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9.魚兒游游教學目標: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感受、體驗等方法,發現所表現魚的特點,分析魚的外形和顏色,指導學生運用自己較為熟悉的美術表現技法,進行大膽夸張的表現水中游動的魚。學生在創作過程中不必拘于自然與現實的色彩及形狀,要大膽、富于想象,裝飾豐富多彩,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引導學生對魚兒形象的大膽夸張、提煉、概括,拓展學生對魚兒的表現能力。增長學生知識,受到美的熏陶,從而懂得珍惜自然,以增強學生對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熱愛及責任感,激發學生友善的意識。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指導學生分析魚的外形和顏色,引導學生大膽夸張表現各種各樣的魚,鍛煉學生用線、用色表現魚。教學難點:增長學生知識,受到美的熏陶,從而懂得珍惜自然,以增強學生對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熱愛及責任感,激發學生友善的意識。三.教學設計(一)創設情景 導入新課通過猜謎語的形式來認識魚板書:魚兒游游初步感受,嘗試表現提問學生“小朋友,你們有沒有見過大海呀?是啊,蔚藍的大海一望無邊,當海面上波濤滾滾的時候,海底卻是另外一番景致。想不想跟隨老師一起去美麗而又神奇的海底世界周游一番呢?”教師充滿誘惑的語言緊緊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播放海洋各種魚累吸引學生的視覺、聽覺,使他們進入情境,同時也把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出來了。觀察發現,感知魚兒形狀展示一張海洋魚問學生有哪幾部分組成?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帶著問題去觀察 , 再結合自己的觀察來說一說。當鼠標移動時播放不同形狀的魚,學生能發現這些魚都是有什么形狀組成的,在這里反復強調魚的不同幾何形狀,從而讓學生直觀掌握了繪制魚的方法。概括成各種簡單的幾何形進行組合,稍作裝飾,再給它們穿上美麗的花衣裳就能創造出許多美麗的海洋魚兒來。發揮想象 創造表現提出“你準備采用哪些方法來表現你心中的魚?你想要表現的魚是什么形狀的?它穿的是什么花紋的衣裳?”這三個要求,創設情境至始至終都讓學生沉浸在所創設的海底世界這個情境中,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老師將學生剪下自己繪制的美麗的魚兒貼到黑板上繪有美麗水草珊瑚的海域,在此過程中繼續播放海洋魚的圖片,讓學生在充滿愉快感的藝術氛圍中進行創造。評魚析魚,分享創作的快樂師生 共同欣賞黑板上學生創作的美麗海景,先讓學生 互評自評你覺 得那條 魚兒 最漂亮 ?引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品評, 色彩的搭配 是否合適,形狀的變化 是否生動, 然后 師生 互評,教師肯定學生的評價,優秀 的作 品及 時給 予表揚,不 理想的作品加以鼓勵,提醒在以后作業中要注意克服這些缺點,揚長避短。課后拓展 美麗的魚師:除了用繪 畫表現, 還有很多表現形式,課件展示用魚的圖案裝飾的中國結、衣服、圓盤、掛件、窗花、鞋墊等。教師小結:這么多美麗的魚兒,我們不但不能隨便捕撈,還要勸別人不要 捕撈魚類,要 愛護 魚類,做它們的朋友;不破壞 生態平衡,保護自然環境(滲透環保教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