買了一套商品房,并抵押給銀行貸款30萬為妻子開了一家快遞服務站。在農村老家,他還有三間房和兩畝承包地。上述情形中,李某擁有的他物權是( ) ①商品房的抵押權 ②農村三間房的所有權 ③宅基地的使用權 ④兩畝地的承包經營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他物權是所有權之外的物權,材料中李某擁有的他物權是宅基地的使用權、兩畝地的承包經營權,③④符合題意。商品房的抵押權屬于銀行,①錯誤。李某擁有農村三間房的所有權,房屋所有權不屬于他物權,②與題意不符。 1.限時練習,核對答案 2.訂正錯題后分組討論,形成集體意見,派代表講解錯題 3.整理錯題集,形成錯題題庫。 在學習新課的過程中,理解所有權的相關知識。 通過具體的事例,掌握他物權的相關知識 通過習題練習,掌握重點、難點,理清易錯點,為后續知識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