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54張PPT)部編版九年級歷史下冊教學課件第五單元 二戰后的世界變化第16課 冷戰第五單元 二戰后的世界變化第16課 冷戰單元內容要點一種政策:冷戰政策一種對峙局面:美蘇兩極對峙格局一個超級大國的解體:1991年年底,蘇聯解體一次重要會議:萬隆會議兩件非洲歷史上的大事:1960年“非洲年”,1990年納米比亞獨立(殖民體系在非洲崩潰)兩大軍事政治集團: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華沙條約組織(華約)三次蘇聯的改革:赫魯曉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爾巴喬夫改革三個戰后資本主義的新變化:歐洲走向聯合、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日本成為資本主義世界僅次于美國的第二經濟大國。單元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戰后初期,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頭號強國,而社會主義蘇聯是這一時期唯一能與美國抗衡的國家。美蘇兩國之間開始了長達數十年的冷戰對峙局面。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一些資本主義國家相繼調整統治政策,逐步實現經濟復蘇。蘇聯和東歐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很大成就,也遇到不少挫折。與此同時,亞非拉地區的民族解放運動空前高漲,世界資本主義殖民體系逐漸崩潰。廣大發展中國家日益成為影響世界發展的重要力量。單元概述1.美蘇冷戰:1947年,美國提出杜魯門主義,美蘇冷戰開始。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和蘇聯為首的華約先后建立,形成美蘇對峙的兩極格局。2.資本主義國家:(1)美國經濟實力膨脹,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霸主。20世紀90年代開始出現新經濟;(2)西歐各國加強聯系與合作,組建了歐共體。1993年,歐共體發展為歐盟。(3)戰敗的日本充分利用各種有利因素,在美國的扶植下,經濟迅速恢復發展,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單元概述3.社會主義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社會主義從一國走向多國。為了改變蘇聯模式的弊端,蘇聯和東歐各國通過一系列改革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但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相繼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世界格局多極化在曲折中發展。4.亞非拉美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亞非拉地區民族解放運動空前高漲,世界資本主義體系逐漸崩潰。時空坐標思維導圖視頻導入:鐵幕演說學習目標導航1.掌握冷戰的含義、背景及表現,理解美國推行冷戰政策的原因。2.了解柏林危機的爆發和德國分裂局面的形成。3.知道北約與華約的形成過程,分析理解兩極對峙局面的形成。4.認識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對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威脅。1知識點一 冷戰的發生1.冷戰的含義:2.冷戰的起止時間:3.冷戰的背景:冷戰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40多年間,以美、蘇為首的兩大集團之間既非戰爭又非和平的對峙與竟爭狀態。冷戰的本質是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種制度的對立1947年(杜魯門主義出臺)到1991年(蘇聯解體)。美、蘇兩國的國家戰略的對立和社會制度的巨大差異,使雙方的對抗、沖突不斷加劇。(1)美國:(2)蘇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成為世界上軍事、經濟實力最強大的國家,稱霸的欲望十分強烈。美國認為它的制度和觀念是最優越的,全世界都應該實行和它一樣的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蘇聯的西部邊界大大地向西推移。蘇聯還在東歐國家建立起與蘇聯類似的社會主義制度。蘇聯認為戰爭是資本主義壟斷和競爭的產物,美國是蘇聯潛在的防御對象。4.杜魯門主義:(1)出臺:(2)影響:1947年3月,美國總統杜魯門在國會發表演說,聲稱希臘和土耳其受到共產主義威脅。杜魯門要求國會撥款援助這兩個國家。在演說中,他把世界分為“自由國家”和“極權政體”兩個對立的營壘,宣稱美國將領導和幫助所有選擇“自由制度”、抵抗極權統治的力量。這篇演說提出的政策被稱為“杜魯門主義”。杜魯門主義的出臺,標志著美、蘇戰時同盟關系正式破裂,冷戰開始。