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教學目標教學目標:認識甲午中日戰爭失敗后中國面臨的民族危機, 以及為應對危機而產生的 戊戌維新運動和義和團運動,了解八國聯軍侵華的經過;運用史料分析解釋相關問題,提高 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領會中華民族面對危機,不畏強暴奮起抗爭的民族精神;理解《辛丑 條約》簽訂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教學重點:戊戌變法和義和團運動的興起、性質和意義 教學難點:認識社會各階級反抗外來侵略的抗爭和探索 板書設計: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 一、 甲午國殤引發民族覺醒 . 戊戌維新運動 . 義和團運動 二、八國侵華加深民族危機 . 八國聯軍侵華 . 《辛丑條約》簽訂教學過程時間 教學環節 主要師生活動3 分鐘 導入 教師出示圖片材料,引導學生思考在甲午中日戰爭后,中國 面臨“瓜分豆剖 ”的危機下,人們的思想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20 分鐘 新課講授 第一部分: 甲午國殤引發民族覺醒 . 戊戌維新運動 教師通過出示圖片、史料等,引導學生分析解釋戊戌變法的 興起、內容、失敗的原因及在思想上為國人帶來的影響。尤其注 重對康有為等維新派提出的政治主張與光緒帝的《明定國是詔》 進行對比,凸顯其異同,從而分析解析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 義和團運動 教師通過出示圖片、史料、地圖、大事記等,從義和團爆發 的原因,清廷對于義和團態度的幾次變化,引導學生理解義和團 運動的出現、結果、性質及意義。理解農民階級為挽救國家危亡 所做出的努力及其局限性。 第二部分:八國侵華加深民族危機 . 八國聯軍侵華 教師通過出示圖片、史料,引導學生了解八國聯軍侵華的經 過,通過對八國聯軍占領北京后的種種暴行,認識到列強侵華為 中國社會帶來的危害和影響。通過出示電報等史料,使學生了解 到在民族危亡關頭出現的地方大員與外國領事簽訂“東南互保章 程 ”,分析和解釋“東南互保 ”出現的原因和對中國歷史的影響。 . 《辛丑條約》的簽訂 教師通過材料、圖片、漫畫等,帶領學生對《辛丑條約》的 內容及作用進行逐一分析,幫助學生深刻認識《辛丑條約》使中 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巨大危害。2 分鐘 小結 教師通過圖示,總結梳理自鴉片戰爭至八國聯軍侵華過程 中, 中國各階級、各階層為挽救國家危亡所做出的抗爭和探索, 引領學生感受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不畏強暴、不怕犧牲的精 神,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