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從明朝建立到清軍入關教學目標教學目標:通過研習地圖和文字材料,了解明朝統一全國和經略邊疆的相關舉措;知道南海 諸島、臺灣及其包括釣魚島在內的附屬島嶼是中國版圖的一部分,認識這一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 版圖奠定的重要意義,培養學生識圖的能力,提升時空觀念和史料實證的意識;通過認識明朝時 期封建專制的發展、世界變化對中國的影響,認識中國社會面臨的危機,增強學生歷史理解能力 和歷史解釋的素養。 教學重點:明朝統一全國和經略邊疆的相關舉措。 教學難點:認識明朝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作出的貢獻,及當時中國社會面臨的危機。教學過程時間 教學 環節 主要師生活動1 分鐘 導入 從“元末農民起義 ”地圖導入,緊接第 10 課相關內容,帶領學生迅速進入明 朝史事。8 分鐘 一 、 明朝政 治制度 的變化 1.出示從秦至元宰相制度的演變過程,點出明太祖朱元璋廢除宰相制度帶來的 變化。 2.解讀《皇明祖訓》中朱元璋的文字史料,分析朱元璋廢除宰相的原因。 3.出示明朝廢除宰相后中樞行政機構示意圖,了解明朝政治制度的變化。 4.觀察《宰相與內閣職權情況對比表》,比較宰相與內閣的不同點,引導學生 認識到內閣是明朝君主專制加強的產物。 5.解讀《廿二史札記》中的文字史料,引出明朝政治制度變化過程中出現的政 治現象——宦官專權。6.出示明朝中樞行政機構處理政務流程圖,了解宦官專權局面的出現。引導學 生認識內閣和宦官都對皇權有很強的依附性,都加強了君主專制。6 分鐘 二、海 上交通 與沿海 形勢 1.出示鄭和下西洋航線圖,了解鄭和下西洋的基本史實,培養時空觀念。 2.觀察《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對比表》,通過對比各項數據,認識鄭和下 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 3.分析學者對鄭和下西洋評價的文字材料,概括鄭和下西洋推動的明朝對外關 系的發展。 4.出示戚繼光抗倭圖,講述戚繼光抗擊倭寇的史實,引導學生認識戚繼光是抵 抗外來侵略的民族英雄。 5.結合文字材料、地圖,了解葡萄牙占領澳門、荷蘭占領臺灣的情況。 6.閱讀教材 74 頁史料閱讀欄目,知道荷蘭的火器制造技術已經明顯領先于中 國,認識中國已開始逐漸落后于西方。7 分鐘 三、 內 陸邊疆 與明清 易代 1.出示明朝形勢圖,講述明朝北部邊防面臨的壓力與對策。 2.閱讀文字材料,引導學生從短期和長遠兩個角度概括俺答封貢的意義。 3.出示明朝形勢圖,講述明朝對西藏地區的管理和對東北地區的統治。 4.通過閱讀《明朝經略邊疆的措施表》,概括明朝經略邊疆措施的特點。 5.結合地圖,講述滿清政權的建立和明末農民戰爭的情況,引出清軍入關及確 立在全國統治的史實。1 分鐘 本課 小結 結合知識結構圖,回顧本課主要史實,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和形成認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