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兩次鴉片戰爭教學目標教學目標:通過歷史圖片和歷史資料探討兩次鴉片戰爭,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 力。概述兩次鴉片戰爭中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斗爭事跡,使學生體會中華民族面對危 機,萬眾一心奮起抗爭的民族精神,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從《南京條約》等不平等條約 的簽訂,解釋中國從一個獨立的封建社會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特定的時空條 件下,對各階級進行的救亡圖存活動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 教學重點:兩次鴉片戰爭的影響 教學難點: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 板書設計 一、19 世紀中期的世界與中國 1、西方殖民主義東來 2、可恥的鴉片貿易 3、虎門銷煙 二、兩次鴉片戰爭 1、第一次鴉片戰爭 2、第二次鴉片戰爭 三、戰敗后的覺醒 1、第一次鴉片戰爭后 2、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教學過程時間 教學 主要師生活動環節1 分 導入 1、單元整體概述 2、由摘編自張海鵬《中國近代通史》對鴉片戰爭概念的論述,引出本課。 并提出本課要探究的兩個問題: 探究一:戰爭為什么會爆發? 探究二:它給中國帶來怎樣的影響?20 分 新課 講授 一、19 世紀中期的世界與中國 (一)西方殖民主義東來 教師通過出示圖片、史料和問題引導,引導學生分析解釋 19 世紀中期的 世界與中國的差距,為分析戰爭爆發的原因及失敗作鋪墊。最后用圖表的 方式簡單明了羅列 19 世紀中期的世界與中國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 等方面的差距。 (二)可恥的鴉片貿易 教師通過出示圖片、史料、問題引導等,使學生了解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 的原因、鴉片走私的非法性,引導學生理解鴉片的危害及我們禁煙的正義 性。(三)虎門銷煙 通過教師講解和引用范文瀾先生對虎門銷煙的評價,學生體會在禁煙過程 中中國人純潔的道德心和反抗侵略的堅決性。 二、兩次鴉片戰爭 (一)第一次鴉片戰爭 分析巴麥尊講話中的重點詞語,結合前面了解的情況,學生概括總結鴉片 戰爭的原因。教師通過出示圖片、史料,引導學生了解鴉片戰爭的經過, 通過對廣州三元里人民抵抗英國侵略者材料的分析,學生體會中國人民反 抗外來侵略的無罪精神。 (二)第二次鴉片戰爭 教師通過出示圖片、史料,引導學生了解戰火再燃的原因。教師通過對英 法聯軍侵華的經過及種種暴行的講解,認識到列強的侵略性。通過梳理、 分析兩次鴉片戰爭簽訂的一系列條約,學生理解兩次鴉片戰爭給中國帶來 的影響。 三、戰敗后的覺醒 (一)第一次鴉片戰爭后 教師通過出示圖片、史料、問題引導,了解第一次鴉片戰爭后,開明士大 夫、最高統治者、整個社會層面的不同反映,理解當時清人戰后的覺醒、 為挽救國家危亡所做出的努力及其局限性。 (二)第二次鴉片戰爭后 教師通過史料分析, 了解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清人較前一次覺醒的深度深 了。向西方學習從主張到實踐。2 小結 用結構圖的形式總結本課。外國侵略者通過一系列侵略活動使中國逐步陷 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伴隨著民族危機和清朝統治危機的不斷加 深,中國社會各階層進行了一系列救亡圖存的斗爭與探索,引領學生感受 中國人民不畏強暴反抗外來侵略的精神和為國家探索出路的責任之心,培 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