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哲學與人生》課程教案課題 第五課 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課時 2教學 目標 1.知識目標: 理解發展和含義和實質,分辨新舊事物,領會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系 2.能力目標:理解事物是一個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學會用發展的眼觀看待身邊的事物和現象。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理解事物發展曲折性和前進行的統一,正確處理認識人生發展道路上的順境和逆境。教學重點 分辨新舊事物的根本標準教學難點 分辨新舊事物,領會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系思政融入教學方法 議題式教學、合作研學、探究式學習法、講授法教學準備 正確處理認識人生發展道路上的順境和逆境。教學過程 注:1.要求采用教學詳案者,教學過程自行設計。 2.要求采用教學簡案者,設計教學流程并加以分析說明(格式已附后)。課后作業 練習本 填空題 選擇題教學附件 多媒體教學課 后 反 思第五課 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課題教學流程設計與分析第一框 世界是永恒發展的 導入新課 娛樂八卦汪峰章子怡離婚事件,提問:戀愛腦可取嗎?我們應該怎樣勸說戀愛腦的人? 學生討論,老師引出“用發展的眼光看世界”主題。 (二)新課講授 一、發展的普遍性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變化發展的,一成不變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整個世界就是一個 由無數事物構成的生生不息、永無止境的無限發展過程。 案例: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七號,這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也是我們改革開放成果不斷顯現的過程,更是中國人民揚眉吐氣的過程。中國的“飛天”夢想的逐步實現,是中國航天人和全國人民不斷奮斗、不懈追求的過程,從1999年神舟一號無人飛船首訪太空,到2023 年神舟十七,一次次,在浩瀚的太空中銘刻下中國人的印記。 1)自然界的發展:如古猿進化到人 2)人類社會的發展:如社會制度的更替 3)人的認識的發展:對病毒認識的加深和了解 二、發展的實質 發展是指事物自身性質的突破和飛躍,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的前進、上升的運動。 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發展規律和方向、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遠大發展前途的事物。 舊事物是指喪失存在的必然性,日趨滅亡的事物。 幻燈片:科學發展觀 設問:發展的實質是什么?什么是科學發展觀? 教師:(小結)發展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但發展不能以過度開發、以破壞環境為代價,應堅持科學發展觀。 幻燈片:赫爾岑難女主人 設問:區分新舊事物的標準是什么?如何看待生活中的新事物和舊事物? 學生:討論,回答(略) 教師:(小結)故事中的女主人判斷高尚音樂的標準,是根據形式上、現象上的新奇,一時的流行(即力量的強弱、發展速度的快慢)等,俄國大文豪赫爾岑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從而提出了“流行性感冒也是高尚的嗎”的質問,使女主人陷入困境。因此我們說:判斷新舊事物不能憑出現時間的先后和形式上、現象上是否新奇,而是看其是否 符合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勢。 幻燈片區分新舊事物(課堂練習) 事物變化的狀態 案例:水由固態冰到液態水到氣態水蒸氣分別是哪一種變化狀態? 量變是事物的量的方面的變化,是指構成事物的因素單純數量上的增減。量變是事物的 連續的、漸進性的、不顯著的變化。 質變是事物的質的方面的變化,是漸進性變化過程的中斷,是事物從一種質態向另一種質態的飛躍,表現為劇烈的、顯著的變化。 量變和質變的關系: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四、課堂活動 五、作業 1學生用書填空題選擇題 2筆記 第二框 用發展的觀點處理人生問題 導入: 勵志歌曲大聯唱,評選優勝組。 《愛拼才會贏》、《陽光總在風雨后》、《奔跑》。 注重量的積累,實現質的飛躍 列舉出名人警句引發學生思考: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此句包含了哪些哲學道理?