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3 《化平凡為神奇》教材分析:《化平凡為神奇》屬于造型-表現和設計-應用領域。本課的意圖是通過讓學生尋找、發現生活中的廢舊材料,再經過發揮想象,從而“變廢為寶”,制作成各種手工藝品。通過制作,培養了學生的造型表現力、想象力和環保意識。學情分析:三年級的學生年齡小,很少關注過廢棄物,對它的危害和所包含的價值知之甚少,為此,課件要學生了解對生活垃圾的處理,使學生初步具備環保意識。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對身邊的事物進行觀察,并在此基礎上搜集各種廢舊材料。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將各種廢舊材料加工成各種物品,體驗變廢為寶的樂趣。通過學習意識到環境的保護需要靠大家從小事做起,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保護環境的意識。教學重點:課前仔細觀察了物體的顏色,外形收集了相關廢舊材料。2、 了解廢物利用的巧妙辦法,認識變廢為寶的重要意義。五、教學難點:1、 體會到變廢為寶和保護環境的樂趣,活動結束后進行合理的回收和整理。2、 在美術教學在如何引導學生觀察自然物的研究,合理運用各種材料開發新的教學內容的研究。六、教學過程:(一)引起學生興趣。教師:同學們在上課之前先來欣賞一些手工作品(教師演示)通過欣賞作品大家有什么感受?(各種用廢舊物品制作的手工作品),說道廢舊物品對于我們來說并不陌生,那么大家想一想都是有哪些廢舊物品啊?(引導學生說出和其他同學們不一樣的廢舊物品:有煙盒、藥盒、火柴盒、粉筆盒、鞋盒等紙杯、掛歷紙、蛋殼、舊 電池、酸奶瓶、VCD片、玉米秸、竹竿等)學習新課教師出示用廢舊物品制作的成品,引導學生欣賞。出示紙質類的作品、塑料類的作品、布料類的作品、混合搭配類的作品,讓學生感知利用廢舊物品的多樣性,并出示一張環境污染的圖片,兩者對比。小結:廢舊物品的再利用不僅能夠美化我們身邊的環境,最重要的是能夠起到保護環境的效果,但是還有部分人對環境保護不夠重視,最后導致了這樣嚴重的環境污染,所以世界上沒有垃圾,只有發錯地方的資源。希望大家都能夠做一名保護環境的小達人,保護環境從我做起,從我們身邊做起。教師引導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說出制作手工作品的方法。1)欣賞了這么多的作品,大家想一想怎樣利用你手中的廢舊材料制作一個作品呢?(板書制作方法的的步驟。)2)出示其他學生的作品。學生作業,教師巡回指導。學生分組或個人創新操作:學生按自己的意愿選擇材料,利用收集的廢舊材料來設計制作一件喜歡的物品。展示評價利用學生完成的作品布置展覽,辦“變廢為寶”作品展,展出學生作品,學生先互相賞析,然后介紹自己作品。拓展延伸師:廢舊物品的再利用已經成為一種時尚,那么在課下和你的朋友、家 人倡導一下這樣的做法,為保護環境增添一點正能量,下課后把剩余的廢舊物品收納起來以便再次使用,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同學們,讓我們從今天開始,用你們的雙手讓美永遠留在我們身邊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