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3張PPT)步輦圖閻立本漢藏結親,永世親和《步輦圖》,唐代人物畫,閻立本,長卷,絹本設色,縱38.5厘米,橫129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作品內容作者簡介閻立本(601~673年),唐代雍州萬年人,隋代畫家閻毗之子,閻立德之弟。唐太宗時任刑部侍郎,顯慶初年,代兄做工部尚書,總章元年為右丞相。擅長書畫,最精形似,作畫所取題材相當廣泛,如宗教人物、車馬、山水,尤其善畫人物肖像。公元640年(貞觀十四年),吐蕃王松贊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祿東贊到長安求親。《步輦圖》所繪是祿東贊朝見唐太宗時的場景。譯員祿東贊典禮官唐太宗從構圖的角度來講,這幅畫很明顯將所有人物分成兩組:以畫卷中軸線為界,左邊三個男士依次排開,井然有序,沒有任何裝飾,在規矩中略顯拘謹;右邊以唐太宗為中心的人物群,左右簇擁的仕女形象,以及裝飾物“兩把屏風扇”、“一展旌旗”、“步輦”等等,把人物的布局按照其功能自然分工成不同的角色,而且仕女衣帶飄飄和晁蓋的迎風招展都有意刻畫一種充滿了柔情、安詳、和善的情調。想一想:這樣一幅記錄著大唐與吐蕃和親事件的《步輦圖》,為什么會被評選為中國十大傳世名作之一?傳 神傳 神神情 動態圖卷右半是在宮女簇擁下坐在步輦中的唐太宗,唐太宗的形象是全圖焦點。作者煞費苦心地加以生動細致的刻畫,畫中的唐太宗面目俊朗, 目光深邃,神情莊重,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風范與威儀。作者為了更好地突現出太宗的至尊風度,巧妙地運用對比手法進行襯托表現。一是以宮女們的嬌小、稚嫩,以她們或執扇或抬輦、或側或正、或趨或行的體態來映襯唐太宗的壯碩、深沉與凝定,是為反襯。圖卷左側三人前為典禮官,中為祿東贊,后為通譯者。以祿東贊的誠摯、謙恭 、持重有禮來襯托唐太宗的端肅平和、藹然可親之態,是為正襯。該圖不設背景,結構上自右向左,由緊密而漸趨疏朗、重點突出,節奏鮮明。譯官謹小慎微、誠惶誠恐和仕女們神情自若、儀態萬方的表情形成鮮明的對比。一張一弛、一柔一剛,讓人的視覺得到了充分地享受。主要人物的神情舉止栩栩如生,寫照之間更能曲傳神韻動 態動 態服 飾傳 神從色彩上講,這幅圖的場景是一個喜慶的場面。根據中國的傳統習俗,喜慶的場面通常由紅色裝點基調。這幅圖作者為了突出這一特點,特地將典禮官 —— 位于畫面正中間的軸心人物畫成紅色。這樣做的目的既可以一上來奪人眼目地突出紅色,又不會太突兀得難于接受。因為按照習俗,祿東贊來自吐蕃,服飾多以網狀彩繪織成,很少有一整塊同樣顏色的衣服。再者,由于紅色代表正氣,代表恢宏的氣勢,理應當由中原大唐朝獨享,而非喧賓奪主地給吐蕃穿戴上。服 飾一團祥和,喜慶的氣氛只有典禮官一個人是紅袍在身,未免顯得孤零零的,仍然找不出喜慶的氣氛。于是作者巧妙地利用了晁蓋頂,和宮女服飾的配色,映襯出一團祥和、喜慶的氣氛。服飾色彩的搭配全卷設色濃重淳凈,大面積紅綠色塊交錯安排,富于韻律感和鮮明的視覺效果。圖像局部配以暈染,如人物所著靴筒的折皺等處,顯得極具立體感;衣紋器物的勾勒墨線圓轉流暢中時帶堅韌,暢而不滑,頓而不滯;線條流利純熟,富有表現力,是一件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的作品。作者通過對畫中人物的神情、動態、服飾等的傳神刻畫,想要表達怎樣的主題思想?天子的威嚴和臣子的恭敬想一想既是宰相又是畫家的閻立本,在漢藏和親這件事上,按照當時的身份和官職,做為受寵之臣,他理當奉詔去現場“手揮丹粉”,完全有可能目睹了這次歷史性會見,憑直觀感受和記憶繪制了這幅作品。《步輦圖》具有相當出色的歷史真實感,既宣揚了唐王朝的強盛和君主的政治業績,又把人物肖像畫與紀實性繪畫有機地結合起來。歷史價值畫面上刻畫的唐太宗等主要人物,都具有肖像畫的特征,是對歷史人物的“傳神寫照”,整個構圖不畫背景,也省略了文武群臣場面,除與主題相關的幾個人物之外,只有步輦和由宮女手擎著的大扇和紅傘等幾件必不可少的禮儀性道具。畫面簡練、概括。可以說沒有任何一件是多余的,也沒有任何一筆是虛構的,更加突出了主題和畫面效果。據史料記載:構圖上所畫的步輦,大扇和紅傘(華蓋)等禮儀性道具,均出自閻立本兄長閻立德之手,由“立德造……腰輿(注:就是步輦)、傘、扇、咸宜典式”(《舊唐書·閻立德列傳》)。可見,畫面上每一個造型均為實景,史料記載的這些內容,體現著閻氏兄弟共同構思的歷史痕跡。歷史價值閻立本《職貢圖》局部作品拓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