5.馬歇爾計劃:(1)提出:(2)目的:(3)影響:1947年,美國國務卿馬歇爾提出“歐洲復興計劃”,即馬歇爾計劃。企圖通過援助西歐恢復經濟,穩定資本主義制度。馬歇爾計劃是杜魯門主義的一次大規模運用,也是美國實施冷戰政策的又一重要步驟。馬歇爾計劃受援國美國國務卿喬治·馬歇爾巧記冷戰方法技巧(1)冷戰雙方: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和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2)冷戰的手段:除武裝進攻之外的一切敵對行動。(3)冷戰的目的:遏制共產主義和干涉別國內政。杜魯門主義與馬歇爾計劃的異同思維延伸(1)相同之處:都是美國冷戰政策的組成部分;目的都是遏制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穩定資本主義秩序,確立美國的霸權地位。(2)不同之處:杜魯門主義表現為公開赤裸裸地反共反蘇,是美國冷戰政策的宣言書,也是美國爭奪世界霸權的宣言書,標志著美國對外政策由局部擴張轉向全球擴張。馬歇爾計劃則是采用隱蔽的經濟手段穩定資本主義制度,控制西歐,聯合西歐各國共同反共反蘇。材料研讀:從波羅的海的什切青到亞得里亞海邊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橫貫歐洲大陸的鐵幕已經降落下來。在這條線的后面,坐落著中歐和東歐古國的都城……所有這些名城及其居民無一不處在蘇聯的勢力范圍之內,不僅以這種或那種形式屈服于蘇聯的勢力影響,而且還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強的高壓控制。——丘吉爾“鐵幕演說”你如何理解這段話?提示:丘吉爾認為,歐洲已經被一幅“鐵幕”分為兩部分。“鐵幕”以西是資本主義世界,“鐵幕”以東是社會主義世界。丘吉爾號召所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聯合起來,依靠美國的力量,遏制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其目的在于拉攏美國,遏制蘇聯,維護英國的國際地位。史料一:從波羅的海的什切青到亞得里亞海邊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橫貫歐洲大陸的鐵慕已經降落下來。——丘古爾“鐵慕演說”史料二:美國有領導“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產主義的滲入”。——1947年3月杜魯門在國會的演說解讀:史料一中,丘古爾認為歐洲已經被一幅“鐵幕”分為兩部分。丘吉爾的“鐵慕演說”揭開了冷戰的序幕。史料二中,杜魯門決定要干涉別國內政,以遏制共產主義。設問:分析上面兩則史料,你認為丘吉爾的“鐵幕”劃分的標準是什么?杜魯門的演說提出的政策被稱為什么?答案:社會制度的差異(或資本主義制度和社會主義制度)。杜魯門主義。①杜魯門,美國第33任總統。1945年他作出對日本使用原子彈的重大決策,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1947年提出“杜魯門主義”,簽署以扶持歐洲、遏制蘇聯為目的的馬歇爾計劃。1949年,杜魯門連任總統,1953年卸任。②杜魯門推行的冷戰政策主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幾十年的外交政策,極大地影響了二戰后的世界格局。③命題方向:常用來考查冷戰的含義、主要表現及影響等。“杜魯門(1884-1972)”2知識點二 德國的分裂1.背景:(1)德國法西斯政權垮臺以后,美、蘇、英、法四國分區占領了德國及其首都柏林。隨著杜魯門主義的出臺,美、英、法三國與蘇聯在處理德國問題上的分歧越來越大。(2)1948年6月,“柏林危機”爆發。大約11個月后,美、蘇通過秘密談判達成協議,雙方同時解除封鎖。2.分裂:3.影響: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領區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又稱“聯邦德國”或“西德”。10月,在蘇占區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又稱“民主德國”或“東德”。從此,歐洲冷戰對峙的局面基本形成。德國的分裂是美蘇冷戰的直接后果。德國分裂后,聯邦德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民主德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英國占領區蘇聯占領區法國占領區美國占領區納粹德國法西斯政權垮臺以后,德國領土及首都柏林被哪幾個國家分區占領?蘇、美、英、法德國的分裂德國的分裂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領區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又稱“聯邦德國”或“西德”。1949年10月,在蘇占區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又稱“民主德國”或“東德”。東德西德歐洲冷戰對峙的局面基本形成問題思考:為什么說德國分裂是冷戰的產物?