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隋唐制度的變化與創新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在概括三國兩晉南北朝至隋唐時期選官制度、三省六部制和賦稅制度等重要 史事的基礎上,能夠利用歷史年表概述這一時期各項制度的演變歷程;能夠運用相關史料, 分析隋唐制度的特點、變化的原因和影響;認識隋唐制度與前朝制度之間的內在關系,總結 制度演變背后的歷史規律與啟示。 教學重點:選官制度、三省六部制 教學難點:賦稅制度教學過程時間 教 學 環 節 主要師生活動導 入 史 料 教 學 認 識 制 度 創 新 教師簡介隋唐制度的變化與創新內容 一、選官制度 1.知識梳理 學生閱讀教材,填寫魏晉南北朝至隋唐選官制度表格。 掌握選官制度的基本史實。 2.科舉制的特點 學生根據表格,與九品中正制比較,概括科舉制的特點。 認識科舉制的創新之處。 3.科舉制的影響 依據史料,結合所學,分析科舉制對中國的影響。 辯證認識科舉制的影響。 二、三省六部制 利用表格梳理漢朝到隋唐中樞政務機構發展歷程,認識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形成 過程。 1.三省六部制的職權與運轉拓 展 小 結 課 后 探 究 學生仿照三公九卿制示意圖,繪制唐朝三省六部制示意圖。 指導學生繪制示意圖的方法,幫助學生加深對三省六部制史實的掌握。 2.三省六部制的特點 學生比較三公九卿制與三省六部制示意圖,認識三省六部制的創新之處。 3.三省六部制的影響 學生依據材料和所學知識,評價三省六部制的影響。 認識三省六部制的確立,使中央決策和行政體系日臻完備,影響深遠。 三、賦稅制度 1.賦稅制度變化的原因 學生閱讀教材,了解租庸調制和兩稅法實施的原因。 認識均田制的興廢與賦稅制度變化之間的關系。 2.租庸調制與兩稅法的比較 教師講解租庸調制的概念。學生依據材料,分別概括租庸調制和兩稅法的特點, 并分別評價兩種賦稅制度的影響。 教師簡介《大唐六典》和《唐律疏議》,使學生認識隋唐制度創新成果豐碩。 總結知識,提升認識。 有學者評價,隋唐時期的政治文明是“集前代之大成,開未來之典范 ”。你是 否同意該觀點?結合所學,對你的觀點進行論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