給我們哪些人生啟示?請大家運用所學的知識談談自己的看法。 學生:討論,回答(略) 教師準備閱讀材料,要求學生回答:我們應如何面對人生道路上的困難、挫折。閱讀材料:賈玲的成名之路 賈玲出生于湖北一個工人之家。由于家庭貧困,姐姐不得已放棄高考把機會讓給賈玲。賈玲第一次高考失利后毅然復讀,最終考上了夢想的中央戲劇學院。然而,由于母親的無心之失,賈玲錯過了最愛的表演專業,去了冷門專業——相聲。入學一個月后,賈玲的母親由于意外離世,成為賈玲一生的心病。與此同時,姐姐毅然決然承擔起賈玲的日常生活開支。畢業之后,賈玲考入中國廣播藝術團,師從于馮鞏。而此時的賈玲居住在北京只有500一個月的房子中,馮鞏來看過她后覺得很心酸,當即決定帶賈玲多多參加活動以掙得房租。隨后又得到洪濤的賞識,參加《王牌對王牌》 一炮而紅。而如今的賈玲更是各類綜藝節目的常駐嘉賓,成為中國知名的喜劇演員。 綜合上述材料,試用前進性和曲折性的關系原理,說明“人生是一個在曲折中發展的過程”。 學生:討論,回答(略) 教師:(小結)“不是一切努力都能立刻獲得回報,不是一切奮斗都能順利獲得成功。人生無坦途,每個人都會經歷這樣或那樣的失敗。”面對失敗,我們應怎么辦呢? 牛頓曾經說過:“做事失敗了,只要繼續努力,是沒有不成功的。”事實不正是如此嗎?不管碰到什么樣的失敗,只要不動搖,正確地對待失敗,就一定能夠成功。失敗往往是黎明前的黑暗,而后出現的就是成功的朝霞。無論我們遭到什么失敗,都要勇于面對,心中要有一個堅定的信念:失敗算什么,抬起頭來,繼續走下去,成功就在面前。由此我們可以得出: 1. 人生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 2. 人生發展過程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 3. 保持積極進取的態度,準備走曲折的路。正確對待順境和逆境 案例:楊東平18歲時從某建筑職業技術學校畢業之后,來到一家建筑工地打工。看到清潔人員處理建筑垃圾的效果很難讓人滿意,他萌發了創辦自己的家政服務企業的想法。楊東平租了一個只有六平米的門面,注冊了一家家政服務企業——小蜜蜂家政服務中心。在開業后的三個月里,楊東平沒有一單生意。就在他難以為繼、準備放棄的時候,電話響了:有家公司請楊東平清理雜草。第一次報酬連支付工人的工錢都不夠,但證明了有市場需求。他決定與其他領域合作,以提供免費家政服務的方式拓展業務。他找到了商場,凡一次購物達300元以上,可以提供免費家政服務一次。一時間,“小蜜蜂”飛入了千家萬戶,業務也拓展到了保姆、月子護理、老人看護等二十多個項目,成為頗具規模的有限公司。 人生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在人生發展的過程中,不可避免會有順境和逆境兩種不同的境遇。順境和逆境都是對人生的考驗。 1. 順境為人生發展提供機遇與有利條件 教師準備閱讀材料,要求學生回答:順境中應怎樣把握機遇和有利條件? 幻燈片:哈佛女孩劉亦婷 教師:(小結)客觀上的順利條件并不能直接造就一個人的成功。劉亦婷在順境中能成才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她從小就培養自我加壓,自我磨煉,高標準,嚴要求得來的。 幻燈片:機遇 議一議:漫畫中的人在干什么?為什么有的人說:“機遇總是擦肩而過。”我們應怎么正確對待機遇? 課堂討論:順境出人才?逆境出人才? 順境為人生發展提供機遇和有利條件,逆境更是對人生的巨大考驗。 課堂活動:順境十戒 2. 逆境可以磨煉人的意志 搜集整理:回顧歷史人物的事跡,談談對“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的理解。歷史上許多人物面對逆境不屈服,變壓力為動力,創造出偉大的奇跡。我們周圍的許多人之所以創造出奇跡,也是與逆境抗爭的結果。 例如:孔子厄陳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離騷》;左丘明《國語》;孫子臏腳,而論兵法;不韋遷蜀,世傳《呂覽》,等等。 (根據課前布置的學生搜集逆境中成才的事例,以組為單位在課堂上向同學們展示課前準備成果,并說一說從中受到的啟發。)(各組可分別展示課件) 幻燈片:螞蟻工作哲學 3. 順境與逆境的聯系與轉化 議一議:你認為中職生在正確對待成長中的困難和挫折方面,主要存在著哪些值得重視的問題? 課堂討論:正確對待實現理想過程中的順境與逆境 幻燈片:我思我悟 學生:討論,回答(略) 教師:(小結)在人生發展中順境和逆境經常是互相貫通、互相轉化的,順境時要有憂患意識,在順境中,安逸懈怠、驕奢放縱,順境就會變成逆境;而在逆境中奮斗崛起,逆境可以變為順境。從現實來說中職學生往往不能正確對待挫折和失敗,不善于創造機會,抓住機遇。運用具體事例的講解在思想上幫助學生正確認識順境和逆境的關系,尤其是讓學生正確對待人生發展道路上出現的逆境和挫折,使逆境和挫折成為前進的動力。五、作業: 1、學生用書填空題選擇題; 2、筆記本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