提示: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美、英等國與蘇聯的關系發生變化。冷戰開始后,德國問題便成為冷戰的焦點。美、英、法、蘇四國在各自的占領區內推行有利于本國的政策。德國逐漸分裂為兩個不同的經濟、政治實體。1949年,德國正式分裂。德國分裂是英、美、法、蘇四國將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德國人民頭上的結果,是冷戰的產物。什么原因導致蘇聯與美、英、法在處理德國問題上的分歧越來越大?杜魯門主義出臺柏林危機(1)危機出現:①1948年2月,美、英、法三國計劃將占領區合并, 準備發行貨幣,籌建政權,引起蘇聯的抗議。②1948年6月,蘇聯切斷西占區與柏林之間的水陸交通,停止向西柏林供應煤、電、食品等生活物資,美、英立即對蘇占區實行反封鎖。“柏林危機”爆發。危機的解除蘇聯沒有封鎖空中通道,美、英通過空運向西柏林供應物資。美國也沒有采取武力手段解除蘇聯對水陸交通的封鎖。雙方都留有余地。11個月后(1949 年5月12日)美、蘇通過秘密談判達成協議,雙方同時解除封鎖。1962年 古巴導彈危機漫畫反映了古巴導彈危機,漫畫中赫魯曉夫和肯尼迪坐在核彈上比賽扳手勁,赫魯曉夫大汗淋漓。肯尼迪的手隨時準備按核彈按鈕,從中可以看出當時蘇美爭霸中戰略優勢在美國,蘇聯處于下風。美蘇對抗表現1979年 蘇聯出兵阿富汗1973年,美國從越南撤兵蘇聯由于長期與美國爭霸,背上了沉重的經濟負擔。國民經濟比例失調加劇。1985年上臺的戈爾巴喬夫,提出以軍控為中心的全球緩和戰略。1989年蘇軍撤出阿富汗1983年,美國里根提出了“戰略防御計劃”,即“星球大戰計劃”。由于大規模的擴軍備戰,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債務國,同時它受到來自西歐和日本的激烈競爭。因此,美國也同意有限的緩和。美蘇爭霸(20世紀50年代-80年代)階段 時間 特點 典型事件 美國 領導 蘇聯領導第一階段50~60年代即有緩和,又有緊張美國占優勢“柏林墻”修建,古巴導彈危機肯尼迪赫魯曉夫第二階段70年代達到高潮美國處守勢美發動越南戰爭,蘇聯出兵阿富汗尼克松勃烈日涅夫第三階段80年代有所緩和美強硬,蘇收縮蘇聯從阿富汗撒軍里根戈爾巴喬夫柏林墻近30年間有239人試圖翻越而被處死阻止民主德國(含首都東柏林)和西德所屬的西柏林的人員自由往來。1989年11月開放①本圖展示了德國法西斯政權垮臺以后,美、英、法、蘇四國對德國領土及其首都柏林實行分區占領的情況。②德國的分裂標志著歐洲冷戰對峙的局面基本形成。“四國分區占領德國示意圖”①1948年2月,美、英、法三國計劃將占領區合并,準備發行貨幣,籌建政權,引起蘇聯的抗議。6月,蘇聯切斷西占區與柏林之間的水陸交通,停止向西柏林供應煤、電、食品等生活物資,美、英立即對蘇占區實行反封鎖。“柏林危機”爆發。②本圖反映了危機期間,美、英通過空運向西柏林供應物資的情景,“柏林危機”成為德國分裂的導火線。“柏林危機’期間的空運”3知識點三 北約與華約對峙1.北約的成立:(1)成立:(2)性質:(3)總部:(4)《北大西洋公約》規定:北約是美蘇冷對峙的產物。1949年,美、英、法等12個國家的代表在華盛頓簽署《北大西洋公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簡稱“北約”。軍事政治集團。比利時的布魯塞爾。任何一個成員國如果受到武裝攻擊,締約國將作出集體反應;各締約國決心維護共同的社會制度和文化傳統。指集體防御。設在布魯塞爾的北約盟軍總部北約標志2.華約的成立(1)成立:(2)性質:(3)《華沙條約》規定:3.影響:1955年,蘇聯同7個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締結了《華沙條約》。“華沙條約組織”成立,簡稱“華約”。華約實際上處在蘇聯的控制之下。軍事政治集團。任何一個成員國如果受到武裝攻擊,其他締約國將以一切方式進行援助。美蘇雙方互相敵對,進而發展為兩大集團的全面冷戰對峙,兩極格局形成。蘇 聯波 蘭民德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聯邦德國奧地利瑞士瑞 典芬 蘭法 國意 大 利土 耳 其西 班 牙希 臘丹麥英 國冰島挪 威荷蘭比利時葡萄牙愛爾蘭阿爾巴尼亞中立國北約成員國華約成員國資本主義陣營社會主義陣營南斯拉夫北約和華約兩大集團的建立,標志著兩大集團的全面冷戰對峙,兩極格局形成。兩極格局:二戰后形成的以美蘇為中心的兩大陣營全面對抗為特點的政治格局。1991年蘇聯解體1991年,蘇聯解體,華約解散。標志美蘇兩極格局隨之結束。列表記憶美國的冷戰政策方法技巧類別 標志性事件 影響政治 杜魯門主義出臺 標志著美蘇冷戰開始經濟 馬歇爾計劃提出 資本主義世界經濟聯盟開始形成,美國逐漸控制了西歐軍事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 加劇了冷戰的程度名師點撥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形成的兩大對立的軍事集團是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二戰后形成的兩大對立的軍事政治集團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華沙條約組織。誤區警示揭開冷戰序幕的是丘吉爾的“鐵幕演說”;杜魯門主義的出臺,標志著美蘇冷戰的開始;東德和西德的成立標志著歐洲冷戰對峙局面基本形成;華沙條約組織的成立,標志著美蘇兩極格局最終形成。北約和華約的異同思維延伸相同點 都是二戰后美蘇爭霸的產物;都是由某一大國控制的軍事政治集團;都是針對對方陣營而建立的不 同 點 核心國 家不同 北約是以美國為首;華約是以蘇聯為首成立時 間不同 北約成立于1949年;華約成立于1955年組成國 家不同 北約以西歐資本主義國家為主;華約以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為主發展和結局不同 北約成立時有12個成員,到2020年3月已經有30個成員;華約成立時有8個成員,1991年解散兩極對峙的影響思維延伸(1)美蘇兩強相爭,霸權主義的存在,使世界長期不得安寧,局部戰爭時有發生。(2)兩大軍事政治集團彼此勢均力敵,都不敢輕易動武,在近半個世紀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戰的爆發。①北約成立于1949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西方陣營軍事上實現戰略同盟的標志,是杜魯門主義在軍事領域的延伸和發展。華約成立于1955年,是為對抗北約而成立的軍事政治集團。②北約和華約兩大軍事政治集團的全面冷戰對峙,使兩極格局形成。③命題方向:常用來考查北約和華約兩大軍事政治集團成立的時間、原因與影響。“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華沙條約組織”課后活動:1.下列各項中,哪些發生在1949年?在正確選項后的括號里畫√,錯誤的畫×。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成立(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成立(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 )華沙條約組織成立( )2.冷戰有哪些表現形式?1.答案: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華沙條約組織成立(×)2.提示:冷戰的表現形式主要有:政治對抗;軍備競賽;意識形態和經濟上的對立;局部熱戰;等等。(2022年遼寧盤錦)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初期,美國為了遏制蘇聯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開始推行冷戰政策。美蘇冷戰開始于( )A.馬歇爾計劃的實施 B.北約與華約的對峙C.杜魯門主義的出臺 D.經濟互助委員會的建立【答案】C【解析】結合所學內容可知,1947年美國總統杜魯門發表演說,這篇演說提出的政策被稱為杜魯門主義,杜魯門主義的出臺標志著美蘇戰時同盟關系的正式破裂,冷戰開始,C項正確;馬歇爾計劃的實施、北約與華約的對峙和經濟互助委員的建立都是在杜魯門主義出臺,美蘇冷戰正式開始以后,排除ABD項。故選C項。考查角度一 冷戰開始的標志(2022年江蘇泰州)“越是面臨挑戰,越要加強合作。”下列歷史事件不能體現這一觀點的是( )A.馬歇爾計劃的提出 B.《聯合國家宣言》的簽署C.歐洲共同體的建立 D.“一帶一路”建設的實施【答案】A【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得出馬歇爾計劃從表面上看是在經濟上援助歐洲,但實質上是為了加強對歐洲的控制,而控制歐洲的最根本目的則是把歐洲作為反共反蘇的基地,為了遏制共產主義,遏制蘇聯,A項符合題意,選擇A項; 《聯合國家宣言》的簽署標志著國際反法西斯聯盟正式形成,B項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歐共體促進了整個歐洲的政治與經濟的穩定發展,C項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一帶一路”建設的實施對于開創我國全方位開放新格局、促進各國經濟繁榮和區域經濟合作、推動世界和平發展、互利共贏具有劃時代的重大意義,D項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選A項。考查角度二 馬歇爾計劃(2022年江西)漫畫反映了( )A. 德國分裂 B. 歐洲聯合 C. 東歐劇變 D. 蘇聯解體【答案】A【解析】根據所學可知,在冷戰中,1949年,美國支持西德建國,蘇聯支持東德建國,德國分裂了,它體現了冷戰的加劇,A項正確;歐洲聯合是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后, 東歐劇變 、蘇聯解體是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排除BCD三項。故選A項。考查角度三 德國分裂謝謝觀看!涓滴之水終可以磨損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強大,而是由于晝夜不舍的滴墜。——貝多芬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九年級歷史下冊 第16課 冷戰 教學課件(部編版).pptx).pptx 冷戰.wmv 華約的建立.wmv 鐵幕演說.wmv 馬歇爾計劃.wmv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